06.22 汇集翘楚,创世界首次!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姜雨教授团队与雷初朝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全基因组重测序分类世界家牛血统,并反映东亚家牛的三个血统来源和外缘物种基因的适应性渗入(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reveals world-wide ancestry and adaptive introgression events of domesticated cattle in East Asia)”于2018年6月14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博士生陈宁博、蔡钰东、陈秋明,以及李冉博士、黄永震博士等为共同第一作者,姜雨教授与雷初朝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汇集翘楚,创世界首次!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自然通讯是自然出版集团2010年出版的多学科周刊。涵盖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领域, 还会发表Nature系列刊没有包涵的一些学科,其宗旨在于发布严谨而颇具综合性并代表某一领域重大进展的高质量研究论文

此次姜雨教授团队与雷初朝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首次证明全世界家牛至少可以分为五个明显不同的类群,即为欧洲普通牛、欧亚普通牛、东亚普通牛、中国南方瘤牛和印度瘤牛。中国黄牛地方品种来源于其中的三个血统,分别为约4000年前就到达中国北方地区,目前以纯系仅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存在的东亚普通牛;可能在1000年前进入中国北方,以蒙古牛和哈萨克牛为代表的欧亚普通牛;以及该论文新报道的与印度瘤牛早在四万年前就分离,具体来源和传播历史仍然未知的中国南方瘤牛。

汇集翘楚,创世界首次!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该论文还发现通过历史上的跨物种人工杂交选育,中国南方瘤牛和青藏高原的普通牛平均每个个体分别被导入了其近缘物种爪哇野牛的2.9%和牦牛的1.2%的血统,从而使得迁徙到中国南方和青藏高原的黄牛各自提高了对所在环境的适应性。特别是外源爪哇野牛血统的导入,造成中国南方瘤牛的遗传多样性是印度瘤牛的两倍,欧洲普通牛的四倍,成为中国黄牛高遗传多样性的主要贡献源头,是选育适应中国南方湿热气候的肉牛和奶牛新品种的宝贵财富。

汇集翘楚,创世界首次!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此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对中国黄牛遗传特性来源系统全面的分析将为我国兼顾高产、优质和抗逆的肉牛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作为教育部直属、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将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注:素材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