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中國耗時53年的陵墓,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被盜千年依然完好

古代帝王在生前享受著榮華富貴,其死後為了能展示出高貴的身份,陵墓也建造得龐大豪華,並帶走陪葬品無數。秦始皇陵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皇陵,出土距今已久卻一直未被挖掘。除了秦始皇陵另一個堪稱奇蹟的陵墓就非茂陵莫屬了

茂陵的傳說

茂陵位於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東西為橫亙百里的“五陵原”。西距興平市12公里,東距咸陽市15公里。其北面遠依九嵕山,南面遙屏終南山。傳說漢武帝劉徹在一次打獵的過程中,因在茂鄉附近發現了一隻麒麟狀的動物和一棵長生果樹,認定茂鄉是一塊風水寶地,於是下詔將此地圈禁起來,開始營造陵墓。此地原屬漢時槐裡縣之茂鄉,故稱“茂陵”。
中國耗時53年的陵墓,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被盜千年依然完好


茂陵的寶貝眾多。

據說漢武帝的金縷玉衣、玉仗、玉箱等都埋在裡面。漢武帝在位的時間長達54年,收藏了大量的寶貝,後期所蒐羅的稀世珍寶也實在放不下陵墓,因此也就有了"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之稱。
中國耗時53年的陵墓,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被盜千年依然完好


茂陵作為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久、陪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陵墓,有"中國的金字塔"之美譽。是可與秦始皇陵一較高下的存在。雖然時至今日,茂陵已再無昔日的輝煌與喧囂,但畢竟過去它是一片繁華景象。這尊頻頻遭盜的帝王陵墓,也引起了考古界的擔憂,究竟茂陵內的豐富陪葬品能否完整的保存在地宮中已經成為了未知數。
中國耗時53年的陵墓,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被盜千年依然完好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漢帝國徵募工匠、徭役數萬人,在槐裡縣茂鄉開始修建茂陵,至後元二年竣工,歷時53年。《晉書·索綝傳》雲:“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說,漢武帝動用全國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為建陵和徵集隨葬物品的費用。俗話說得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歷史上記載: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稍留空間外,其餘的墓室大都被隨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風。由於茂陵的地宮深不見底,所以四周均有用石頭砌好的護壁。


中國耗時53年的陵墓,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被盜千年依然完好

茂陵遭遇眾多盜墓賊盜墓

茂陵對於盜墓賊來說可是個巨大誘惑,確實,單是遇到盜墓軍閥就是頻頻數次,更不用說那些不為人知的盜墓團伙來光臨過。西漢末年,據說當年赤眉軍攻佔長安,焚燒皇宮發掘諸陵,在茂陵連續搬運幾十天,史書記載的結果卻是“陵中物品仍不減半”。然而赤眉軍在後來戰爭的消耗下,被劉秀逼迫得走投無路的他們,再次進行對茂陵的挖掘。


中國耗時53年的陵墓,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被盜千年依然完好

而在東漢末年,董卓也盜挖過茂陵,他叮囑呂布,在進入茂陵時注意尋找一種專治啞巴的秘方,原來他的孫女董白是個啞巴。雖然茂陵幾經迎來被盜,但依然豈立而在,緊接著茂陵又得面臨重大的危機。當年黃巢幾次應試進士科,都名落孫山,憤恨之下響應起義欲登皇位寶座。為能使他的起義軍征戰四方,黃巢把目標指向茂陵,前後共搬運3天。民國時期,軍閥孫連仲在茂陵上修建戰壕,不過有關史料都沒有詳細記載,所以盜與沒盜還難說。本以為茂陵很大可能性被掏空,但在八十年代,茂陵東側小陪葬坑中卻出土了鎏金銀竹節燻爐、鎏金銅馬等200多件珍品。儘管茂陵一次次被軍閥洗劫,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考古界對茂陵還是持有樂觀的態度。


中國耗時53年的陵墓,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被盜千年依然完好

漢武帝的茂陵之所以能夠名揚海外,除了它地宮內有數不盡的珍寶外,它空前規模的陪葬陵墓也是另一重點。

茂陵有七個之最

一是修造工期最長,歷時53年。

二是規模最大,已經探明的從葬坑就達400多處。

三是隨葬品最多,武帝去世下葬時,陵墓中的葬品已經塞不進去。即史書所云“不復容物”。

四是耗資最巨,修陵費用佔武帝時期每年稅賦的三分之一。

五是茂陵城邑最為繁華。

六是陵區最為廣闊,數十座陪葬墓大多都各具特色。

七是茂陵本體最為高大,在西漢11座皇帝陵中獨樹一幟。正如著名文史學家武伯綸先生趣言:茂陵絕對是一座“違章超限”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