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朝為什麼從乾隆後期開始走向衰落?

tuoshan


清朝由盛而衰的原因有很多,這裡我無法一一敘述,僅僅就乾隆朝,所謂清盛世期一些不太和諧的圖景,簡單談談清中期可能存在的衰敗隱患。

首先是用兵過濫。當然,並不是說戰爭就一定導致王朝走向衰敗,用武力抵抗侵略,敉平一些地方割據與叛亂,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必要手段,那麼為什麼說清中期用兵過濫?這主要是從兩個來看:其一,任何一個王朝建立初期,都有一個對外擴張期,這本屬正常,但同樣的一個王朝之地理邊界亦有一定限度,也即對外擴張須有一定限度。這一限度主要是由國家官僚機制的運行效力所影響,也受傳統、認同等多方面因素制約。超出這個限度的對外擴張就是窮兵黷武。始於1762年的清緬戰爭最初本起因於緬甸侵入雲南普洱,但隨戰事發展,乾隆帝企圖壓服“南荒小夷”卻使整個帝國陷入了戰爭泥淖,最終也僅取得緬甸名義上的臣服。其二,對內部叛亂的敉平本也屬常事,但使用的方法未必僅有武力制裁一種,且打且撫才是正途。金川之役即是顯例,單一的平叛手段使清王朝耗銀逾億,而其功不顯,給清的盛世蒙下陰影。並且,每次用兵失敗都有高級將領負責,如張廣泗被誅,這種頻繁的用兵不利造成了皇帝與軍政要員的緊張和民間的恐慌。

張廣泗

其二是人口的迅速增長,而生產效率未見大的飛躍。依靠開墾邊荒和引進高產農作物帶來了人口的巨大增長,但普通百姓的生活亦愈發貧困。清中期大量的乞丐和遊方的僧道遍佈帝國的各個角落,他們與國家編民爭奪著生存的資源。普通民眾(不管在鄉村亦或城鎮)表現出的對乞丐的嫌惡(因貧困和生存資源的被爭奪)和對遊方僧道的恐懼、懷疑(對其掌握不為人知的超自然力量,且據此為惡);由於大量乞丐、遊方僧道帶給社區太多的陌生人員(流動人口),都給傳統社會造成一種緊張的氣氛。

乾隆

其三,康雍乾三朝吏治改革未見明顯實效,不論雍正的養廉銀亦或乾隆朝議罪銀製度,都未能有效遏制官員的貪腐之風,嘉慶朝和珅案的清算轟動朝野,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乾隆朝貪腐之烈(和珅或許是一個重大典型,但不會是一個特殊的個例)。同時,雍正朝開始的奏摺制度雖然企圖加強高級官員(地方督撫及中樞要員)對屬下的監督及互相的監督,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官員並不信任這一秘密渠道,奏摺多為敷衍(乾隆曾多次申斥此事),反而適得其反,這一舉措大大加深了皇帝對高級官僚的不信任。

和珅

以上種種:窮兵黷武造成的府庫空虛和皇帝與軍政要員間的緊張感;人口增長形成的貧困和地方社會的矛盾重重;吏治改革的低效所造成的官員貪腐成風,且官僚和知識分子道德淪喪,皇帝對高級官僚的不信任對給這個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乾隆朝的偽稿案和關於妖術引發的一系列案件均與這些情狀密切相關,且這兩次大風波所造成的朝野上下的恐慌深深動搖了清的統治基礎。


參考文獻:

1.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2.孔飛力:《叫魂》

3.蕭一山:《清代通史》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乾隆盛世過後中國為什麼開始沒落,紀曉嵐一語道破玄機.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u4e7e\\u9686\\u76db\\u4e16\\u8fc7\\u540e\\u4e2d\\u56fd\\u4e3a\\u4ec0\\u4e48\\u5f00\\u59cb\\u6ca1\\u843d\\uff0c\\u7eaa\\u6653\\u5c9a\\u4e00\\u8bed\\u9053\\u7834\\u7384\\u673a..mp4\

飯哆


清朝在乾隆執政中期達到了巔峰,但沒維持多久就盛極而衰,乾隆去世後僅過了40多年,歐洲列強的堅船利炮就敲開了大清的國門,使大清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為何滑落如此之快,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乾隆在其執政後期好大喜功、貪圖奢華、他六下江南、擴建圓明園可謂勞民傷財,而窮兵黷武發動的幾場不必要的戰爭更是耗盡國庫存銀。任用貪官和珅造成吏治腐敗、無官不貪。閉關鎖國使大清與外界隔絕,最終被歐洲趕超,而自己還渾然不知。二. 人口增長過快加劇清朝衰敗,康熙中期清朝進入穩定時期國內無戰亂髮生,以及番薯、玉米的傳入使人口增長迅速,康熙中後期人口突破一億,到了乾隆後期人口增長至三億。而耕地面積、勞動效率沒有改觀。大量人口無地可種,流民乞丐比比皆是,造成社會矛盾激化,各地叛亂起義頻發。 三. 歐洲列強發展迅速,與清朝差距越拉越大。以瓦特發明蒸汽機為標誌,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迅速進入到了工業時期,兩次工業革命又使歐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而大清閉關鎖國,仍然還停留在農業、手工業時期,這種差距在乾隆嘉慶時期還不是很明顯,畢竟廋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到了道光時期爆發的鴉片戰爭,使這種差距徹底暴露,也使大清進入到了萬劫不復的黑暗時期。


ZYY720605


因為當西方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呈現出一番新氣象時,清朝依然沿著封建社會原有得發展路徑往前走,因循守舊,不知也不願改變。當時的世界形勢是近代化,而清朝依然和中國先前的朝代並無兩樣,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技術是農業社會的傳統經驗,觀念仍不離四書五經,試問,這樣的傳統守舊落後、與世界大勢背道而馳的國家,豈有不衰落之理?


春秋拾遺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影響和危害路人皆知 。可以說,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使一向強大的中華固步自封,走向落後。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制定這一政策的時期是康乾盛世 。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 ?是乾隆 頒佈並嚴格執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而其實早在康熙 年間,就執行了後來才明文規定為閉關鎖國的部分政策。

  少年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69歲駕崩,在位時間為61年。少年康熙當時面臨的是朝廷有鰲拜 專權,朝廷外有臺灣割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國外有沙俄入侵。康熙擊殺鰲拜,收復臺灣,平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阻止沙俄入侵,基本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版圖,是多民族統一的捍衛者。然而那時候,為防止海盜流竄,外來勢力的入侵,反清起義的發生,一些限制通商的措施被頒佈。到了乾隆帝時期,貿易日漸頻繁,反清起義不斷,為保護清政府的統一,防止反清成功,再加上乾隆帝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物資豐饒,足以自給自足,便於1757,年正式頒佈了閉關鎖國政策。直至1840年,閉關鎖國政策才被英國人的長槍大炮粉碎。

  要弄清楚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就要分清楚問題的實質。正式頒佈並嚴格執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是乾隆皇帝 ,推動閉關鎖國政策頒佈的則包括康熙帝、雍正 帝。清朝 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逐漸與世界脫軌,最後完全落後於西方國家。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時也是經過考慮的,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贊同這項議案。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也是有目的。

 閉關鎖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防範國內的反清勢力同南洋的反清勢力結合。清朝統治者是外來民族,加上後期土地兼併嚴重,在清朝的低層,很多走投無路的農民選擇了起義。而南洋各地的中華移民都是明朝 時期過去的,因此一直以反清復明為己任。閉關鎖國政策的目的之二是為了防範倭寇和歐洲殖民者的侵擾。倭寇在明朝的時候就侵擾我國的東南沿海,閉關鎖國政策可以防止國內的一些鑽營分子同倭寇勾結在一起。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已經逐漸侵略到了東南亞,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也是考慮到防範這些西方殖民者。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其蟻族式封建統治。清朝是關外的女真人入關建立的王朝,統治階級主要是滿人。低層的漢人平民長期受到政府的壓迫,對清朝產生了反抗情緒。南洋的移民都是明末時期過去的,對清朝並無好感,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止了這些人同國內聯繫。清廷也擔心西方殖民者支持漢人反清,因此阻絕西方人進入國內。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雖然對中國有害,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封建統治。

閉關鎖國是一種封閉的國家政策,該政策嚴格限制了國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對外交流。閉關鎖國的表現主要有國家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下令將沿海的居民向內地遷了數十里,並規定民眾不得擅自出海。這一政策影響了眾多在沿海地區生活的人民,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生存條件。同時國家還禁止商船出海通商,規定不得與外國建立通商關係,這使國家間的交流受到嚴重迫害。其實國家想以此來限制民眾與外界的交流,減少國家因動亂造成的問題的出現。另外,國家由最初開放的4個對外通商口岸減少到只有一個,這也導致國家的經濟貿易受到限制。而且通商口岸的減少大大的封閉了人們的生活,對國家後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不利的影響。還有就是國家嚴格限制了進口貨物的種類。這種限制壓制了國家商業貿易的發展,也對國家對外的交流、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因為進口物品種類的限制,不利於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發展,也阻礙了文化的交流。從這些表現來看,閉關鎖國限制了對外貿易的往來和商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透露出統治階級自負的心理,以及盲目自大、堅持排外,沒有上進心的做事風格。而這些措施嚴重阻礙了中國與外界進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外界的技術、文化等無法及時地傳入中國。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危機,使得整個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最後被西方殖民者凌辱。閉關鎖國的歷史教訓至今依然留在人們心中,激勵著人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努力。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在當時雖然隔絕了國內反清勢力同國外反清勢力的聯繫,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清朝的統治。但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西方殖民者相繼入侵中國,中國屢屢打敗仗,簽訂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的歷史教訓就是閉關鎖國政策帶來的,清朝相繼同很多國家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同英國簽訂的條約使得香港被割讓,同日本簽訂的條約使得臺灣被割讓,同俄國簽訂的條約使得北方三大塊地區被割讓。閉關鎖國的歷史教訓有很多,比如不與世界交往就會被世界所拋棄。在明朝以前,唐宋元與世界交往,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到了清朝的時候,清廷將整個國家封閉了起來。到了清末的時候,中國的很多方面都遠遠不如西方國家。

  當時西方國家的武器都是火槍火炮,而中國的武器是冷兵器,冷兵器對戰火槍火炮,自然是要失敗的。西方國家實施了工業革命,一些生產都是使用機器進行。而中國的生產都是作坊式生產,都是純手工的。在各個方面,中國都被西方國家超過,當時的中國在西方人眼裡就是最落後最愚昧的國家。


沙克C


清朝採取屠殺高壓政策趁虛奪取天下後,到康熙開始從滅身為主轉為攻心消滅精神為主,在軍事上不敢支持和製造火器,只注重冷兵器,當人的精神鬥志和道德進取心麻木後,冷兵器更難操作。因此清朝從康熙後期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了。而華夏民族從明末清初就開始走向大衰落和倒退了。清朝的功績在於中止了大屠殺政策,使人口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清朝不推行女人裹小腳也是文明的表現。至於文字獄等手段是維護統治的手段,特別是少數民族統治大華夏,蠻夷統治文明本身就是天下的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