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细数《舌尖上的中国三》三宗罪:莫让“情怀”成为皇帝的新衣

《舌尖上的中国》年前就放出消息,将在春节期间播出第三季。这个央视让人引以为傲,不输国外的中国纪录片,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是播出以来,我个人看了三集,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觉着不是味,好像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小编就为您分析一下,到底谁动了我们的舌尖。

首先说情怀的问题。我们老百姓可能平时不把情怀挂在嘴边,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懂情怀。情怀不是高大上的东西,情怀需要有触动人心的载体。也许就是一碗家乡饭,也许就是生活中一个做家常菜的细节,虽然充满了美食,谁也不能说舌尖一、二就没有情怀。但是舌尖三好像舍本追末,为了情怀而情怀,因为每个人都要吃饭,但是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大厨,不是每个人都是文人或者大师,我们大致知道但是不是太懂他们做的事情,有点隔岸观火又不明觉厉,所以可能不会触动我们每个人的情怀。

细数《舌尖上的中国三》三宗罪:莫让“情怀”成为皇帝的新衣

其次就是美食缺乏说服力。这期舌尖偷奸耍滑,没有深入生活挖掘地道美食。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南出租车司机说自己每次收车都要吃一碗胡辣汤。胡辣汤没毛病,出租车司机也没问题。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是他家做的胡辣汤?因为某个出租车司机爱吃?说到这里,很多人都被道德绑架住,不敢往下想,想下去好像歧视劳动人民。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个人的一个口味喜好,不是说这家特别好吃,我们都会爱吃。如果点就没想清楚,在节目展示制作过程的时候,就会始终让人存疑和不能信服,很大的影响了观感。看了三集,磨香料的镜头出现在每一个美食介绍中,重复敷衍。

细数《舌尖上的中国三》三宗罪:莫让“情怀”成为皇帝的新衣

第三就是植入广告的问题。当我看到章丘铁锅的时候,在长达十几分钟的介绍和大厨演示之下,我恨不得立马就买一口这样的锅。当介绍银杏砧板的时候,我也想买一个。当介绍瓷器的时候,这个时候我打住了,介绍的那些我都没感兴趣。有一个镜头是瓷商向某个酒吧或者饭店推销自己瓷器的一个镜头,我感觉店主一脸尴尬的附和。其实我真的没看出介绍的瓷器多美,连多肉植物都给摆上去,光美能吃吗。其实关了电视想一想,我何必去买一口手工铁锅。毕竟我不是大厨,我用的是竹砧板也挺好。但是当时真的很冲动,堪比电视购物广告。

细数《舌尖上的中国三》三宗罪:莫让“情怀”成为皇帝的新衣

说了这几点,我只想对舌尖三说一句,我读书少你莫骗我。如果舌尖是一篇作文,三无疑是不合格的。我们想要一篇散文或者记叙文,以景带情,触景生情,边看美食,边诉情怀。但是你却给了我一篇议论文。旁征博引,石器时代,海底明朝沉船,清朝皇帝大婚瓷器,都给我上那么一点,就很高端了吗,我就有情怀了?你这是举论据。我们要的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导演组没有沉下心去,懂的太多了,就是不懂吃,有不懂怎么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是好吃的。一句话,食物功夫没下够,外在情怀当外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