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麼東西只有中國能造,國外不能造?

尛乂丨耐泰達


在我國互聯網領域中,某些行業呈現出一種不同於資本主義世界的成長模式,野蠻生長的速度令人側目。比如本次回答的主角——繁榮的C端電商。

以2016年為例, 國內電子商務交易額26.1萬億人民幣,佔全球電商零售市場的39.2%。而顯然從消費者日常接觸的場景來看,除了有資本市場深度參與的B2C平臺,以淘寶為代表的C端平臺、以及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微商、微店、代購、直播帶貨等C端性質的電商產品形態,也為整個市場的高活躍度奠定了基礎。


這種自下而上逆推行業發展的案例,幾乎成為國外不可能複製的發展軌跡。


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正是C端電商的繁榮讓公眾語境認可了電商行業的繁榮,這才有了迅速湧入的資本支撐整個電商的不斷擴張。只不過“個人的奮鬥”是有了,我們還可以總結出四個客觀存在的“歷史進程”。


物流的高速發展

國外物流並非不發達,甚至因為起步早,在服務設施和渠道建設上還存在優勢。但能讓普通消費者在付出相對低成本的前提下,享受到高速和高質量的服務,獨中國一家。


表面上看,中國的電商一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的品類和提高商品質量,一方面通過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或是和物流企業進行合作,使物流行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在帶來極具潛力的市場的同時,也為行業提供著大量廉價勞動力及潛在勞動力,保證了商品攬件、分揀、運輸、派送等各個環節都有足夠的人員數量,以量變引起質變。

與此同時,在地理、歷史、氣候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國的人口分部極不均勻:胡煥庸線(即黑河-騰衝一線)東南方僅44%的國土上聚集了94%的人口。人口密集化使物流業保持了較低的區域服務成本,能做到更低的單價。


由此,物流業找到了自己快速滋生的土壤,也有了反哺電商的資本。


零售經濟市場化

中國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說來也不過是近40年的事,和西方發達國家比起來,無論是規模還是發展深度都差得遠了。這對傳統行業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對電商來說,或許正好是它野蠻生長的命脈。


孱弱的國內經濟決定了傳統零售業的基礎薄弱,這一方面使得它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處於粗放的發展模式中,無法通過優化採購流程、採用科學管理和利用倉儲物流的規模效應等集約化手段來降低運營成本。


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當互聯網時代的衝擊到來時,相對於積重難返的國外大型商超,國內零售經濟個體體量小,面對衝擊顯得十分靈活,能夠針對本土市場的特點迅速做出反應,進行更為徹底的市場資源重組。


移動互聯的低門檻化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往往受益於通信技術的迭代升級,這就不得不提到兩個時間節點:2010年和2014年前後。中國3G和4G分別開始大面積普及,對國內的意義不僅是為民眾提供了參與移動互聯網的先決條件,更是促使智能手機廠商進行了一次產品的升級換代。


也是此時,在物流價格下降、零件國產化、ODM趨勢的共同作用下,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業氛圍空前高漲,激烈的競爭使價格不斷下探。“低價”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產生了當時的“換機潮”,智能手機徹底接管了當時留存量龐大的功能機市場。全民參與互聯網的衝鋒號角開始吹響。

商業行為就像談戀愛,是要雙方甚至多方參與才能進行的,只有買方或者只有賣方都無法完成交易。所以移動互聯網在降低用戶參與門檻的同時,也讓一眾新型服務/產品提供者站上風口。


美團成立於2010年,2014年交易額突破460億

微信,於2011年推出,2012年用戶突破一億

滴滴成立於2012年,目前功能覆蓋了大量的出行場景

……


這是站在“移動互聯網”肩膀上得到的成長,依託著移動互聯網為用戶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務,同時又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商平臺或者流量入口,不斷影響著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和國內電商發展的格局深度。


國民購買力的提升

改革開放日漸深入,國內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大趨勢下,恩格爾係數的一路走低和網購交易額的持續上升,從側面說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剁手”也成了一項國民愛好。


目前國內正在經歷第三次消費結構的升級轉型,每一次的消費升級都會帶來龐大的內需。在此背景下,電商平臺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風險,不過還是那句話: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處於消費升級浪潮中的消費者,對商品質量、售後保障、配送時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電商在提升的過程當中,不斷開發新模式和新功能以解決用戶這些方面的癢點乃至痛點,比如生鮮零售、跨境電商等品類和平臺的開創,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細分需求。國內電商得到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從而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趨勢。


說這麼多,並不是為了證明C端電商只有中國能造。

C端電商大家都在做,中國也並沒有先發優勢。

但論後來居上的規模和一騎絕塵的發展速度,中國表示: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後面你們都知道了。


互聯網指北


中國有很多獨有製造能力,這些製造產品很多已經卡國外脖子多年。為了讓噴子死心閉嘴,同時還要保密,我只簡單的說一下!

1. 超高壓輸電標準和試驗檢測技術;

2. 高能窗口材料製造、檢測技術和相關標準;

3. 超強磁材料;

4. 超低色散光學材料及其加工技術,特別是大口徑的;

5. 大口徑碳化硅光學反射鏡片材料和加工技術;

6. 大口徑高純度特種半導體晶體材料和加工技術;

7. 低合金高強度材料生產、設計和製造技術,及其應用;

8. 特種激光技術(如鈉激光器);

9. 稀土金屬陶瓷技術;

10. 合成孔徑聲吶成像技術;

11. 特種重力場應用技術;

12. 量子通信技術。

等等!上面這些僅僅是隨便想到的。

這個世界上,只要是大型望遠鏡想使用激光導星,就必須用到中國獨有的鈉激光器;中國近年製造建設的超級大橋,沒有低合金高強度鋼,是不可能建造的;美國多年以前的大型激光武器已經成功,但為什麼下馬?難道是真的沒錢?其實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是我國對高能窗口材料的卡脖子原因,雖然美國花了10多年突破中國的技術封鎖,但中國更高級的材料已經大規模應用了!之前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很意外吧!

作為中國人,自信點吧!別總跪著!


飄逸的尚


“漢字
”只有中國人能造!外國人永遠造不出來!

漢字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沒有之一!

漢字是全世界從古代一直使用到現代的唯一文字!沒有之一!

漢字是上古先賢最偉大的發明!沒有之一!


漢字不僅是中國的象徵,同時又是世界上最有遠見的實用工具!

令評多外國學者羨慕的就是漢字的超時空存在!比如在人類進程中誕生許多新名詞,這可忙壞了英文學家,他們只有不停的造新單詞,人類進入電器時代到今天,為了應對新事物的名稱,英文學者造了一百多萬新單詞。

可我們不用這麼麻煩,因為老祖宗的智慧我們今天仍然受益,漢字的多意和包容特性,在我們常用3千漢字中,拿出幾個漢字就能標註今天的一切新興事物,而且這些新興事物在古代並沒有發明出來。自行車、火車、空調、尼古丁、潛艇、太空船、青黴素、衛星、核武器……漢字是最超前最實用的人類文字。

只要我們完成9年義務教育就能閱讀所有的報刊,這在國外是不現實的,他們比我們多了太多的“專業術語”,對於他們那些“專業術語”在我們的報紙上初中生都會看懂。

古人是如何創造的漢字到今天都是未解之迷。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傳承不滅,並且把外敵一個個同化,直接原因就是漢字的強大。


一人好人好夢成真


糧食膨大器,除此無它,美帝蘇修都曾試圖仿製,卻難成功……個



太陽神大地


我們強大的有不少可以說強大到偏壓全部外國的,比如量子通訊,比如特高壓電力,比如5G,比如超級計算機,但是我們總體工業水平落後歐美。所以我們也不需要下跪但是更不能狂妄自大。我們需要的是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工作,少他孃的去追星或者當愛狗人士!


數控老迷糊


下崗職工這個名詞只有中國能造出來


一路平安131141413


人民幣只有中國能造😃


迷茫的_路


我覺得最正確的答案應該是 中國人 😂😂😂


跪下叫泡哥


毒大米,地溝油,毒奶粉,假育苗,等等


鹹鹹的鹹鴨蛋


造假!外國人能說第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