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在中國,城市的級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直轄市相當省部級,其市委書記一般由“副國級”的政治局委員出任;次一等的為副省級城市,其市委書記一般擁有“省委常委”甚至“省委副書記”的頭銜,或者還名列“中央候補委員”;至於大多數城市,則要麼為正廳級,要麼為縣處級。未來,還可能出現“科級”的市(鎮級市)。

4大直轄市之外,中國還有15個副省級城市。在這個15個城市裡又有5個城市顯得身份獨特,這就是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它們被視作是“行政上的副省級城市,經濟上的直轄市”。原因很簡單,它們被中央賦予了省級的經濟管轄權利。

所以,我們常常可以在一些文件裡看到“深圳”和“廣東”並列,“廈門”和“福建”並列的情況。在央行的監管體系裡,5個計劃單列市也是單列的。

“計劃單列市”有著複雜演變歷史,在此不多介紹。反正到今天,中國只有5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

那麼,在過去幾年裡,5個計劃單列市發展情況如何呢?誰在快速崛起,誰在迅速衰落?如果在這5個城市投資房地產,應該注意點什麼?今天就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我們先看5組關鍵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選中的時間是2010年末到2017年末,數據來源各地的統計局。通過這些指標,可以大致看出5個城市發展的趨勢、

1、經濟總量(GDP)的增長情況

“計劃單列市”GDP變動情況(單位:億元)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深圳經濟總量最大,超過了第二名的青島和第三名的寧波的總和。廈門的總量最小,不到寧波的一半。但在增速上,深圳第一、廈門第二、青島和寧波幾乎並列第三,大連增長最為緩慢。

下面是5個城市的三次產業佔比:

深圳 0.1%:41.3%:58.6%。

寧波 3.2%∶51.8%∶45.0%

青島 3.4%:41.2%:55.4%

大連 6.4%:41.5%:52.1%

廈門 0.5%∶41.7%∶57.8%

很明顯,5個城市工業佔比都超過了40%,均為生產型的城市。其中三產佔比深圳最高,其次是廈門,最低的是寧波。

深圳和廈門產業結構高度類似,我之前在專欄裡講過,廈門是“三亞+深圳”的合體,環境優美、產業結構合理,只是規模比較小。這可以用來解釋廈門的高房價。

相比之下,寧波更“藍領”一些,工業色彩更濃。大連由於面積大,甚至還擁有較高比例的“第一產業”。

2、地方政府的“一般預算收入”

“一般預算收入”以稅收為主,不包含賣地收入,可以理解為政府長期、可靠的財政能力。

“計劃單列市”一般預算收入(單位:億元)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深圳地方財政能力最為強大,幾乎相當於另外四個城市的總和。而深圳的增速還是最快的,遠遠超過了其他城市,顯示了經濟超常的活力。

青島的增速名列第二,其次是廈門和寧波,這三個城市的增速差不多。增長最差的是大連,遠遠落後於其他城市。在2010年的時候,大連財政收入力壓青島,接近寧波,是廈門的幾乎兩倍。7年下來,大連地方財政能力已經被廈門超過,大約只有青島和寧波的一半了。

3、城市資金總量

所謂“資金總量”,是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由央行統計公佈的。它是最為真實、可靠的,反映城市綜合實力、發展潛力的單項指標。

“計劃單列市”資金總量變動情況(單位:萬億)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2017年,青島、寧波、大連、廈門四個城市匯聚的資金總和,也只有深圳的83%,差距顯然非常大。過去7年裡,深圳匯聚資金的速度最快,增幅達到了245%。其次是廈門,速度是寧波和青島的2倍。最差的是大連,被遠遠拋在了後面。

大連家底比較厚,所以至今仍然擁有1.41萬億的資金,超過廈門一大截。但在這種趨勢下,廈門幾年後或將超過大連。

4、固定資產投資

中國是投資推動型的經濟,投資如果下滑,經濟就會出問題。下面看一下5個計劃單列市在過去7年投資的變動情況:

“計劃單列市”固定資產投資變動情況(單位:億元)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2017年的數據顯示,青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最大,達到了7777億元,遠遠超過了其他4個城市。深圳和寧波在一個級別上,廈門第三,大連最少。

如果看7年的變動情況,深圳增幅第一,原因是2010年的時候基數太小。青島、廈門、寧波的增幅也不算小,大連則出現了“投資崩潰”的現象。

深圳這麼大的經濟規模,但投資規模卻這麼小,顯示其經濟轉型的成功。其他城市仍然在轉型中,大連顯然出了較大的問題。

5、小學生人數

由於中國人口統計太粗疏,加上地方政府的隱瞞,每個城市實際生活人口其實是個“羅生門”。所以我率先提出了使用“小學生”人數,來觀察城市的人口流動。5個計劃單列市都是人口流入地,所以可以用這個指標來做人口趨勢的對比。

“計劃單列市”小學生人數變動情況(單位:萬人)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注:官方公佈的常住人口,深圳1253;寧波801萬;青島929萬;廈門401萬;大連698萬。

大連極少公佈“小學生人數”,只公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所以上述表格裡大連的數據是“小學+初中”的人數,其他城市是“小學生人數”。

數據告訴我們,過去7年人口增速最快的是廈門和深圳,分別達到了65%和56%。其次是青島,達到了19%。寧波位居第四,至增長了3%。而大連,則“小學生+初中生”流失了3%。

可見:廈門和深圳人口在快速增長,青島也不錯,寧波增長一般,大連人口是流失的。從小學生人數我們還可以知道,大連人口可能被高估了。至於深圳,實際生活人口應該在2200萬人左右。

結論:

1、無論是人口、資金,過去7年裡深圳和廈門都是增長最好的,所以它們的房價在全國處於領漲地位。大連是人口、經濟增長最慢的,所以到現在才補漲。

2、大連因為東北大環境的問題,過去7年裡人口是流失的,至於經濟則出現了較大問題——投資急劇下滑、財政增長乏力、資金流入放緩。以目前遼寧的經濟總量,已經很難支撐2個全國性的城市。

未來,國家必須在“保瀋陽”還是“保大連”之間做出選擇。過去7年,瀋陽的人口增長顯著好於大連。加上高鐵網絡帶來的“陸權復興”,未來瀋陽更有成為“東北第一大中心”的可能。大連極有可能“廈門化”,朝著小而美的方向發展。當然,最終要看中央政府的選擇。

10多年前,大連的夢想是建設“北方香港”,後來是“北方深圳”。現在看來,力求東北的“青島”、“寧波”都已經做不到了,只能成為“北方的廈門”。這的確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情。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大連目前發展重點是傳統中心區東北方向的“金普新區”。由於人口競爭力有限,這個新區的發展,看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大連環境優美(缺點是氣溫偏低),房價裡會長期存在“環境溢價”。

3、寧波人口競爭力這麼弱,也讓我感到意外。寧波未來城市發展的目標是“一核兩翼”,“一核”就是目前的中心城區,兩翼是西北的“杭州灣新區+慈溪+餘姚”和南面的“奉化+寧海+象山”,

其中杭州灣新區一帶是城市副中心。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以寧波目前的人口增長速度,遙遠的“杭州灣新區”要發展起來恐怕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杭州灣新區的對面,跨海大橋過去是競爭對手嘉興,還不是想抱大腿的目標——上海。

4、青島比寧波有兩個優勢:省內競爭對手沒有那麼強大,人口匯聚能力更強一些;但也有一個劣勢:旁邊沒有一線城市,沒有可以抱的大腿(或者這個也是優勢?)。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青島目前正圍繞膠州灣構建核心城區,老城區被定義為“東岸城區”,黃島那邊被定義為“西岸城區”,紅島及其東部被定義為“北岸城區”。未來,青島的行政中心或許會遷移到“北岸城區”,這種力度在5個計劃單列市裡應該是最大的。所以,“北岸城區”值得關注。

5、青島圍繞膠州灣構建核心城區,廈門則圍繞廈門島構建新的核心城區(見下圖)。廈門面積狹小,人口增長不錯,所以環廈門島區域,應該可以發展起來。至於漳州靠近廈門的部門,也有望被帶起來。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6、深圳的開發熱點正在西部全面展開:前海—寶安中心區—機場南—機場北CBD—海洋新城,在未來5年都將如此。尤其是機場北的CBD和海洋新城,還沒有充分炒作。但深圳東進是早晚的,所以龍崗、坪山未來也會非常好。此外,由於深圳面積小、人口多,未來將有至少500萬人居住到東莞、惠州、中山的臨深區域,給這些城市帶來激動人心的發展機會。

誰在衰落?誰在崛起?“5大計劃單列市”冰火兩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