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亞馬遜營業額不及阿里巴巴,市值卻高阿里一大截?

用戶61583645596


首先要表明我的觀點,亞馬遜的高度,阿里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追趕,並且這個差距並不一定在追趕當中縮小,甚至有可能會逐漸拉大。



  • 貝索斯戰略眼光一直受到投資人信任

Amazon發展近二十年的光景,從創立那天開始,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就一直和投資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並且這一點從亞馬遜成立的那一刻開始就沒有改變過。那麼為什麼亞馬遜持續虧損二十年,投資人還能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持以貝索斯為首的管理層?


1. 亞馬遜不是沒有贏利點,而是將盈利的錢用來再投資

其實亞馬遜發展怎麼多年,並不是沒有贏利點,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貝索斯都將亞馬遜的盈利用於亞馬遜在物流、雲計算等新技術方面的投資。

要知道,亞馬遜已經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了很多物流倉儲基地,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能跟亞馬遜比供應鏈的,以至於沃爾瑪、家樂福、以及消費電子領域的蘋果公司等少數世界頂級企業能跟亞馬遜在供應鏈領域比較了。但要注意的是,亞馬遜的供應鏈是一個更加成熟、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比其他企業更具優勢。

2. 貝索斯的財務管理能力讓亞馬遜能長期穩定在一個虧損區間,幾乎從未動盪

另一點就是即使是將盈利所得用於再投資,貝索斯可以說是全世界財務管理能力最好,但是又能兼顧好企業未來長期戰略發展的CEO了,亞馬遜在未盈利之前,基本上每年最終財務清算淨虧損基本上都維持在2000萬美金左右,沒有變化過。

也正是如此強大的財務管理能力,讓投資人可以堅定不移的相信貝索斯和他的團隊。

  • 阿里是中國的,但亞馬遜是世界的

不關怎麼說,比較起來,阿里跟亞馬遜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的,尤其是在國家化層面上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即使在中國市場阿里依然佔據了行業最高的份額。


但是在國外尤其是歐美髮達國家,同一個市場進行模式創新難度很大,而在國外一方面零售業相當發達,假貨也很難行得通。

  • 企業發展看的是長期的發展空間

首先是其實亞馬遜從前年開始已經實現了盈利,亞馬遜的雲計算行業領先,目前是雲計算領域當之無愧的老大,並且這兩年的差距越來越大,雖然阿里雲是國內行業第一的企業,但是相對於亞馬遜雲計算還是差距比較大,並且是數量級的差距。


在過去數年間亞馬遜搭建起了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供應鏈生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行業壁壘,加上雲計算的賦能,亞馬遜未來可期。

除此之外,貝索斯的商業帝國不只是亞馬遜而已,還有華盛頓郵報、Blue Origin等等企業,可以說用家大業大來形容貝索斯並不為過。


總之,阿里至少短時間很難真正意義上的超越亞馬遜,即使是市值上能夠短時間和亞馬遜相提並論,但是在發展層面上依然有很大的差距。當然這裡單純的比營業收入沒有意義,畢竟阿里是“租房子的”,而亞馬遜除了租房子,自己還要賣貨,這樣得出的營業數據對阿里來說不公平。


EmacserVimer


今年5月30日,根據瑪麗-米克爾 (Mary Meeker)舉辦的 Code 大會上發佈的《2018 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在全球20大互聯網公司中,亞馬遜位居第二。8月29日,亞馬遜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為9745.5326億美元。繼蘋果之後,亞馬遜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個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

亞馬遜市值

8月29日,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道,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布賴恩·諾瓦克(BrianNowak)重申對亞馬遜的“增持”評級,並將目標股價從1850美元上調至2500美元,較週二收盤價(1932.82美元)高出29%。

這一預期認為亞馬遜市值應接近1.2萬億美元,同時也是華爾街給出的最高目標價。(引自《大摩上調目標價至最高亞馬遜將成第二個萬億美元市值美企?》)

亞馬遜創新力

亞馬遜是一家極具創造力的公司。據2017年福布斯最具創新力企業榜單顯示,亞馬遜位居第三。

  • 最早,亞馬遜電子書服務顛覆了圖書傳統紙質出版行業,之後的線上零售、電子設備Kindle以及AWS掀起的雲計算革命。

  • 可以說,2010年前後無數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能夠興起都有賴於AWS(亞馬遜網絡服務)。另外,Amazon 通過 Amazon Go無人零售店開始掃蕩線下銷售。

  • 2017年3月,亞馬遜以出資6.5億美元收購了中東電商平臺Souq。Souq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電商網站之一,成立於2005年。


  • 亞馬遜商業帝國中業務佔比最大的一部分Amazon Web Services,在2016年其收入就已經超過了 120 億美金。亞馬遜公司憑藉該內容板塊的鉅額收入,不斷地向全球擴張其電子商務和媒體運營的疆土。

  • 在全球雲服務領域,亞馬遜從2006年起初提供1項服務到2018年上升到140多項服務,遙遙領先全球。最新的gartner報告顯示,AWS的銷售額是其他14家的總和,堪稱雲計算霸主。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是一套專門為程序員準備的在線工具和資源,程序員可以藉助平臺開發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建立機器學習庫,又或者是開發一些簡單傳送數據的自助服務。每一年,AWS 都會推出數百個全新的功能並不斷迭代更新。

在AWS有一個慣例,俗稱一頁“PR稿”和六頁“問答”。也就是程序員在每一次開始做產品更新之前,AWS的經理都會要求他們去寫一個有關此次更新的PR簡報。

其目的是強迫程序員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誰在使用這個產品?”(who)、“這次更新會帶來什麼價值?”(what)“它創造價值的方式是怎樣的?”(how)以及“他們為什麼要開發這個功能?”(why)。

如果程序員未能順利地回答出上面的幾個問題,那麼這個項目就只好返回到他們在白板上拍腦袋時的最初始階段了。

亞馬遜公司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AWS開發出符合用戶需求、便於用戶使用的產品。因此,每位程序員都會遵循這個硬性規定,去開發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並不斷完善產品的功能。作為創業者,更是如此,用戶思維是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也是創業者成功創業的第一步。

亞馬遜concept

在這個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世界中,創業者需要去和全球創新第一時間同步,瞭解新趨勢、新物種、新技術。

亞馬遜公司極力倡導顧客至上理念以及backward文化機制,即所有的需求或者市場導向都來源於客戶,通過客戶的需求生產開發新產品並不斷完善產品功能。

亞馬遜公司的架構設計是自服務(self service)的形式,無論是產品部或研發部或相對獨立性的部門都遵循Two Pizza Team的組織架構,包括明確的客戶群、產品定義與職能範圍框架下的管理團隊。

團隊強調自主性、主人翁精神和創新精神。例如,Always day one理念,即把公司視為初創企業,而不是大企來看待。

創業融資沒經驗?【私信我們】,留下您的聯繫方式可免費領取:3000份商業計劃書模板、5000個投資人名單、1000份行業分析報告及8年行業經驗老師1對1指導,助你成功敲開投資人的大門。


一捷諮詢


行業龍頭具有溢價率

中國企業在互聯網上的創業,幾乎都是借鑑美國的模塊,依葫蘆畫瓢。早在1995年以亞馬遜,eaby等全球第一批電商已經開始興起,並且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經驗和壯大。而阿里巴巴直到1999年才開始成立,由於支付手段,物流建設,銀行安全等基礎設施的受限,直到2007年前後淘寶才開始興起。在投資者眼裡亞馬遜才是電商行業的龍頭,存在溢價率是合理的。

亞馬遜的飛輪效應經營理念更受歡迎

飛輪在啟動時很困難,但是一旦啟動,由於彼此間齒輪的咬合,會帶動整體運轉,剛開始很慢,最後越來越省力。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雖然亞馬遜雖然再營收,利潤等比不上阿里,但卻被看好的原因。簡單整理下亞馬遜的邏輯,會員服務增加客戶粘度,雲,物流這些基礎設施使商家離不開亞馬遜的幫助,商家越多,客戶選擇的商品種類越多,反過來雲能收集到的數據也越多,物流也由於運送的貨物越多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整個過程環環相扣。亞馬遜的初期投入佈局很燒錢,但是有利於形成壟斷,從而降低成本,再繼續反補佈局耗費,盤活整個生態。

西方主流價值觀的傲慢與偏見

最終決定美國上市公司市值的還是華爾街的投資者。在這些人看來,阿里做得再好,也始終是個徒弟,亞馬遜才是師傅。客觀地說,中國電商先天擁有人口紅利優勢,阿里能擁有這樣的業績離不開剁手黨的基數大的優點。華爾街的分歧在於全民網購的情況下,還有多少客戶可以挖掘,而海外的客戶增長緩慢,阿里是否還能繼續保持高增長。反觀亞馬遜,利潤還有很大增長的空間。

文化輸出不是一時能夠達成,中國企業只有多走出去才能減少外國投資人的文化隔膜,是金子總會發光。


灞波兒奔WOO


營業額通常指的是營業收入,題主的前提條件是不成立的,亞馬遜的營收遠遠高於阿里巴巴。

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全年收入為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56%。亞馬遜2017年總營收高達1778.66億美元,按今天的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超過11150億人民幣,大約是阿里巴巴的7倍!

當然,主營業務——電商方面,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業務模式不太一樣,營收可比性不強。亞馬遜的自營業務給公司提供了規模龐大的營收,而阿里巴巴主要是平臺模式,以服務費和廣告費為主要收入。

在電商業務方面,還有一個關鍵的數據就是GMV(總成交額),阿里巴巴集團2017年的渠道成交額到達3.767萬億元人民幣,2016年也超過了3萬億人民幣。亞馬遜的這個數據是遠遠低於阿里巴巴的,在2016年,亞馬遜的GMV在1360億美元的樣子,摺合人民幣也就8500億的樣子,2017年應該也就在1萬億左右的樣子,還是遠遠落後阿里巴巴。這個估計就是題主說的“營業額”,亞馬遜的總交易額是低於阿里巴巴的,但這個一般都不用“營業額”指代,一般都是說總交易額。

為什麼亞馬遜的市值反而比阿里巴巴更高呢?這就有很多因素。

1. 雲計算業務,亞馬遜的AWS遙遙領先於任何競爭對手。作為阿里巴巴未來最有想象力的阿里雲,雖然稱霸國內市場,在世界也有一定競爭力,但是,亞馬遜的AWS是遙遙領先於包括阿里雲在內的任何競爭對手,碾壓式的存在。這是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兩大電商巨頭的未來前景,很大程度會受到兩家公司的雲計算業務的影響。亞馬遜憑藉旗下AWS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市場高看一眼的資格。

2. 強大的現金流。亞馬遜的現金流也是比阿里巴巴更為強大的存在。

3. 阿里巴巴最有想象力的業務,除了阿里雲就是金融板塊,但是螞蟻金服不是阿里巴巴子公司。雖然阿里巴巴會持有螞蟻金服33%左右的股份,但是對於阿里巴巴的股價提振作用相對有限。如果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的市值表現就會更加強勁。

4.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都不再是一家純粹的電商企業。除了效仿亞馬遜推出雲計算服務,阿里巴巴也跟亞馬遜同樣把目光轉向線下。此外,阿里巴巴的多元化程度比亞馬遜高,涉足了很多其他領域,比如大文娛,健康產業等等。亞馬遜的Kindle等圖書相關產業則是阿里巴巴所沒有的。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阿里巴巴的很多其他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對股價的影響很難估計。

5. 國際化程度,亞馬遜的國際化程度遠高於阿里巴巴。市場前景被高看一眼很正常。

6. 兩家的市值差距並不是特別大,阿里巴巴也曾經在市值上領先於亞馬遜。市值只是個參考值。之所以亞馬遜比阿里巴巴市值更高,是包括但不限於以上幾點綜合衡量之後,市場給出的態度。股市看中的不僅僅是目前的市場能力,未來的發展潛力更為關鍵。亞馬遜暫時領先於阿里巴巴,簡單地說,就是大家更認可其相對專一的態度和核心市場的優勢。


鎂客網


一個公司的市值不是看企業營業額的,更多的是投資者的眼光,看一家公司未來值不值錢,會產生多大的價值。盈利的企業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企業不一定盈利。就像京東因為自建物流投入巨大,之前一直虧損,但是依然有很多投資人看好。

跟京東一樣,亞馬遜的模式是屬於自營式的。亞馬遜全部的商品都是自己的,商品直接面對消費者。亞馬遜從採購,下單,到物流系統等左右的而環節都掌握在自己 手中。因此亞馬遜也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之前一會虧損。,如今亞馬遜的系統已經完善了,也發展了雲計算服務,公司開始盈利。而且,之前的投入使得他的商品成本非常低。可以說,亞馬遜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而阿里巴巴做的都是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做成交易的是第三方商家,阿里掙的是商家們的平臺服務費和廣告費。雖然範圍擴大到國外,但是實質模式依然是經銷商。商品都是有商家決定,物流也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發展到現在,亞馬遜已經不簡單的是一個電子商務公司了,開始進軍雲計算領域。而且做得非常不錯。可以說,亞馬遜是看準了互聯網時代雲計算巨大的市場,而且亞馬遜雲服務已經成為這個領域的霸主。從2016年雲服務市場報告中來看,亞馬遜佔了31%,除了微軟、IBM、谷歌佔24%,阿里和其他公司一起才27%,可見亞馬遜的雲服務市場地位無人能撼動的。

所以從本身的模式和發展的元計算來看,亞馬遜的未來的生產價值會更大一些,所以會更受投資者喜愛,就像京東的模式一樣,雖然之前一直因物流虧損,但是未來將會產生巨大的價值。因而,看公司不能只是簡單的看營業額看是否虧損,要看企業的盈利能力未來能產生多大價值。


讀書小櫻子


亞馬遜營業額不及阿里巴巴?

2016年亞馬遜營業收入1359.87億美元,阿里巴巴營業收入1582.73億元人民幣,貨幣單位可是不一樣。亞馬遜的收入約是阿里巴巴的5倍多。

營業收入代表著過去,但是市值代表著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看好。

從利潤方面,過去十幾年,亞馬遜一直沒賺錢,甚至一度虧損。阿里巴巴一直在賺錢。

事實上,阿里剛上市也曾遭到美國投資者的熱捧。市值一度是亞馬遜的兩倍。

2014年9月19日,阿里上市當天總市值達到2314.39億美元,在當年11月11日市值達到最高2937.1億美元,當時亞馬遜的市值剛到阿里巴巴的一半1444.63億美元。

然而2015年年中亞馬遜的市值逼平阿里巴巴,之後實現了超越。目前亞馬遜市值高出阿里巴巴1100億美元左右。

為什麼阿里巴巴的市值會不如亞馬遜?

因為阿里巴巴上市當時美國投資者以為是中國的亞馬遜來了,再加上中國龐大的市場,一個賺錢的“亞馬遜”阿里,一個不賺錢的亞馬遜,當然更看好阿里了。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美國投資者發現自己錯了,阿里和亞馬遜的經營模式有著根本的區別。

我們再來定義兩種電商營業模式,一種是“客戶價值模式”的電子商務,一種是“用戶價值模式”的電子商務。商戶是客戶,顧客是用戶。前者是我管交錢給我的商戶,交錢給我的客戶,沒有交錢給我的人,我就管不著了。

後者是你沒交錢給我,但是我看你喜歡什麼,我就去開發這種產品,我去爭取你成為我的客戶。

阿里屬於前者,亞馬遜屬於後者。

在過去幾年,亞馬遜將每年的盈利大部分皆投入到對公司長期發展有意義的項目中,所以過去十幾年,亞馬遜都沒怎麼掙錢。但是在投資者眼裡,亞馬遜的發展潛力要超過阿里。


麵包財經


截至最新,亞馬遜(AMZN.O)市值5552億美元,阿里巴巴(BABA.N)市值4366億美元。

去年年報顯示,亞馬遜營業總收入1359億美元,阿里巴巴總營收1582億美元。

可以說,亞馬遜營業額不及阿里,但市值卻高出阿里巴巴約25%,這也實在不能說“高出一大截”。

從利潤來看,阿里巴巴比亞馬遜還會賺錢,ROE也更高,為什麼市值卻少一些呢?

這反應了華爾街投資者對於兩個公司不同的預期。

對於美國投資者而言,他們對亞馬遜更熟悉,阿里巴巴是海外公司,一般而言,投資者對本土公司比海外公司給的估值高。

此外,亞馬遜很大一部分利潤是雲計算業務AWS帶來的,這塊業務投資者認為應該比電子商務給的估值更高。而阿里目前還是靠電子商務賺錢。

這也是為什麼馬雲一直說,“阿里巴巴的未來是阿里雲計算,阿里巴巴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家數據公司”的根本原因。


向小田


阿里巴巴的營業額近幾年不可能超過亞馬遜,亞馬遜是屬於自營零售,阿里是零售中介,阿里本質是從賣家的銷售款中抽取一定的比例,這個才是阿里的營業收入,也就是中介費。阿里的營業收入也不如京東高,當然更不如亞馬遜高。

從上圖可以看到,亞馬遜的營業額是阿里的多倍,2013年和2017年亞馬遜營業收入分別是阿里的13.6倍和7.08倍,阿里在縮小距離。

但淨利潤阿里遠高於亞馬遜。因為亞馬遜持續在虧損。阿里有持續的盈利。

截止發文時,亞馬遜市值7673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5017億美元,亞馬遜市值比阿里高出52.94%,既高了2656億美元,高了一個建設銀行的市值。然而建行的淨利潤是阿里的5.55倍,建行的營業收入是亞馬遜的大約55%,總之市值很奇妙,越賺錢的公司反而不被看好,越不賺錢的公司越被看好。亞馬遜傲嬌地虧損,但亞馬遜的市值是建行的2.6倍,不知道是美國投資者瘋了,還是中國投資者傻了!

當然都知道亞馬遜前途好,那也不代表建行前途黑暗啊。總之,全世界投資者也可能一致看錯。估值是多麼的神奇!難道估值也有審美疲勞?


西格瑪的化學


4月5日 一招報道 “偉大的旅程”和“高堡奇人”是亞馬遜在全球最受歡迎的兩款原創節目,而它們與亞馬遜全球性的媒體矩陣佈局有著密切聯繫,亞馬遜視頻的總負責人Roy Price如是說。

亞馬遜沒有透露觀看人數,但是在週一的戛納電視節的主題演講中,Price透露這些大片系列是最受歡迎的。

“‘偉大的旅程’是一個投資不菲的節目,但它確實值得這些花費。”Price說的正是製作了“Top Gear”的頂級團隊新推出的節目。FT金融網曾經報道亞馬遜一共投資了2.5億美元用於該節目前三季的製作,儘管Price對這個數字不置可否,但他承認“這是一筆有效率的好生意。”

為什麼會這樣說?

對於在線付費訂閱視頻的平臺,如亞馬遜、Netflix和HBO來說,能夠促成改變的是人們正在談論和觀看的節目,這些節目能夠讓他們自願註冊去免費試看,而免費試看又能促成付費訂閱。

“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人們在討論的節目。”Price說道,但那不是亞馬遜唯一關心的。人們會用亞馬遜會員看很多電影,但是那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仍是原創大片,它們能夠吸引全球性的觀眾。在這個視頻網站競爭壓力空前巨大的時代,亞馬遜最關注的是其平臺上最好的10款節目。

對於抉擇哪一款節目可能會獲得成功上,儘管亞馬遜是一家科技公司,數據能幫助他們的也就目前這些。“你可以看到用戶現在在看什麼樣的視頻,但是你不能以此為決策點,”Price說:“真正能夠成為遊戲改變者的也是將打破現有規則的節目,但那往往不是大多數人現在就在看的。”


一招媒體


你好,我是政商內參創始人信海光,長期觀察互聯網經濟二十年:

能夠把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放在一起比較,這本身已經是一大進步,就目前而言,亞馬遜市值比阿里巴巴高才是正常的,不高才是異常的。比如你問個谷歌為什麼比百度市值高一大截試試?

然後就是營業額的問題。這個區別核心就是商業模式不同。阿里巴巴是平臺模式,撮合交易,但亞馬遜主要是自營為主,跟京東類似,自己賣貨的交易額肯定比不上成千上萬的商家一起賣貨所產生的交易量。

但評選世界五百強的話,是不按交易量算的、而只按營收算,所以是京東而不是阿里巴巴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財富五百強的互聯網公司。

比較阿里和亞馬遜,要看到阿里的進步速度。

如果放在十年前,阿里巴巴在亞馬遜前面還是個小公司,但如今前者已經具備競爭全球第一電商的實力。

據彭博社報道,全球第一電商的爭奪正在逐漸升溫。今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一路飆升,已經逐漸逼近亞馬遜。最接近的時候,兩者的差距兩個月間縮小了一千億美元,差距不到2%。不得不說,全球的投資人對於這兩家公司都給予了厚愛。今年,阿里的股價翻了一倍,而亞馬遜上漲了27%。此前高盛公佈的一份最受對沖基金歡迎股票名單中,阿里和亞馬遜均在列。

兩家公司業務都很複雜,仔細對比是件很繁瑣的事情。簡單看,他們分別根植於中國和美國。這才是決定他們未來誰更偉大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