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說陝西省內各個地方聯繫很少?

王世融


陝西省分為關中、陝北、陝南三部分,其實感覺陝西的這三個部分像是被強制拼湊起來的.

從地理上來看的話,關中平原上的幾個城市之間的聯繫還是比較緊密的,像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在歷史上都是一個關聯的整體,京畿重地,是國家重點建設和管理的地區,在西安、咸陽地區作為首都的時候,一般把渭南地區稱為"東府",把寶雞地區稱為"西府",可見關中各個城市之間的關聯度。由於山西南部運城、臨汾地區也是平原,和陝西的關中平原之間只隔著一條黃河,所以山西運城、臨汾與關中的聯繫比較緊密;河南三門峽、甘肅 省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由於是周朝、秦朝的發源地,而且距離關中比較近,所以這些地區和關中之間的聯繫也比較 緊密.


陝北的延安、因為黃土高原、距離的原因,他們和臨近的寧夏、山西在人文習慣方面比較接近,那邊的人與寧夏、山西之間的聯繫也比較多.榆林市的部分區縣則是和北邊的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聯繫 的比較緊密.


由於和關中平原之間隔著高嵩的秦嶺山脈,所以陝西南部地區一般是獨立與關中存在的.以前查過歷代行政區劃,陝西南部在古代的時候有被漢中、襄陽為首的城市管理過,漢中、安康和關中產生關聯還是元朝以後的事情,以前他們是認漢中或者襄陽的.陝西南部的商洛地區和關中的練習稍微多一些,在戰國初期,商洛地區開始的時候屬於楚國,後來被秦國打了下來.


1927年的古董先生


首先是文化差異。陝西分為陝南,關中和陝北。三個地方不管從語言,飲食,生活習性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陝北偏向於蒙古草原文化,關中則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陝南屬於巴蜀文化。這就註定了陝西沒有向四川那樣的凝聚力,只是被強行劃歸在了一個行政區域。

其次是地理因素。陝北黃土高坡,溝壑縱橫,不要說市與市之間,就是這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就得花不少勁兒。陝南處於秦巴山區之間,交通不便這是自古皆知之事,蜀道難之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出岐山用了十來年都沒出去。交通不便相對應的聯繫自然就少。相對關中地區地勢會平坦一點,聯繫可能更多一點。

最後就是財政因素。舉全省之力建設大西安。陝西經濟並不發達,每年的財政收入就那麼多。賣了陝北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換來的錢除少部分留給了榆林延安,大部分都被省財政收走建設大西安。西安水資源不夠,就關停陝南的工業,開展引漢濟渭工程。賣石油好歹還給錢呢,漢江的水關中地區是白用了。這當然會引起漢中和安康老百姓的普遍不滿。

另外還有很多因素綜合交織在一起,造成了陝西各地域聯繫並不緊密。陝西這個地名從出現就只和關中地區相關聯。


佐料者


陝西,從地理位置上由北往南分為陝北,關中和陝南。

1.氣候特徵差異明顯。陝北地處黃土高原,氣溫偏低,降水量較少,農作物主要是耐寒耐旱的雜糧豆類為主;關中由涇河渭河形成沖積平原,土地開闊肥沃,氣候溼潤,非常適合小麥玉米生產種植,自古是糧倉之地;陝南處於暖溫氣候,境內有大秦嶺、大巴山阻隔,真正意義上的十里不同天,局部地區冬有寒冬夏有酷暑,造就陝南的氣候兼容了南方北方的特性。小麥、油菜、玉米、水稻、雜糧等各種各樣作物都能生長。從水果更能看出,北方氣候的梨子,蘋果,葡萄,到南方的柑橘,甘蔗,柚子,應有盡有!

2、交通條件,陝北從地理上是黃土高原,距離黃土高原的省份城市更近,貨物交流相比較到西安距離近;陝南有大秦嶺和大巴山阻隔,在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建設以前,更是難於上青天。

3、傳統文化 陝北受遊牧民族和晉文化影響,與關中秦文化有差異,不管是飲食文化,民俗活動都是如此;近代的陝北更是紅色文化的根據地;陝南受巴蜀文化影響深厚,不論飲食,民俗,語言口音都和關中存在明顯差異!關中最具特色的秦腔,陝北的民歌,陝南的漢調二黃都是各自的典型代表!

4、飲食文化和民俗 陝北盛產雜糧,有遊牧文化影響,陝北的雜糧吃食繁多,花樣百出,例如央視紀錄片中的黃饃,羊肉湯等;關中因為是小麥的產區,又加上自古以來無大的天災,麵食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麵條類的食物,全世界估計也就山西可以媲美;陝南因為物產豐富,種類繁多,受巴蜀、楚文化影響,菜餚繁多,口味兒偏於巴蜀,最明顯例子就是安康、漢中。另外,安康,漢中也是陝西茶葉的主產區,而且品質優良!安康、漢中也是陝西省內大米的主產區。油菜作物即是美不勝收的景觀,也是陝西油料作物的主產區。

5、水資源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乾旱少雨,主要河流是黃河,與山西隔河相望。由於是黃土高原,植被少,存不住水,自然條件差;關中有涇河渭河等大河,在西安周邊還有灞河、滻河、灃河等等,古有八水繞長安之說,近年來關中一直在努力改善自然環境,特別是水環境,大西安內要恢復八水繞長安的自然風貌,又啟動了引漢激渭工程,均衡省內水平衡;陝南的城市大部分都依漢江而建,漢江是陝南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河,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南水北調的水源地,水量充沛,水質優良!也把陝南人養成了如漢江水一樣的氣質!

陝北關中都屬於黃河流域,陝南屬於長江水系流域!

6、經濟水平 陝北的黃土高原下埋藏著豐富的煤氣石油資源,這些年憑藉自然資源發展迅速,更是湧現瞭如神木縣這樣的經濟強縣,還有非常多的大型國企,經濟體量巨大;關中地區作為西北地區的橋頭堡,以西安為中心有非常多的高科技企業和體量巨大的實體制造企業,在陝西乃至整個西北都首屈一指;陝南一直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稀有金屬和貴金屬含量巨大,但因為環境保護問題(南水北調的水源地)不能進行開發,有待科技的更加進步,也許在將來,陝南的自然資源會是讓這片熱土騰飛的引擎。目前陝南的自然資源主要是旅遊,輕工業,高科技製造業,食品加工工業等穩步前進!

綜上所述,陝西南北跨度千里,有各自的特色,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同為三秦大地,共建三秦盛世!


青山秀水疊幽谷


陝西分三片,各片區陝北/關中/陝南風俗習慣差異大,過去因交通制約三地相互來往少,隨著西成高鐵開通可能日後彼此能多一點。但是,陝南/陝北渺茫來往,比如本人東奔西走多年,從漢中走出去好幾十個縣延安麼今年迴歸單位上班搭乘成都一一太原一隹木斯首次穿行路過延安,從略陽上太原下。故,陝南/陝北猶如天隔一方。三地捏一塊成一省是元朝乾的


三箭客西行記一一甘州


作為一個陝西人個人覺得聯絡少的省份不止陝西省一個省,至從元帝國把全國分為行省的時候已經埋下了種子。那麼元朝統治者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後世政權一樣要延續下去,肯定有他的政治智慧。

元朝把語言有差異、文化和生活習慣不同的、高山這邊和那邊的人、河流兩邊的人劃分到一個省是防止各自為政的的團結起來對付中央朝廷。

陝西省分陝南、陝北、關中地區,陝北陝南以秦嶺山脈為分界線,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以前聯繫少是因為交通不方便,現在西漢高速、西成高鐵都很方便最快一小時到達西安。

陝南的生活習慣接近於四川,喜歡吃麻辣,他們的主食吃米飯,語言也和四川話非常相近.主要有漢中市、安康市。陝北的腔調接近河南話,主要吃麵食,在老一輩當中沒有普及普通話陝南人和陝北人估計溝通起來非常的吃力吧!文化也有點差別,比如陝西衛生3套節目有一個秦之聲,也就是古代戲也稱秦腔,陝南人也聽不懂看不懂的大花臉,見是這個節目馬上換臺,可是甘肅慶陽人的老一輩人特別喜歡秦腔。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補充評論和點贊。


Tyler梁州笑笑生


我覺得這是當老大的問題,一個團隊如果一個人強,那不是強,整個團隊強,那才叫強,所以大家都看的到的,西安一直在發展他自己,而不顧其他地方發展,所以導致各自為戰,其實西安現在的發展在我看來真不怎麼樣,老是一副老大的模樣,確忘了世界都在發展,我們都要精誠合作,而不是做老大的沒發展起來,你們當小弟的發展起來,那不是特沒面子嗎?所以我TM特不喜歡西安這個城市,對了,我就是陝西省從不待見的陝南地區的人,呵呵


等待復甦1


陝西地域狹長,陝北,關中,陝南地理環境差異大。造成氣候,飲食。風俗文化,人文環境等的不同。但作為一個關中人,去陝南,陝北一直是我的一個心願。在我們關中的陝南,陝北人更是不少。


陽光明媚206852126


陝北,關中,陝南完全就是三個地方。陝北黃土高原,羊煤土氣資源豐富,有榆林,延安。關中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風調雨順,有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陝南遠在秦嶺之南,話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有商洛,漢中,安康。這三個片區完全就是三個地方,幾乎互不影響。


博聞強識丶


陝西地理環境差異很大,交通閉塞,文化差異也不小,形成了不同的風俗民情!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漸漸得到改善,但是由於文化的差異,不同地方的人相互瞧不起,不團結,又加之團隊精神的極度缺乏,陝西的經歷被其它西部地區超越。雖然有著三秦大地的美稱,缺幹不出相應的美事。所以說人的思想是第一位的,落後愚昧的思想,給你再好的條件也不能改變你的地位和實力!


齊本逗娛樂


這最主要原因還是與地理環境有關,陝南與關中隔著秦嶺山脈,自古交往就少。關中是陝西最發達地區,歷史上一直是中國與西方貿易的通道,交通發達,自成體系,人們交住不依賴陝北和陝南。而陝北地處黃土高原,人們生活自然也比不上關中。三地各有自已的經濟特點,很少有共同屬性,各種交流活動不多,自然三地聯繫也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