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霍光是怎樣接受漢武帝託孤的?

甲殼蟲1


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已是垂暮之年的漢武帝,採取立子殺母的方式,在立最為寵愛的幼子劉弗陵為太子時,處死了自己最寵愛的鉤弋夫人。接下來只剩下接班人劉弗陵“太年輕”的煩惱了,為此,漢武帝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以託孤的方式為太子找幾個輔助大臣。漢武帝想到的託孤大臣是霍光。

相對於朝中其它重臣,霍光具有三大獨特的優勢。

一是霍光有後臺。霍光是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他的父親霍仲孺先在平陽侯曹襄府中為官吏,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後來又娶妻生下了霍光。後來霍去病發跡後,霍光也因為“裙帶關係”而發跡。

二是霍光有擔當。霍去病因在對匈奴的戰場上封王封侯後,便將“小弟弟”霍光帶至京都長安,把他安置自己帳下任郎官,後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兩年後,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他工作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漢武帝對其敬業極為讚賞。

三是霍光有智慧。霍光長期混跡官場,在錯綜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得到了極大的鍛鍊,為他以後主持政務奠定了基礎。霍光在朝中為官二十餘年,他極為謹慎小心,沒有任何過失,受到漢武帝的極大信任。

也正是因為這樣,漢武帝首先想到的就是霍光,為了試探其心,漢武帝命人畫了一幅畫送給霍光,畫的大致內容是:成王坐在周公的背上朝見天下諸侯。

接到畫的霍光自然明白漢武帝的心思,但頗懂政治之道的他卻假裝不明其意,一直不正面給予漢武帝答覆。

一年後,漢武帝病危時,他把霍光叫到床邊,問他難道不知道那幅畫裡的意思嗎?霍光仍然裝糊塗地表示不明白。漢武帝於是攤牌:“太子劉弗陵年幼,你要承擔周公的責任,輔佐少主的事就交給你了。”

事已至此,霍光不能再推託,只能接受漢武帝託孤的安排。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他的身份相當顯赫,他是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劉弗陵)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他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


霍光是霍仲孺的兒子,他老爸原來是個小官吏,有一次上頭派他出差平陽侯家。霍光的老爸霍仲孺是個風月老手,在平陽侯家沒多久,就把平陽侯府中侍女衛媼之女衛少兒給『拿下』了。兩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

霍仲孺在平陽侯家任務完畢返回家中,另娶妻子生下霍光,和衛少兒不再來往。

後來霍去病受到漢武帝劉徹的重用,拜驃騎將軍之職,由於和霍光是同父異母兄弟,咋也得拉弟弟一把吧。也把霍光弄到了軍隊,霍光立功不少,也受到了獎賞。後來霍去病把他的異母弟弟霍光一起帶到了長安。在霍去病的幫助下,先任郎官,隨後遷任各曹官,侍中等職務。



徵和二年(前91年),漢武帝劉徹的長子劉據被江充以巫蠱之禍逼死後,太子位不能空缺,漢武帝決定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儲君,因為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的老來得子,也就是說,當時情況是:『爹老孃少兒子小』,漢武帝劉徹到了風燭殘年了,指不定哪會就掛了。武帝劉徹為了防止『母壯子弱』的局面,害怕將來母親干政,他在臨死前,賜死了鉤弋夫人。

武帝劉徹想讓霍光輔政,當時也確實沒有更好的人選了,霍去病和衛青都死了。於是劉徹就計劃令霍光輔佐。

武帝令宮中畫師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暗示他準備輔政。霍光看後感激不盡,決心誓死效仿周公輔佐武成王那樣來對待劉弗陵。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臨終之時。明確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劉弗陵。不過,有史學家認為,後三人根本就沒有武帝的遺詔。也就是說只有霍光一人輔政。


秉燭讀春秋


確切的說漢武帝是託孤於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眾人之間能夠互相約束,權力不至於完全失控,霍光權力膨脹是在漢昭帝時期,最終誅殺了金日磾、上官桀,霍光得以專任。

霍光能得到漢武帝信任跟他是霍去病的弟弟沒有絕對關西,因為漢武帝處理臣子歷來不留情手,畢竟不知道殺掉或罷免多少丞相,到最後丞相的作用已被廢掉,轉以大司馬為尊。巫蠱之案則清洗了許多朋黨,就算衛青在當時還活著,怕也難免一死。霍去病身為衛青的外甥,太子劉據的表哥,怎麼可能不受牽連?霍光之所以沒遭到政治危機,恰恰是因為他在當時還沒有很高權位,反而因謹慎的性格逐漸被漢武帝信賴。

在漢武帝執政的政治環境之下,只靠身份關係根本堅持不到最後。對於漢武帝的性格特點,霍光能得到重用是多年以來的謹慎,史書記載:“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這是霍光被漢武帝信任的原因。金日磾、上官桀被選用的原因,也是因為是漢武帝的近侍官員,隨從多年而被信任。上官桀是弼馬溫,曾經因為疏忽管理,養馬都養瘦了,漢武帝本欲問罪,靠上官桀的機智應答反而重用。金日磾則殺掉自己行為不軌的兒子金弄兒,金日磾自在漢武帝左右數十年,從來不敢直視漢武帝,送宮女給他享用,也不受誘惑。

從這三人被選中的特點都能看出,漢武帝是看重這幾個人謹慎忠誠的性格。只不過人的權欲都會隨著權力擴大而釋放,未來的局面也是漢武帝始料未及,只從漢武帝啟用三人開始,這三人在忠誠方面都是很可靠的。畢生經歷眾叛親離的漢武帝,對背叛自己的人最為憎恨,因為他這樣的性格乃甚至逼死衛子夫、劉據,如果連霍光、金日磾都不能讓他信任,怕是當朝也沒有別的人可用了。

桑弘羊卻是特例,他是少有效力漢武帝整個時代的老臣,之前的重臣非敗即死,他憑著與漢武帝相符的治國理念,管理國家財政多年,其人才幹出眾,卻不貪戀權力,不掌兵權,這樣的人也能讓漢武帝信任,即便作為託孤之臣也只是擔任御史大夫,權力比前三人遠遠不及。


西漢時的官僚分權並不嚴格,權臣確實容易架空皇權,漢武帝費盡心思削弱丞相權力,已經保障了中央集權,只要幾位權臣足夠忠誠,就沒什麼後顧之後。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則是緊密的政治集團,三人都在誅殺馬通時立功,這也是三人聯手的契機。霍光則與二人有聯姻關係,女兒霍成君後來成為漢昭帝的皇后。由此劉、霍、上官、金四家都是親戚,這也是西漢時期維繫政治集團的方式,即是後世常說的外戚掌權。

拋開霍光與上官桀的決裂不談,漢武帝劉徹畢生經營集權體制,他可能到死也沒完全信任霍光等人,只是到死前選擇了最不差的人選。他生前多數相信神仙之說,是真的想要永遠統治天下。或許就連霍光、上官桀等人最後的爭鬥,他都已經預料到了,也可能就是故意讓他們鬥著,讓他們彼此牽制,漢武帝一生活在政治鬥爭之中,沒有誰比他更瞭解權力如何吞噬他人。


蘇沉船




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去病本來出身低賤但是,後來顯赫。這得益於他的母族,他的母親衛少兒與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和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是母所出。可以說長於富貴。

加之霍去病十分受漢武帝的寵信,本身又有很大的軍功。可以說衛家和霍去病,為霍光鋪了一條很好的路,前期漢武帝在很大程度上愛屋及烏。

小編認為衛皇后和太子出事,因為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加之他本人小心謹慎漢武帝在很大程度上沒有遷怒他。後來太子洗清冤屈漢武帝的愧疚之情,說不定在霍光做一定的彌補。

漢武帝晚年,身邊可以數上的近臣有金日磾(匈奴王子),田千秋(為太子喊冤破格提拔為丞相)以及霍光。



比來比去 ,恐怕只有霍光最為合適,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


太匆匆67


兩種說法:

一、正統說法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由霍去病帶到朝中。(霍去病)將(霍)光西至長安,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霍)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這點很重要,有一個好哥哥,十多歲就開始在政府做事了。後來霍去病去世,霍光步步高昇,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

漢武帝漸漸年老,打算傳位給鉤弋夫人的兒子,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大臣中霍光是可以託付重任的。可見這期間霍光是表現良好,深得漢武帝信任,即使晚年的漢武帝多疑。只是首輔位置的確認上有過爭論,在霍光與金日(mi)磾(di)之間,畢竟金日(mi)磾(di)乃匈奴人的後代,就這樣子霍光在五位輔政大臣中排名第一(五位大臣分別是霍光,金日(mi)磾(di),桑弘羊,上官桀,車千秋)。

二、殺死漢武帝,自封顧命大臣

漢武帝是被這五人給毒死的,漢武帝根本沒有什麼遺詔,更沒立顧命大臣。被漢武帝身邊的一個姓王的貼身侍衛出來嚷嚷的。但是很快被霍光壓下去了。這位侍衛的爹叫王莽(只是重名,不是後來的王莽)。王莽害怕,自己毒死了這位胡言亂語的兒子。

以上兩種說法在《漢書》上都有提到。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東東歷史,一起聊聊歷史中的那些事】


東東歷史


霍光的崛起,得益於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霍去病。

霍去病把霍光帶回長安後,漢武帝愛屋及烏,也十分喜歡霍光。

年僅十幾歲的霍光便進入中央當了官員儲備,也就是郎官。之後20年裡,因為霍去病的去世,加上霍光本人不曾犯錯,漢武帝更加喜歡霍光。



到漢武帝晚年的時候,令人畫了一幅《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暗喻讓霍光成為顧命大臣。

漢武帝去世後的幾年,霍光雖然經歷了和桑弘羊的政治鬥爭,並且粉碎了燕王劉旦的叛亂陰謀。最後雖然廢了一任皇帝,但還是把劉詢推上了帝位,成就了西漢最巔峰的時刻。



因此足以可見,霍光算是光榮的完成了漢武帝的託孤使命。

至於有另一個答主,說漢書裡有另一種記載,就是霍光毒死的漢武帝。其實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當時的右將軍王莽身上,因為王莽也屬於高層的一員,卻沒有成為三個顧命大臣之一,他的兒子王忽便散佈謠言。王莽忌憚於霍光的實力,便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因此霍光毒死漢武帝自己成為顧命大臣的說法較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