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結構化思維的精髓,在於分解問題的角度

今天談一個話題,是關於結構化思維,所謂的結構化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能條理清晰的陳述、表達,並且能有步驟、有重點的順利推進事情進展。一個具有結構化思維的人,可以讓思考、說話、做事都變得非常有序。有一本風靡全世界的書《金字塔原理》重點闡述的就是這個結構化思維。

從大的層面來講,結構化包含兩個層面:橫向的結構和縱向的結構。這其實也是我們做成一件事的兩個方面,橫向的結構本質上是要素分解,就是執行框架,因為所有的突破都是關鍵點、關鍵要素的突破,只有把一個個關鍵要素給分解出來,才有了執行的落點;縱向的結構分解本質上是推進路徑,其核心是要規劃明確的推進次序、時間節點,縱向分解的有效性決定了做事的效率和及時性。

結構化思維的精髓,在於分解問題的角度

工作效率 金字塔原理 問題界定

要想掌握結構化思維的精髓,我們認為有兩大關鍵要點:

第一,界定正確的主題,是結構化的靈魂

結構化思維的第一步不是上來就搭建結構,而是要定義主題,這個主題就是本質,或者說是正確的問題,有正確的問題,才有正確的結構,另外對主題理解的越深刻,結構搭建的就越順利。

結構化思維的精髓,在於分解問題的角度

界定主題 拳勝策劃 策劃拳頭產品

這個主題,就是我們小時候寫作文的命題一樣。要想寫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理解這個命題,命題錯了,就是跑題,一切也都錯了。

當然,現實工作與生活中,我們往往還不是拿到一個命題後才開始展開行動的,我們大部分都是沒有命題的“作文”,這最考驗我們的就是要提出正確的問題,明確真正的目的。

我們拳勝策劃在內部常說的一句話是:做任何一件事,要先有本質定義,再展開工作。這個定義就是對問題屬性的定義,這個定義決定了後面所有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它是一個靈魂性的東西。比如:撰寫一篇文案,定義決定了文章的中心論點,下面所有的結構(子論點)都是在論述中心論點,落點錯了,不是一切都錯了嘛。

因此,要搭建結構前,一定要定義出正確的主題,並且對主題有深刻的理解,才通過結構分解形成執行系統,有序推進。

第二,分類邏輯和分類角度,是結構化思維的核心

有了正確的主題、正確的問題定義,下面就是如何搭建結構和框架。當然方法和要點是非常多的,這裡我們談一個最神韻的地方,就是要找到正確的分類邏輯和分類角度。因為結構化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分解和分類的過程,結構化的流暢度取決於找到正確的分類角度。

結構化思維的精髓,在於分解問題的角度

認識即分類 分類角度

我們認為:世界的真相只有一個,但是認識這個真相的角度卻有多個,同樣的道理,針對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解,就像我們分析一個問題,既可以按照:宏觀、微觀的分類邏輯去論述,也可以按照“外因、內因”的邏輯去論述等等,因具體的問題、因目的的不同,這個最適合當下這件事的分類邏輯是不同的。

這個道理其實從生活中也可以看出來,就像是高中學校操場上有一群人,我們既可以按照年級進行分類、也可以按照性別進行分類、還可以按照身高、年齡、興趣愛好等等進行分類,這個分類角度有成百上千個,關鍵是看我們到底想解決的問題、達成的目的是什麼。

這個結構化分類邏輯用在做品牌策略上,就是一句話:總有一個分類角度,讓你脫穎而出,成為顧客的最佳選擇,關鍵是看你能否找出來。

總之,培養結構化思維對我們做事有巨大價值,掌握了結構化思維的能力,就像拿到了一把庖丁解牛的手術刀,任何紛繁複雜的問題,你都可以輕輕鬆鬆、遊刃有餘的破解它,化整體動作為分解動作,然後各個擊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