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我推薦一本您最喜歡的書嗎?鄙人肯定會看的?

劉紅


有時間去讀一讀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吧。小說主要描寫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發生的變化,以及在變革中普通人身上發生的不平凡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幸福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只要心懷追求,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他們雖是平凡人,但他們都活得不平凡!



秦風熱線


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

豆瓣上幾個版本的簡介我都覺得不準確,書本里主人公和那個少女的情感還沒到情侶那一步,但深刻和值得回憶是肯定的。

倒不如這麼寫簡介:

“我”在酒吧撿到一個醉倒的少女,在她的家中度過了醉意朦朧的一夜。共同分享了十八天的時光與故事,結束得又似沒頭沒腦,又似包含無限。“我”只有獨自悄坐海邊,諦聽夏風輕吟。

這本書越往後面讀越有意思。顯然是和馮唐那本《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有很大區別的,馮唐想在十七八歲的秋水身上塞進儘可能多的故事,而村上春樹就顯得很剋制,這剋制不但沒有降低可讀性,還讓故事更具吸引力,就算是講“我”住過的城市,講以前的故事,也都是惜字如金。而讀“十八歲”的時候越來越沒耐心,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理不清頭緒。不是說“十八歲”就不好,只是一個更喜歡哪種風格的問題。

或者說,《且聽風吟》這部村上春樹的成名作,很對這個年紀和經歷的我的胃口,一個晚自習用躺著趴著的姿勢就看完了,七萬字的小說,很容易嚥下,留出時間反芻。

十八天,可以認識一個人,接近成為情侶,讓他或她住進記憶裡。

但十八天不止包括這些,七萬字的小說裡,作者還勾勒出“鼠”的形象,一個很像主人公分身的人,作為不容忽視的線索貫穿始終。“我”回憶了三任前女友,讀了好幾本書,也喝了很多啤酒,啤酒,這個澆灌了一整個夏天的飲品,時而苦澀時而醇厚甜美。

很是喜歡作者在書裡插入的那些生活片段。聽《加利福尼亞少女》,穿N.E.B廣播電臺的T恤去買唱片,獨自喝啤酒,以及一個人坐在石階上眼望大海。

忍不住摘錄小說的結尾,可以說是最喜歡的一節。

那位左手只有4個手指的女孩,我再也未曾見過。冬天我回來時,她已辭去唱片店的工作,宿舍也退了,在人的洪流與時間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等到夏天回去,我便經常走那條同她一起走過的路,坐在倉庫石階上一個人眼望大海。想哭的時候卻偏偏出不來眼淚,每每如此。

《加利福尼亞少女》那張唱片,依然呆在我唱片架的盡頭。每當夏日來臨我都抽出傾聽幾次。而後一面想加利福尼亞一面喝啤酒。

唱片架旁邊是一張桌子,上方懸掛著幹得如木乃伊的草塊——從牛胃裡取出的草。

死去的法文專業女孩的照片,在搬家中丟失了。

沙灘男孩樂隊時隔好久後推出了新唱片。

假如出色的少女全都是

加利福尼亞州的……

又一個夏天就要開始了,去年夏天和前年夏天的故事我都還記得,一時半會也忘不了,想聽海風唱唱歌。


小九的書影音


我給你推薦方方的《桃花燦爛》,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看過這本書,然後推薦給我的同桌,我的同桌看完之後淚流滿面。

然後我又把它推薦給我同宿舍的女孩,然後宿舍的女孩聽我講完之後都紛紛的去看這本書,宿舍總共五個人,每個人都看了一遍,看完之後我們就在宿舍裡討論,這種糾葛的情感讓人窒息,為粞和星子。

為粞的無奈,娶了自己不喜歡的人,看到最後粞得了癌症,最後粞和母親相依為命,星子最後和粞有情人終於在一起了,我認為是非常不錯的小說,希望你能夠看一下。






暖暖的馬老師


推薦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如果沒有心理學的基礎,就算有一定的基礎,讀起來很難。你讀起來很難,那也要硬著讀。讀著讀著讀到最後,你就覺得很好。有一天你想還要讀一遍。當讀第二遍的時候,所有的朦朧,各種堵得慌都會頓時暢通,頓時明亮!\r

讀完了“夢的解析”你看什麼有關心理學的書都會一路暢通。讀小說之類會不知不覺中進行心理分析!無論是同事之間相處,還是社交場合,你會很容易看穿對方的想法和目的。\r

讀書,最重要的是堅持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堅持到底!堅持到底!堅持到底!(圖片)



阿利穌


推薦《道德經》給你,你人生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它匯聚了人類智慧的結晶,《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評論《道德經》改變了其人生,此書是他的生命之書。



風調7雨順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用了五天時間讀完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剛好看到你的問題!推薦一下給你!為什麼要推薦這是我的理由:

書中楊絳先生說:”我們仨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的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她的女兒走了,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愛人也走了,這世間究竟還有什麼值得讓她去留戀!不到兩年時間,痛失至親至愛的兩個人,她此刻的心情是有多難多麼的痛才可以寫出這樣的話來?

內心早已肝腸寸斷,確還要極力剋制的表達裡,我體會到了,人生最深的那種悲!

為什麼要讀《我們仨》,因為還能至親繞骨相守的時候。還能和至親相濡以沫的時候,我們總是以為會有永遠。通過讀它,會對別人痛苦有同理心,會教會我們面死而生,過得更清醒,應該珍惜當下更審慎!

還有他們三人之間逗趣,生活中小幽默,生活中點滴,看似平平淡淡!但是確實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真真實實的寫照!





行走的文人墨客


推薦《道德經》給你,你人生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它匯聚了人類智慧的結晶,《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若是你的時間不充裕,建議你找個聽書軟件,這樣你可以解放雙眼,更好的去思考,畢竟哲學類的書是需要去思考的。


默寫華年


  • 因為本人是學古典文學的,所以先為您推薦古典文學作品。
  • 沈復的《浮生六記》值得一讀。雖然是文言文,但基本上通俗易懂。“浮生”此名出自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就是很顯然是寫了六部分:

  • 卷一 《閨房記樂》這一部分就是講他和妻子的愛情故事,有種靜日玉生煙的美,溫暖卻又透露出一點淒涼。
  • 卷二 《閒情記趣》這部分相信很多80/90後小夥伴初中課本學過《童稚》:裡面講到兒時樂事,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把蚊子捉進帳篷裡模仿群鶴跳舞。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你都可以去看哦,很有童年的樂趣的。
  • 卷三 《坎坷記愁》
  • 卷四 《浪遊記快》
  • 卷五 《中山記歷》
  • 卷六 《養生記道》
  • 後面幾部分是他人生的艱苦經歷,以及他流浪的過程。後面還有養生知識哦。

太陽下的小月亮


我先來推薦一本蔡崇達的《皮囊》  


第一次是在Kindle裡看到廣告推薦,然後就下載看了,很獨特的文風,把自己身邊的人都回憶了一遍,第一篇就是作者外婆的母親,作者叫阿太,阿太說“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所以才有了這本書的書名《皮囊》,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我的神明朋友》,作者是福建人,福建人崇拜各種神明,作者父親去世後,他隨母親去求神明讓父親能早日脫離苦海,從另外一個側面去寫父親和母親。總之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書裡描寫的每個人都有血有肉,值得向你們推薦!


王瓷麻花


《遙遠的救世主》講述了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通過朋友結識了商界怪才丁元英,丁元英異於常人的性格和讓人瞠目結舌的才華深深吸引著芮小丹。進而引發了一段蕩氣迴盪的天國之戀的故事。本書以愛情為主線,集結了商戰、警匪、政治等內容,更有很多商戰韜略和計謀,被奉為一本現代商戰的教科書。而《天道》則是由《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由天潤傳媒出品,張前導演,王志文與左小青主演,是一部非常另類的電視劇,中國電視劇史上從來未有過這樣的故事。痴迷音像的土匪級發燒友、超凡脫俗的天國之戀、殺富濟貧的商戰神話等傳說級人物和離奇的故事。其厚重感和歷史感以及思辨意識,都帶給觀眾強有力的衝擊。由此可見,出品方與導演也是有很高覺悟與境界的人了,不如此,誰又會如此慧眼識玉呢?

書中有許多經典的對白,充滿智慧處比比皆是,特別能引起人思考,提取幾句以分享:

當生則生,當死則死。這該是怎樣的人生境界。

我的理解是:這是佛家了生死的大境界,來去從容,瀟灑自如,不昧因果。

言語道斷 一說就錯。

這句話很有意思,脫胎於“佛曰:不可說。”與“道可道,非常道。”,這樣的說法,更容易讓普通的讀者接受。

生老病死我都怕,但是有誰是因為怕就能躲得過去嗎?

這句話絕對是至理警言啊,怕也沒用,有可能有用的就是去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這是在歸納,以試圖把世間萬物以一種規律的形式理出來。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這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邏輯,我認為這也是狼性文化與羊性文化的另一番理解。

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沒有主,主義,主意從哪兒來?主無處不在,簡單的說,支配人得價值取捨行為得那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中國傳統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骨子裡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怎麼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濟?衡量一種文化屬性不是看它積澱的時間長短,而是看它與客觀規律的距離遠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輝、是燦爛,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傳統和習俗得過過客觀規律的篩子。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皇恩浩蕩的文化,他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這一點說到了傳統文化的痛處了,呵呵。

神是道,道法自然,如來……

釋道耶,三教一言以蔽之。

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這句話我覺得就是道可悟不可修的通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