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客機在空中,為什麼看不見其它的客機?

Ang宇宙帝王CC


大家好!其實在空中飛行的時候,我們能看見其他的客機,只是說飛行員在駕駛艙能看的範圍更廣,而且我們可以從無線電裡面收聽到相關飛機的位置,或者從儀表上看到飛機的飛行高度和自己的相對位置關係,這樣飛行員是更容易看到其他客機的。

那麼為什麼旅客在客艙很難看見其他客機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旅客的觀察窗戶相對來說比較小,這樣看到的範圍也會比較小,這樣旅客在空中看見其他客機的幾率的確不是很高。特別是在白天的時候,外界比較亮,而且飛機與飛機之間的距離至少都是好幾公里,更多的是十幾公里,幾十上百公里的間隔,雖然飛機比較大,但是離那麼遠在人眼中就非常小,在不清楚飛機的方位,而且距離又遠的情況下去尋找一架飛機,的確就非常難了!如果在夜間,仔細看,發現客機也不是一件難事,只是不少旅客不太清楚而已。

第二,飛機的相對速度都很快,在視野中出現的時間比較短,如果不是長時間在窗外尋找的話,也是很難發現其他客機的。

第三,能見度不好。如果有云,霧霾影響,能見度不好,基本上無法找到其他客機了。

其實在空中找其他客機也有方法,我們有機會以後再說。:)


暮冥戰機


原因有很多。

第一:雖然航線密集,但是不可能出現同高度近距離的交匯。這樣一來,比所坐飛機高的或者低的飛機,都是不容易看到的。

這同時也意味著飛機距離都比較遠,通常晴朗天空我們可以看到一兩千米高空飛過的飛機。但由於距離遠、聲音小,不是偶爾注意到,不太容易觀察到。

同方向行駛的可能也很低,比如一架飛機在9800米高空飛,另一架跟它同向側面,在9500米飛,這種情況也基本不會有。

第二:客艙視野狹小,不如駕駛艙的視野廣泛,即使是駕駛艙,也不容易目視到其他飛機。客艙要靠窗,才有機會看到同側面上方或者下方交匯的飛機。

第三:飛機在空中行駛,其自身的噪音較大,而遠處飛機的聲音經過客艙蒙皮的過濾,基本聽不到。這樣除非一直盯著光亮的外面看,否則是不會觀察到其他飛機的。

第四:飛行員一般是通過TCAS和ATC應答機將周圍飛機的狀況顯示在屏幕上,來知道周圍有其他飛機的。ADS-B功能,目前飛機多是隻裝有OUT,沒有裝IN,所以只能發射自己的位置、高度、速度,不能接收。

通常也會通過收聽到其他飛機和塔臺通訊,知道有其他飛機在這一區域。

第五:並不是所有飛機都在一個高度飛,如果是短航線,那麼是沒有必要上升到萬米高空的,還沒爬到高度就該降落了。如果是一架飛機飛行在6900米,另一架飛行在11000米,那麼即使是晴朗天空,也是沒法看到對方的。

第六:如果是飛機快降落的時候,那麼是有可能看到其他飛機的,因為可能存在排隊盤旋等待。這樣飛機的距離比其他時候還是要近一些,同時也可能存在兩架飛機同向行駛。


只有相思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我儘量做到簡潔明瞭,不足之處還請海涵。

大家經常乘坐飛機出行,在機場附近經常可以看到有飛機同時起降。為什麼飛機到達中高層就看不到了呢?即便是飛行員也不能正確解釋這個問題,我將從飛行管制解釋這個問題。

第一,最小安全飛行間距。眾所周知,在航空業發達的今天,看似空曠的天空絕對不是你一架飛機在飛行。在這種情況下,就提出了航空器最小安全飛行間距。最小安全飛行間距包括三個方面:水平最小飛行安全間距,平行最小飛行間距,垂直最小飛行間距。

1.水平最小安全飛行間距。這是指處在同一飛行高度兩個或者多個航空器之間的水平距離(多個飛行器保持相同爬升率或者下降率也要考慮。),也就是前後距離。如果你不理解,你可以理解兩輛在同一條公路同一方向行駛,後車應當根據車速與前車保持一定安全距離。飛機也是同樣道理,不同的是,如果後面的飛機與前面的飛機距離太近,後面的飛機就會陷入前面飛機的尾旋渦流中。處於前機尾旋渦流中的後機的處境是很危險的,增加燃油消耗不提,更會讓後機處於不穩定飛行狀態。在不考慮飛行器體積的情況下,在空速低於200節以下,最小安全飛行間距是20公里。如果空速在300節以上,應當適當加大最小安全飛行間距。

2,平行最小飛行安全間距。這是基於第一種情況提出的,既處在同一高度,平行於一方航路的其他航路。你可以理解為咱們日常常見的公路同向車道,相鄰車道應當保持最小安全行距。航路也是如此,低空航路,飛行器可以偏離航路中心線左右各五公里,如果超過限值管制人員會提醒機組人員回到正確航路上。高空航路可以適當放寬,同樣不得超過限值。在航路比較擁擠的情況下,偏航是受到嚴格限制的 ,尤其是相鄰不同的兩個管制區域。支線航路併入主線航路,平行最小安全飛行間距應當根據支線併入主線夾角,適當調整安全間距。



3,垂直最小安全飛行間距。說白了就是航路有上下重疊的情況,這在空中走廊最常見。低空空域垂直最小安全飛行間距不得小於1000英尺。如果高低空航路有交差,應當按照規定適當加大垂直最小飛行間距。如果說兩個航空器小於水平最小安全飛行間距可以忍受,一方如果垂直橫穿對方的尾旋渦流則是十分微險的,這對橫穿一方的機體結構是巨大的挑戰。

說了這麼多,只是說明了航空器最小安全飛行間距。這也是機場管制員遵循的最基本原則,所以大家會在機場起降航路看到其他飛機。那為什麼在中高空域看不到其他飛機呢?我們要介紹下一個概念。

第二,飛行管制員最小安全管控間距。任何空域應當保持一定流通量,既單位空域內航空器密度。在保證航空器飛行安全基本原則基礎上,為管制員留有足夠管制空間,為應急留有餘地。一條繁忙的主航路上,管制員不會根據航空器最小安全飛行間距下達管控指令。比如,主航路兩個航空器最小安全飛行間距是20公里,主航路還有其他支航路飛行器匯入,管制員會加大主航路兩個航空器的飛行間距,以便來自支航路的飛行器能夠順利匯入主航路。如果主航路要求航空器最小空速是400節,主航路相鄰的兩個航空器水平間距是100公里,甚至更多。至於垂直間距,5000英尺以下歸機場管制負責,當然根據機場標高會有所變化。中高空域會被區調分成若干高度層,比如FL220,FL250,FL300,FL350等等。FL300層被管制員設定為上行航路 ,FL250層很有可能會被化為下行航路。

說了這麼多,大家也許還不明白,我舉個例子。我們乘坐一架飛機從機場剛從跑道起飛,按道理說我們會看到前方會有一架飛機迎面而來準備降落。但實質上我們一起飛管制員就會立刻要求我們這架飛機馬上轉向進入第二邊,當機場管制員確認我們這架航班進入離場邊後才會給進入第五邊下達管制命令:跑道已清空,准許降落。這時我們相距迎面而來準備降落的航班至少有50公里。這樣的距離,即使一架播音747停在那裡靜止不動,你也看不到。咱們匯入主航路時,由於主航路兩個飛行器間距往往大於100公里,所以三方誰也看不到誰。反之同樣如此,如果咱們匯入主航路時遇到主航路比較擁擠,咱們就要繞飛等待匯入指令。在飛進近近過程中,機場管制員為了最大效率利用航路,不得不讓所有近近航空器保持最小安全飛行間距,這時駕駛員會看到前方的飛機。如果這個機場有多條平行跑道,作為乘客的我們就會看到平行航路有飛機和我們一起降落。

綜上所述,因為管制員根據管制要求下達管制指令,所以我們大部分飛行時間內看不到其他飛機。管制員心裡想的是,各個航空器最好老死不相往來。如果兩架飛機彼此看見了對方,管制員很有可能就會下崗了,原因是重大管制事故症候。


紅蕖照水


客機在空中飛,可以看到對飛過來的客機,從機窗往外望,看見對飛過來的飛機感覺要低一點,飛機肯定是差不多一樣高的,這是為什麼?
我喜歡座窗口位子,每次都能看到對飛過來的飛機。提問者可能飛機乘得少,加上機窗小沒注意觀察機窗外的情況。所以會出這個提問。


銀河系2448547995


看得見的,只不過你視野不好,或者你沒有看見。反正我很清楚的記得,自己至少看到過一次,一架民航飛機在自己下方逆向飛過,速度很快,幾乎就是一瞬間。

飛機在天上其實也有自己固定的航路,並且需要保持垂直距離和水平距離。所以,一般來說同方向的飛機大概看不見,但是逆方向的飛機,應該是可能看見的。但是,會有比較大的水平和垂直距離,而且相對速度很快,所以往往一瞬就過去了。這個時候你可能在看報紙或者吃飯或者睡覺。


灰騰涼


偽命題,可以看到的!


保家衛國63199668


經常可以看到遠處的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