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哪種紅茶好喝?

用心融入無形


與綠茶相比,紅茶算是個小後生,它的起源據說是明朝末年的一次機緣巧合:福建武夷山桐木村地處險要,自古便是軍事要地。時逢一個採茶季節,北方軍隊路過駐紮於茶廠,士兵睡於茶青之上,待軍隊離去,茶青已經揉捻發紅開始發酵。茶農不忍丟棄,便將茶葉揉捻後,用當地盛產的馬尾松烘乾,意外發現製成的茶葉烏黑油潤並帶有一股桂圓湯香。


如今的紅茶已在全世界開枝散葉,可是無論在哪裡,請不要忘記,他們的故土在福建武夷,他們的祖先名叫“正山小種”。有詩曰:百年紅茶誰執耳,桐木關下有小種。九曲風光雖言好,不如來此品夷紅。


推薦: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傳統定義是指產於桐木村區域的用馬尾松煅燒加煙烘乾而成的小葉紅茶,是世界紅茶鼻祖。成茶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湯色純亮,香氣高揚,獨具濃郁的桂圓乾香,英倫風尚即是以此茶為母體,加入牛奶,蜂蜜等配佐調製下午茶。



正山金駿眉之所以名貴,是因為全程都由製茶師傅手工製作,每500g金駿眉需要數萬顆的茶葉鮮芽尖,採摘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的桐木村正山原生態小種新鮮茶芽,然後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萎凋、搖青、發酵、揉捻等加工步驟而得以完成。


金駿眉是難得的茶中珍品,外形細小緊密,伴有金黃色的茶絨茶毫,湯色金黃,入口甘爽。



正山小種:正者,正宗也,指的是桐木村高山茶區;小種,即小葉種茶。正山範圍東至麻慄,西至掛墩,南至皮坑,北至桐木關,方圓210平方公里。與其他茶區不同,桐木村沒有種植大片的茶園,茶叢全部是生態野植,在原始森林之間,參天古木之下,伴以鳥獸魚蟲,三三兩兩零星分佈,不會施肥,更不會噴灑農藥。“所以呀,不用檢測,勝似檢測!”


有學者著《夷紅賦》這樣盛讚此地紅茶:“……此地為正山小種之源,華夏紅茶之祖,百年茶葉,一脈傳承。冠蓋滇祁,名播英倫。夷紅一品,根植桐木雄關,樹吸啜高山雲霧,承豐壤之滋養,受甘霖之霄降……”也有人說這樣的好茶觀之養目,嗅之怡神,啜之綿喉,思之甜心。


能讓人這樣誇讚與回味,製作工藝自然是不簡單的:五月上中旬開始採摘,一般採開面2~3葉 ▼

繼而架木鋪席進行萎凋,直至鮮葉失去色澤變軟,葉片透亮,葉脈明顯 ▼

這樣就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揉捻:使汁液溢出,葉面破碎,葉捲成條 ▼

然後進行第四步發酵:將揉捻葉裝在籮筐中稍加壓緊,蓋上用溼水渡過的溫布,以保持發酵葉會水量,提高葉溫 ▼

氣溫低時,把籮筐搬到加溫萎凋的青樓上提高葉溫,促進酶解活化。一般經4~5小時,沒有青臭味,發出芬芳的滋味,80%以上發酵葉量紅褐色即可過紅鍋。發酵的溫度和時間都得掌握得恰到好處,溫度低茶葉不易發酵變紅、花青條;過高,滋味酸饅而淡,發酵適度的青葉呈紅褐色帶暗綠,青草味消失,有果香、清香溢出。


為使發酵中止,保留較多的可活性多酚化合物使茶湯鮮濃而甜醇葉底紅亮,還要經過紅鍋步驟進行烘乾,促進芳香物質的形成,提高醇順香氣,增加綿甜滋味。過紅鍋技術性強,時間過長水分損失太多,容易產生焦葉,復揉容易斷碎,條鬆散。短則達不到提高香氣、增添甜綿滋味的目的。每5一6鍋要磨鍋、清除粘在鍋內茶汁結成的茶垢以避免燒焦產生煙焦味。

最後還要經過復揉和煙烘兩個步驟。煙烘是小種紅茶製法的特點,是形成松柏香和桂圓湯色滋味的品質風味的過程。


以上還僅僅是正山小種的初制工序,真正喝到的嘴裡的,還要經過精製工序即:定級歸堆,毛茶大堆,篩分,風選,揀制,烘焙,勻堆,成品。   


如何選擇正宗的正山小種呢?

首先,正山小種都是生態野植,採摘海拔從700米到1800米不等,所以真正的正山小種,雖肥壯油潤,但條索不會很均勻。

其次,正山小種可以用沸水沖泡,十泡有餘香;而仿品僅耐80度高溫,兩三泡就無味了。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本答案部分來源武夷紅茶技藝手藝人胡永飛的採訪。


東家APP


哪種紅茶好喝,你所指大紅袍,正山小種,金俊眉,祁門紅茶。

其實沒有好喝不好喝的,只有哪種紅茶適合你的口味口感,你就認為哪種紅茶好喝。在這裡沒必要給謀種紅茶做廣告。

我國紅茶品種很多,很多地區都產紅茶。廣東,福建,雲南,河南等很多地區都產紅茶。紅茶的共性是發酵茶。地方不同,口味口感也不相同。正山小種歷史悠久,河南信陽紅茶和金俊眉屬於芽小棉潤的口感。特別是河南信陽紅茶芽小尖硬一些,金俊眉芽小棉軟一些。而正山小種,雖然歷史悠久,可現在先生產金俊眉,然後再採摘的芽葉生產正山小種。

其它一些紅茶既便是黃芽很多,但芽葉比較粗廣,口味口感濃潤感強一些。

紅茶的口味口感,都不同。每一種紅茶都有嫩芽,芽葉,成熟葉做出的紅茶都有差異。

只有符合每個人的口感口味,不論芽葉大小,你自己認為好喝,那才是最好喝的紅茶。紅茶有各異,口味各不同。沒有好喝不好喝之分,只有口感口味不同而己。


世通27


紅茶有很多種,先來說說世界有哪些知名的紅茶

世界四大紅茶

世界比較知名的紅茶四大紅茶: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


根據口感風味選擇

印度:

1.大吉嶺紅茶,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品質好的帶有葡萄香,氣味芬芳高雅,適合清飲。

2.錫蘭高地紅茶,帶有薄荷、鈴蘭的芳香,滋味醇厚,稍刺激一些。

3.阿薩姆紅茶,帶有淡淡的麥芽香、玫瑰香,滋味濃烈。

中國:

1.正山小種,傳統做法是用松針或松柴熏製,因而帶有松煙香,現在市面上大多為無松煙熏製。小種紅茶多為薯香、蜜糖香、花果香,湯有桂圓湯味。

金駿眉是在小種的基礎上改制而成,以前是屬於高端紅茶,因為原料為純芽頭,比較珍貴,現在整體產量上去了,價格也比較多層次。金駿眉多為蜜香、花香,外形細秀,滋味甘甜。

2.工夫紅茶,主要有祁紅、滇紅、寧紅、閩紅等,多為花果香,滋味濃厚。以祁紅、滇紅最為知名。祁門紅茶,帶有蜜糖香味,蘭花香,被稱為“祁門香”。滇紅,以雲南大葉種為原料製作,因而是紅茶中外形比較粗壯的一種,多帶花香、果香,香氣濃郁,口感清甜。

紅碎茶,以工夫紅茶,或其他較為小眾的紅茶製成,有多種不同的等級,因有切碎工藝,所以稍微浸泡,湯就很濃。紅碎茶多為袋泡茶、調飲茶,出口的多。


紅茶泡飲

清飲法

1. 選用玻璃杯或瓷杯,開水燙杯後,投入5g茶葉

2. 注入85℃溫開水,浸潤3秒醒茶,茶湯倒出不飲

3. 再次注入溫開水,浸泡30秒可飲,2泡後浸泡時間逐漸延長

調飲法

1. 選用瓷壺或玻璃壺,燙壺後投入茶葉5-8g

2. 注入85℃溫開水,醒茶後再注水浸泡1-3分鐘,濾出茶湯

3. 加入檸檬、牛奶或蜂蜜,或玫瑰等花草茶,調勻即享英式午茶


根據泡法選擇紅茶

如果是喜歡清飲的,中國的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比較合適。喜歡調飲的選擇印度紅茶和中國的紅碎茶。印度的調飲茶很喜歡加一些香料,風味很特別,也可以嘗試看看。


芒果街的小茶屋


紅茶品類當中,首推祁門紅茶相對名氣最大,究其原因,祁門紅茶有它獨特的香氣,被列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祁門紅茶具有湯色濃郁的特點,就像喝紅葡萄酒一樣的紅色,祁門紅茶在當今外貿市場上,出口量非常大,大多以碎茶工夫紅茶為主。按照傳統的級別來的正宗祁門紅茶,都易碎,類似茶沫沫一樣。飲起來口感高香,味道濃郁。祁門的獨特氣候造就了祁門茶葉的獨特茶香。

另外一個品種為金駿眉。金駿眉是一個正山小種。所以叫正山小種。基本上此處生產的茶葉條形,顏色、大小跟口感差不多。正山小種是咱中國最早的紅茶,也是最早傳到國外的紅茶。正山小種沒有芽頭的,主要由葉片來製作的,它的顏色非常黑,所以紅茶被外國人稱為黑茶也是由此而來。大家在採購的時候也應該記住,正山小種呢,它是以葉子為主,基本上是沒有芽頭的,所以它的顏色是烏黑烏褐,顏色非常黑,但是它泡出來的湯色的顏色也是非常紅豔,非常漂亮。說正山小種呢再談談金駿眉。金駿眉是近十幾年來,大概是2005年吧又新發明的一種紅茶,它是在正山小種的基礎上,從選料到加工進行一個精緻化。它選用的全都是芽頭,以芽來製作,做出來之後呢它的鮮爽度就要高一些,而且口感呢香甜。正因為它使得是芽頭,金駿眉它幹茶的顏色,一個是黃和黑相間,黃是什麼,黃是芽頭裡面的毫毛,茶毫,黑是芽頭下面的葉片。所以說,金駿眉,如果是你買到的金駿眉全都是茶芽 通體全是金黃的,多半來講的話那不是正宗的。很多通過其他工藝,比如說是硫磺燻黃或者說是落葉黃染色染黃的。真正的金駿眉的話不應該是通體全都是金黃的。

還有一種茶叫滇紅。也叫雲南紅茶,現在雲南紅茶主要也是出口,包括俄羅斯一些國外的一些國家,滇紅因為它們茶樹品種是喬木類那種,樹體特別高大,這種的喬木型的樹葉做出來的紅茶如果是那種針型的,那個芽頭特別粗壯,肥,個頭比較大,明顯的特點的是用滇紅的芽頭做的茶葉,通體都是長滿了毫毛,而且粗壯肥壯。它的這個在泡成茶的時候浸出物要比一般茶葉多,那就造成湯色,香氣高,很霸氣。因為它比較肥,比較壯,所以耐泡程度比較高。

還有一種茶叫滇紅。也叫雲南紅茶,現在雲南紅茶主要也是出口,包括俄羅斯一些國外的一些國家,滇紅因為它們茶樹品種是喬木類那種,樹體特別高大,這種的喬木型的樹葉做出來的紅茶如果是那種針型的,那個芽頭特別粗壯,肥,個頭比較大,明顯的特點的是用滇紅的芽頭做的茶葉,通體都是長滿了毫毛,而且粗壯肥壯。它的這個在泡成茶的時候浸出物要比一般茶葉多,那就造成湯色,香氣高,很霸氣。因為它比較肥,比較壯,所以耐泡程度比較高。


集茶客


下面好多回答都將各種紅茶分析得很明白啦。這裡小懂另闢蹊徑,為大家介紹兩種茶:閩紅工夫政和工夫和白琳工夫。

這種茶經過11道工序才能做出來,還拿到了世博會金獎。

看了這個,小懂才知道了“工夫者,精心極致也”的真實意義。

名副其實工夫茶

坦洋工夫紅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宗雄老師向我們介紹,坦洋工夫之所以謂之“工夫茶”的製作過程。

坦洋工夫傳統制作工序從“分青”開始,要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初焙、上拼配、篩分、撿剔、復火、下拼配、勻堆,共十一道工序。

其中萎凋、揉捻、發酵、烘乾最為重要。

1萎凋

萎凋就是茶青脫水的工序,俗稱晾青。這是為了初步去除水分,使茶葉變柔軟,以便揉製茶葉條形。萎凋的時間一般在18~26個小時左右。

▲日曬萎凋

李宗雄老師詳細地向我們描述,萎凋之初,進入萎凋室,聞到的只是青味;等到6個小時後,會聞到蘭花香、蘋果香;18小時後,會有濃郁的蘭花香。

怎麼判斷萎凋的恰到好處,李老師也教大家一個小訣竅:揉成後不散開

2揉捻

揉捻是初步製作茶葉條形的工序

古人最早用腳踩的方式揉制條形,後來木製揉捻機發明後,就改由這種機器製作條形。

▲木製揉捻機

揉捻時間一般掌握在1~1.5小時,溼度控制在90~95%之間,溫度以25℃為宜。

3發酵

發酵是為了使茶性發生變化,以達到祛除茶葉苦味、產生茶葉香氣的目的

發酵的環境要通風、乾淨;發酵時,茶葉鋪陳的厚度不能超過10公分;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30℃之間,溼度應在90%以上。

發酵時間則要根據溫度而定,氣溫高,一般3個小時左右;氣溫低,在4~5小時之間。

▲坦洋工夫茶湯

李老師特意強調,在發酵的過程中“寧可不足,不可過度”,因為可以通過紅茶後期的發酵進行彌補。所以做出的新茶,往往有一種青草味,這也是坦洋工夫的特質之一。

坦洋工夫最好的標準是:三成茶黃素,七成茶紅素,茶湯中紅中帶黃。

4烘乾

烘乾分兩次,第一次是毛火初焙,這是為了進一步控制祛除茶葉中的水分,用高溫阻止茶葉中的酶活性,穩定茶葉香氣。

然後進行20多分鐘的攤晾,發酵有些淺的可以多攤晾。

第二次稱為復焙,用足火,將茶葉水分進行再一次烘乾,茶葉水分標準是6%左右。

並且這也是一道提香工序,技藝高超的制師,往往能通過這道工序彌補前面加工過程的某些不足,照樣能讓茶葉呈現出迷人的香氣來。

全部的工藝總共36~40小時。

小懂今天和童靴們一起體驗了篩分、撿剔的步驟,看老師操作的很簡單,自己動手做起來太難了……

▲挑梗

▲篩分

坦洋工夫也有新工藝

李老師講完坦洋工夫的製茶工藝後,拿出五款坦洋工夫茶,讓同學們進行審評。當時小懂對其中一款的香氣印象很深,因為火味很重。後經李老師的告知,這是採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的。

▲坦洋工夫審評

他也說到,現在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會採用新工藝製茶。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萎凋過程中採用烏龍茶的做青工藝,來提香;在發酵時,以空調控溫和採用輕發酵或變溫發酵,使紅茶香高味醇。

其實,坦洋工夫的經歷和九曲紅梅很相似,它也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也經歷過“紅改綠”,但通過有關部門的重視、愛茶人士的努力,瀰漫百餘年的芬香我們依舊可以品嚐到。


懂茶帝


回到問題本身,常見的紅茶大類包括祁門紅茶、小種紅茶(正山及金駿眉)、滇紅等。各地紅茶均有自身的特點和特性。目前市面主流的紅茶類型對茶客來說自不必多言,然而不同類別的紅茶往往其差異性也較為明顯。就正山小種而言,除關內關外茶葉之分,尚有金駿眉、銀駿眉、銅駿眉等茶等級劃分,其優劣標準往往在業內有是否含薯香(花香)、毫多毫少等辨別標準。相似的其他產地的紅茶,都或多或少以此為準。當然,雲南產的滇紅則另當別論。

相比主流紅茶產地的茶葉樹種(灌木),滇紅更多的茶樹為早年嫁接的矮喬木,因此,其枝幹相對粗壯,且用料多為全芽(其他紅茶有芽有葉)。製作時,滇紅講求粗放,以大鍋炒制;而其他類紅茶工藝則更為精緻。

一款紅茶的好壞優劣主要在於原料及工藝手法,不同紅茶呈現的口感滋味有別,但是總能通過品飲去辨別紅茶的品質。但是,口感一說本來見仁見智,還是需要題主多喝多品才能找到自己最滿意的紅茶。

以下對紅茶鑑別作補充,以茲參考。

1. 金駿眉與小種紅茶

金駿眉等紅茶實際沿用小種紅茶工藝,只是在用料上更為考究,葉片毫毛更多,等級更高。類似銀駿眉、銅駿眉等也實為小種的衍生品種。

2. 紅茶的湯色誤區

紅茶隨英譯Black Tea,其湯色也偏深泛紅,但實際上,正宗的紅茶湯色應為金黃色,只是因光線、容器等因素讓人產生視覺上的色彩偏差。同時,紅茶湯色是否油亮,也是其品質優劣的標準。

3. 紅茶的最佳飲用時間

理論上,剛製出的焙火型紅茶因有火味,飲用口感不佳,因此在新茶製成後應預留10天左右讓新茶退火,屆時才能讓茶湯更為穩定。相比,曬型紅茶則不過多受此時間限制。

一般來說,紅茶制好後,3年內為最佳飲用期,時間過長則紅茶易泛酸。若存放時間過長或存放不當,紅茶出現異味,此時可通過再次焙火來提香及改善口感。(復火溫度一般在80-100℃)

4. 紅茶的沖泡水溫

作為一款全發酵茶,紅茶宜用高溫沸水沖泡。高溫能夠直接的還原紅茶本色,沸水衝出的紅茶其優劣好壞通常都能直觀展現出來。

5. 新的紅茶泛酸

紅茶的新茶泛酸,主要的原因在於葉片中水分未消除或控制得當,其一可能是受潮,其二則可能是工藝問題(茶葉未乾,焙火不足等)。

6. 紅茶的存放

紅茶存放因儘量密閉,否則茶葉跑味會影響茶湯的香氣和口感。


愛喝茶的菜鳥


酒水茶葉商城:綠茶和紅茶的不同喝法。

綠茶和紅茶要用不同的材質的茶具、每個季節所飲用的茶葉種類略有不同等等。然而日本茶道文化在這方面卻有著統一規範的形式和嚴格的格式要求。比如說,只要是茶道一開始,那麼進行茶道表演的人的動作、表情、話語都必須要按照相應的規矩進行,茶事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同樣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就仿若工廠流水線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樣,幾乎相同,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可以說,日本茶道文化在茶道儀式上面的程序和規定,要比中國茶道嚴格和細緻很多倍。

從日本茶道實際來看,其最長的茶道表演要持續四個多小時,倘若沒有長期的嚴格訓練,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那麼是沒有人會堅持這麼長時間的茶道表演的。一言概之,日本茶道文化的儀式風格是寫實的,如同一臺運轉正常、不會出錯的機器一樣,每一個螺絲、每一個部分都有著相應的規定。而中國茶道文化在儀式風格上更偏重於寫意一些,能夠隨心所欲,發揮空間較大。

中國茶文化儘管融合了多種思想流派,但是其基礎文化是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並融合了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的文化類型。其既有積極向上的入世精神,又有淡然灑脫的出世精神。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既有極強的理論價值,又有很好的現實指導性,在千百年裡一直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理念和民族性格。比如說儒家文化賦予了中國茶道精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理念,其強調飲茶者要通過茶葉這一載體,去更好地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並把個人的理想抱負放置於國家和民族的範疇裡面,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更能為國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又比如說,道家文化賦予了中國茶道文化“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其強調人是“小我”,世間萬物是一個“大我”,小我與大我是相同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並要求人要學會更好地尊重自然規律並順從自然規律。而日本茶道文化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其文化底蘊的核心是佛教的禪宗。源於中國的禪宗在進入日本後,很快與日本茶道文化進行融合,並賦予了日本茶道文化更多的精神內涵及特徵。其核心理念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在此影響下,日本茶道文化也更加註重空寂之美,追求一種平淡、含蓄、哀物的風格,喜歡用一些日常之物去表現一種很深的寓意,沒有中國茶道文化那麼務實或灑脫。比方說,很多日本茶室都會擺上插花,中間只是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其寓意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諸如此類的現象在日本茶道文化中仰俯皆是。

其實中日茶文化在文化意境上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這主要體現在“和、靜、怡、真”四個方面。先來看“和”,受到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影響,中國茶道要求人們要通過飲茶,去達到自己與內心、自己與他人、自己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而日本茶道文化同樣有相似的要求,其要求飲茶者要讓自己成為飲茶環境中的一分子,不突兀、不另類,而是要通過規範的言行、衣著、表情,達到與周圍環境高度和諧的目的。再來看“靜”,中日茶道文化均講究“靜”,這一價值理念主要源自於佛教。這個靜,主要指的是內心的靜,只有讓內心靜下來,才能讓自己更好地感悟到茶文化的真諦。

“怡”指的是飲茶者通過茶事活動所獲得的感受。無論中國茶道文化還是日本茶道文化,都注重要從茶事活動中獲得內心的歡愉,忘掉生活中的種種苦惱。“真”則是要求飲茶者之間要坦率真誠,以誠相待。中日茶道文化在文化意境上的另一個相同之處就是“幽玄之美”和“留白之美”。幽玄之美,指的是要在有限的空間裡營造出一種幽深、悠遠而無限的意境,跟我國詩詞“庭院深深深幾許”的韻味大致類似。留白之美,是中日茶道文化意境的重要內容,是營造良好飲茶環境的“點睛之筆”,即便是有限的飲茶空間裡,也要留下大量的空白之處,既達到襯托主要事物的目的,也能更好地進行空間構圖,更能營造出一種虛實結合,能賦予人無限想象力的意境。

酒水茶葉商城:綠茶和紅茶的不同喝法。瞭解更多資訊關注微信小程序:酒水茶葉商城。


愛賣萌的檸檬


已有專業解答幾款茶的前世來生,所以我就純粹從一個喝茶者的角度來說說幾款茶的口感和感受吧。

1. 祁門紅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氣也被稱為「祁門香」。發展多年,現在也有祁紅工夫,香螺和金針毛峰等。其中工夫口感最為濃重,因為一般由葉子切碎髮酵而成,初喝者可能不會喜歡。其它的像金針或毛峰,芽用的多,因此口感也相對清淡一些。

2. 正山小種,世界上最早的紅茶,松香燻煙味是其代表,一般男士較為喜歡。正山小種因為知名度較高,現在市場比較混亂,良莠不齊,碰到一款自己喜歡的可遇不可求。建議選擇成熟品牌,雖然價格稍高但是質量有保證。

3. 金駿眉,正山小種裡面的精品,全部選用芽精製而成,而且由於採用微燻,因此口感柔滑,花果香味足。價位比正山小種高,一般也要2000-3000元一斤。個人認為更適合女士或初喝者。

4. 大紅袍,最為烏龍茶的一種,是閩北巖茶的代表,最大的特色便老茶客口中的「巖香」。這個香氣,我個人認為是混合著石頭和煙燻味道,喜歡的人痴迷,不喜歡的咋舌。據我觀察,男士喜歡的多,尤其是四五十歲成熟男士,喝茶多口味重的人,此乃他們心頭大愛。

所以,作為一般的喝茶人,尤其是女士,我推薦金駿眉,或是祁紅金針毛峰等,芽居多,發酵輕,煙燻淡,口味柔,香氣高的茶。

希望天下喝茶人都找到屬於你的那杯茶。


北大愛茶人之琳


大吉嶺紅茶(Darjeeling)

大吉嶺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最北部的海拔約2300米的高原。當地19世紀後期從中國福建省引進綠茶的種子及苗木,並將其改良為紅茶。受本地低氣溫及以喜馬拉雅山脈為背景的高山地帶的影響,一年間可以收穫以下三個不同階段風味的紅茶:

·初摘茶(First Flush)

於3月上旬至4月間採摘,宣告喜馬拉雅山春天來臨的大吉嶺初摘茶,因收穫量少而價格高昂。等級為OP,含有大量被稱為銀尖的銀色嫩葉。茶葉整體顏色類似綠茶,有麝香葡萄和香檳氣息的茶香。味道爽利又有偏刺激性的澀味,水色淡,推薦清飲。

·次摘茶(Second Flush)

採摘時期為5月至6月下旬,有初夏的紅茶之稱,集優質的味道、茶香和水色三大要素於一身。次摘茶的麝香葡萄香味濃,澀味也重,水色為偏橙色的紅色。飲用時第一杯不加配料清飲,第二杯按紅茶配牛奶的方式飲用最為合適。

·秋摘茶(Autumnal)

秋天採摘的大吉嶺茶,10月至11月間收穫的年間最後一批茶。有成熟的果香,同時保留有綠茶種獨有的清新香氣。味道濃厚澀味亦強,水色為深紅色。秋摘茶配牛奶的飲用方式很受歡迎。

阿薩姆紅茶(Assam)

阿薩姆邦位於印度東北部,背靠喜馬拉雅山脈,包含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的廣袤平原。印度紅茶的一半以上都產自阿薩姆。絕大部分為CTC加工茶,用於印度國民飲用的印度奶茶。

阿薩姆紅茶味醇,澀味有厚度。茶香平易,水色為深紅色,透明度低。和牛奶十分搭配,多用於印度奶茶或紅茶配牛奶等飲用方式。

祁門紅茶(祁門·Keemun)

中國代表性的紅茶,和大吉嶺及斯里蘭卡的烏沃紅茶並列為“世界三大名茶”。祁門位於中國東南部的安徽省,屬於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偏高,但山地晝夜溫差大,一年200天以上有降水。這種氣候適合紅茶生長,孕育出了個性突出,不同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產的紅茶。

祁門紅茶的澀味中等,滋味雋永。茶香有糖蜜甜香,又類似於菊花、柿子、梨、蘋果等的香氣。水色為含紫色的深紅色。獨具特色的祁門紅茶在英國亦大受讚賞,既適合清飲也適合搭配牛奶。

錫蘭紅茶(Ceylon)

錫蘭於1948年從英國獨立,1972年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此後所產紅茶本應當成為斯里蘭卡紅茶,但至今也多被稱為錫蘭紅茶。種植地區按海拔不同分為下文的六大紅茶產地,氣候及風、霧、直射陽光的強弱差異使得紅茶的個性發生變化,每種都各有特色。

·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

味道清爽,有爽利的澀味。茶香為草葉系,青草般的氣息中又混合有甜美的果香。水色為淺橙紅色,顏色淡適合清飲。

·烏達普沙拉瓦(Uda Pussellawa)

類似努沃勒埃利耶產紅茶,有清爽而強烈的澀味。1~2月期間受季風影響,茶香和味道更為突出,會含有薄荷系的香氣。水色會因為製茶方法而變化,但基本是明亮的橙紅色。既適於清飲,也適合紅茶配牛奶的喝法。

·烏沃(Uva)

世界三大名茶之一。烏沃位於面對孟加拉灣的山嶽地帶,7~8月間受季風影響,所產紅茶擁有清新的薄荷香氣,又融合類似山竹及青蘋果的果香。烏沃茶多風味強烈澀味濃,水色為深紅,和牛奶十分合拍,適合紅茶配牛奶的喝法。

·汀布拉(Dimbula)

集優質的味道、茶香和水色三大要素於一身的斯里蘭卡紅茶代表。汀布拉1~2月間受季風影響,正逢此時的優質季節(一年中可收穫最優質茶葉的季節)因此個性十分突出。汀布拉茶有玫瑰類花香混合新鮮草葉氣息的茶香,水色為濃橙紅色,適於清飲或和牛奶搭配。

·康提(Kandy)

康提是錫蘭紅茶的發祥地,茶樹種植地的海拔在400~600米間,相對較低。康提茶的味道和茶香平易溫和,有典型的紅茶風味而易於入口。康提茶的水色為透亮的紅色,適用於冰紅茶及添加水果和香草類配料的喝法。

·盧胡納(Ruhuna)

盧胡納是斯里蘭卡紅茶產地中海拔最低的地區,茶葉受南部氣候的影響生長良好,葉片大。氧化發酵作用因本地氣溫高而變強,沖泡後滋味濃郁,澀味醇厚。茶香含有蜂蜜及焦糖的甜香,水色為深紅。盧胡納茶適宜清飲,但與牛奶更可稱絕配,推薦嘗試紅茶配牛奶的喝法。


千言丸語


作為一個茶葉玩家,這些年也去了很多地方,也去過各地喝了不同的茶葉,紅茶是我的獨愛。光從香氣成分來說,紅茶差不多有400多種,是綠茶的5倍,所以紅茶往往給人以不同的體驗和感受,那麼我一直強調的觀點有兩個。

1、首先不同品類的紅茶會有他的特點,對於喝他的人,是可以用適口而珍的角度來考量。

2、對於茶商,在同一品類下不能老去扯適口而珍,說多了就是忽悠,每一個品類的紅茶都有評級標準。

那麼在這個回答我想從不同角度來說一下每個紅茶的特點。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是一種相對柔和的體驗,那麼在世界上,基本上也是紅茶產量、消費量最大。我們開看看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茶葉。

再此之前,想先聊聊祁門紅茶。我是黃山人,那麼祁門紅茶當然是我最有感情的一種茶。歷史上我不想多說師承閩紅,也獲得過巴拿馬金獎、世界三大高香茶的美譽。說了這麼多,並非是獨誇祁紅,而是要站在歷史角度來看,那個時候相對於閩紅的煙小種,祁紅的香氣和口感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再加上當時各個產地的紅茶因為技術、商貿等綜合原因,在那個背景下祁紅的凸顯也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那麼如今祁紅可以看到各個產區的紅茶都因為各種原因在大力的迎頭趕上設置超越,那麼我們更應該儘可能去完善和發展自己的工藝和技術,現在的紅茶世界早已經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是現實,需要黃山茶人共勉和努力,不要一味著拿著高帽看待自己了。

那麼接下來呢我想說說各個產區紅茶的特點。

1、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有一個先天性優勢是地域的高山造就了其茶青的品質較為初眾,再加上櫧葉種的紅茶適制性,那麼祁紅有著不錯的表現。

不要去看百度對祁紅口感的描述,我的總結是這樣。

祁紅工夫(傳統工藝):老祁紅的做法一般會萎凋、發酵比較老,所以老祁紅的做法一般給人湯底比較醇甜,同時由於切斷工藝,沖泡茶內質能夠有效析出,所以祁紅工夫給人的口感也是在祁紅裡最為厚的。再加上拼配工藝,香氣有層次。

祁紅新工藝:新工藝一般有祁紅毛峰、香螺、金針。一般祁紅毛峰沒有做型那一步驟,直接發酵完散團烘乾停止發酵,所以一批茶往往不會出現發酵程度不一的情況,所以祁紅毛峰喝起來一般體驗是最為清香,花果香較為豐富。那麼祁紅香螺根據採摘時間和工藝的不同,往往也會出現花果香和蜜香的不同體驗。金針由於是早期茶青製作,其口感最為柔和,香氣比較有厚度。

所以祁紅整體給人的感覺一般是香氣柔和,湯汁清甜或者醇甜。香氣類型以蘭花香、蜜香、糖香、多見。相對其他品種,香氣高,口感柔。

2、滇紅

滇紅這幾年由於其不錯的品質表現,以及比較容易上口的特點,再加上工藝表現的越來越好,現在滇紅的銷量年年都在呈現爆發性增長。

滇紅多為大葉種,其有效成分茶多酚含量較高,香氣物質為發酵產生的茶黃素和茶紅素含量高,但由於咖啡鹼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收斂性。發酵轉化的香氣物質較為濃厚,但刺激性也較強。所以滇紅茶製作給人最大的體驗是香氣濃,非常的粗獷。,呈現有不同的如話梅香,甜香、玫瑰香、紅薯香的體驗。

3、閩紅

紅茶中,不得不提及閩紅,雖然真實的歷史永遠無法被真正的還原,但是大家都知道,紅茶的鼻祖就是閩紅。其實近幾年,由於金駿眉的出眾,讓大家似乎忘了閩紅還有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這三種茶。其中政和工夫的香氣口感個人覺得跟祁紅較為接近。坦洋工夫的香氣最為出眾最為醇甜,還有獨特的桂圓香氣,也是閩紅非常有代表性的茶。

當然,提到閩紅是絕對需要提及正山小種和金駿眉的。桐木關產地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再加上政府保護意識強,桐木關裡的生態環境不能說是全國最好,但是是非常原生態的一個環境。那麼閩紅如果出自於正山的茶,香氣柔和飽滿,湯往往帶有桂圓香和花果香,但是如果是傳統工藝會使用松木等柴枝燻煙,現在市場接受度較低。所以現在做紅茶很多已經不用松煙香的工藝,品質口感出眾。再加上桐木內後來發展的大小赤甘的採摘發,湯色紅潤,醇甜,柔和。讓閩紅在國內市場獨樹一幟。

4、英紅

英紅,產自於嶺南,可能是我本人接觸最少的一種茶,僅僅是喝過,至今未曾深入的瞭解,從個人感官和網絡信息評價,英紅香氣較為高揚,濃醇,也是一種比較適合剛剛接觸茶葉人喝的茶,性價比較高。但是本人的體驗感覺刺激性稍強,可能還是跟其樹種和內含物有關。

5、宜興紅茶

宜興紅茶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名氣不及前者,但是宜興紅茶產於江南之地,香氣花果香突出,茶湯偏甜,甚至有一點膩的甜感,而且宜興紅茶不知道是工藝問題還是樹種問題,比較容易出現微酸的口感。

好了,先聊這麼多,天底下的紅茶很多,有機會在陸續補充。所有碼子內容都不是百度複製黏貼,都是自己這些年看到的,聽到的,喝到的感受,也許跟百度或者專家的看法會有區別,有什麼寫的不對的也請各位前輩指點,斧正。期待各位茶友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紅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