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01

女兒快三歲了,她早早地就已經擺脫了尿不溼,但偶爾晚上還是會尿床。

那天深夜,老婆叫醒我,說女兒尿床了,我倆趕緊起來,給她換睡衣,收拾隔尿墊,女兒迷糊糊地睜了幾次眼,就又睡去了。

我和老婆對望了一下,都笑了笑,女兒偶爾水喝多了、水果吃多了,晚上睡覺尿了床,我們都覺得沒什麼。

第二天晚上哄睡前,我門在床上給女兒講故事,老婆想起昨晚女兒尿床的事,對我說:“昨天,你肯定沒聽到,其實我也不知道她尿床了,是她自己發現了。”

“啊?她叫你了?”我開始追問

“沒,她就突然喊:呀,褲子溼啦!”老婆學著女兒的口吻。

我和女兒聽了都大笑起來,尤其是女兒,笑得特別開心,還不斷重複媽媽的語氣。

老婆趕緊說:“你今晚可不能再尿床啦!”

“嗯”,女兒爽快的答應。

結果,半夜裡的喊聲和笑聲吵醒了我。

喊的是老婆,因為她發現女兒又尿床了,而且這次是故意的。

笑的是女兒,她一邊開心的笑著,一邊說著:“褲子溼啦!”

我和老婆都非常生氣,覺得她怎麼可以故意尿床呢?!

看到爸媽都生氣了,女兒開始哭起來,滿臉委屈地說:“我覺得這個遊戲好玩!”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這件事情,讓我和老婆反思了很久。

02

我們真的是,一錯再錯。

當女兒的面,把尿床的事情當作一個有趣的話題來分享,這是錯一。

女兒被我們誤導,重新玩起了這個”遊戲“,我們即時給予了非常負面的反饋,這是錯二。

因為,女兒已經開始懂事了,自己上廁所也一直做得很好,她其實對“尿床”這件事的性質是有清晰正確判斷的。

但,我們的表達方式給她帶來了誤導和混淆。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她其實非常享受一家三口在一起開心大笑的狀態,於是她迅速改變了對“尿床”的認知,把它看作了可以取悅父母的事情。

可當她成功完成“這件事情”後,她很快發現父母的反應和她的期待完全相反,她在那一刻表現得非常無措。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孩子對一些事情的是非判斷正在形成期,而我們大人卻帶著已經很成熟穩固的是非判斷,不斷地去評價和影響著孩子。

孩子的內心因此無助而迷茫,我們卻還在抱怨她怎麼這麼不懂事不聽話!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不是她的尿床“折磨”了我們,是我們的一句話“折磨”了她。

03

不僅如此,這件事,細思極恐。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信息損耗到底有多少?

百分之五十,聽懂了一半。

百分之一百,和沒聽一樣。

甚至是負百分之一百,聽了,理解的完全相反。

所以,溝通的本質是什麼?

不是你講了什麼,而是對方聽懂了什麼。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我們的溝通,總是習慣去關注“我講的夠不夠清楚”,出發點也往往是“我要講的是什麼”。

然而,“夠不夠清楚”也是用我們的標準和理解能力來衡量的。

所以,我們經常所謂的“溝通”,從頭到尾都是我要講的內容,我的表達邏輯,我的評判標準,我的理解能力,什麼其實都是我的,偏偏就是沒有對面聽的那個人的。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結束時我們還要問一句:你聽明白了吧?

多麼搞笑,又多麼低效啊!

04

所以說,溝通的質量,往往是由聽者的質量決定的。

真正好的溝通,應該是從聽者出發,再回到說者。

怎樣叫作“從聽者出發”?

就是要儘可能多地瞭解聽者的思維習慣、價值判斷、理解能力、行為習慣等,必須能站在聽者的立場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要做到這些,就要先成為一個“好聽者”,學會讓聽者先說。

家庭教育溝而未通,未通,深溝而無用

明白“聽者的質量決定溝通的質量”這個道理,並不是讓你我們將主動權交給那個聽者,而是在提醒我們,想保障溝通的質量,就要先成為一個高質量的聽者。

“說”關乎技巧,但“聽”關乎段位。

很多溝通的誤會,都是因為說的人太自以為是,聽的人更加自以為是,然後就變成了彼此都沒有錯,是溝通的問題!

就像我們對著深谷大喊,聽者沒收到,就等於沒說。

而那回聲,只是一種“我已經說過了”的消極的自我認證而已。

就像“巴別塔”的隱喻一樣,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感,是由信息流的處理決定的

—————————————————————

關注本號後,給本號發送私信思維導圖”

即可領取思維導圖精品課程資料:《每天10分鐘,人人必學的思維導圖—基礎篇》

發送私信:全腦教育”

即可獲取更多全腦教育資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