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個人要想心理成熟需要經歷哪些?

劉Free


一個人想要心理成熟,需要經歷以下三點:

1. 直面失敗和遺憾

在人成長的每個階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目標要去達成。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難免要面對失敗和遺憾——有的目標沒能實現,或是因為追求某個目標而放棄了其他的可能選擇。

人想要心理成熟,就需要學會坦然接受失敗和遺憾。有心理學研究發現,更加成熟的人能意識到自己過去有哪些沒能達成的目標,並能接受這些遺憾。同時,面對遺憾的過程本身也會讓一個人成熟。

2. 對世界的認識不再非黑即白

隨著人的成長,會發現這個世界不像我們小時候想的那麼單純。一個我們信任的人可能會傷害我們;一個我們認為是痴情的人,也可能會出軌。

當人們發現,世界和我們想象中不一致的時候,心理成熟的人能夠接受這種不一致,接受世界的複雜性。他們能夠允許這些矛盾的價值觀、情感、對世界的認識同時存在,並不會為此感到緊張和不適應。

比如,當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是朋友的人在背後言語中傷我們時,不夠成熟的人可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產生“我是不是沒有能力分辨一個人?”“這個世界沒人是值得信任的”想法。而一個成熟的人能夠認識到,這可能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人和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3. 接納自己

心理成熟的人夠在理解自身的優點和缺點的前提下,依然對整體感到滿意。簡單地說,就是“儘管我與眾不同或有缺陷,但我依然認可自己”。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看來,一個健康的人應該能做到接納自己與人類的天性,不為此懊惱或抱怨。“就像一個人不會抱怨水為什麼是溼的,或石頭為什麼那麼硬。”

並且,一個能夠接納自己的人也更容易接納他人。而那些對自己的特質有諸多不滿的人,也更容易注意到他人身上與自己相同的問題。比如,一個不耐煩的人可能會指責他人沒有耐心。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King, L.A., & Hicks, J.A. (2006). Narrating the self i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mplications for maturity. Research in Human Development, 3(2&3), 121-138

King, L.A., & Hicks, J.A. (2007). Whatever happened to “what might have been”? : Regret, happiness, and matur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7), 625-636

Maslow, A. H. (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 Oxford: Harper & Row.


知我心理學


就這樣度過了兩年,大三的時候,我們要出來實習了,我實習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不會太多技能,很多技能我根本沒有掌握。我沒有了工作,一個人在十幾平米的地下室裡苟延殘喘,可以說就是廢物,徹頭徹底的廢物。這樣的狀態持續到我的銀行卡里剩下最後的兩百三十八塊。人這種生物,果然不會永遠自甘墮落。我離開了那個地下室,回到了家裡,跪著求我父親資助我考日語系的研究生(因為一直很喜歡看動畫,從初中開始就一直在自學)。

我靜下心來,拋棄過往的頹廢,努力一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這一次我沒有自甘墮落,而是在新環境繼續努力,學習外貿方面的知識,現在我在一家中日合資的外貿公司上班。

那些殺不死你的東西,只會讓你更加強大。那些給你帶來傷痛的回憶,終會讓你更加成熟。

最後附一張我自己畫的童年男神三井壽,謝謝你,成為我迷途知返的一大因素



一個包子


在我的生命裡,遇見了一個心理年齡永遠都長不大的人,或許從他長不大的經歷中,還有其他當局者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發現一個人要想心理成熟需要經歷哪些。

那個心理年齡永遠長不大的人是,我爸。

一個好吃懶做,遊手好閒了二十多年,直到我媽終於醒悟,選擇離婚,他才離開本地,不再留在家裡坐吃山空,選擇去外地打工。

但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我原以為他靠打工至少能養活自己,他卻三番五次的向我借錢,更可悲的是我們之間唯一的聯繫似乎也只剩下錢。

那時候我才畢業一兩年,北漂,辛辛苦苦省省省省下的錢就像被當做是提款機一樣,唯一的區別是,我這個提款機是有去無回的。

1、改掉強依賴的毛病。

一個人的心理年齡要想長大,最快的成長方式當然是離開溫室,步入社會。在社會上奮盡全力摸爬滾打,獨立自強,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易依靠任何人。

體會靠自己雙手打拼得到了豐碩果實時的那種踏實感、真實感,那種在泥濘裡爬起來再繼續向前行走的無所畏懼的精神。

一個成熟的人再也不會輕易服輸。那個曾經一有點小傷小痛就恨不得讓全世界知道的壞毛病,隨著心理年齡的長大,終於學會了一切靠自己。

------------------分割線-----------------

一個身體不好又老愛抽菸喝酒,喝完酒還發酒瘋的人。

若不是親眼所見,我都不敢相信一個被酒精麻痺而失去理智的人竟然能做出這麼多事,他幾乎可以把一個正常人能想到的所有瘋狂的事做盡了,打人、自殘、自殺……可笑的事,沒有酒精,他卻是一個如此懦弱的人。

從第一次親眼所見再到後來很長的歲月裡,我時不時會回想,在我懂事之前,天知道我媽都經歷了什麼。有時候會厭惡自己在很小的時候,用一個小孩子需要完整的家庭來道德綁架了兩人的關係,如果早點掙脫,或許媽媽能過得不那麼辛苦。

2、家庭是心理年齡成長的最佳見證者

一個人擁有一個怎樣的家庭,父母帶給你一個怎樣的家庭氛圍,影響著一個人心理年齡的成長速度。好的方面是孩子心理成熟快,壞的方面是孩子心理或許早早就出現了扭曲。

3、不做蠢事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成熟的人總能區分哪些是應該做的事,哪些是不應該做的事。沒有誰天生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暴躁情緒和愚蠢行為,但如果將自己從當局者中抽身出來,以旁觀者的身份回首看看曾經的自己,毆打妻子、自殘、自殺等愚蠢行為,你真的下得去手嗎?

想明白很多事很簡單,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其實也不難,凡事三思而後行,不再做蠢事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分割線-----------------

我爸是一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我媽是一個高中生。當時那個年代,高中生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文化程度了。小學搭配高中生容易產生怎樣的反應呢?成了媽媽照顧兒子。

有人會說,小學生,你能對他的要求有多高。還有的人會拿自己的文憑說事,我文憑低我就應該是這樣的人。所以在很多人眼裡,他們喜歡自己給自己先下結論:文憑低=低素質。

文憑頂多代表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它無法代表一個人的性格、涵養。我見過很多,雖然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殷實、肯幹、待人謙和、禮貌、素質高……

4、不停止學習,能加速你的成長

不管你在任何時候,處於任何年齡階段,都不要停止學習。雖然文憑代表的只是一個人的受教育等級,但教育程度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的深度。

不斷接受新的教育能幫助一個人發散思維,能提高一個人的思考深度。沒事多看點有用的書,少玩點遊戲,少刷點劇……思想提上去,心理年齡自然就成熟了。

5、合適的愛情,也能幫助一個人成長

什麼是合適的愛情?應該是“門當戶對”的愛情。這裡的門當戶對,指的不是金錢,而是原生家庭的門當戶對。

比如,軍人世家,書香門第世家,從商家庭,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出的孩子不一樣;又比如文化水平的門當戶對,是否留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

不合適的人在一起是拖累,共同成長會很難;合適的人在一起,兩個人的力量是大於2的,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走向成熟。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啊嘛經


我,結婚30年,老婆病了22年,生活不能自理。激情早已不再,愛情也已消磨殆盡,剩下的也就是親情了,當然在這當中也遇到過許多這樣或者那樣的誘惑,但想起我和她一起走過的歲月,想起我們懂事的兒子,我就重新找回了自己,沒有迷失。其實我老婆說不上漂亮,扔到人群裡立馬消失那種非常普通的一個女人,但是就是這個普通的女人卻牢牢抓住了我的心,激發了我作為丈夫、父親的責任感!其實說這麼多並不是標榜自己有多麼高大上,多麼正人君子,更重要的是當年的那一句承諾,以及後來的責任和義務,雖說這些像一副重擔壓得我腰彎背駝,但也證明了我男人的擔當。

我,驕傲!




善良愛情友誼



殲-49等待起飛


心理成熟,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從青春期開始,大多數人都會經歷一種心理過程,那就是想要通過語言、外表等其他的方式來修飾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一些,因為對於這個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成熟就意味著少了很多內心的衝突,情緒不會如此波動,因為他們正在經歷這樣的心理狀態。

成年之後,大多數人都還在心理成熟的路上前進,但是,相比青少年時期,人們開始接觸到更多社會化的影響,例如:情感、利益等衝突,不同的價值觀的影響下,人們很難意識到,我們該通過怎樣的途徑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甚至我們會將心理成熟的理解變得極端化。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是初中生,那麼,好好學習就是你成熟的必經道路,如果你是成年人,那麼,認真工作,思考自我就是你成熟之路,如果你有了愛人,那麼,照顧好家庭就是你需要學會的成熟。

那些年我們不理解的成熟

有人會認為,成熟就是做成年人該做的事情,從某一點理解來說,是沒錯的,但是,從我們的心理發展角度來看,成熟的意義更加深刻。

1、成熟的第一象徵是你開始懂得向內發掘。

無論你的年齡多大,你是否經常開始意識到,無論是失敗、矛盾還是其他,更多原因是在於自身呢?一個不成熟的人,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發掘他人的缺點,推卸責任,將大多數不順心的原因向外尋找原因。所以,凡事向內發醒吧!

2、成熟是知道是該幹嘛,並且,對自己要求提高。

前面說到,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其他,你是什麼樣子的角色你就需要做什麼樣子的事情,並且,你需要常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想想你的角色,開始發揮你自己吧。

3、成熟是接受自己的有所能有所不能。

大多數人都在追求成為有權有錢的人,我想這是沒有錯的,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提高我們和家人的幸福指數。但是,你分析過自己到底能幹嘛嗎?簡單來說,你知道自己的目標嗎?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出生普通、沒有積蓄,能力一般的人,那麼, 做生意是不是符合你的發展呢?還是你需要在一個行業打工,並且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呢?

好高騖遠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犯的錯誤。

我個人認為,這三點對於我們心理成熟之路十分重要。


心理博學社


我個人認為,並沒有一個“心理成熟”這樣的概念,至少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發展心理學會用人生階段來看待人心理的變化,換句話說,是按照生理發展——從受精卵、嬰幼兒、學前、兒童、青春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這幾個生理階段,來看待認知發展、社會和人格發展這些不同心理層面的變化。基本而言,隨著你生理的變化和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目標的變化,你相應的心理層面也會發生變化。就像一架疾馳而去的列車,我們攔也攔不住的。所以你看到50多歲的正常人會出現嬰幼兒那種還要牙牙學語、兒童那種學習怎麼繫鞋帶和四則運算麼?不會的。這就是生理和境遇推動人的心理在前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什麼“心理成熟”這樣的概念,唯一需要的,就是變老、歲數增大就可以了。扎心不?

當然,在同一個年齡段裡,我們平常或許會覺得有些人比較“成熟”,那麼你可以先試著自問自答一下,你覺得什麼叫“成熟”?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穩重、遇事不慌、理性、善於社交是“成熟”。在這種描述下,在我看來這只是一些心理特質。要獲得這樣的心理特質,你只需要按照這樣的特徵去選擇自己的行為就好了。以前你是慌張的一個人,那麼你知道自己所謂的“成熟”需要穩重和不慌,那就去多經歷一些事情,然後在一個突發事件發生時,知道若是以前的自己,會很驚慌失措、胡言亂語,那麼現在你就試著一邊內心驚慌、一邊表面上風輕雲淡、行雲流水,說話沉穩、舉止沉著,這樣就好了呀。有些人所謂的經歷了風雨變得“成熟穩重”,是環境逼得他當時必須扮演穩重的角色,於是自己也就習慣了這種”穩重成熟“的角色扮演,之後”演”起來更加得心應手罷了。我們俗語說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別忘了是“面”不改色,不是說你內心也不許慌張。如果在這麼一個巨大的應激事件出現的時候,內心還沒有起波瀾,那也是比較成問題的。所以要改變的不是你的內心,不是你“內心”和“心理”更加“成熟”,而是你應對事物的方式以及行為更“成熟”而已哦。

最後我想說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覺得現在很多“成熟”的定義是某種社會準則而已。就是一個人為很默契定下的遊戲規則。一個真正心靈“成熟”的人,是需要覺知力的。覺知到自我、覺知到他人、覺知到社會和文化。是這種覺知力讓人變得真正“成熟”。而覺知之後如何行事,那就是個人選擇。孔融非得把梨子讓給別人才叫“成熟”麼?自己把梨子吃掉就不叫“成熟”了麼?如果你能覺知到,這個社會在期待和鼓勵孔融們把梨子讓出來,那麼恭喜你,我認為你已經在通往“成熟”的路上了。


鯨魚小星球


弗洛伊德曾說過,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愛和工作。一個人想心理成熟,不管經歷什麼,最後總要學會愛人和努力工作,培養出以下的能力。

第一,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成熟的人,一定不會讓自己被情緒控制,影響自己的情緒,阻礙自己的發展。合理的控制情緒需要學會如何宣洩情緒,只有心理的負面情緒不斷的得到宣洩,才會讓自己能夠心平氣和的面對生活的困擾。

第二,能尊重別人。尊重別人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懂得尊重別人,允許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的人,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慾望,允許他人有自己的隱私。而且只有你尊重了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變得和諧。

第三,懂得適可而止。心理成熟的人不會去過度的干涉別人的生活。生活中我們見了太多的道德綁架,以愛的名義去幹涉別人的生活,實際是滿足自己的私慾。成熟的人知道對方的界線在什麼地方,不會去冒犯別人、控制別人,更不會對他人的生活指手畫腳。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過度的侵犯別人的空間不是關心,只會讓人反感。

最後,用承認自己不完美。成熟的人是謙虛的,不會自我為中心,他們敢於承認自己是不完美,有接受失敗的勇氣,也有承認錯誤的勇氣。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有了這樣的勇氣,他們才能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完美。


夯七婚戀指導


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一個敢於面對現實的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那麼,要想心理成熟,要經過什麼樣的事情來磨礪自己呢?
我們就做一個不完全的猜想,供朋友們參考,當然,也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請更多的朋友發揮自己的智慧,做更多更精彩的補充。
第一,要經歷失戀的考驗。
大家知道,從大概率上來講,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戀這樣的一個人生中的重大挫折,在失戀的時刻,很能考驗一個人面對挫折的能力,考驗一個人面對挫折的態度,還能考驗一個人如何應對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還能考驗一個人的情商。
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失戀是當事人的一個重大喪失,如何面對和處理這個喪失,就像真火面對金屬一樣,是真金不怕火煉,還是遇到真火立馬融化。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失戀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堂重要的課程,如果你能順利的通過這門課程,說明你人格比較成熟,心理狀態也比較成熟。如果連這門課程也通過不了,那就找一個心理諮詢師,好好的補一補這門課吧。
當然,如果有的人從來不失戀,那我們只有祝福你,羨慕你。你可以不上這門課。
第二,經歷一次高考。
現在正是高三學子們準備高考的時節,高考對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重要的淬鍊作用。因為,高考是一個未知的事情,是一個不確定性的考驗。能否合格的通過高考的考驗,能否拿到一個對自己能力來講比較優秀的成績?絕對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成熟度的重要的參考標準。
大家都知道範進中舉的故事,范進中舉後發了瘋,雖然後來被他的丈人一巴掌打好了,但是,這個似乎表明了范進的心理健康,心理成熟能力,還是有空間提高的。如果那個時候有心理諮詢師,我們一定會建議范進這個新上的舉人去找找諮詢師聊一聊。
第三,如果還有第三的話,我覺得和家人相處,這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口,很能看出一個人的心理成熟能力。
親愛的朋友們,對於這個話題,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積極補充。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安嶺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首先,如何判斷心理成熟呢?

赫威斯特提出了心理成熟的十大任務(心理成熟的十大標準)

1)能在日常生活中與同齡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應包括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

2)在行為上能夠扮演適當的性別角色;

3)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容貌,不過分炫耀自己的優點,也不過分掩飾自己的缺點;

4)情緒表達漸趨成熟獨立,凡事不再依賴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與保護;

5)有經濟獨立的信心;

6)能夠選擇適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職業,而且肯努力奮發;

7)認真考慮選擇婚姻對象,並準備成家過獨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識、觀念等各方面,都能達到一個現代公民的標準;

9)樂於參與社會活動,也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0)在個人的行為導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道德標準。

心理成熟最重要的指標:正確認識自我

對自己的全面認知與接納與適度自信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


那麼一個人走向心理成熟首先需要經歷的就是,認識自己,從各個方面認識自己,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優缺點,不自卑不自負。


第二,心理成熟需要品嚐人生所必需的苦藥,不經歷些風雨,是無法成長起來的。生活中普遍所說的詞就是成熟懂事,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懂事,多成熟,但事實上那並不一定是心理成熟,可能只是孩子內心的想法不願意說出來,一些做法讓人評價好,但並不是成熟。而且往往小時候性格偏向內向,說話溫柔的人,就會被熟人評價為成熟懂事,但這些只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的。

第三,心理成熟還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只有知識的增長,才能提高人的視野,增加人的閱歷,讓心理變得更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