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汽車保養手冊讓用5W-30的機油,我換的5W-40的,會有什麼問題嗎?

蕊爸baby


汽車保養手冊讓用5W-30的機油,我換的5W-40的,會有什麼問題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5w-30機油和5w-40機油有什麼區別。



機油中的5W-40、5W-30等表示的是機油的粘度等級。W前面的數字表示機油的低溫流動性,這個數字越小,機油低溫時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在低溫時更容易啟動,啟動後機油能迅速的達到摩擦表面,有利於減小發動機低溫磨損;W後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機油的高溫運動粘度,這個數字越大,機油高溫時的粘度越大,發動機在高溫高負荷條件下時也能形成較好的油膜,減少發動機高溫磨損。



我們日常使用中所說的機油粘度高低,更多的是指W後面的數字。一般來說,機油粘度越低,表示機油的油膜越薄,流動性越好,對發動機的運轉阻力相對較小,但是在高溫高壓下對抗剪切的能力較弱。反之,機油粘度越高,則表示機油的油膜越厚,對發動機的運轉阻力相對較大,但是在高溫高壓下的抗剪切性能更好,在發動機高負荷運轉時仍能夠保證足夠的潤滑能力。



所以,5W30機油和5W40機油主要的差別就在於機油的高溫運動粘度, 5W40機油的高溫粘度更高,更有利於發動機高負荷使用;二者的低溫粘度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它們的低溫啟動能力沒有差別。



我們日常使用的家庭轎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低負荷條件下工作的,更多的是追求經濟性,因此大多使用低粘度的機油,比如5W30,甚至一些日系車會使用0W20的機油;而一些追求動力性的性能車,比如高爾夫R、GTR等小鋼炮,會使用粘度比較高的機油,比如5W40等,寶馬M系甚至會使用10W50的機油,主要就是保證發動機在高負荷條件下仍然有足夠的潤滑;重載的卡車大多使用10W40或15W40以上粘度的機油。



現在我們再來回答標題所述的問題。

汽車使用說明書中規定使用粘度為5W30的機油,綜合考慮了汽車的動力性和經濟性,在一般使用條件下,是最佳的選擇。如果選擇更高粘度的5W40機油,會導致發動機運轉阻力增大,發動機動力略有下降,油耗略有上升,但影響不大。



如果你的車使用條件非常惡劣,比如經常滿載甚至超載、經常高轉速大負荷工作,或者駕駛風格非常激進,那麼我建議你加高粘度的5W40甚至10W40的機油,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髮動機,但在發動機溫度較低時要注意避免高速運轉。另外,如果你的車使用超過十萬公里,我也建議你加高一個粘度級別的機油,這樣可以補償一下發動機各部位由於磨損產生的間隙。


老侯解車


汽車保養手冊推薦5W-30機油,而您更換5W-40機油是完全不會有問題的,從主機廠的角度來說,從來不會只標明一種標號的機油,因為針對不同車主、不同的駕駛方式,僅推薦一種標號是不全面的,只不過到了咱們這,為了圖簡單、省市,在機油建議方面,往往只會推薦一種機油的標號,這種推薦往往兼顧油耗、保護性兩個維度;但無論是油耗、保護性都做不到極致,但手冊推薦標號一定是最適合大多數車主使用的。。。


按照手冊的要求最為合理,但畢竟咱們的汽車知識普及不夠、乘用車大面積普及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所以很多朋友認為除了手冊建議的機油標號,其它標號機油只要用了,就會導致車子出現問題,其實這種思維是不嚴謹的,只不過是我們的首冊建議被縮水了;舉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斯巴魯BRZ在日本官網上的建議機油標號共有三款,分別是0W-20、0W-30以及5W-40,而關於這三種標號的使用要求也存在差異,低粘度的0W-20機油建議用於日常買菜的低轉速工況,但缺乏高轉速下的保護性,優勢在於省油;0W-30機油同時兼顧一定的燃油經濟性、保護性,缺點在於不如0W-20的燃油經濟性好、超高轉速下的保護性又不如5W-40機油,只能說0W-30更全面、更適合大多數車主選擇(這就屬於咱們國內手冊建議的那唯一的標號);而5W-40則是建議那些經常下賽道或者跑山道的工況所使用,強調的是極端條件下的保護性,而徹底犧牲了油耗,這一點與上面提到的0W-20恰恰相反。。。



所以從上述部分我們即可得知,對於發動機而言,並不是只適合用一種機油,而完全是按照實際的需求對機油標號進行選擇;並不存在非手冊建議不能用的說法;手冊建議只是選擇綜合表現最優的標號,比如您車子的手冊建議使用5W-30機油,這是兼顧了燃油經濟性與一定的保護性,所以說綜合方面最優;而您選擇用5W-40機油也一定不會損壞發動機,只不過是犧牲了燃油經濟性去增強極端條件下的保護性能,所以這就是一種取捨!而如果您平時駕駛方式溫和、用到超高轉速的時候很少,這樣您就得不償失了,油耗方面已經劣勢;而極端條件下的超強保護性能您又用不上,所以5W-40機油的綜合方面表現就差!而如果您經常極限駕駛,那麼5W-40機油就有了存在意義,所以根據需求去選擇機油標號才是最準確的。。。


機油的低粘度化是一種趨勢

日系車用低黏度機油、德系(歐美系)用高黏度似乎已經成為了共識,但這實際上只是一種慣性思維,最近這些年上市比較新的動力總成基本上都可以使用XW-30機油,各別德系發動機甚至能兼容XW-20機油(當然如果說明書上沒有建議,不要使用XW-20),所以一直在使用高粘度機油的渦輪機也在逐漸轉變;畢竟目前的XW-40機油都是老配方,都是針對老動力總成、或一些性能發動機所打造,這些高黏度老配方能否比低黏度新配方更好,就比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即便是渦輪機,這個時代強調更多的是灰分,只要灰分度負荷要求,黏度低一些並不要緊,比如現在的EA888也已經不像過去那般只能用XW-40了,而是建議使用XW-30機油。。。



XW-40機油能在更極端條件下對您的發動機提供更好的保護,但在非極端條件下徒增的只是上升的油耗。。。

很多朋友認為自己經常高轉速運行機器,所以應該使用XW-40的機油,但實際上這些只是一廂情願罷了,比如很多人開車經常把轉速拉到4000轉以上,但這個轉速真算高轉速、高負荷麼?其實不然,在現今的生活中其實很難遇到真正意義上的高轉速暴力駕駛,除非您天天下賽道、跑山,4、5千轉算不得高負荷,偶爾一次、兩次就更沒問題了,所以XW-30機油可以應付絕大多數的工況(部分老動力總成不在這個範圍之內),而使用了XW-40只能單純增加發動機運行阻力,使油耗上升。。。



機油的黏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是隨著溫度上升、黏度降低的,所以黏度越高的機油越耐高溫,但同樣要結合工況去理解,可以含糊的講,85度下的0W-20、95度下的0W-30、以及105度下的0W-40機油,它們的運動黏度很可能一致(即便做不到一致,但此時的黏度差異很小),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高負荷運轉使用高黏度機油的原因;拿0W-30、0W-40機油為例,如果經常保持發動機溫度在一百以上去運行,那麼0W-30油耗低、保護性差,而0W-40機油保護性強、油耗高;如果僅僅用於90多的溫度下,0W-30保護性夠用、油耗低;0W-40機油保護性多餘、油耗高,此時0W-40的綜合表現絕對很劣勢,這也印證了開頭鄙人提到的綜合優勢的強弱決定主機廠的建議。。。

所以您車子的手冊建議5W-30機油,但您用了5W-40機油一定不會有問題,具體的說就是一定不會導致發動機損壞,但油耗上升絕對是個必然(也不會增加太多,影響不到個人,但卻決定了主機廠能否通過規則),通俗來講手冊建議的5W-30的綜合表現最優,但5W-40機油是個小眾化的極端條件下解決方案,如果不擔心油耗上升的問題,那麼放心大膽的用5W-40機油絕對沒問題!如果覺得油耗上升會給自己增加壓力,那麼還是用5W-30機油吧,綜合最優的一定最實用。。。


非專業車評


只是標號不太一樣,對發動機沒有多大影響。5W-30和5W-40它們的差別其實沒有太明顯,或者對於我們這些家用車來說體驗不出來。30和40的差距就是機油在100°時它的粘度。粘度越大的機油它的流動性就越差,更換機油時,一般在夏天可以選擇標號大一些的,選擇5W-40就可以,機油黏膜厚度大,包裹的更勻稱。在冬天可以選擇5W-30的機油,冬天氣溫低,機油的流通性本身就差,選擇的粘度太大,會增加發動機內部的阻力,所以對油耗是有一點點影響的。


如果發動機已經使用了20萬公里,那麼選擇標號高一點的更好,因為它的磨損比年輕的發動機要大,粘度大的機油可以更好的填充覆蓋,也會有比較好的密封性,防止機油竄入燃燒室。

W是英文冬天winter的縮寫,前面的數字越小流動性越好。大部分地區的車子使用5W就能滿足需求。

汽車保養最好還是按照保養手冊上要求的來,沒有誰比廠家更瞭解自己的產品,所以機油型號就按照廠家要求即可。


另外,車主可能沒有去4S店保養,在外面保養,避免使用到假冒偽劣產品,機油的偽劣產品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品牌的,有些假冒產品能做到盒子是真的,裡面的油品是次的。


66號車坊


保養手冊要求加入5w-30,實際上你加入的是5w-40,偶爾一次影響不大,長期不推薦!

5w-30和5w-40的區別

減號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的基礎粘度,也代表機油在100℃時通過測量所得到的高溫抗剪力,可以理解為油膜的厚度,數值越大,機油的基礎粘度越高、常溫流動性越差、油膜越厚、抗剪力越大。40的基礎粘度要高於30。

減號前面的w代表英文Winter(冬季),w前面的數值代表低溫啟動性能,也代表低溫流動性,w前面的數值減去35就是該種機油的最低啟動溫度,5w表示最低可用溫度為零下30℃。
如上圖,同樣是10w,40的粘度比30高很多

近年來,發動機用機油粘度的趨勢越來越低,從早期的50、40到現在的30、20,使用低粘度機油有以下好處

1、降低低溫冷啟動磨損

90%以上的發動機磨損都發生在冷車啟動時,當發動機長時間熄火以後,在重力作用下,發動機上半部分的機油會迴流到油底殼,發動機處於缺乏潤滑狀態,當發動機啟動瞬間,處於幹磨狀態,機油粘度越高,機油被泵送到潤滑部位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幹磨時間也就越長,特別是在低溫環境,磨損會更嚴重。

2、降低油耗

現在的家用汽車普遍採用溼式油底殼,發動機的曲軸曲拐和連桿大頭半泡在機油池內,曲拐每次高速浸入油池內都會激起一定的油花和油霧,產生飛濺潤滑,而機油粘度越高,阻力越大,油耗越高,冷車時噪音會增大。


3、VVT、VTEC發動機不允許使用高粘度機油

現代的發動機普遍使用可變正時系統,而正時系統的由傳感器、ECU和凸輪軸液壓控制閥、等部分組成,這裡凸輪軸液壓控制閥通過液壓調節,當機油粘度過高時,液壓流動性降低,導致液壓控制閥不能及時控制。進而導致可變正時系統工作不正常。

標註為使用5w30機油的發動機,有必要使用5w40麼?

沒必要!一般情況下發動機的機油粘度是在設計時就確定的,在發動機試車時,會經過長時間綜合測試,也就是說5w30粘度的機油抗剪力是足夠的,沒必要使用高粘度機油。

激烈駕駛有必要提升機油粘度麼?

所謂的激烈駕駛能達到什麼程度?一般家用車發動機轉速很難達到紅線區,正常的大腳起步、高轉速行駛並不是什麼激烈駕駛。我認為,在一個保養週期內,當使用5w30粘度的機油時並沒有明顯消耗,就說明這個機油所提供的潤滑保護是足夠的,就沒有必要增大機油粘度。盲目的增大機油粘度,不僅僅不會提供額外的保護,還會導致發動機磨損加重。

里程數高的發動機有必要使用高粘度機油嗎?

不是說發動機里程數變高就一定要增加機油粘度,關鍵還是要看機油消耗量,如果機油消耗量正常,就堅持按照手冊要求的粘度,不要千篇一律的超過10萬就增加一個粘度級別,再超過10萬再增加一個粘度。

一般情況下,在能提供足夠抗剪力保護的前提下,機油選擇的原則就是“寧稀勿粘”!


眾口說車


會去看保養手冊,我猜您是新車車主吧,對於新車來說,保養手冊上寫啥就用啥,是不建議加其他類別的機油的。如果車子年份較老發動機磨損嚴重,那麼是機油的粘度等級可以往上提一提。(就是30提到40)40的粘稠度比30的高,流動性就差了,發動機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做功,油耗就會增加。

那怎麼挑選適合自己車子的機油?


第一:看新車使用說明書


新車使用說明就是一本《葵花寶典》,把這本書翻破了,用車的基礎知識也就有了。建議大家遇到問題先去找找《新車使用手冊》,沒有人比它更瞭解你的車。

拿大眾速騰230TSI為例,在使用手冊的192頁,清清楚楚寫著發動機機油規格:VW 502 00。 這個代表的是大眾認證的標識,再挑選機油的時儘量挑選原廠認證的機油規格。


看看瓶身的背面是否有meets Honda/Toyota等字樣,這代表這款機油是符合這些品牌的車型的。


第二、看機油瓶上API規格認證


API是美國石油學會的縮寫,後面的SN和CF是API制定的油品性能規格標準。S代表這款機油是汽油發動機專用的機油,C代表柴油發動機,像這款機油就是汽油發動機和柴油發動機都可以用。後面的N和F代表機油的等級,汽油發動機的機油等級是從A B C D一直排到N,柴油發動機是從A排到G,字母越靠後,級別越高,性能越優秀,這裡就不用糾結了,直接挑選SN的可以了。



ACEA 是歐洲汽車製造業對機油的認證標準,比API的認證更嚴苛。A代表汽油機油,B代表輕柴油機油,A和B都劃分為5個等級,數字越大等級越高,A4/A5對標準的要求甚至超越API的SN級,要挑最好的,記住選數字最大的。


第三、5W-40是什麼?



先解釋“W”,指冬季的英文單詞“Winter”,至於為啥不叫“D”,使用英文是國際慣例。


W前面的數值5是機油的低溫流動性等級,從0排到20,常見的是0W、5W、10W、15W、20W,數值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機油能使用的環境溫度也越低,做了一張圖看得更清楚。



一般市面上較常見的是0W、5W和10W,都是40的機油,0W會比10W貴上一大截,至於您挑選哪個,就看您車子行駛地區的環境溫度了。


中槓後面的數值40是機油在100攝氏度高溫時的粘稠度等級,常見數值有20、30、40、50、60,數值越小粘稠度越低,也更節省燃油,因為粘稠度更高的機油對發動機的運動阻力更大更費油。同樣看一張圖



那我為了省兩塊錢買糖吃,我就直接選擇數值小的是不是?答案肯定不是。不同廠家的發動機設計不一樣,發動機使用過程中,磨損程度也不一樣,所以不能亂選,對於新車主來說,脫離使用手冊選擇機油是給自己挖坑。


數值越大粘稠度越高,反而會對發動機高溫運作下有更好的保護,能更大程度減少發動機的磨損。


如果你車的發動機是渦輪增壓,並且你還喜歡轟油門拉高轉的,那起碼要40起步選擇數值大的。包括老發動機(第一個答主說得很明白了)看它在實際過程中機油的消耗程度來選擇不同粘稠度。老發動機因為內部磨損較大導致密封性差,需要高粘稠的機油來發揮它的能力。


如果是日系車就很變態了,為了達到省油目的,發動機造得比較耐磨,它甚至可以選擇更加稀薄的20,也就會更省油。 (查了下發現一般貨日系的機油要比其他系的貴,開車省下來的油錢,都給了保養)


第四、全合成?半合成?



這裡的字樣“FULLY SYNTHETIC ”翻譯過來就是“全合成”的意思。有些瓶直接標註中文“全合成”。

機油除了API的那些等級劃分外,還有一個基礎油分類:礦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最好的是全合成油,穩定性和抗衰能力最好,家用車我還是比較推薦選擇全合成油,一般車主都不會準時去做保養,全合成能跑得更久,超出點保養里程不會出狀況,不過大家不要學壞,保養該做還是得做,這點錢省不下來。


用車懂東東


汽車保養手冊要求的5w-30與您自行添加的5w-40的區別在於:後者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範圍。我們簡單瞭解一下機油標號的含義,或許您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w代表冬季的意思,w前邊的數字越小,代表這種機油可以在更低的環境下使用,也就是在更低溫度情況下具備更好的流動性,在汽車冷啟動時還有保護髮動機的作用。

w後邊的數字越大代表發動機在100攝氏度情況下的機油粘度。數字越大,代表其可以在更高的溫度範圍內使用。這種數字高的機油在夏季使用更加合適。此外,還有冬夏通用的機油。

這裡要注意,w後邊的數字不是代表溫度,比如5w-40不是代表40度高溫意思,40代表100攝氏度時運動粘度標準為12.5mm2/s到16.3mm2/s之間。下圖為全國各個地區機油推薦標準,個別地區可能有所不同,具體根據當地氣溫調整。

題主諮詢的5w-30更換為5w-40,如在中部地區,就要注意後者適合夏季使用,而前者更加適合低溫冬季使用,如果不是夏季則沒有必要跟換不同標號的機油。如果是夏季,更換為5w-40沒有問題。貓眼看車不建議隨便更換機油標準,最好按照說明書要求和氣候溫度來更換。


貓眼看車


如果汽車廠家要求保養時需要使用5w-30的機油粘度,你卻使用了5w-40的話,對發動機本身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只是機油粘度不太適合而已,如果你使用了5W40的機油粘度發動機有可能會出現噪音增大,油耗增加,發動機阻力增加等現象,你可以在下次換機油的問題改用5w-30的機油粘度級別就可以了。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如果是新車,不太建議使用,建議更換為30。

如果有一定年齡的車輛了,問題不大,不過要觀察車輛使用40之後,是否有震動聲音加大等情況,如果有,建議更換30。

30比40粘度低一些,如果粘度增高,可能會增加發動機磨損,震動聲音變大。

---------------

SMK施摩奇發動機養護修復系列


聚碳動力


權威解答:

“W”前面數字越小越好,後面數字越大越好!

"W"為英文"Winter"(冬天的縮寫,意指冷啟動時候的粘度),"W"前面數字越小表示其所適用的環境溫度越低,"W"後面數字越大代表高溫性能越好!當然,這個兩難的問題。比如金美孚1號的0W-40,是目前世界上粘度跨越最大的機油!


用戶58071038525


說通俗點新車用30就行了,用40也沒啥就讓你車子增加點油耗而已。不需要寫一大堆理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