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華麗轉身創示範 ——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2016年12月,為了統籌優化高中教育資源配置,促進高中學校合理佈局、協調發展,進一步提升高中教育辦學水平,延安市政府決定對延安市第一中學進行改制,並移交洛川縣管理。整體劃轉移交從2017年春季學期起……由此,該校迎來了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

“市直轉縣管”起風波

這一重大消息傳來,學校裡瞬間炸開了鍋!

學校擔心生源會受影響;教師們擔心待遇會降低;學生們擔心老師將會不安心,其他學校會合並進來……

“大家情緒都很低落,甚至有種被拋棄的感覺!”2002年進校任教的寇婷說。

延安市第一中學是一所全寄宿制市屬省級標準化高中,雖然地處洛川縣,但自2002年創辦以來,學校以延安市南五縣為主,面向全市擇優招生,在校學生近3000人,在職教師200餘人。歷年高考排名穩居全市前5名,曾培養出了2名全市理科狀元,6次獲得延安市高中教學質量獎。

寇婷和丈夫都是在大學畢業時,放棄了其他縣級中學的邀請,奔著“市級學校”名號應聘到延安市第一中學的。14年裡,她們將心思全花在學生教育上,經他們帶出的學生遍佈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桃李滿天下。

如果學校劃歸洛川縣管理,按照縣級標準,“我們夫妻倆的收入要減少近1/3。”他們考慮跳槽去市上其他學校。

與寇婷同樣是高三教師的陳軍霞,比寇婷的擔心更多。從2010年應聘進來,她一直沒有正式編制,雖然工資待遇和寇婷等在編教師一樣,但是改制後,他們這些“編外教師”會不會被區別對待?陳軍霞心裡沒底。她說,與她同樣身份的有47個教師,佔到學校教師總數近1/5。

學校內的“擔心”傳染到了社會上!一些情緒激動的家長,在學校門前掛起了橫幅:“聲討”這是拿孩子的前途作犧牲,拿家庭的希望作犧牲。相對理智一點的家長除了靜觀事態發展外,私下裡開始做準備了,“如果好教師跳槽走了,就把孩子轉走”。

“紅頭文件”來了

2017年1月,延安市第一中學的教師們看到了學校轉歸洛川縣管理的“紅頭文件”——《延安市第一中學改制移交工作實施方案》。隨文件而來的還有延安市政府主管教育的相關部門、直屬機構的30多人。

《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延安市第一中學辦學體制由國有民辦改為公辦體制,但建制不變、名稱不變,教師待遇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政策”,現有教職工(含離退休人員)、提前離崗人員和改制過程中新聘教師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障待遇與市直同類學校保持一致,改制後新進人員待遇按照縣上新進人員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大家關心的問題,在方案中一一都有明確細緻的處置辦法:對在職在編教職工中符合條件的,由本人申請後可辦理提前離崗手續;現有教職工流動執行市直單位人員流動政策;市直教育系統選用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對延安市第一中學現有教師優先選用;現有教職工職稱評聘、評優樹模、培養培訓等與市直同類學校教職工享受同樣政策;按照“財政投入不減、人員待遇不降”的原則,市財政按照現行政策落實學校辦學經費,確保學校正常運轉和教職工工資福利待遇不降低……

教師們吃了定心丸!“大家之前的擔心,主管部門都考慮到了。”陳軍霞說,“學校現有47名編外聘用教職工的問題也解決了。”

縣政府繪出藍圖

2月3日,春節收假的第一天,時任洛川縣政府縣長王明智帶領教育局等相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來到延安市第一中學,看望慰問全體教師,並與教師進行座談,聽取大家對於學校“市直轉縣管”和學校今後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個月後,王明智再一次來到了學校。這一次,他還帶來了縣級四套班子分管教育的領導和教育局、編辦、人社局、交通局等15個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在延安市第一中學現場召開洛川縣支持市一中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全體教職工和部分學生家長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一開始,王明智就給大家說,“我們這次來就是落實一個月之前大家向政府提的意見和建議來了!”德育處主任王東學回憶說。

會上,縣政府提出了關於支持市一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併為延安市第一中學的發展規劃繪出了藍圖:建立以延安市第一中學為龍頭的高中教育集團,舉全縣高中優勢教育資源向延安市第一中學傾斜,積極同無錫市、清華附中等國內教育發達地區和知名學校建立幫教合作關係,努力把延安市第一中學辦成延安南部的示範校園。

洛川縣政府每年在編制內給學校招聘10名以上骨幹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縣財政每年列支100萬元辦學經費支持學校發展;列支100萬元獎勵資金,對優秀學生、教師、科研成果進行獎勵……

“關於學校的辦學機制、內部管理、隊伍建設、辦學環境等,縣政府一一作了答覆,校門外道路的維修、天然氣進校園、集中供暖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明確責任單位按時限落實。”寇婷說,“甚至對我們子女上學的接送問題,縣政府都落實車輛負責接送。”

從會議召開的第二天起,在校園裡就會時不時地看到政府的相關部門單位實地考察,落實相關責任。

心暖了,人心也就穩了!大家看到學校又迎來了一次發展的曙光,老師都備受鼓舞,工作的積極性更高了,家長們也更放心了。

“‘風波’從起至落,正好經歷了一個學期的結束和一個學期的開始,但我們學校沒有一個生源流失!”王東學說。

通訊員楊樺李湧

學前教育家園攜手——

共育幼兒成長沃土

文章字數:1486 文章瀏覽數:15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國學在我心中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百人太極社團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學生待考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誦讀與舞蹈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誦讀與情景劇《 慈母》

洛川讀本:2017.3.30 華麗轉身創示範——市一中實行“市直轉縣管”

寇永升老師與學生互動

近年來,家園共育已經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洛川縣通過有效嘗試,逐步在幼兒園與幼兒家庭之間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係。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教育觀念,提升教養水平,形成家園攜手、共建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轉換角色,教師家長相互支持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幼兒園把家長和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地完成育兒的使命。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教師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進行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衝動進行冷靜思考,學會體諒,以贏得家長的擁護、支持。

交流溝通,家長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成長。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伙伴的關係,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理念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佈置。家長們幫助孩子蒐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

實施新課程家長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家長作詳細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努力使家長從幼兒教育的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平等對話雙方增進對家園的瞭解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洛川縣改進了家長會的召開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茶話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新局面

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取向的一個重要理念。瑞吉歐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可見,只有家園的互動合作,才可能帶給兒童最好的經驗。因此,在開展班級主題教育活動中,很好地利用了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協助完成教學任務。

指導家長科學育兒提升家園教育合力

傳播科學育兒知識、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幼兒園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該縣有效利用宣傳媒介,定期在家園聯繫欄和幼兒園網站裡向家長作科學育兒的宣傳,同時合理利用價值資源,舉辦家教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