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文丨零壹

2018年6月13日上午,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的重要論壇場次——“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與創新”主題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辦。

論壇由文藝評論家李星文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有《小別離》《買房夫妻》編劇何晴、《戀愛先生》《好先生》編劇李瀟;《歸去來》《媳婦的美好時代》導演劉江、《我的前半生》《中國式關係》導演沈嚴;《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安的扮演者王雷、《雞毛飛上天》裡駱玉珠的扮演者殷桃等六位知名電視劇從業者。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今年4月初,在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發表了報告講話,報告題目就是“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聶局長就促進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問題,提出了直面問題、加強原創、壓縮產能、再造舞臺關係等五個要求。

本次論壇“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與創新”在此基礎之上,將話題集中在了“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問題。嘉賓與主持人對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心得、對“偽現實主義”的定義和批判、現實題材創作往何處去、網劇的前景等幾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關於此次論壇主要內容,李星文進行了說明:“第一部分,我們回溯一下關於現實主義創作的成績與心得;第二部分,我們探討創作所存在的問題;最後一部分,來探討一下如何解決問題,和將來的出路和趨勢。”

現實主義劇集創作要緊貼時代

何晴站在編劇的角度,對現實主義創作給出了兩點看法:一是要緊貼時代,要有變化。“時代在變化,人類的感情也在變化,所以這是無窮盡的源頭活水”,何晴說,“在編劇的角度來說,我們是最初呈現大廈的第一塊地基,在劇本上。”

二是要有識別度。故事情節已經被以往的作品寫了很多,想要脫穎而出,必須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選材、切入點等方面有識別度。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編劇何晴

編劇李瀟的討論從真人秀與戲劇區別角度出發。“他們用戲劇的理念做真人秀,用完全是電視劇的理念,從人物設置到感情線到愛情線,到轉合,到人物高潮在中間有反轉,完全有戲劇規律。”李瀟認為真人秀的理念變化,證明年輕觀眾更願意看“真的東西”。而如何將真實與戲劇結合,是抓住年輕觀眾群體的關鍵。

沈嚴、劉江兩位導演都有許多現實主義代表作。《媳婦的美好時代》導演劉江提到了排除法“五字原則”:假、舊、灰、偏、淺是不對的。要做真的、積極的、普遍的、深入生活、深刻的人性與主題。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作為演員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王雷的話頗具深意:“現實主義題材深入時代環境與職業,要理解它才能表達。如果不學習,只能是停留在表面,或者是照本宣科,那就是沒有意義的。演員的樂趣是通過學習走進人物,同時也啟發自己的人生,這對演員來說也是不斷成長的過程。”

“現實主義 ”與“偽現實主義”有何區別?

“偽現實主義”是聶辰席局長明確提出批評的一類作品。要規避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偽現實主義”。對於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的問題,嘉賓們各有看法: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何晴:偽現實主義只有“冰山之上”的內容

什麼是現實主義?編劇、導演、演員對人物給予的情感、以及時代賦予的觀感都是在冰山之下。偽現實主義不存在冰山之下的部分,只有之上部分。這是鑑別現實主義與偽現實主義的方式。

李瀟:“冰山”指人物行為邏輯和情感邏輯

如果把“冰山”翻譯一下,對我來說就是人物的行為邏輯和情感邏輯。偽現實主義是指,劇集創作不呈現角色的前世今生,只是給觀眾呈現部分狀態。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編劇李瀟

劉江:現實主義要反映真實生活與人性

我理解的現實主義真的要反映當下的生活,反映時代,反映真實的人性。現實主義最大的就是離大家生活近,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殷桃:演員要把自己藏在角色之後

出演現實題材劇集,演員首先要有正確的心態——把自己藏到角色之後。假如演員在戲裡面的表演狀態,是“自己最重要”,那就會出很大問題。如果這個角色真的與演員特質貼近,演員就會覺得特別好、特別真、特別棒;但凡這個角色和演員不同,需要演員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演、思考,那就會出現很大問題。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演員殷桃

王雷:現實主義是創作意識和追求

從演員的角度來說,不管是什麼題材,現實主義不只是“現代戲”,而是一種創作意識和追求,最終呈現出人性的具體表達。對演員來說,現實主義就是具體,越具體越好,越具體可能會表達越豐富……簡單的故事人物,反而會表達得更復雜,這是我作為演員的一點感受。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演員王雷

現實主義劇集仍有很大創新空間

從去年以來,國內電視劇創作風向有了新的變化:以2017年《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白鹿原》為代表的現實主義作品崛起,2018年4月的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上對“偽現實主義”進行了批評,現實主義已經成為2018年電視劇主流題材。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對於現實主義題材趨勢,沈嚴表達了冷靜看待的思路。他以《中國式關係》舉例,認為那時候婆媳劇太多,所以“IP”“小鮮肉”崛起,但如今重新扛起現實主義大旗後,問題又來了:“我們倡導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一定想什麼樣的現實主義題材是我們可以長久做、可以研究、可以端出來給大家享用的東西?而不是一窩蜂。”

沈嚴提出的一窩蜂問題,顯然不只是創作階段可以完全解決的。劉江認為,有很多人要保險就要跟風,這是出於自我保護。難以避免。

如何鑑別“偽現實主義”?業內大咖集體“把脈”現實劇集創作難題

導演沈嚴

李瀟則認為拍攝手法、視聽語言、表現形式上都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英美韓劇作品值得國內對比學習。

殷桃、王雷作為演員,視角與其他人不同。殷桃希望“往回走”,給創作留下充足的時間。王雷則提到自己作為演員不用考慮太多:“對於演員來說,一輩子把一件事做好已經很了不起,塑造這個人物就投入進去塑造,是跟風的還是不跟風我不知道,就演好,純粹一點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