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武術搏擊當中的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

人們最關心的本能反應方面的疑問,能夠通過科學來完全解釋嗎?至少,沒有人得到大家一致認同的答案。

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武術的太多方面,特別是包含了武術的許多核心內容,要想把它說清楚,談何容易!

我想,起碼應該從這樣兩個方面來考慮:你是攻擊對方?還是面對攻擊?一般武術師都愛首先考慮前者,而我認為這樣的前提是極端錯誤的。我的觀點在其他文章裡說過,這裡不再重複。(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如果,你和我一樣,重點考慮後者,那麼就得總結你個人面對攻擊的原則。李小龍在提到他的原則時把它總結為“近身和發力”。他這樣說時,是介於攻擊和反擊兩者之間來思考的。他的截拳道,其實特點就在一個“截”字上,他重點是用截來“近身”。

我記得王選傑先生是堅決否定所謂“後發先至”的,他認為這在實戰中不可能真的做到,甚至在理論上也糊塗。我直到現在都不能完全明白他的真正意思。我知道他學的大成拳是來自形意拳,而在形意拳中就提到過“顧法”和“截法”,從截形、截神到截心,有不同層次的境界,自然都說的是我“先動”。

武術搏擊當中的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

而大家都看到了,李小龍可不管別人的看法,他把這個“截”字在他的拳學實踐中表現得痛快淋漓,他的所向無敵,簡直是把反應速度的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幾十年過去了,當我們從純武術的角度來判斷李小龍的功夫時,我不能不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僅僅是“截”字意義上的近身,並不是近身反應的最高境界。

我有點理解王選傑先生的觀點了。因為他們走的不是一個方向:說到底就是所謂的“外家和內家”之別,從內家的原則來看,武術上說的“打人如親嘴”,只有在雙方高度接近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在這樣的情境中,才能運用大成拳所說的“超速”運動,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而不能僅僅滿足於“殺人三千,自損八百”式的“ 截”法。

怎樣才能做到這樣的效果?答案是面對攻擊做最小的移動!

小到什麼程度?小到極致,有可能是從外表看似乎沒有動。即所謂的不動之動。

毫無疑問,你的拳感越好,功夫越深,你的移動就越小,你就能越恰到好處地創設這種對自己極其有利的距離,並作為發力的最佳前提。可惜的是,在我看來,中國武術的大多數拳派都未能完全解決面對攻擊的問題,能動到離開敵人的攻擊範圍已經夠好,怎麼可能在此前提下講究移動的質量?

既然是說“反應”,我這裡就暫不涉及“發力”了,大家肯定會關心怎樣才能練出真正的、有實戰價值的反應速度和能力,如何解決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之間的矛盾呢?

我想,當你把武術定性為一種技術時,那麼,完全可以用我們前面所說的體育方式的訓練方法,那是絕對沒有錯的,但是,當你把武術定為一種藝術時,僅僅只用體育運動普通的方法,想要達到高層次的武術境界,就不太可能了。

我們知道,當體育運動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最關鍵的因素已經不屬於技術層面了,而應屬於心理層面。高手之間的較量,無論是一對一的乒乓球、網球,還是幾對幾的足球、籃球,心理因素所佔的比例可以說是絕對重要的。(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其士氣高昂還是低落,誰敢說不會有天壤之別?俗話說“兵敗如山倒”,並不完全指的是肉體上的失敗,更多指的是精神上的失敗。於是我們可以說,體育也可以是一種藝術,至少,當它達到藝術層面的時候,就絕對不是單純的苦練能解決的問題。

武術搏擊當中的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

所以,我的答案是:和體育一樣,當你還處於技術層面時,你需要強化訓練技術,包括髮展完全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的技術特徵,以臻於完善,當你已經掌握了相應的技術,達到追求藝術的層面時,你應該著重通過平靜的訓練,使你的技術接近完美,也應該通過精神的訓練,來產生自己拳外的功夫。

由激烈到平靜,由肉體到精神,這似乎是正確的必由之路!

難怪那位武術怪才趙道新敢於公開反對大成拳宗師“完美的站樁”,而主張先通過激烈的對抗性搏鬥,產生一些直觀的東西,強化和實踐技術層面的內容,而不是自始至終都只用站樁一種形式,這是他通過實戰,通過多次打敗高手的經驗,特別是獲得全國擂臺賽冠軍的實踐經驗得到的真實的體驗和教訓。

我們再從一些可以稱為“純粹藝術”的東西上去尋找武術之路吧!

初學繪畫,必然會練什麼?開始學音樂,無論是鍵盤樂器還是管絃樂器,都必須練什麼?當我們遇到最難掌握的筆法。書法和美術老師會給我們什麼提示和要求?當我們遭遇最困難的樂段,音樂家將以他們的經驗給我們什麼忠告?

要從最基礎開始!

這是不用說的常識,在困難時,特別是在遇上最難以克服的創作困難時,鋼琴和小提琴教師通常都會提醒你“慢練”,而且是越快的東西,就越是要通過慢來強化,“越慢越好”,大成拳的站樁,我把它理解為“慢到了極點”。不動之動,大師們也是這樣解釋的。

“樁中有拳,拳中有樁”,這無疑是上乘的武術境界!我從蘇派拳中感受到“拳中的樁”,通過多次實戰,更感受到它的價值,認為它是南方拳派中少有的好拳種,後來,接觸了大成拳,就能敏感地發現它與眾不同的價值,我認為大成拳拋開養生的作用不提,其中有關實戰最核心的內容其實就是“樁中有拳”。我覺得,今天我們看到的太極之所以只有健身的功能,沒有實戰的價值,最直接的原因,(太極的愛好者實在太多,我自己青年時代也練過,花很多時間探討,但不好意思,如今請允許我直言個人看法)恕我冒昧:就是“拳中沒有樁”。

當一種體育。比如體操這樣的純粹可以稱之為藝術的體育達到了一定層次時,會自然採用與一般體育不同的訓練手段。

如西方早就開始用冥想式的訓練來提高運動員的成績,讓運動員坐著,站著也可以,閉上眼睛,僅僅用思想來完成他(她)即將進行的比賽,甚至真實地去感受比賽的場面,實驗也證明,通過想象中完成的動作,並不比真正的練習效果來得差,甚至有可能產生質的飛躍。

一個著名的鋼琴家說,要想成為出色的琴師,你必須多流幾次眼淚。(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注意!他說的是眼淚,是屬於精神和感情方面的積累,並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像肖邦一樣,把手指頭彈得發燙,須用冷水冷卻。因為這不是初級階段的打基礎,而是高級階段的感悟。

有人說,練武術其實說到底是練感覺,這句話已經抓住了武術的核心,說這話的人一定已經洞悉了武術的真諦。武術和其他體育運動一樣,是要練動作、技術,練身體方面的相關素質的,但是,當你練到了一定的水平時,沒有辦法再前進了,“到底了”!就必須走超越技術層面的路。

西方一個著名的醫學家說,人有兩套生命系統,一套是屬於人的,另一套是屬於神的。他說的其實是人兩個健康的層次。即肉體的層次和精神層次分別在醫學方面的意義。

我覺得,他的話可以對我們有武術方面的啟迪:就是當我們對身體的鍛鍊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感到僅僅靠肉體的訓練難以有什麼進步了,就可以在精神方面下工夫,追求精神的強大,氣魄的宏大,這種精神和靈魂的搏擊訓練,是肉眼無法看出的境界,也可以說是神秘的境界,也許,由於你個人認識、悟性等原因,練了不少時間,卻只是在原地踏步,也許,你天賦極好,在不長的時間裡,已經走得很遠,但別人卻無法知道和明白。

在肉體那個層次的武術家是能夠被人通過一些表面特徵看出來的,而在精神這個層次呢,你可能已經從一個赳赳武夫蛻變為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絲毫看不出有練過武功的痕跡,似乎把原來的自己已經完全否定了。但你明白,這是一種質的飛躍,是一種質變意義上的“否定之否定”。

古人說:“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我想,也可以用來詮釋這兩個階段。當你處於技術提高的層次,你會感到每天都在增長一點新的東西,你的某些技術越來越臻於完善,最後,你終於進入了“一招鮮,吃遍天”的境界,一般人達到這種程度時就已經滿足了,可以稱之為人人佩服的高手了。如果歸納一下,可以說你已經達到 “戰勝敵人”這個層次了,許多“不敗拳王”就是這樣的層次。但是,你可能會有仰之彌高的願望,不滿足於已經有的成就。想更上一個層次,進入精神和靈魂那個階梯。當你終於進入精神歷練的層次,你會逐漸地忘記,或者說是淡化你所學過的東西,淡化年輕時就伴隨著你的強烈的求勝慾望,也包括淡化了你原來已經孔武有力的外形。“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形。”這恐怕就是王薌齋先生說的“無招”境界吧?

於是,你會真切地感到,你似乎開始超越那人人都必不可少的神經傳導的時間和距離,你的反應越來越接近本能,你逐漸進入能感覺到的新的層次。

人都有本能的反應,碰到開水了、高溫了,你會閃電般地做出反應,這超出了你的神經反應速度,並且是正確的,因為避開危險的這個動作實在是太簡單了,用不著事先進行多次的操練。然而,當面對高速接近的襲擊時,你的本能反應不一定會那麼正確,只有在平靜地訓練過有關的技術後,才有可能逐漸接近實戰所需要的高速的本能反應狀態,就是所謂的“遇敵好似火燒身”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然後,在有效的精神氣魄訓練中強化了這種效果和積累。這種積累平時看不到,甚至最後你自己都感覺不到了,似乎已經沒有了。但是,一旦受到外界條件的激發,就可能突然地爆發出來,它甚至達到連你自己都不能相信的異乎尋常的效果。因為它是超越了技術層面的,無法複製和模仿的東西。每一次發生,你都無法預先設計,它是你的創造性產品,是本能地產生的,就如藝術家的每一個藝術創作一樣。

於是,你該明白,你的功夫真的上身了,並不僅僅是戰勝對手的層次,已經上升到“戰勝和超越自己”、俯瞰一切的境界了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武術搏擊當中的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

武術搏擊當中的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

武術搏擊當中的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

武術搏擊當中的本能速度和反應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