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人們傳說中的美人魚是什麼

人們傳說中的美人魚是什麼

人們傳說中的美人魚叫儒艮(ru gen)。

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質良好並有豐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時浮出海面換氣。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於水面哺乳之習慣,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

人們傳說中的美人魚是什麼

人們傳說中的美人魚是什麼

一、外形特徵

最大體長3.3米,成體平均長約2.7米。體紡錘形,身體的後部側扁。皮膚較光滑,有稀疏的短毛。頭部較小,略呈圓形。上唇略呈馬蹄形。嘴吻彎向腹面,其前端扁平,稱為吻盤。通過吻盤的側緣和後緣可以抓住植物送入口中。兩個閥門狀鼻孔靠近在一起,位於吻端背面,可以在潛水時露出水面呼吸。潛入水中時,鼻孔被活瓣關閉。眼小。無耳廓,耳朵很小。鰭肢短,約為成體體長的15%,梢端圓,無指甲。尾葉水平,略呈三角形,後緣中央有1個缺刻。胸部每側有一個乳房,乳頭位於鰭肢後方的腋下。睪丸在腹腔內。雄性的生殖孔位在遠後方,很接近肛門。成體背面灰白,腹面稍淺。幼體呈淡奶油色。許多年老個體的皮膚有大面積無色素區域,並有許多疤痕。

二、棲息環境

儒艮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其棲息地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佈有密切關係。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很少遊向外海。

三、生活習性

行動緩慢,性情溫順,視力差,聽覺靈敏,平日呈昏睡狀。飽食後除不時出水換氣外,愛潛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於岩礁等處靜候,從不遠離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對海溫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對冷敏感,水溫低於15℃,易染肺炎死去;水質差也易罹皮膚潰瘍、內寄生蟲等。

儒艮地理分佈[4]

水域,以及海灣和海峽內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大利亞中部沿岸,西至非洲東部。

原生種分佈(海域):澳大利亞、巴林、文萊、柬埔寨、中國、可可島、科摩羅、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印度、印尼、日本、約旦、肯尼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約特島、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亞、帕勞、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塞舌爾、新加坡、所羅門群島、索馬里、斯里蘭卡、蘇丹、坦桑尼亞、泰國、東帝汶、阿聯酋、瓦努阿圖、越南、也門。

已滅絕區域:毛里求斯、中國臺灣。

繁殖方式

儒艮性成熟的年齡在9齡或9齡以上,雄性在9-15齡達到性成熟。雌性在10-17年時懷第一胎。在繁殖時期,一頭雌性儒艮被幾頭雄性追逐,然後進行交配。妊娠期約13個月,每胎產1仔。新生的儒艮體長為1-1.5米,重約20公斤。幼仔的哺乳期18個月左右。前後兩次產仔的時間間隔約3-7年。

調查保護

為擬在海南省建立儒艮自然保護區提供科學依據,研究人員於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在海南省西部沿岸海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海洋環境綜合調查和儒艮海上目視調查。此外還在海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進行了有關訪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廣西沿岸合浦海域仍有儒艮存在。但在海南省西海域近岸未發現儒艮,且原有儒艮棲息地的海草均被破壞消失,認為目前建立海南儒艮自然保護區的條件尚不成熟。儒艮資源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受人類活動加劇的影響,以及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威脅著本種的生存。為此,亟待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健全管理機制,加強對儒艮資源及其棲息地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