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戰國時期滅個國那麼難,為什麼韓信卻滅的那麼簡單?

鳶_戾天


韓信打仗用的智謀比較多,他本來就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將領,在加上他的對手都不怎麼樣,沒有像項羽這樣的英雄人物,這就給了韓信施展抱負的舞臺。

你看看他在趙國打的成名之戰,也就是我們說的背水之戰,趙國的主將是一個書生,他叫陳餘,陳餘是當時的士大夫的代表,兵書他是自幼就熟讀的,但是熟讀兵書並不代表著你會會打仗。

再加上那時候的韓信太弱小了,僅僅只有三萬人馬,而且多是老弱病殘。陳餘則不同,那時候的趙國的勢力依舊很強勁,陳餘手下可是有二十萬精兵呀。就是手裡握著這麼多兵,陳餘才有了驕傲的資本,看不起韓信的資本。

他覺的他深懂兵法,而且又有這麼多的軍隊,仗著這麼多人,隨隨便便就能打敗韓信。當時陳餘手下是有個名將的,他叫李左車,李左車告訴陳餘,韓信這個人不要小覷,我們出奇兵,去斷他的糧道,然後前後夾擊他,韓信必死無疑。

但是,這個最令韓信害怕的計策,被陳餘給否定掉了。陳餘告訴李左車,大丈夫打仗就應該打的光明磊落,那樣去偷襲人家不是英雄好漢所為。

所以,他就等著韓信光明正大的來戰了。

結果可想而知,韓信僅用了一個計謀,就把趙國的軍隊擾亂了,然後他又在趙國的都城裡安插了疑兵和插滿了漢軍的軍旗,兩軍一戰,韓信背水列陣,士兵的氣勢大增。陳餘的軍隊竟然沒把韓信的軍隊給剿滅。正好他們又在會師休息的時候,看到了都城都插滿了韓信軍的軍旗,以為城池被攻破了,趙軍大亂。陳餘被殺,就這樣韓信勝利了。

再看韓信是如何滅掉齊國的,齊國當時也是最富有,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可是,在韓信去打齊國的時候,劉邦手下的鼎級謀士酈食其已經說服了齊王,讓齊王歸順了漢王劉邦,齊王也答應了。

齊王下令齊地的將士已經不防禦劉邦的漢軍了,就是在齊地的士兵解除軍事戒備的時候,韓信突然殺了進來,齊地的官兵根本就毫無準備,被韓信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齊王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他就把酈食其用油鍋給烹了。其實韓信和酈食其是沒有商量過的,酈食其也不知道為什麼?人家都投降了,韓信為什麼還要打人家?

就這樣齊地根本來不及組織兵力,大部分國土就被韓信給攻打了下來。

等到齊地的田橫向項羽求救的時候,項羽又是派了一個比較傲慢的龍且來和韓信對戰的。龍且是罪瞧不起韓信的,他說韓信這個人最膽小了。韓信曾經在項羽的帳前當過執戟郎,他以為自己對韓信比較瞭解,根本沒把韓信放在眼裡。

可是,兩軍交戰的時候,韓信用了濰水河裡的水,把龍且的部隊大部分給淹死了,而且龍且也死在了齊地。

至此齊地的全部城郡都落入了韓信之手。

你看韓信打仗用的即有自己的智謀,也有對別人弱點的把控,當然最主要的是他的勇敢與果斷。最主要的是韓信打仗很善於用水,趙國的時候是背水列陣,鼓舞十足勇氣。齊地的時候,是用水把人家給淹死了。

這就是韓信戰勝的原因。


史學達人


答案很簡單:山寨版王國遇上了貨真價實的兵仙!

戰國時期滅國為什麼難?

要知道,“戰國七雄”可都是歷經幾百年腥風血雨、優勝劣汰的產物,軍事實力普遍較強,都是所謂的“千乘之國”,何況國與國之間還有個相互牽制、制衡的問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想把另一個王國一口吃掉,談何容易?

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建立起壓倒性的優勢,用範睢的“遠交近攻”之策,軍事外交一齊上,再加上有白起、王翦、蒙恬、王賁等名將領兵征戰,即便如此,仍付出極大代價,才先後滅了六國。

到了楚漢相爭時期,那些復立的諸侯國雖然也叫魏、趙、齊等,但是實力跟戰國七雄是沒法比的(楚國除外),只能算是戰國七雄的“山寨版”。

這些諸侯國的將領,雖然不乏有能力的人,但無法與韓信這樣的軍事天才相提並論。

如趙國主將陳餘,史書多次記載此人賢能,本來對漢之戰趙國也佔盡上風,但是一碰到韓信用兵,背水一戰,所有優勢頓時化為烏有,一上午時間,20萬大軍灰飛煙滅,這就完全是將領個人能力的問題了。

當然,韓信能夠連續征服代、魏、趙、燕、齊等諸侯國,打下一大半江山,還得益於劉邦在滎陽、成皋正面戰場牽制了項羽主力,否則以項羽的軍事天才,又處於巔峰時期,即便韓信,也不敢說有必勝的把握。

所以說,是時勢加個人能力,再加上一點點運氣,成就了“戰必勝、攻必取”的兵仙韓信!


三水嘯西樓


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這些國家,怎麼能和戰國時期的國家相比。況且還是韓信來領軍,韓信可是兵仙。

戰國時期一個國家再弱小,但是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衛國堅持到了秦朝。這些國家從周朝開始就被分封,每個國家的人對於自己國家非常認同的,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可以看到張良作為韓國貴族,最後還是想殺了秦始皇,一開始還是恢復了韓國。

而且這些國家都已經存在了幾百年,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果要滅一個國家那麼就必須要想到其他國家的威脅,齊國滅宋之後導致五國伐齊就是最好的證明。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有哪一個是很弱小的呢?

但是到韓信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此時經過了秦始皇的大一統,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人們對於統一都已經有了認識。經過秦始皇的統一,再經過項羽分封諸侯重新洗牌了,這些個國家在楚漢之間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這時候這些國家和戰國時期相比不在一個量級上。而且不光是戰國七雄復國了,還被項羽分封了很多王,比如關中三王,章邯,司馬欣,董醫。還有南邊的英布,趙國地盤除了趙王還有張耳等等,齊地也是一樣。這些國家在原基礎上已經大大削弱了,而且經過了滅秦的大混戰,都已經是疲憊不堪。


兵無鬥志,將無帥才。各個國家之間也是你打我我打你,都想爭奪地盤。

韓信也是難得的軍事天才。一年之內滅四國,之後背水一戰而定齊國。北方平原,都在韓信的鐵蹄之下。之後又在垓下徹底解決了項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