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統計本科生數量只計算二本以上?

歌流


因為二本以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本科生,雖然三本也稱之為本科,但是從學校的規模和師資力量對比來看,三本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再加上有很多的三本都是民辦高校,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估計只有國家承辦的學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



民辦本科大學特別是三本,學費極高,很多農村家庭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思維:三本就是花錢就可以上的大學。我有一個堂哥和我一屆高考上了一個三本一年的學費是12000,而我當時的一年學費只有4500,差距還是很大的。

民辦本科院校在整體辦學方面存在著慣性規模擴張與生源持續下降、追逐社會熱點與內涵建設不足、教師年輕力盛與缺乏專業領軍、生存發展心切與缺少系統規劃。

截至2016年我國普通高校達到2500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達到1200所,本科院校成為高校增長最重要的主力軍。全國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規模400萬,在校生規模突破1600萬,普通本科畢業生規模突破370萬,當然這裡面也包括了三本院校的學生。


80後看爽爽


高等教育,包括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當然更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又分碩士博士兩個層次的教育)。

其中本科生,因為招生時錄取分數段的不同,分為不同批次的錄取。根據批次不同,通常分為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

一般情況下,第三批次的錄取分數線都比較低了,而且學費相對較高,很多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即使錄取了,也上不起,所以通常給人一種錯覺:有錢就可以上。

但是三本的確是本科。不過很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特別是高中學校在內部統計教學成果時,就不統計了。但是其他的統計數據中,三本依舊是包括在本科生統計數據裡的。

也因為這樣的社會輿論等多種原因,現在已經不再分三本了,改為第二批次B階段錄取了。


盆栽黃楊2


這個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按照現在的統計規則

三本已經不存在。三本就是本科第三批次錄取高校的簡稱。

比如河南省,從去年開始本二本三合併錄取,現在已經不存在三本這個叫法。


一葉飄零40952480


問題描述不是太清楚,不知道是用在什麼地方的數據。我是這樣想的,目的不同,需要統計的數據不同。

不必糾結為什麼不統計三本,目的不同,出發點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