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只待迎接收穫的季節——重慶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駐金溪鎮扶貧紀實

華龍網6月7日17時30分訊(記者 黃宇 通訊員 陳英)重慶市黔江區金溪鎮,距黔江城區約21公里。下轄8個村中有6個為貧困村,建卡貧困戶587戶215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黔江區2652元,低於重慶市4381元。

貧困人口多、自然條件差、發展能力差,18根脫貧攻堅“硬骨頭”的共性在金溪尤為突出。

自2017年9月與重慶市衛生計生委扶貧集團美麗相遇後,金溪鎮“輸血”“造血”雙軌並行,基礎設施大力改善,產業發展活力迸發,醫療衛生快速推進……

而今,初夏的金溪,綠意盎然,生機勃發,只待迎接收穫的季節。

路的通達—— 從“新境”到“心境”的時代呼應

2017年9月,重慶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從8個單位精心選派10名成員,到金溪鎮扶貧。他們走訪轄區8個村,與4000多戶群眾和困難戶拉起了家常,擺起了“龍門陣”,他們想聽聽這裡的群眾到底缺啥,想啥,為啥貧困?

市衛生計生委扶貧集團駐鄉工作隊隊長張志堅通過對村民的走訪,瞭解到,路是金溪人扎心的痛,也是脫貧的第一縷曙光。於是在最貧窮、最需要的地方,使出最大的力氣,為金溪開山修路,挖石築橋。

“修路為啥偏偏要調劑我家的土地?扶貧投了不少錢,為啥修路還要我們自己出勞力?”“為啥?因為共同出力,才能把路修得更寬敞,更安全。”回憶修路時遇到的問題,清水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雲川說,那必須得挨家挨戶做解釋。

“思想通,路才通。”王雲川深知,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大多數村民腦子的貧瘠實在過於路子的貧瘠。為此,他沒少往群眾家裡跑,跑爛了兩雙綠色解放鞋,也不知摔了多少“筋斗”。

在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的協助下,金溪鎮硬化村道7.6公里,新建村道28.9公里,硬化人行便道52公里,完成產業路建設28公里,人行路建設35公里。新建便民橋50座、公路橋9座,公路護欄31公里,實現了各村民小組100%通路。

“路通了,好日子就在前頭!”金溪鎮上千農戶,百年的期盼終於實現了。

這一年,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緊貼群眾,推進多項基礎設施建設——

啟動實施村居飲水安全工程,完成管道安裝4公里。

完成10個通信基站調試,並開通投用,完成天然氣管道安裝300米。

完成路燈安裝100盞,實施178戶宅基地復墾80.37畝。

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0戶56人。

完成衛生改廁100戶,完成山坳村汙水處理項目。

春風過,微雨後,一項項基礎設施才能穩穩地紮根金溪,萬物競相生長的初夏悄悄來臨……

健康扶貧—— 從“新生”到“美好”的砥礪前行

一尺五寸把女盤……挨凍受餓費心血!女兒錯為菜子命,父母枉自費苦心;女今離別父母去,內心難過淚淋淋……

土家族的哭嫁習俗,註定讓王華勝這位金溪妹子的大喜之日是用哭聲來迎接的。

一直期待著婚後“小美好”的王華勝,與丈夫婚後生育的寶寶陳夢琪,在4個月時被確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8萬多元的治療費用,讓這個本就負債累累的家庭感覺“天都塌了”。

作為對口幫扶單位,市衛生計生委扶貧集團發揮優勢,聯繫重醫附一院,為小夢琪免費治療,手術圓滿成功。與小夢琪一同免費救治的,還有同村的3名貧困村民—田景瓊、田景香、張永菊。

“感謝,感謝扶貧集團,你們是真扶貧、扶真貧!”在重醫附一院,王華勝淚水奪眶而出,連連說道,“女兒得救了,我們這個家就有希望了。”

孩子得到新生,王華勝想做點什麼。她想感恩,用自己的真心服務困難的人們;她想還債,靠自己的雙手掙得一份收入;還想脫貧,靠自己的雙腳奔向美好生活。

王華勝再次萌生的這些“小美好”,“金溪護工”都幫她實現了。

在黔江金溪鎮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志堅看來,缺乏技能是就業和脫貧最大的“攔路虎”,扶貧幫困的根本措施莫過於幫助貧困戶掌握脫貧技能。

“金溪護工”在脫貧攻堅的大勢下應運而生,主要為重慶各大醫院的病人提供有償護理服務。

自2017年12月19日第一期培訓開始,通過半年多的實踐探索,“金溪護工”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規範的培訓方案,採用“理論+實踐”的形式進行培訓,課程設有思想引導、文明禮儀、護理技能等,培訓週期為30天。

長知識、助病人、拿工資,王華勝的“小美好”因護工培訓得償所願,“不能老靠著國家,要自食其力,每個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我很知足。”

“正所謂‘一技傍身好脫貧’,有了專業技能,‘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就能實現,由此也斬斷了貧困傳遞的代際根源。”重慶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駐鄉工作隊隊長張志堅說,目前重慶市黔江區各大醫院的護工需求有三四百人,未來黔江康復醫院的成立,還需要更多的護工,護工培訓就業,前景看好。

據統計,半年來,扶貧集團培訓150餘名群眾,20餘名因走上護工崗位脫貧摘帽。

前景樂觀,收入不菲,自願參加護工培訓的群眾不斷增加。如今的“金溪護工”,成為重慶市衛生計生扶貧創新的一張新名片。

健康扶貧路上,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廣種“美好”。實施“七大保障線”和“三個一批”,推行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結算。對建卡貧困戶全面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和健康卡。新建鄉鎮衛生院,新建、改建村衛生室,完成7個村衛生室擴建,為3個村衛生室配備一名全科醫生。培訓基層醫生,讓貧困村的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捐贈35臺便攜式微型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常用藥品及電子血壓計。對全鎮6800多名居民健康狀況逐一入戶調查,這是有史以來重慶市最大規模的基層健康狀況調查。每月1-2家市級醫院到金溪開展義診活動……

初夏,樹蔭下的山花別有一番景緻,它以不可阻擋的長勢,散發著陣陣芬芳,為大山帶來生機,注入活力。

產業發展—— 從“輸血”到“造血”的創新嬗變

有人說,金溪的地變“大”了。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金溪,一年四季不光產出了糧食,還收穫了城裡人喜歡的無公害蔬果,養出了活蹦亂跳的野生土雞、土鴨、牛羊……

有人說,金溪的地“變臉”了。

同樣的地,不單單隻有金燦燦的稻田,還有排列整齊的蘑菇棚、蔬菜大棚,有的變成了放羊養牛的牧場……

地還是那些地,山坡還是那些山坡,但是實實在在的變化是——僅佔金溪鎮面積30%的耕地,作物多了,農副產品的花樣多了,價格賣得好了,農民的收入增多了。

變化,來自於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助力發展的8000畝產業,來自於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行的“三變改革”——鼓勵農民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簡言之,就是把村民閒置的土地,折價入股,並由政府宏觀統籌和規劃,通過市場融資注資,發展農村產業,提供務工機會,增加農民受益。

長春村建立“黨支部+供銷社+股份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社模式,成立5個股份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望嶺村等實施套種、間種發展畝產萬元立體農業。金溪社區對300頭肉牛養殖項目實施股權化改革,並擴大5000畝種植產業,謀劃“體育+旅遊”項目扶貧……

在種植方式上,扶貧集團指導金溪鎮農民實行套種。獼猴桃、蠶桑搭配南瓜、黑豆,相惜相生,玉米配上油菜種植,相得益彰。稻穀、養雞、放羊、養牛、栽培菌類……以往這些互相獨立的農活,如今在同一塊田野上被科學地組合在一起。

產品多,品質好,但如何能賣個好價錢,鈔票落袋為安,這是村民最關心的。

市衛生計生扶貧集團實行“以購代扶”,讓羊肚菌、百合、雞蛋、蜂蜜等紛紛走上了城市餐桌,幫助農戶增收數十萬元。

通過合作社的力量,向城市廣泛推廣,滯銷的紅薯成為城裡的暢銷品,8萬多斤紅薯一搶而空,為金溪村民增收10餘萬元。

利用“互聯網+鄉村”,幫助103戶在家農戶戶均增收1000元,激發了村民勞動致富熱情。

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助力金溪鎮脫貧致富。協調綠葉義工志願服務組織, 籌集三萬只雞苗,三萬米雞舍柵欄。目前,首批捐贈一萬隻土雞苗,搭建一萬米養雞柵欄。預計年產蛋60萬枚,雞3萬隻,為金溪人銷售雞和蛋可達400萬元以上,將帶動100戶以上的村民增收。

來自“變革”的產業收入,在源源不斷地為金溪農民的“腰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脫貧攻堅,給巴渝大地帶來的鉅變,不僅僅是貧困戶,也使千千萬萬的群眾感受到新時代的美好,它定會在這陽光普照的夏初之時,茁壯生長,迎接秋季的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