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20世紀40年代以來,一部分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展開了對我國廣大西部地區的重新“發現”。他們輾轉跋涉於桂、黔、滇、川、甘、青、藏等西北地區,或寫生作畫或遊歷考察,由此展開了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之旅。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常書鴻《雪朝寒雀》油畫 1949年

西部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曾經物產豐饒、民族眾多,孕育出古老燦爛的文化。近代以來,由於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遠,廣闊的西部地區甚至一度被人遺忘。1940年代以來,政府組織以及很多藝術家、科學家分別展開對西部地區的考察、探索。政府有組織的的對西部的考察涵蓋了實業、史地、科學、文物藝術等諸多領域。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常書《三危山》鴻1940年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行動外,很多藝術家在民族意識、家國情懷的驅使下,自發的走出畫室,深入到西部腹地與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研究和考察活動。張大千、孫宗慰、司徒喬、龐薰琹、常書鴻、董希文、韓樂然、潘絜茲、葉淺予等都是這一時期西行求索的代表人物。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吳作人《甘孜市場之雪》1944年

常書鴻發現了敦煌藝術的美,並將畢生心血傾注在了敦煌藝術研究院。1943年常書鴻舉家遷往敦煌臨摹、整理了成百上千的壁畫;他的女兒常沙娜在敦煌度過了少年時光,成長為一代工藝美術大師。其間他還進行了很多藝術創作,《蒙古包中》《莫高窟風景》《三危山的傍晚》《哈薩克婦女》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韓樂然《拉卜楞寺前歌舞》1945年

吳作人在西行過程中走出困苦的人生境遇,在藝術上實現了風格的轉變和藝術思想昇華。這一時期他創作了一批描繪藏區人民生活和精神風貌的名作,如《打箭爐少女》《負水女》《甘孜雪山》等,還有很多敦煌壁畫的臨摹作品。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韓樂然《賽馬》1945年

韓樂然三次西行。1945年與潘絜茲一起赴青海西寧寫生,後又北上沿河西走廊到敦煌,南下甘肅南部拉卜楞寺等地,用油畫、水彩描繪邊疆少數民族生活,作油畫《拉卜楞寺前歌舞》《青海塔爾寺廟會》《賽馬》等。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黃胄《洪荒風雪》1964年

1946年三月韓樂然再次入疆,隻身從迪化出發做五個月的南疆之行。他考察了吐魯番、庫車地區的十多處歷史遺蹟,畫了近百幅水彩、油畫,並臨摹了一批石窟壁畫。1947年到達克孜爾,他對克孜爾石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臨摹工作,被葉淺予譽為“第一個研究克孜爾石窟藝術的中國畫家”。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董希文《春到西藏》1954年

新中國成立後的50、60年代,美術創作上以湧現出一大批表現西藏、新疆等邊疆地區偉大歷史變革和時代建設以及新型社會關係下西部人民的美術作品,通過畫作我們能感受到少數民族嶄新的社會會生活、精神面貌和建設成就。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黃胄《維族騎馬圖》

黃胄於1953年隨中央慰問團解放軍代表團赴新疆、青海地區,畫大量速寫。後根據速寫創作了《洪荒風雪》,1954年歲慰問團在拉薩參加青藏公路通車慶典,採訪、寫生近半年時間,得畫稿800餘幅,此後一生多次深入新疆地區寫生創作,成為以表現新疆題材而著名的畫家。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1963年

董希文1954年參加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代表團,到青藏高原慰問青藏公路築路部隊,回京後創作《春到西藏》。1955年隨八一電影製片廠沿當年紅軍長征路線進行寫生,深入西南地區,進入青藏高原,歷時半年,作畫250餘幅。1961年與吳冠中、邵晶坤一同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西藏寫生活動,同年12月,作品參加在拉薩舉辦的“董希文、吳冠中、邵晶坤西藏寫生畫展”。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朱乃正《金色季節》1962—1963年

195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的朱乃正在“反右”運動中被分配到青海,在那裡工作、生活了二十餘年。期間他總是隨身攜帶速寫本,隨時寫生、創作,僅《回望崑崙——朱乃正西部油畫寫生筆記》與《朱乃正小書畫》兩本小冊收錄的書畫就有60餘幅。《青海長雲》是他1980年剛剛離開青海時的名作,《金色季節》《五月的星光下》也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朱乃正《青海長雲》1980年

改革開放後,在思想、體制發生巨大轉變的背景下,許多美術領域的有識之士在強大的西方現代文化面前,反思傳統與當代、繼承與發展、本土與世界的命題,在此聚焦西北,試圖在這裡尋找民族文化之根。這一時期少數民族題材的創作在形式美感上有所突破轉變,抒情性增強、敘事性減弱,一些藝術家重新找回自我敘述,一部分藝術家繼續發揚樸素的現實主義傳統。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艾軒《諾爾蓋凍土帶》1985年

70年代末,艾軒進入西藏,此前他也到過藏區的阿壩、諾爾蓋、紅原、龍日壩等地寫生。但他真正開始個人風格的創作是在80年代後,他借鑑了美國畫家懷斯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表達,《諾爾蓋凍土帶》集中體現了他的個人風格。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艾軒《荒原》1994年

丁方在八十年代初創作的繪畫多以描繪北方農民勞作生活的場景為主,如《母土溫情 收穫》《收穫》以及人物素描作品等,畫面人物粗壯有力,用色大膽而厚實,將油畫形式與大西北的文化精神相結合,使作品帶有淳樸凝重的畫面氛圍。在後期創作中,丁方畫面中西方宗教文化精神理念的影響更為強烈。他認為西部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來路,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滲透著崇高的悲劇的色彩。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丁方《高原系列.險隘》1999年

文國璋的“塔吉克人叼羊系列”油畫創作於20世紀初。“叼羊”是塔吉克族牧民騎馬進行的一項競技遊戲,考驗男人的智慧和力量。文國璋大學時代曾經崇拜德拉克羅瓦的描繪異族人的作品,為了圓自己的藝術夢想,他在好友建議下來到塔吉克人的聚居地,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之後他又創作了“尋覓塔吉克公主”系列作品。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國璋《塔吉克人叼羊系列-身陷重圍的英雄》2009年

直到21世紀,西部地區、西部的自然風土和人民的風貌依然是很多藝術家的靈感源泉。不同的是,表達的思想內涵更加豐富和個性化,藝術手法也日漸多元。在一代代人的創作和思考中,西部在逐漸成為藝術家心中的一種精神化的象徵。

一分鐘帶你看懂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部題材

文國璋《在那遙遠的地方》1995年

本文參考:《20世紀中國美術之旅——走向西部》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