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國家一級城建檔案館”是這樣奮發有為的

5月15日至16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濟南舉辦了全省城建檔案信息化業務培訓,並就做好城建檔案工作提出了意見和要求。

正是在這次培訓會上,作為聊城市規劃局下屬單位,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作了題為《加強城建檔案管理,積極為城鄉規劃建設服務》的典型發言。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03年,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就被評為“國家一級城建檔案館”,走在了全國前列。

近年來,在聊城市規劃局的正確領導下,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緊緊圍繞聊城市城鄉規劃建設中心工作和重點項目,不斷加大投入,提升軟硬件設施,在市城區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化建設、數字化城建檔案館建設等項目上積極探索和實踐,助力聊城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矢志不渝 100%接收率背後是城建檔案管理標準化

初心不改,所以矢志不渝。

與其他檔案不同,城建檔案作為城鄉建設和發展軌跡的真實記載,是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維護等活動的重要憑證和依據,是城鄉自然面貌、地質狀況、建築物和地上、地下管線的真實記錄,是城鄉建設文明的積澱,更是我們發掘和弘揚城鄉歷史文化特色極其重要的信息源泉。有了這些真實記錄,才可以綜合考慮各種自然條件、歷史條件、社會條件等基本因素進行城鄉規劃。

也正因為如此,做好城建檔案管理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早在2003年就規範了城建檔案接收範圍、移交要求、業務流程和一系列規章制度,並彙編成冊,隨著國家相關標準的修改,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嚴格執行“兩書一證”制度,所有辦理規劃核實的建設工程竣工檔案接收率達到100%,下發相關文件保證業務管理檔案及時移交和接收……一系列制度的貫徹落實,體現的是城建檔案標準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2016年4月,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開展了紙質檔案數字化處理工作,2017年11月,已完成館藏檔案數字化處理工作,共掃描完成文字材料約470萬張、圖紙約17.5萬張,約8萬標準卷,並錄入城建檔案綜合管理系統。

根據多年的收集積累和建設工程聲像檔案的接收,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現已積累了照片上萬餘張(數碼及膠片等格式)和大量的視頻資料,每年都要對大型重點工程進行跟蹤拍攝,並利用各種格式的資料編輯製作了“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生態聊城”、“聊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化建設紀實”“館藏數字化加工紀實”等一系列專題片,許多專題片都用到了聊城規劃展館。

不僅如此,隨著2006年市政府頒佈《聊城市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辦法》;2013年發佈《聊城市城鄉建設檔案管理辦法》;以及2017年聊城起草完成《聊城市城市地下管線規劃管理辦法》,列入市政府2018年立法計劃,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依法治檔的水平在不斷提高。

在硬件設施方面,聊城市規劃局也不含糊,2012年投入30多萬元改造了庫房氣溶膠自動滅火系統,2014年投資20多萬元新增檔案密集架128節,底圖密集架30節;投資50多萬元採購了智能化光盤管理庫、核心交換機、磁盤陣列、服務器、防火牆等,為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5年投資40萬元對檔案庫房進行一體化智能改造,建立了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2016年投資30萬元對機房進行了升級改造;今年更計劃投資160萬元新增智能密集架、建設電子庫房,目前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重任在肩 一系列好評背後是重點項目高水平建設

生逢其時,所以重任在肩。

在聊城市規劃局的領導下,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近年來陸續完成和正在完成一系列重點項目建設。

位於市民活動中心的聊城規劃館,充分運用現代化和高科技手段,採用聲、光、電、多媒體等技術,為觀眾帶來了了視聽震撼、城湖融綠、水城共生的參觀體驗。自開館以來,已經接待各級領導群眾達上萬餘人,成為展示聊城規劃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其中,凝聚了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的心血。

2011年至2013年完成的聊城市城區地下管線和信息化建設項目,通過了以中國工程院許其鳳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的驗收,並榮獲“2013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銀獎”以及“2016年全國優秀測繪工程銀獎”。目前正積極推進地下管線修補測工作,經過多次討論,現已完成地下管線修補測前期準備工作。

2015至2017年完成的聊城市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項目,於2017年10月通過驗收,得到驗收專家一致好評。該項目的實施,基本實現了館藏檔案整理規範化、服務利用高效化、管理手段現代化,豐富和完善了城建檔案數據資源庫,大大提升了城建檔案智能化管理水平,使得城建檔案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更好的為社會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

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負責的聊城市規劃管理一體化平臺建設項目,榮獲“2014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

此外,根據聊城市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的要求,由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負責完成了聊城市規劃局與市政府政務內網與外網的聯通,打破信息孤島,形成數字資源共享。2017年7月18日,“聊城市規劃審批電子系統深化完善工作暨聊城市智慧規劃‘大數據’平臺”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整合聊城市規劃局原有三維輔助決策系統、城建檔案綜合管理系統、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各系統數據庫,建立了“大數據”中心、“一張圖”系統、高速查詢系統、會議管理系統。該項目經過評審驗收,已經列入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示範工程。

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館長徐海濤表示,下一步,聊城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將積極推進《聊城市地下管線規劃管理辦法》的制定和地下管線修補測工作,認真落實《山東省檔案工作科學化管理規範》和《山東省城建檔案管理工作評價導則》,加強館內廉政建設工作和館內人員政治和專業學習,提升全館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為聊城城鄉規劃建設貢獻力量。

規劃很神聖要依法落實

“規劃是一項很神聖的工作,關係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作為一名規劃人員,我覺得很驕傲。同時,因為規劃人員的職責就是要為老百姓創造良好的環境,所以,作為我們規劃人員,又覺得重任在肩。”日前,原城鄉規劃處主任,今年74歲的司志偉,談到聊城的城鄉規劃發展及規劃人員的職責和使命時,感慨萬千。

“從不認識規劃到認識規劃,再到重視以及十分重視規劃。聊城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樣,先後經歷了幾個階段。”司志偉說,這些階段,也正是伴隨著聊城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人口的增多,以及百姓對物質乃至文化需要的不斷滿足而出現的。

“規劃有多重要,我們舉個例子,以前不重視規劃時,以為只要路寬就可以了。後來發現只是路寬還不行,要有不同的車道來引導,要有下水道來排汙分流,要有路燈來照明,要有綠化來創造良好環境。”司志偉說,以聊城為例,早在多年之前的城市規劃中,就力主把古城區和古運河保護下來,在古城區設置樓高限制,在運河邊上設置保護範圍,不允許亂搭亂建。現在看來,當時的這種規劃意識是很有必要的,而這也正是規劃科學性的體現。

“現在我們一直在強調要依法治國,放在規劃行業,同樣如此,規劃的制定,必須要嚴格遵守程序,而規劃一旦完成,就要嚴格依法落實。”司志偉說,不依法辦事,就很容易出現規劃失誤,而在城市建設中,規劃失誤就是最大的浪費,浪費就是犯罪。

不僅如此,司志偉還結合自己一生的規劃經歷,提出了城市規劃建設的三元論:即規劃、建築、藝術。司志偉說,這三個要素加起來,就是城市的美感。作為規劃人員,不僅要滿足於完成規劃,更要從美感、從藝術等角度進一步完善規劃,要讓市民體會到規劃帶來的更美好的生活。如此,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規劃人員才算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而要實現這些,作為規劃人員,就要不斷地增強業務本領,不斷加強文化藝術修養,為把江北水城創建成為國內乃至國際著名旅遊城市做出規劃建築人員應有的貢獻。

記者 趙宗鋒 通訊員 蔣濤 王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