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膽囊切除以後不能吃什麼?

安寶清


膽囊是一個人體上的器官,而且不是必須要存在的才能存活的器官,因此才會因一些膽囊疾病而做膽囊切除手術。

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進食後,膽囊發生收縮,使儲藏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幫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失去了膽囊,那麼膽汁就無法正常的儲存,對於消化和吸收功能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在飲食上需要有所禁忌。

一、儘量少吃動物內臟,蛋黃、魷魚、沙丁魚、動物腦、魚卵、蟹黃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每週最多吃四個雞蛋。

二、減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 、大杏仁、開心果等。

三、菜餚應以清蒸、燉煮、涼拌為主,少吃炒菜,特別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洋蔥、蒜、姜、辣椒和胡椒等,不能飲酒,這樣能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四、炒菜要用植物油,不要使用動物油,儘量少食濃肉湯、濃雞湯、濃魚湯等食物。

五、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飢餓,儘量做到少量多餐,一餐食量不宜過多。主食食物可以是低脂半流或低脂軟飯,如各種粥類、麵條、面片、麵包、餅乾等。

六、粗糧有益多選用,多食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麥等粗糧,以促進膽汁排洩。

七、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有利於修復因膽囊炎和膽石症引起的肝細胞損害,可選擇以魚、蝦、禽、豆腐及少油的豆製品等為主的低脂肪優質蛋白質。


家庭醫生名醫在線


最近一個朋友和我訴苦,她做了膽囊切除手術,家人什麼油腥都不讓她碰,她說太痛苦了,不如出家當和尚算了……

那麼膽囊切掉了,是不是就不能吃油啦?

很多人都會把膽囊和油,也就是脂肪聯繫在一起。所以一旦膽囊沒了,很自然地就想到是不是不能吃油了。
膽汁到底有什麼作用?

膽囊中的膽汁,在消化吸收脂肪,以及脂溶性維生素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膽汁不是由膽囊產生的,膽囊的主要作用是濃縮和儲存膽汁。人在吃東西的時候,膽囊就會將膽汁通過膽管,分泌到十二指腸中,幫助人消化脂肪。

所以,雖然膽囊被切除了,但是膽汁還是每天由肝細胞產生出來。只是可能隨時都會有些膽汁進入十二指腸,而不僅僅只是在吃東西時。
因此膽囊切除了,還是可以吃油的,也就是含有脂肪的食物。


建議術後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在術後1個月內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人,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
尤其是在短時間內要消化較多量的脂肪類食物,容易造成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減少脂肪類攝入,主要指不吃或儘量少吃肥肉、動物內臟、蛋黃及油炸食品,烹凋儘量少用動物油,可適量增加植物油。菜餚應以清蒸、燉煮、涼拌為主,特別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並戒酒,這樣就能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2.逐漸加強營養。
膽囊切除1個月以後,飲食也不要過於追求清淡,必要的營養補充將有助於病人術後的早日康復。

3.優質蛋白質要補充。
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有利於修復因膽囊炎和膽石症引起的肝細胞損害,可以選擇以魚、蝦、禽、豆腐及少油的豆製品等為主的低脂肪優質蛋白質,如能飲一杯牛奶更好。

4.粗糧有益多選用,多食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
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麥等粗糧,以促進膽汁排洩。

5.適當增加進餐次數。
術後3~6月內,每天以4餐為好。少吃多餐可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利於手術後恢復健康;醋能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可調節腸道內的酸鹼度,以利於膽汁發揮作用,促進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常飲茶,多吃鮮果和蔬菜也有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

6.控制熱量減體重,控制進食總量,每餐應七八分飽(特別是晚餐)。
保持體重在理想範圍內,超重和肥胖者應該減肥。


作者:邢麗霞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中藥師 中醫學學士

營養百事通


膽囊切除術後,經常聽到兩種聲音:“動手術開刀真是大傷元氣,我得趕緊吃香喝辣的好好補補,雞湯、豬肘、排骨、人參、燕窩都別等著了,趕緊都到我的碗裡來吧!”

還有另一部分聲音:“膽囊都沒了,以後吃東西都得悠著點,好吃的大魚大肉也不敢吃了,該不會自己此生將和美食無緣,過著吃草的日子吧!”

其實,這兩種看法都不完全正確。膽囊是人體濃縮、儲存、排洩膽汁的場所,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膽囊就通過收縮將濃縮的高濃度膽汁排入到腸道中,有利於脂肪的分解和吸收。當膽囊切除後,肝臟分泌的膽汁無法濃縮、儲存,腸內膽汁酸濃度降低,消化脂肪的能力減弱。此時,如果吃了過多的高脂肪油膩食物,則可能出現滲透性脂肪瀉。醫學上也稱之為“脂肪性腹瀉”。所以,膽囊切除術後的飲食有一些禁忌,如果和之前一樣“隨意”,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不利於術後的恢復。

膽囊切除術後的飲食也分為幾個階段,1、術後第1天,手術剛剛結束後需禁食,此階段腸道功能還沒有恢復,需通過靜脈輸液來補充營養。2、術後2-3天,待腸蠕動功能恢復後(通氣後),可以開始吃流食,如米湯、豆漿、脫脂牛奶等。如無不適症狀,可逐漸過渡到藕粉、營養粥(瘦肉粥,蔬菜粥),低脂營養湯,麵條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3、如無不適,再逐漸過渡到軟和易消化的飯菜,循序漸進。

膽囊切除術後總體飲食原則:適合選擇低脂、低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高優質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膽囊切除後,機體需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調整,通過膽總管的代償性擴張,代替膽囊部分功能,可以儲存濃縮部分膽汁,膽汁排洩逐漸恢復正常。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幾周到幾個月。所以在最初的幾個月,飲食上應當更加註意。

避免使用油膩的高脂肪食物,儘量避免動物性脂肪的攝入,植物油也應該少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子,蟹黃,蛋黃等。避免喝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碳酸性飲料。避免吃辛辣刺激以及過涼、過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戒菸戒酒。膽囊切除後少吃油膩食物並不是說不能吃肉,實際上,可以補充優質蛋白食物,例如瘦肉、雞肉、鴨肉、魚肉、豆製品、脫脂牛奶、酸奶等。同時,還應該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等。

養成規律進食的習慣,並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一頓不要吃得過飽,細嚼慢嚥,且飯後應該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少吃奶油、膨化、油炸食品、儘量不吃煙燻、燒烤、鹽漬食物。膽囊切除術後3-6個月,可根據恢復情況逐漸攝入脂肪,過渡到正常飲食,但脂肪仍不可過量,總體飲食不宜太過油膩。總之,整個飲食的過渡一定要緩慢的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做到美味與健康的平衡。


守護生命光彩


肝膽胰劉宇斌醫生:

臨床上會有患者由於患上膽囊疾患而不得不採取切除膽囊的方式來進行治療,而這就隨之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膽囊切除以後要怎麼吃呢?


其實,膽囊切除的話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膽汁的分泌,早期儘可能在飲食上注意低鹽低脂飲食,忌辛辣、高糖。

同時也要戒掉菸酒,規律飲食防止消化不良,當飲食逐漸恢復時,可以少食多餐,適當活動,增強免疫力。

更多權威肝膽胰醫學科普,歡迎關注肝膽胰劉宇斌醫生。如有需要,可於每週二週五9點至12點到廣東省人民醫院(總院門診樓三樓)肝膽外科診室進行掛號諮詢。


肝膽胰劉宇斌醫生


膽囊切除後不是不能吃什麼,什麼都能吃,而是要少吃一些“什麼”。

膽汁味苦,肝膽汁呈金黃色,而膽囊內的膽汁因經濃縮而成深綠色。它的作用主要是體現在膽鹽和膽汁酸上。膽鹽、膽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為乳化劑乳化脂肪,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積;膽汁酸還可與脂肪酸結合,形成水溶性複合物,促進脂肪酸的吸收;膽鹽本身還是一種利膽劑。同時膽汁對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也有重要意義

比如以前大快朵頤的大魚大肉、高脂肪、高膽固醇,動物油等。在膽囊切除以後,膽汁就失去了儲存“所在”,肝臟產生的膽汁隨有隨排,導致空腹亦即沒有進食的時候,膽汁在腸道內“浪費”,而進食後需要它的時候,就出現相對的“短缺”。而高脂肪等食物在膽汁充足的情況之下消化時間長,排空時程慢,一旦“不足”,就更易產生“消化不良”,腹脹等感覺,所以,每次少吃或少食多餐的方式,比較妥當!

胡吃海塞或者暴飲暴食肥厚油膩食物,在膽囊完好無損情況之下易誘發急性胰腺炎,而膽囊被切除,胰腺炎的發作概率增大,所以還是吃清淡一些為好。最好不要搞那種一手夾肥肉,一手舉杯,要不就真應驗了“好吃難消化”的俗語了。


見腫消世界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的飲食都沒有規律了,不吃早餐,高膽固醇飲食,都會促進膽囊結石的發生。目前,我國已經是膽囊結石的高發國家了,接受膽囊切除的患者也越來越多,膽囊切除以後,什麼不能吃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我們要明白膽囊的功能,膽囊並不能分泌膽汁,膽囊能夠濃縮膽汁,可以將膽汁濃縮30倍,膽汁的主要作用就是乳化脂肪,促進脂肪的吸收。

如果切除了膽囊,會一定程度的影響脂肪的吸收,但是人體有代償能力,會慢慢適應,所以,要需要在術後的半年左右,注意飲食即可。

(1)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低脂高蛋白飲食。切除了膽囊以後,機體24小時都在釋放膽汁,但是濃度下降。如果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的脂肪,人體釋放的膽汁會不夠用,無法將脂肪全部吸收,不能吸收的脂肪會導致腹瀉,俗稱為脂肪瀉。

所以,術後需要少吃油膩的食物,例如肥肉,動物內臟,燒烤,油炸食物,花生,堅果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

(2)少量多餐

道理是類似的,一次吃太多,會增加身體的負擔,短時間內無法分泌如此多的膽汁,建議每天至少吃四餐,每餐吃六七分飽。

(3)適量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膽囊切除以後,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建議適量的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人體的代償能力是很強的,大部分人切除膽囊之後,根本沒有任何的不適,對飲食和生活都沒有影響。所以,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飲食調節。


普外科曾醫生



膽的功能是貯存和排放膽汁。膽汁中主要成份是膽鹽和一些酶類,膽鹽起的作用是類似乳化劑(也就是洗滌劑一樣的東西)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把不溶於水的油脂乳化乳液,以便吸收;酶類是幫助消化脂肪的。平時肝臟產生的膽汁會隨時流到膽囊,貯存起來,當進食脂肪,食糜到達胃裡時,胃壁細胞上的感受器會產生信號,反饋到消化中樞,通過神經體液渠道將指令傳達到膽囊,膽囊就會收縮,將其間貯存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與此同時,胰腺也同時接到指令,排出胰酶,與膽汁一同排入十二指腸,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綜上所述,膽囊有存儲膽汁、濃縮膽汁、分泌粘液以及排空膽囊的功能,膽囊切除後對身體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可能會出現一些異樣。

膽囊切除後飲食注意:

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用,膽囊切除後,因為濃縮膽汁的量不足,如果攝入過量的脂肪和膽固醇,會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重者出現脂性腹瀉,導致營養不良,所以儘量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儘量少食濃肉湯、濃魚湯、濃雞湯等食物,減少攝入堅果類食物如核桃、大杏仁、花生、瓜子、開心果等脂肪含量高的。



控制熱量的攝取,減輕體重,控制進食總量,每餐應七八分飽,保持體重的適中度。

多食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粗糧對人體很有益處,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麥等粗糧,可以促進膽汁排洩。

記得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可以選擇以禽、魚、蝦、豆腐及少油的豆製品等為主的低脂肪優質蛋白質,因為充足的蛋白質,修復因膽囊炎和膽石症引起的肝細胞損害是很有利的。

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蔬果還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形成,減少脂肪和糖的吸收,從而起到減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蔬菜水果裡面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改善患者的代謝紊亂,利於康復,蔬菜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

關注晶晶每日養生知識分享為你的健康加氧!


劉晶晶


記得當年上大學時看《奮鬥》,米萊一句輕鬆的玩笑:“我爸以後就沒膽兒了~…”暗示父親做了膽囊摘除手術,而如今,多年齡階層的人都會因為其身體原因,比如飲食過於肥膩卻缺少膳食纖維攝入,或體重波動、漲幅太大而患有消化系統類疾病如膽囊炎、膽石症等,進行了膽囊摘除術,那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以後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呢?

Q1:沒“膽量”怕啥?

膽囊最主要的作用是儲存和濃縮膽汁,從而對脂肪進行乳化作用,起到消化的效果。切除膽囊以後,失去膽囊對膽汁的儲存、濃縮功能,進入腸道的膽汁濃度和數量都會下降。術後24h內完全禁食,由靜脈注射葡萄糖、電解質和維生素等來給機體維持營養。當腸蠕動逐漸恢復,沒有腹脹,有食慾後可慢慢攝入低脂肪清淡流食。

膽囊切除後,對脂肪的消化能力也會變差,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有一吃完高脂肪食物,就會飛奔向洗手間的經歷,所以容易發生糞脂超標。所以為緩解身體不適症狀,手術24h後可逐漸過渡到低脂的飲食模式。

宜進食高蛋白、高熱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手術後肝臟功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病理損害,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可以幫助修復肝細胞損傷、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滿足能量需要,肥胖者需控制能量攝入以減輕體重,消瘦者則要增加熱能供應,幫助恢復機體功能。

Q2:怎麼才算“低脂”飲食?

低脂食物,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對於不同的恢復階段,其量的定義也不一樣。

l 急性膽囊炎時期——遵守“嚴格限制”原則:脂肪攝入量應小於15g。

l 術後恢復期——術後在排氣後,應先為無脂流質食物,再過渡至上述原則,並且遵守少食多餐,一般5-6餐/天,可以讓腸道盡可能多地少量多次吸收營養;而在恢復後也應每天小於30g的脂肪攝入量。

l 如果膽囊不好,想注意預防的人群,也可以限制每天的脂肪攝入量,小於總能量的25%,約50g脂肪。

除了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外,還應限制食用油的攝入。平時的食物烹調方式多選用蒸、煮、燉、燴,儘量少煎、炸。在食物的選擇上,如雞蛋、肥肉、全脂牛奶、花生、核桃、油炸食品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是膽石症或膽囊炎發作的誘因之一。

恢復期應少量多餐,飲食規律,避免過飽或過飢,容易形成膽汁在體內淤積,發生感染。飲食注意要清淡,易於消化,這樣可以幫助膽汁排出,避免胃腸脹氣。忌食酒、辛辣食物和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參考文獻:

葛可佑,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馮生健談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答題前我們先了解幾個基本概念:

  • 膽囊,是位於右上腹肝臟後方的梨形囊袋狀器官

肝產生的膽汁經肝管排出,在無食物刺激時,oddi’s括約肌收縮,段總管下端閉合,膽汁暫時在膽囊內貯存,膽囊壁的上皮細胞吸收膽汁內的水分和無機鹽,膽囊壁也分泌粘液入膽汁中。當食物經過十二指腸時,在神經和體液的共同調節下,膽囊收縮,將儲存的膽汁經膽總管排入十二指腸。

總結起來,膽囊的功能主要為:儲存膽汁,濃縮膽汁,分泌粘液,排空膽汁

  • 膽汁,是一種主要由肝細胞分泌的消化液

人體75%由肝細胞生成,25%由膽管細胞生成。 膽汁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但

膽汁本身不含消化酶。膽汁中的膽鹽、膽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張力,使脂肪乳化成許多微滴,利於脂肪的消化,進而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的吸收。



以往認為,膽囊切除後,由於 ①膽汁可直接排入腸道參與消化功能;②機體功能可通過代償而適應。因而膽囊切除對人體影響不大,在國外膽囊曾被戲稱為“coward organ”(沒用的器官)

但後期的研究逐漸發現:

  1. 膽囊切除後,膽道內膽汁的逆流現象增多,膽道感染的機會也隨之增加;
  2. 空腹時膽汁也會連續進入腸道,沒有食物和胃酸中和,膽汁在十二指腸蓄積,達到一定壓力後逆流入胃,會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嚴重時患者會現出現劍突下燒心樣疼痛,嘔吐膽汁和出現體重明顯減輕的症狀;
  3. 膽囊切除術的患者,膽汁中的膽汁酸在肝腸循環加快,次級膽汁酸在腸道中生成增加,它們的代謝產物有較強的致癌作用,因而大腸癌的發病率會增加。

因而,對於有膽囊疾病的患者,因與外科醫生溝通,嚴格把握手術適應症,避免盲目切除膽囊。


回到我們的問題,因為各種原因切除膽囊後應注意什麼?

首先,結合上述膽囊切除後人體生理功能的代償改變,應做到:

  1. 飲食習慣上:做到定時,規律進食,適當增加進食的次數,做到少量多餐
比如可以把原來的一日三餐變成一日5-6餐,正餐間隙可以適當地吃一些零食,下午茶等,並適當減少每餐的進食量

2.食物種類上:為了減少膽囊切除後的代償適應期的壓力,食物應做到低脂肪,低膽固醇;此外,為膽囊切除術後機體修復代謝加快,需要增加能量及蛋白質的攝入;此外,還應當適當得增加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入量。

舉例來說:

應當少吃:動物內臟,油炸類,燒烤,火鍋,蛋黃,黃油等

適當多吃:麵食,粗糧,牛奶,瘦肉,深海魚類,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

3.合併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疾病的患者,在飲食的選擇上還應該考慮合併疾病的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


然而~ 認為切除了膽囊就從此斷絕了一切口福的觀念也是不當的,美食的誘惑相信吃貨們都難以拒絕,偶爾開葷,打個牙祭並不會嚴重影響到健康,適當地把握量和度,積極擁抱生活,膽囊切除後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質量。



外科醫生Kris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膽囊的作用。

膽囊是儲存濃縮膽汁的容器,在人體需要的時候,膽囊收縮,排除膽汁,經膽管排入十二指腸參與食物的消化。

但膽囊切除後一段時間,肝臟分泌的膽汁會隨時不斷地流入十二指腸,在消化階段就會顯得流入腸道的膽汁不夠,而非消化階段流4入腸道的膽汁就不能發揮其作用,這段時間內的脂肪消化會比較差。

如果一下進食太多高脂的食物,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的情況。

所以,術後初期,不宜大魚大肉,否者容易加重胃腸負擔,甚至還可能誘發胰腺炎。平時飲食上,宜進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質的膳食結構,忌食腦、肝、腎、魚及油炸食物,必要的時候,可適當服用消炎利膽的藥物。

但一段時間後,膽管會代償性擴張,代替部分膽囊的功能,膽總管下端的括約肌也會出現有節律的關閉或開放,消化功能也會逐漸改善。

所以,術後一年後,肉是可以正常吃的,但量要少一些,還應避免肥肉和動物內臟。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