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騙婚(民間故事)

相傳若干年前,廣安境內的嶽池縣資馬鄉李家大灣,有個李大化,兒子長到十七八歲時,就託請王家坪的劉媽婆給找個媳婦。

這劉媽婆年輕時因臉上有幾顆白麻子,嫁到劉家後同輩人對她叫劉麻嫂,生了子女後,大家就跟著其子喊,稱她為劉媽,老了大家就叫她劉媽婆。因王家坪與李家大灣相離不遠,李大化的家境與他的兒子情況劉媽婆比較清楚,所以站在那兒久久沒有表態。李大化看到對方不爽快,就拍拍胸口說:“劉表嫂,你這媒如果做成了,等辦了酒席媳婦過門後,除給你一般的謝媒禮外,另加一石黃谷咋樣?”

劉家的經濟狀況不太好,劉媽婆還是站著猶豫,李大化提高聲音道:“這樣吧,如果做成了,我的第一個孫子就送給你,這總成了吧!”

劉媽婆的媳婦年過三十,嫁到劉家十三年了,還沒有給她家添人進口。前一年她去趕鄉場,看到有個三歲男孩正哭得死去活來,以為是有人丟棄的,就撿回去帶著。誰知第二天就被人找來領走了。原來這小孩子是與大人走失了。劉媽婆想孫子都想瘋了,現在聽李大化願把第一個孫子給她,一下戳到了她的痛處,這才動了心,點點頭說:“你可要說話算數啊。”李大化見對方不信任,臉猛地紅了道:“你不相信我?”劉媽婆想,你是有名的大話王,別人都叫你李大話,哪個曉得你這回是誇海口或是說的真心話?她見對方的臉越來越難看,這才放緩了口氣道:“李老表,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我不知咋個給人家女方說。”

李大化看到劉媽婆態度轉變,幾步上去討好道:“你按照我說的向女方講,包你這個媒禮收得成。”於是他如此這般直說得劉媽婆麻眼一鼓一鼓的,好久都沒回過神來。

劉媽婆有個遠親在張家坡,那兒有個王漢包,為人忠厚老實,三棒子打不出一個屁來,外號“王憨包”。王漢包的妻子也是個實在人,整天只曉得做活生娃與帶崽,丈夫咋個說她就咋個做,從不與丈夫對著幹。可王家是彎竹子生直筍子,養了個女兒王仁愛,出落得像一枝花,附近的小夥子都圍著她轉來轉去獻殷勤。王漢包怕女兒把握不住自己出了醜,恨不得立即將女兒嫁了人,以免壞了王姓族人的名聲。劉媽婆上門去做媒,正合王漢包的心意,所以二人就一拍即合。雖然如此,但王漢包還是非常關心女兒的婚事,就問:“李家有田土嗎?”

劉媽婆說:“一彎柏樹草,有百牛犁田。”王漢包想,他家的田不少,一個山灣的柏樹都上著稻草,有一百頭牛犁田,至少也有百畝田吧?他點點頭又問:“女婿家的房屋寬不寬?”

劉媽婆說:“大概不少吧,據說人人住十屋。”

王漢包想,一個人住十間房屋,那得多大的院子呀?這家人一定是個財主。既然是財主,那傢俱呀之類的東西一定不少,女兒嫁到這樣的人家,定會不愁吃與穿,所以他覺得這門親事可以開。

但他還想知道女婿的情況,又問道:“那個李家娃兒咋個樣?”

劉媽婆回說:“還可以吧,天天穿著重衣抖威風呢。”

王漢包再問:“那娃兒教養好嗎?”

劉媽婆回道:“每天至少向父母點頭二十次。”

王漢包聽說女婿穿著重重的衣服,認為身體一定好,不然咋在人面前抖得起威風呢?每天都向父母點頭行禮,問好請安,那是多麼懂禮儀喲。女兒嫁給這樣的男子為妻,是她的福分啊。

想到這裡,王漢包兩眼放光,點了點頭,葉子菸杆在腳板上一拍,沒有吸完的菸頭滾落在地上,說了一聲好。當堂拍板,這門親事就算基本確定了。

經過合八字開庚,報期過禮,最後迎親拜堂,眼看一樁好事就要成功,誰知鬧房之後夫妻喝交杯酒時,新娘突然睜大雙眼,酒杯從手上掉到地上,身子搖晃了幾下就倒地氣暈過去了。次日回門,被救醒不久的新娘認為受了欺辱,在過橋時,趁人不備,跳入河中,等到叫人打撈上來,王仁愛早已沒了氣息。王漢包雖然為人忠厚,可他的獨生女兒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了,氣憤不過,請人寫了狀紙,以騙婚造成命案罪為由告到嶽池縣衙。

新任縣官覺得案件新奇,為顯示自己知識淵博,愛民如子,決定弄個水落石出再行判決,於是,就帶一班衙役,來到李家房前,把媒婆與被告叫上前來詢問。

李大化與劉媽婆跪在地上,大呼冤枉。縣官問他冤從何來,叫他起來說話。李大化並不言語,只將縣官帶到李家大灣,指著一株柏樹。縣官一看,只見一棵彎彎曲曲的柏樹幹上,從離地幾尺高處,沿著樹的四周,堆捆著稻草。

李大化說:“我租了幾畝田種,為了讓稻草不爛,就上到這棵彎柏樹上……”

媒婆接過話去,補充道:“對對對,我說是‘彎柏樹草,並沒有講一個山灣的柏樹上都上著稻草。”

李大化又領著縣官回到離李家房屋不遠處的一個茅草棚前,指著棚內的一頭周身白毛的水牛說:“這頭白牛是我家喂來犁田的。”

李大化轉身指著一座石砌草屋道:“我全家都住在這個石屋內,這房好,冬暖夏涼,比高房大瓦屋住著安逸。”

原來每人十屋是住的這個“石屋”。

縣官聽此有些哭笑不得,叫李大化將兒子喊來。

新郎官弓起個蝦子背,一走一點頭,像是在向大家行禮,身上的新郎裝已經穿得皺巴巴的了,看到縣官與衙役,被嚇得慌忙倒在地上,腳手朝天,直呼:“我的堂客是她自己跳到橋下淹死的,跟我沒關係呀,大老爺你做官請詳查呀。”

李大化哭喊道:“我的兒一年四季所穿衣服,從來都沒弄伸展過,總是皺皺的呀,這些都是事實,我們沒有騙人呀。我們錯就錯在拜堂時,因我那駝子娃兒不利索,所以請的遠房侄兒代替,以免耽擱大家吃喜酒的時間。”

面對如此情景,縣官感到十分棘手,可他非常機敏,對原告說:“你女兒死得可憐,我們非常同情你。人死不能復生,請你節哀吧。”

說罷,他又轉向被告道:“新娘嫁過門,就是婆家人。現在她已經死了,成了婆家的鬼。看在她嫁過來的份上,你們把她好好安埋。鑑於你家確實不富裕,棺材錢就由縣衙出吧。至於這個案子如何處理,我還得再深入調查,回去好好想想。”

他說完這些,又對前來看熱鬧的鄉親說:“以後大家要嫁姑娘,不要光聽媒婆講,最好由長輩或姑娘本人親自到男家去訪訪,以免上了當。”

這件命案後來不了了之,縣官叫大家到男方家去訪訪的旨意,卻讓大家開了竅,成了婚姻中必走的一道程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