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國的孩子5歲前都在做什麼?

Joanna3182234416


英國的小孩子5歲前在幹什麼?就一個字,玩。三個字:好好玩。跟家長一塊玩。在英國教育體系是這樣子的,一般孩子出生以後,前面的一年或兩年是媽媽來帶,一個星期去上幾次託兒所,為什麼這樣呢?因為英國的托兒費用非常昂貴,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這個媽媽一個人的工資可能都不夠。

那麼當他兩三歲以後呢,他就會全日的,或者是每半天去上一次託兒所,到了4歲,小孩4週歲的時候他就可以上小學了,那個時候就叫學前班,那麼在學前班幹什麼呢?其實也不怎麼學,只是讓孩子習慣學校這個氛圍,班級的秩序,和別人一起分享學習的這個過程。到了一年級,那就是要正式的開始學習數學、英語,整個開始一個正式教育的時間了。

那麼在孩子5歲之前,或者說4歲之前孩子還沒有上學之前,英國的家長會做些什麼呢?其實他們做得比較好的有幾點,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個,他們往往會培養孩子一個比較好的作息時間,一般來說8點鐘,怎麼樣這個孩子都得要睡覺了,或者說怎麼樣這個孩子就應該上床了。那麼在孩子這個睡覺之前往往是家庭的一個閱讀時間,就是爸爸或者媽媽陪著講一個故事,讀一本書,那麼我記得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讀讀書,或者我的先生,也會給女兒讀書,這個是每天晚上必須有的。所以英國人也非常注重從小這個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有一點我覺得非常好的就是,父母經常會跟孩子一塊玩,他們會有很多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管做什麼,都會帶著他,不管做什麼都會帶著孩子,比如帶著孩子去超市買菜,帶著孩子出去運動,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那麼當然這個當中可能有一些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異,因為可能中國有一些設施、場所有一些安全隱患,可能並不是適合很小的孩子,但是也有一個觀念上的差別,可能覺得這個小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會不會染上病,會不會受到不好的影響,還是在家裡比較安全吧,有這樣的想法。

那我覺得,或者有的時候覺得我是去工作,我帶著孩子好像不大好,我的工作更重要,這個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犧牲一下吧。我覺得更好的方式就是說,在孩子小的時候儘量多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不管是出遊也好,工作也好,旅行也好,參觀也好,儘量和孩子在一起,因為其實說實話,3歲之前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最重要的。那麼到了3歲以後他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增加了,他的這個自我意識也慢慢的一步一步更明顯了,然後這個時候其實父母倒是可以慢慢的退出了這個孩子的成長的一些,這個時候父母倒是可以適當放一些手,有些決定讓孩子來做。

為什麼孩子玩這麼重要呢?因為孩子是通過玩來發現自己的,在玩的過程中,他樹立自信心,在玩的過程中他要去冒險,他要知道這個事情我其實是可以做的,也許前面有一些懷疑,遲疑,猶豫,但是他試過了以後就有一種成就感,在玩的過程中也可以激發兒童的這個創造力,不同的東西他拿不同的材料,有時候他拿個鍋蓋,拿個勺子可以玩半天,玩出不同的花樣來。而且我們要鼓勵孩子多跟同伴在一起玩,因為在跟同伴玩的過程當中,他了解到自己,瞭解到別人的情緒的發展,瞭解到別人情緒的這個需求,有一個合作的意識,所以玩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點,玩也是親子關係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很多事情,其實是可以通過遊戲,或者這種玩的形式來完成,孩子其實不喜歡聽你嘮叨,或者不喜歡聽你講道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把你想要說的道理表達出來。

所以呢,玩也是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認識的過程,並不要認為這個孩子是我生的,我很瞭解他,或者說他一定要聽我的。其實在和跟孩子玩的過程當中,孩子也學習到了這個界定,一個規則的界定,我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我做什麼事情媽媽是高興的,我做什麼事情是錯的,我的父母會不開心。那麼他也是在這個遊戲的過程當中學到了規則和界限。

因為玩是兒童的第一門語言,它天生愛玩。那麼玩得比較好的孩子呢,他的童年是很快樂的,因為他充滿了奇思異想,想象力,創造力,他培養了自信心,那麼他的童年的回憶就會比較美好,我就想到自己小時候玩過各種不同的東西,當時的時候物質條件並不好。那麼這樣的一種快樂童年對兒童以後的成長是有好處的,因為當他慢慢長大,經歷了困難的時候,他有一個地方,也一個避風港,他會想到我童年的時候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美好的時光,給他一個緩衝。那麼一般來說童年玩得比較好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比較有創造力。所以我建議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多玩,讓他主動地玩,要跟孩子一塊玩,放下這個父母家長的這種身段,如果你跟孩子玩不要敷衍他,是要你自己真正的喜歡這個過程,把跟孩子一起玩當做一個難得的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