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全國現在有多少自收自支人員?

混吃等死78337


2014年5月,國務院法制辦、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三部委負責人就《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國現有事業單位111萬個,事業編制人員3153萬人。這個數字是網上能看到比較準確的數字,4年過去了,我想變化也應該不大,到目前也應該是3000多萬事業單位人員。

自收自支單位是指其收益歸該單位所有,支出也由該單位負擔,有結餘不用上交國家,有缺口國家也不給予彌補,不執行政府機關的收支兩條線政策的事業單位,相對於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事業來說。這些單位都有自己的收費項目或者有盈利項目,如一些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就一個縣來說,自收自支編制人員最多不超過1%的比例,全國來講應該不到300萬人。特別是近幾年,機構改革很多收費項目被取消了,有些也是職能弱化後機構也被取消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到位後,很多此類事業單位可能被改製為企業。


濯日漫談


自收自支屬於一種財政撥款方式,常見於企業類事業單位、三類事業單位和二類事業單位,在有些地方也有某些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也才採用這種形式,比如房管所,公積金管理中心,運政等。那到底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人員有多少?這個還真不沒有個準數。


首先企業類事業單位和公益三類事業單位人員全部為自收自支,這個幾乎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這個大概有300萬左右。

其次公益二類裡面某些醫院醫生,有些高校的老師,有些地方的疾控中心等,這個情況也很複雜,因為同一個單位,同一個市採用撥款方式都不一樣,這個估計200萬左右,不會太多。

在一個就是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或者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比如我們臨縣房管所,我們省公積金管理中心(市一級可是參公的),隔壁市的運政(其他市基本參公)。這個人員全國不會超過50萬,屬於最少的。



大概算下來就是500萬左右,自收自支人員確實不好統計,有些甚至同一個單位性質相同崗位有全額也有差額,還有自收自支,可見編制運用比較混亂。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祝你好運。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


為什麼會有‘自收自支’這樣的編制?這麼多年來、各行各業打著‘做大做強’發展事業的‘旗號’無限制的隨意進人、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進來的‘人’留下了,事業沒有想象中做大反而‘人’成了個大‘包袱’。大批進人的背後是不是有‘腐敗’行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