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白對蝦桃拉病與亞硝酸鹽中毒的區別

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對白對蝦的桃拉病毒病和亞硝酸鹽中毒症作如下分析,以供參考。

一、桃拉病毒症與亞硝酸鹽中毒症的主要區別

1、表觀症狀的區別

桃拉病毒綜合症(TSV),主要表現為病蝦甲殼變軟,不攝食,肝胰臟腫大、變白,體色素擴散,尾部和足部發紅,病蝦一般集中在池邊和下風處緩慢遊動,幼蝦一般呈急性死亡,成蝦呈慢性死亡,死亡率可達50%。

倖存者攝食正常,甲殼有隨機分佈的黑斑。此病一般伴有較明顯的爛鰓和腸炎等症狀。

白对虾桃拉病与亚硝酸盐中毒的区别

亞硝酸鹽中毒症,主要表現為病蝦不攝食,空胃,遊動緩慢,彈跳無力。

尾部、足部和觸鬚發紅,臨死時體色逐漸變成青紫色,繼而呈灰白色。多數病蝦先在池塘表面緩慢遊動,繼而轉入中下層水體,最後靜伏池底而死。

一般剛蛻殼的軟殼蝦較易中毒,因此蛻殼高峰期常出現急性死亡現象。另外,亞硝酸鹽中毒症的池塘一般伴有水質混濁,透明度小,池底汙染嚴重等特點。

2、對環境因子變化表現出不同的反應

桃拉病毒病發病高峰期一般在清早低溫低溶氧時,隨水溫的升高及溶氧的增加,病情有逐漸緩和的趨勢。

亞硝酸鹽中毒症的發病高峰期一般在午後水溫升高時,特別是越冬棚蝦,天氣突然轉暖時更易發作,隨水溫的升高病情會不斷加重,嚴重時出現暴發性死亡。

3、水質指標因子的區別

亞硝酸鹽中毒症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水體中亞硝酸鹽嚴重超標,一般超過0·6毫克/升會出現慢性中毒症,超過1·5毫克/升會出現急性中毒症。

現場調查時,可抽取池塘中下層水進行檢測,若亞硝酸鹽含量超標,便可初步懷疑為亞硝酸鹽中毒。

同時檢測水體中的氨氮含量,水體的氨氮含量過高也會促使亞硝酸鹽的積累,並會加重其毒性,因此氨氮超標時更易引起亞硝酸鹽的中毒。

4、常用鑑別方法

將病蝦撈起,放入乾淨的容器,加入新鮮水,同時給予增氧,仔細觀察病蝦表觀症狀的變化。

若為亞硝酸鹽中毒症,經過約半小時的暫養後,病症會逐漸消失,體色由原來的青紫色逐漸恢復正常。

若是桃拉病毒症,則病蝦的症狀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改觀,並會出現逐漸死亡的現象。

二、解救方法

1、桃拉病毒症的解救方法

桃拉病毒症的解救必須採用綜合防治的方法。

(1)水體消毒:可選用較為溫和的高效消毒藥物,如溴氧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季胺鹽等。

(2)內服藥物:平時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大蒜泥、聚維酮碘、三黃粉等進行預防。發病時可以結合使用大敗毒、病毒靈等針對性較強的治療病毒病的藥物。

(3)底質改良:在養殖過程中,定期使用水質及底質改良劑。特別是在養殖中後期,由於排洩物和殘餌等廢物的積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質汙染和底質惡化,所以,此時應以水質和底質改良為主,其中以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等微生態製劑的改良劑為好。

(4)增強蝦體免疫功能:平時在飼料中添加含有參素、核苷素、氨基酸、多肽類、酶類等的生物活性物質和多糖類的酵母等。

2、亞硝酸鹽中毒症的解救方法

亞硝酸鹽中毒症的解救方法主要是通過水質調節,降低水體中的亞硝酸鹽和氨氮的含量,以達到消除中毒的目的。

(1)加強增氧措施,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從而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2)每畝水面用沸石粉50—100千克和過氧化鈣3—5千克進行全池潑灑。

沸石粉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氨氮,減少氨氮向亞硝酸鹽的轉化,同時減小氨氮對亞硝酸菌的抑制,使亞硝酸鹽向硝酸鹽順利轉化,從而減小水體中亞硝酸鹽濃度。

過氧化鈣是有效的增氧劑,溶氧升高可以降低有毒因子的毒性,同時可以大幅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

(3)在水中氨氮含量較高時,避免使用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因為水中的還原性有機物會被氧化產生氨,氨進一步氧化生成亞硝酸鹽,從而加大亞硝酸鹽的濃度。避免使用鹼性消毒劑,因為pH值的升高,會促使離子銨向離子氨的方向轉化,從而抑制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進一步加大亞硝酸鹽的濃度。

(4)加強水質和底質改良,其中以光合細菌、硝化細菌、放線菌等微生物製劑的使用效果較好。如有條件的地方,在投苗前應做足清淤吸汙工作,同時注意合理投餌,以防殘餌大量積累,這樣可以大幅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含量。(轉自水產養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