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巴比倫柏林》:納粹興起前的德國生與死

有心觀察暢銷書榜單的話,大概對肯·福萊特這個名字不會感到陌生,他的“世紀三部曲”《巨人的隕落》《世界的凜冬》《永恆的邊緣》都號稱是平均三天讀完的暢銷書,多線敘事,通過不同階層人物的個人生活變遷折射出整個歐洲的政治格局。這種故事往往歷史背景越宏大,讀者群就闊得越大,畢竟兩次世界大戰幾乎是每個國家歷史課本中都無法略過的章節。

同樣的寫法,聚焦更小的歷史時期,讀者群體反而會受到限制,基於這樣的作品改編成的電視劇,或許也無法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的觀眾群體。尤其是像《巴比倫柏林》(Babylon Berlin)這樣對時代本身所具有的戲劇性極盡所能地剋制,努力用一種舉重若輕的態度講故事的德語電視劇。

《巴比伦柏林》:纳粹兴起前的德国生与死

《巴比倫柏林》海報

《巴比倫柏林》由《香水》的導演湯姆·提威克導演,改編自德國作家沃爾克·庫徹亞系列時代小說。這個系列中的第一部《潮溼的魚》(Der nasse Fisch)描繪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即一戰之後二戰之前德國魏瑪政府治下的柏林為背景。以科隆出身的刑警蓋裡恩·拉特為主線人物,採用多線敘事手法,藉助不同階層、政治背景的人物交織在一起的命運展現出一個暗流湧動時代下的人生百態。

《巴比伦柏林》:纳粹兴起前的德国生与死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柏林整體上處於左翼思想的控制下,被後期德國崛起的納粹組織稱作是僅次於莫斯科的歐洲“赤化”最嚴重的城市。本土無產階級力量壯大,工人為了維護自身權益,頻繁與政府勢力展開正面交鋒。

同時,由於蘇聯政權內部紛爭,大批俄羅斯人出於各種原因長期以柏林為根據地展開鬥爭,他們在柏林大搞地下組織,印刷材料、為國內鬥爭儲備資金和軍火,組織內有間諜,外有視其為危害社會治安之不穩定因素的德國政府,在德的黑幫勢力同時也參與到幾方的力量角逐中,鬥爭十分激烈。

《巴比伦柏林》:纳粹兴起前的德国生与死

除了無產階級運動,另一種左翼的表現則是魏瑪時期電影藝術上的發展。這一時期,德國電影技術發展較快,有聲電影逐漸成為常態,電影製作手法逐漸嫻熟。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魏瑪政府時期出現了大批嚴肅的文學家。當然蒸蒸日上的態勢不僅僅侷限於主流文化。

就社會文化而言,魏瑪政府治下的柏林呈現出一種墮落的風氣。流行服飾和流行音樂在風格上類似美國同一時期的“爵士時代”文化,興起於法國的音樂酒吧“卡巴萊”在德國成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變裝文化、同性戀文化和基於異性戀的性風俗產業與卡巴萊形成共生,白天的柏林充斥著貧窮的掙扎,夜晚的柏林地下則只有鶯歌燕舞、春情無限。

在這種大環境下,德國人許多諱莫如深的慾望和情感都能尋找到出口,當然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巴比伦柏林》:纳粹兴起前的德国生与死

麗芙·麗莎·弗賴斯飾夏洛特·裡特

男主角蓋裡恩·拉特(沃爾克·布魯赫飾)是一個不完整的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被迫放棄了自己負傷的兄弟阿諾,受到軍事上懲罰的同時,心理上也留下的陰影。同時,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自己兄弟的妻子,並與她發生了關係,他向自己信仰的神明懺悔,但是從告解室出來,仍然是個無法贖清自己罪過的人。

看上去嚴肅認真、工作一絲不苟的蓋裡恩·拉特在從戰場歸來、從科隆去往柏林之後很好地掩飾了自己心靈上、倫理上的罪過,但仍然有些問題是他不得不面對的,例如他的毒癮,還有他父親的醜聞。

拉特的父親是科隆市的議員,曾經出演過一部色情短片,而且涉及特殊的性癖好,一旦被其他政敵知曉,將徹底扼殺自己的政治前途。拉特受命到柏林尋找這部短片的母帶以及拷貝的下落,以求徹底摧毀它,維繫父親的聲譽。

男主角所在的警察局風紀部門主要從事掃黃打非工作,男主角對柏林人生地不熟,上司表面上看在男主角父親的面子上處處幫忙,實際上又伺機尋找男主角的把柄為自己日後前途找一把梯子。

一次,男主角的毒癮在警局內發作,被竄到男廁所如廁的女主角夏洛特·裡特(麗芙·麗莎·弗賴斯飾)發現。有野心、有膽量、有頭腦的夏洛特出身貧苦家庭,經濟負擔沉重,為了賺錢,夏洛特在警局和其他姑娘爭搶文書工作,晚間則在夜總會兼職陪舞陪酒出賣身體。

萌生成為女警員想法後,夏洛特和男主角的上司做了一筆交易,夏洛特向上司交出男主角的把柄,上司保證夏洛特賣淫不記錄案底。上司以毒癮問題脅迫男主角一同觀看男主角父親的醜聞影像,女主角則徹底失去了男主角的信任。

《巴比伦柏林》:纳粹兴起前的德国生与死

沃爾克·布魯赫飾蓋裡恩·拉特

《巴比倫柏林》被分為兩季,兩季故事聯繫緊密,各有把柄握在他人手中的男女主角命運前途未卜,第二季的故事重心從第一季尋找父親的色情影片母盤轉向政治紛爭,俄國革命與德國本土政治氣氛的變化成為重要表現對象,第一季尾聲處,德國軍方的右翼勢力已經嶄露頭角,戲份逐漸加重,隱隱飄出二戰的火藥味。

如果出品方是HBO,那麼柏林的墮落街區可能會被表現得更加直白、更加活色生香,網飛(Netflix)和默多克集團的天空臺相比之下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剋制,止步於意思傳達到了、氛圍營造好了、觀眾自己在腦海中補全一下就好了的程度,有流血暴力、也有肉體慾望,但都沒有在戲劇性上大做文章,完全為劇情服務,因此也少了許多噱頭,喪失了吸引更多觀眾的機會。

不熟悉德國這段歷史的觀眾很難通過這部電視劇全面瞭解魏瑪時期的德國,但拍攝水準和敘事水平都不低的《巴比倫柏林》為感興趣的觀眾提供了一個瞭解歷史的契機,感受一下鐵與血即將浸染的柏林蒼穹下,德國社會不息又往復的生與死、情與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