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招標代理取消後對電子招投標和大數據的再思考

資格認定取消後,將會有更多招標代理機構進入市場,業主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聘請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造價諮詢單位或項目管理單位(包括外資背景的老牌專業諮詢單位)從事招標代理工作,讓他們帶著業主的商務需求去和政府合同備案部門積極協調、溝通,使政府接受那些雖然不合監管口味、但具備其商務合理性的內容,有望突破傳統招標代理服務的瓶頸。

2018年,招投標行業又迎來了一系列的鉅變,行業也面臨了重新洗牌,格局重構進入新的發展時代。目前法律法規的修改已經推出,例如去年底今年初的招標代理資質取消,法定招標門檻提高等。後續電子招標投標最短不得少於十日,央企國企要求80%以上項目要求採用電子招標等。

大數據驅動電子招標投標與公共服務發展創新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新技術的推動,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命題。在公共資源交易整合工作迅速推進的這幾年,國家要求公共服務體系和綜合監督體系全面發揮運作,實現招標投標行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當中。

大數據驅動行業創新發展

隨著我國建設工程交易電子化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設的高速發展,相關數據標準與規範將不斷健全和完善,交易過程數據將不斷完整,工程建設各階段之間、與其它相關行業之間信息共享將不斷加強,大數據技術應用需求將不斷增長。因此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的招投標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應用,為行業管理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為交易各方主體提供專業服務,為交易平臺規範化建設提供數據支撐,是招投標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2015年開始,大數據技術解決傳統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例如市場規範、效率、監管等問題。以智能化為基礎的智慧交易,可實現智慧化監督,對違法違規行為甄別、預警;可實現智慧化投標,解決招投標環節信息不對稱問題;可實現智慧化識別,建立招投標信用數據庫;可實現智慧化管理,通過預測行業趨勢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等目標。

如何挖掘大數據價值

大數據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規的數據庫工具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但它同時強調,並不是說一定要超過特定TB值的數據集才能算是大數據。我們從大數據的四個特徵來定義,即海量的數據規模(Volume)、快速的數據流轉和動態的數據體系(Velocity)、多樣的數據類型(Variety)、巨大的數據價值(Value)。

招標採購行業在電子化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的應用,整個行業水平被提升到更高的層面,隱藏在交易數據中的規律和價值不斷被攫取和利用,大數據在行業內的角色大有演變為生產力的趨勢。

同時,我們深信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深度應用,以提高執行效率為目標的大數據應用終將向智能化發展,以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技術終將把行業大數據轉變為行業新的生產力。

在優化資質資格管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改革中。大浪淘沙,去蕪存菁。電子招投標和大數據伴隨資格資質的取消,又一次讓市場成功的洗牌,那些靠出借資質為生的企業將被淘汰,那些專業實力過硬的企業將會留下,而另一些同樣具備實力、但苦於沒有資質的企業將會加入。是採用聯營重組的方式提供全過程諮詢,還是做精做專進行差異化競爭?或者最終創新出一條不一樣的新思路?招標代理機構及其他諮詢單位均應予以思考。而對於業主,資格取消給了業主更大的選擇空間,信息公示又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等、降低交易成本,這些都有助於業主選出更為專業合適的招標代理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