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成績很重要嗎?

陽光下的偎依


果不其然!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第一反應一定會有很多人排著隊喊“習慣最重要,成績不重要”之類的。
我想請教一下諸位說“不重要”的朋友:你們是用什麼來判斷習慣好不好、有沒有效?


常規來說,我們檢驗給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適、有效最為直接的檢驗方式就是孩子的成績!

如果你費了半天勁按照你的“習慣培養”方式發現孩子成績始終沒有提高,請問你還是會繼續堅持你認為“對”的方式嗎?會以“習慣最重要”為藉口來安慰自己並且繼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堅持嗎?

如果你選擇調整方法,那麼請問你是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做出的調整?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成立的重要性嗎?

搞不懂為什麼總有那麼多的人拒絕承認“成績的重要性”!這些人總是拿什麼習慣最重要、學習方法最重要、理解最重要之類的來“襯托”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

可是我就真的搞不懂了,這些人都是教育專家嗎?哪來的自信認為自己堅持自己的那套不重視成績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好?而是你們是如何檢驗你們的教育效果的呢?

我認為:

成績非常重要!任何階段的成績都很重要!

從來就沒有不重要的成績,所謂的“不看重”無外乎要麼根本做不到然後給自己找個藉口挽回點面子,要麼輕鬆做到然後說這個表示一下謙虛客套罷了。如果你是後者,這沒啥,如果你是前者我覺得你要是隨便說說也就算了,但是如果你真的相信你自己說的,那麼你才是真的是實力坑娃!


一年級的課程有多麼的簡單我們就不說了!就這麼簡單的東西基本上你只要能認真寫作業,然後堅持每天聽寫、讀課文,做口算,那麼成績就一定不會出現不好的情況!

別把“培養習慣”當成不作為的藉口

因為好的習慣不可能不提高成績!不提高成績只能說明你給孩子培養的習慣根本就不行!

一個連如此簡單考試都解決不了的學習方法、習慣養成,你們哪來的自信讓自己不重視成績、靜待花開?

你有信心、有耐心!那麼你家孩子會有嗎?“為什的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在各種習慣、方法的訓練下,我的成績還不好?是我太笨了還是爸爸媽媽錯了?”

學習沒有成績作為“催化劑”、“興奮劑”,你們能指望這麼點的孩子憑藉什麼樹立起自信心?憑藉什麼相信自己一定行?難道只憑借你們的“勸解”???


成績和培養習慣、方法來不矛盾

好習慣、好方法是催生好成績的必然條件,如果你都不能通過這些培養讓孩子提高成績,那麼你還有什麼自信認為方法是對的?

它們從來不說估計存在的!

真的搞不懂那些整天說不重視成績的人們,如果真的不重視,你還研究個什麼勁的習慣、方法?難道僅僅是為了世界觀?為了價值觀?為了人生觀?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其實真正重要的是孩子成績背後折射出來的基礎的紮實程度、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等等。

1.成績小幅度晃動很正常

如果家長把孩子每一次的成績都看的很重要的話,是很累的。

我姑姑的孩子今年就上一年級,每次課堂上的那種小測試孩子一旦成績下了90,她整個人就都很緊張,當天就得拉著孩子把所有題過一遍,甚至有幾天失眠睡不著覺,孩子那段時間對學習也有牴觸心理,每次放學後就各種理由拖著不想寫作業。

但是我們看了孩子幾次考試的試卷,其實做的很不錯的,就是有些小問題沒有注意到。最後就勸她放寬心,監督孩子寫寫作業,不會的題給她講講就行了,沒有必要每次考試都如臨大敵,孩子和她壓力都大。

最後我姑姑稍微放手以後,孩子的主動性比她想象得好很多,期末考試成績也到了班裡前幾。



2.養成學習習慣更重要

一年級小朋友剛進入學校,剛剛開始有組織有記錄的學習生活。有時候難免貪玩多動,家長在一年級最重要的還是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

這個時候家長的常態幾乎就是陪孩子寫作業,會相對辛苦很多。但是家長還是得注意引導孩子思考出問題的結果,漸漸讓孩子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3.打好學習基礎

和學習習慣同等重要的還是這一年的基礎知識,以後學習的百丈高樓就起於此。

我二伯的孩子去年高考的,學理,其他成績都很好,但是語文很差,考了六十幾。本來可以上個一本學校,最後生生去了二本。原因就是他上一年級的時候,課本丟了,家長也沒有在意,孩子當時也還小,沒有課本跟著學了一學期,什麼也沒有聽懂,從此語文成績就一直沒有上去過。

所以家長更應該重視的是一年級孩子的種種習慣的養成,學習要重視,但是不單單是以成績為導向。其實要是經濟允許的話,一年級的時候也可以報個課外的興趣班,比如跳舞樂器或者其他,對孩子的興趣養成和性格培養也是很好的。


教育情感話題答者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成績重不重要,要看放在哪個階段來說。

如果縱觀整個小學,一年級的成績真的算不了什麼,我家孩子現在讀二年級,從一年級到二年級,我發現很多孩子的成績波動都很大。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男孩,一年級期中考試排在年級前二十名(學校前二十名為年級之星,具體多少名,學校不對外公佈,只有老師知道)。前兩天單元測試,全班70名孩子,只有3個孩子不及格,這個孩子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說,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成績對於整個小學來說,真的不算什麼,變化會很大。

但是,要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一年級這個階段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孩子學習成績差,說明一年級的很多知識還沒有掌握,需要及時查漏補缺。成績是孩子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顯現,家長從成績中就能看出孩子知識掌握的情況,所以,還是比較重要的。

成績不理想,還是應該引起家長注意的,一年級打好基礎很重要,這關乎孩子未來的學習,更關乎孩子的信心,孩子成績好,越學越有信心,成績總是墊底,他自己就沒有信心了。


沛澤媽讀心理


我覺得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最重要。從教10多年以來,遇到過太多一年級剛剛入校的孩子,第一學期成績很好,幾乎都是雙百,但是慢慢的到二、三年級就不行了,不是基礎差,而是學習習慣不好。

我女兒也是今年上一年級,全班50個孩子,她差不多大部分時候在20名左右,很多人問我急不急,我覺得不急啊,前天期末考,別人100,她99,排在16名,前面有15個100分的同學,我們給她分析了錯的那題的原因 ,沒有批評她,鼓勵她加油,爭取下次細心點。她沒有表現出難過,表現出來的是遺憾,她說早知道我細心點,就可以得100分了,看得出來,孩子真的意識到問題所在。所以,我覺得,一年級成績分數真的不是特別重要,多多鼓勵孩子,幫她建立自信心,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lovey彤寶


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強調的答案就是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要找其中的原因,我可以從下面給你分析一下。

我們的知識都是有傳遞的,12年級的知識是記憶性的知識,這些記憶性的知識不單純考查了孩子的記憶力,也考查了孩子的知識儲備,一個簡單的例子,九九乘法口訣表。

在12年級學習九九乘法口訣表的時候,他的考試範圍也就僅限於81道題,這是一個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記憶的基礎,如果孩子對於這個知識的記憶都沒法完成的話,那麼後面的學習就根本無法進行。

有時候我們一直在強調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但恰恰相反的是知識的儲備,在12年級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都是慢慢昇華的。

由於12年級的考試內容幾乎都是記憶性內容,比如說1到20以內的加減,其實他的題型是非常有限的,許多聰明的孩子背誦都可以完成,甚至不可不用通過推理和演算。

語文方面的問題就不再強調了,語文是一個持之以恆的問題,他的字詞句段章在整個小學階段一直是從層次性的遞進鋪墊。

所以說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也就是12年級的話,成績不好的話,也就是意味著孩子對記憶性的知識沒有掌握好,這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以後沒有能力去昇華出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更多關於知識層次遞進的一些知識,請關注,我後續將在頭條號那邊進行整理發佈。


義誠老師


學習成績不重要,習慣才重要,培養孩子優良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更重要,一年級成績好的,大多聽話的細心的,因為題目並沒什麼難度,有些成績不好的有的比較粗心漏題造成,但是三年級會是一個分水嶺,因為題目開始靈活多變,要考孩子的邏輯思維了,這時候並不是細心就能解決問題,所以有些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三年級後不好了,有些孩子一二年級成績一般三年級後突然好了就是這個原因。然後,六年級又是一個分水嶺,這時候孩子已經十一二歲了,有些懂事了不貪玩了,心思對上去了成績就好了,有些心思對其他地方了,比如打遊戲,看漂亮姑娘,那麼成績就可能下滑了,所以六年級也是一個分水嶺。特別要說一下,有些平時挺好考試不好的,那是有些家長為了成績而成績,跟老師買一樣的輔材考試卷,在家做一遍,對著答案去學校再考一遍,所以,平時成績好,一到大考就傻眼,考試不是目的是手段,老師通過考試發現孩子不足查漏補缺的手段,不要混淆視聽讓老師摸不清了,這樣也不利老師的正常教學……


憶月阿寶


講真話,成績是重要的,一個孩子如果每次考試不及格和九十分以上說明很多問題,在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閱讀能力等等方面差別很大的。當然這些事都是針對正常水平而言,不排除智力超常的孩子能成後起之秀。成績好了,自信力就好,性格也好,活潑開朗。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要抓緊趕上來,現在的知識結構是累加式的。一年級著重的是智力開發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有興趣的培養等等,不要小瞧一加一等於二的計算,對孩子們來講,這是質的演變,這個質的演變比量的轉變要難,學習有時候就如捅破一張紙,但是怎麼捅破是比較難的。我教過一個孩子,用了半年的時間,從開始的考十分到考六十分,在別人眼裡可能不算什麼,但是我很高興了,這裡面有老師家長的多少努力啊,但是這些別人沒看見。不管怎麼樣?任何時候不考試不行,只能轉化方式和方法,逐步科學化,並且適應社會發展,去掉考試是不行的。希望家中有上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教育是一個系統,需要學校 家庭 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行!


山東省詩詞研究所


成績穩定在90分以上(或者平均分以上)的,多幾分少幾分不重要;

成績保持在80分以下(或低於平均分15分)的,如果還覺得不重要,那就是在給自己和孩子挖坑了。

這是我專職輔導一年級的經驗之談。




一年級試卷由於要控制題量,每一題的分值都較大,有時做錯一題,排名就得掉個十幾名,或者從優秀掉到良好了。

所以說,90分以上的,多幾分少幾分,可能也只是一道題的分值。


但是,一年級試卷由於知識深度較淺,普遍容易得高分。如果孩子離“普遍高分”分差較大,

那麼孩子要麼學習態度有問題,

要麼學習能力有問題,

要麼學習方法有問題,

反正肯定有問題。

如果放任不管,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




作為一線的工作者,只能告訴大家,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逆襲上,現在能夠逆襲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一年級的成績重要嗎,很重要!

對於大多數家長而言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小學低年級的考試有普遍高分的現象。經常會有孩子考試成績九十七分,但在班級裡大概排到了二三十名這樣的情況。網上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小學教育,上課的時候老師教的就是和麵擀皮兒;回家做作業還是和麵擀皮兒;到最後考試,就考一個和麵擀皮兒包餃子,所以大家的分數都很高”。也就是說在低年級的教育強調的是對知識體系反覆的強化和熟悉。如果孩子在很多次考試中,都明顯的落後於班裡的其他同學,其實到了高年級後逆襲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所以低年級的成績,家長還是要重視的。

面對低年級孩子,不要過早貼標籤

請家長注意一點:不要過早給孩子下“成績不好”、“腦子笨”或者“學習能力差”的判斷。因為有的孩子在上學之前上了幼小銜接或者學前班,在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能跟上老師的節奏,知識點的學習基本上就是複習;有的孩子可能在上學之前沒有學過任何東西,在他學習的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一些知識,會有一個試錯——糾錯——進而掌握的過程。在第一學期時,可能會有一些孩子出現學的慢或者成績比班裡之前上過幼小銜接和學前班的同學低的情況。家長不要著急,要耐心的等孩子趕上來、幫孩子儘快的適應學校的學習節奏。

家長正確看待孩子成績的一些建議!

我的孩子還沒有上小學,已經開始根據她自己的興趣學習藝術特長,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屬於成績後進家長的心態。下面有幾點體驗,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家長的內心要強大。我們孩子在學舞蹈時,一直是站在班裡最後一排的最角上,一方面是她個子比較高,另一方面是她的動作做的也不是很標準。但是在學習的第二個學期她就有了很大的進步,第一個學期自己在舞蹈班不太好的表現導致老師對她有點冷淡、有時候小朋友會嘲笑她,都讓她心裡很不舒服。孩子都有自尊心,所以她自己會苦惱,會回來找原因,在她練功的時候我會幫她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做一下想要的練習,比如她的力量比較差,我沒有去按照老師的要求太多的去給她做柔韌性的訓練,而是做了一些有關力量、平衡的訓練;她在一開始學跳舞時管不住自己,特別愛說話、特別愛亂動、紀律性很差,這也是老師不喜歡的,我在家裡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去練她的舞蹈動作,而是練習讓她一分鐘坐著不說話,三分鐘坐著不說話,五分鐘坐著不說話等等!

通過孩子學舞蹈的練習調整,我發現當孩子學習落後於班級的其他孩子時,老師給出的常規性訓練並不能解決孩子學習困難的問題,由此推廣到低年級孩子學習的問題,因為從幼兒園到小學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孩子並不能適應課堂45分鐘的“聽講模式”,回家寫作業或者考試時,並不能完全理解題目的要求,也就是說有時候家長看到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其實是他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行,如果家長遇到了孩子學習能力差的情況,一定要去發現造成這些現象的真正原因,而不是盲目的陪讀代勞、報輔導班。具體問題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和微信公眾號《親媽學堂》,進行留言,個案諮詢!

成績只是一兩次對試卷的理解,考好不必沾沾自喜,考得差家長要認真分析原因,保護低齡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永遠是家長最重要的事!

在孩子一年級成績有問題時,家長還是要好好的幫孩子分析背後的原因,比如說性格原因或者是從小跟人溝通、交流的習慣原因,去幫他提高成績,而不是簡單的刷題、背題、題海戰術,這樣會打消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這些就是我對一年級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成績的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我是一個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因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給你的遠遠大於你付出的。上述觀點供您參考,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的號——講常識、說真話,認真探討養育孩子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不十分重要,可如果你這樣認為並傳導給孩子,就會讓孩子不認真學習!

一年級是打基礎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學不紮實,就會影響今後的學習。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太小,學習又太累,尤其是要盯成績就更累。可問題是,誰的人生不累?誰不是一邊累的不想活,一邊又拼盡全力地活下去?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嬌慣孩子,可是社會會麼?別人會麼?

你不去盯孩子的成績,就會傳遞給孩子形成一個十分不好的理念,那就是不必在乎成績的高低,不必費盡力氣的學習,而如果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更加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因為這樣的態度,到最後可能連及格都會成為問題。這,難道就是你想要的結果麼?

不要擔心孩子會累著,他們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堅強。雖然他們有時候會表現出不耐煩或者是牴觸的情緒,但請相信,那只是他們想要逃避的一種手段。他們是在試探大人的底線,如果大人做出讓步,他們放縱自己就有了藉口。

也不要懷疑孩子的智力,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聰明。雖然他們有時候會被貌似7+5的計算難住,但只要他們找到規律,就會表現的極為優秀。

想要讓孩子未來少磨難,現在就不能夠對他們心軟。如果你不能夠跟孩子一輩子,那就不要如此的放縱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