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這一說法?

shcho


黃鶴樓下午茶。如何看待“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這一說法?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一種心理訴求。這種心理訴求是如何產生的,可不可行?首先來看武漢三鎮大大小小的幾百家醫保定點醫院及衛生院,那裡此時正是繁忙時刻,先不要談什麼罷工,先讓醫院停電一小時,市長專線電話不打爆才怪。

所以由此看來,這是一部分人的氣話。氣話打從何來,我認為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病人不能盲目就醫,要對自已的病情有一個基本瞭解。我認識一箇中年人,他患有腎結石到漢口某大醫院腎病科就診,做了微創手術後,一週以上還插管尿血不止,病友,同事都勸他迅速轉院,可這位中年人就是迷信這裡的醫生朋友,最後幾乎是在生命垂危的時候才決定轉漢口同濟醫院,挽救了性命。

這個案例有什麼啟示呢,住院治病,幹萬不能心急亂投醫。後來家屬才瞭解到這裡的腎病專科並不是全市的名科。

另外我有一個朋友,他是比較理智的,掛院做全套檢查,醫生髮現他患有前列腺鈣斑疾病,上了許多手段,最後要求他從消化科轉泌尿科穿刺,切片做手術,診療單上赫然寫著初步診斷Ca。

這位老兄平常並無臨床病理反應,比如高燒,尿血。於是他當即立斷辦了出院,後來又通過其它大醫院藥物保守治療,現在情況屬於比較正常。

這個案例不是鼓勵你毫無醫療常識,拒絕手術。那麼因此,你也會犯小錯的甚至是大錯。

二是醫護人員責任重大,我們有理由在重大案例上要給醫生百分之百的信心,那些手術還未開展,妻子老親孃跑遍醫政大樓,科室,喊冤的人實不應該。比如嬰兒已經屬於病毒感染,心肺感染,家屬強制不允許上消炎針劑,顯然是拿生命開玩笑。

三,我國的醫護人員整體素質都是比較高的,但確有少數人利慾薰心,不該上支架的亂上支架,不該列入醫保重症範圍的,想辦法在刀子上,手術上開口子,實則害人不淺。

對於這樣的醫生案例應該發現一起曝光一起。應該說近四,五年,病人對上支架有了特別的訴求,這決不是好事,醫院是商業機構,但更是治病救人的地方。

戰爭年代醫生尚且對盤尼西林格為重視,今天醫生對大路疾病決不能見錢就撈,否則社會留下的疼痛更是不能消弭。


大成之風


根據嚴肅研究,確實出現了“醫生罷工,病人死亡率下降”。事實是,儘管罷工發生,很多醫生依然在工作,急診與緊急手術依然正常開展,但這仍然不能全部解釋死亡率下降的事實。確實存在一定數量的病人,因為沒有被治療或者進行非絕對必要手術,死亡時間延後了。即便如此,並不能據此否認現代醫學治療的價值,多數人的壽命都因為現代醫學而延長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更因為現代醫學而大幅改善。

這個問題並不是簡單幾句話可以解釋清晰的,您最好仔細讀一讀這篇文章。

醫生罷工,患者確實會更少死亡——看一看學術期刊的嚴謹研究

目前對於這個問題最嚴謹的學術研究,發表在著名醫學學術期刊《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上。

2008年,美國埃默裡大學、喬治敦大學(Emory and Georgetown Universities)和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索爾維格·坎寧漢(Solveig Cunningham)和薩利姆·優素福(Salim Yusuf)領導的學術團隊,通過分析1976年至2003年,全球範圍的醫生和護理人員罷工情況,梳理發現以下事實。

在已記錄的醫護人員罷工情況中,罷工時間持續了9天到17周不等。所有的不同研究都表明,在醫療罷工期間,人口死亡率要麼保持不變,要麼甚至發生了下降。沒有一項研究發現,在罷工期間,死亡率增加。

死亡率下降的關鍵因素是,非必須的和非急診手術在罷工期間停止,這是死亡率在罷工開始後穩步下降的關鍵原因。

1976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杉磯,醫生舉行罷工抗議飆升的醫療事故保險費。在五個星期中,大約50%的醫生停止了治療,除了緊急情況以外,醫生們拒絕開展任何治療。第一週,每10萬人死亡21人,到第六週,每10萬人死亡13人,第七週,每10萬人死亡14人。且當時死亡率低於前五年的平均值。罷工結束後,醫生返回工作崗位,死亡人數隨之上升。1976年罷工結束後兩週,死亡人數與1975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數增加了90多人。

而1983年,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項長達數月的醫生罷工,病人死亡率並沒有明顯增加或者降低。1983年3月2日至6月26日,由於以色列政府與醫學協會之間的勞資糾紛,耶路撒冷1萬1千名醫生中的8000名醫生開始罷工,不過,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開設了獨立的救助站,收治緊急病例

坎寧漢和他的同事們比較罷工期間死亡證明的數量,並選取了1982年2月到9月作為對照組比較研究。研究發現,罷工前和前一年同樣時間內,死亡人人數相同,為89人;罷工期間死亡人數比前一年少6人,而在罷工後的10周內,死亡人數比1982年同期增加了7人。

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國紐約州1984年至2004年期間,醫院護士罷工直接導致病人死亡率上升。護士罷工使得罷工期間入院的患者院內死亡率增加了19.4%,30天再入院率提高了6.5%。大家以後看病真的得和護士搞好關係,護士的護理質量對於病人的意義被鐵一般的數據所證明了。

更多研究發現,在7起醫生罷工事件中,4起罷工期間死亡率下降,3項罷工期間死亡率沒有顯著變化。

還有研究發現,與醫生罷工研究相比,當週末醫生較少時,此時入院治療,死亡率會明顯上升。英國衛生部長傑里米·亨特(Jeremy Hunt)表示,如果你在星期天入院,你死的可能會比周三高出15%。

醫源效應——患者死亡減少的真實原因

醫源效應(iatrogenesis),是指醫療過程、藥物治療或者醫療器材,對病患造成的不良影響。由於診斷不周、藥物過量或者非危及生命的自主手術中,確實存在一定數量的患者死亡情況發生。

華盛頓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n Washington)2000年的一項報告估計,美國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其中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可歸因為醫療錯誤,間接導致44000至98000人死亡。這一死亡人數佔美國所有死亡人數的2%至4%。這一數據極其粗糙,有很大的估算成分。而且事實上,這部分死亡人數,實際應是預期壽命減少,也就是說,其中很多病患,即便沒有手術或者藥物治療,也會在六個月到一年內死去。

也就是說,醫生罷工後病人死亡率下降的真實原因是如下幾點:

1.儘管醫生罷工了,但是急診和必須開展的緊急手術並沒有停止,醫生並沒有眼看著病人死去,必須救治的依然治。

2.很多罷工發生時,醫生們都自己私下執業,依然繼續給病人看病。這就好像張大媽鄰居是醫生,最近醫生罷工了,但是張大媽找鄰居看病,醫生肯定不會不看的。

3.如果醫院護士罷工,那麼病人死亡率會顯著上升,即便病好了再入院治療可能也更高。

4.確實存在醫源效應,也就是過度治療和非必要手術使得病人死亡風險升高,但是這些病人中的大多數,即便不治療,也會在之後六個月到一年內去世。

5.即便醫生罷工病人死亡率下降是事實,也並不能據此否定現代醫學的價值。

壽命增加,生活質量改善——現代醫學成果斐然

任何一個清醒的人都能意識到,我們今天活得更長、生活質量更好了。在全球所有國家中,活的更長活的更好的人,一定來自於富裕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而不是一個經濟落後,食不果腹但環境優美的落後非洲國家。

美國馬里蘭州國家衛生統計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的肺炎和流感的年齡調整死亡率從1950年的每10萬人26.2人下降到了1989年的13.7人。而所有原因導致的年齡調整死亡率從每10萬人840.5人下降到每10萬人523人,相差317.5人。預期壽命增加了7.1年。美國1950年到1996年,腦血管疾病(主要是中風)的死亡率下降了三倍多,每年死亡人數減少約13萬人,預期壽命增加1年多一點。1950年至1995年間,美國心臟病死亡率下降了一半以上,平均壽命增加了約3歲。

中國的數據更是成就巨大。中國急性傳染病發病率由1949年前的2萬/10萬下降到203.4/10萬。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前的33‰下降到1994年的6.49‰。國民平均預期壽命已從1949年前的35歲提高到目前的70.80歲,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指數高出10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兒童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據全國婦幼衛生監測報告,中國的嬰兒死亡率由五十年代初期的200‰下降到2015年的8.1‰,2015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0.7‰。1950年至1980年,中國嬰兒死亡率的年平均下降速率在5%以上,此下降速率既快於同期發展中國家平均嬰兒死亡率下降速率(2.5%),也快於發達國家年平均下降速率(4.6%)。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的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年平均下降速率分別為6.50%和5.85%。目前,沒有一個人均年收入和中國相近的國家達到如此水平。中國於1978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有效地降低了相應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這一切成績的取得,其背後都是現代醫學科學直接推動的結果。

總結

綜上,確實發生了醫生罷工後病人死亡率下降,但真實原因是如下幾點:

1.儘管醫生罷工了,但是急診和必須開展的緊急手術並沒有停止,醫生並沒有眼看著病人死去,必須救治的依然治。

2.很多罷工發生時,醫生們都自己私下執業,依然繼續給病人看病。

3.如果醫院護士罷工,那麼病人死亡率會顯著上升,即便病好了再入院治療可能也更高。

4.確實存在醫源效應,也就是過度治療和非必要手術使得病人死亡風險升高,但是這些病人中的大多數,即便不治療,也會在之後六個月到一年內去世。

5.即便醫生罷工病人死亡率下降是事實,也並不能據此否定現代醫學的價值。各個國家的經驗均表明,現代醫學是增加人口預期壽命,改善生活質量的有力武器。

醫生罷工病人死亡率降低這個事實,屬於典型的統計信息失真

。統計數據確實說明了當醫生罷工時病人死亡率降低這個事實,但統計數據卻說明不了當醫生罷工時,醫生們依然在救死扶傷,開展急診,救治緊急危重病人。拯救生命是醫生的天職,絕不會有醫生在人即將死去前袖手旁觀。這使得醫生這個職業通過罷工來解決問題顯得格外無力。假如醫生們嚴格執行罷工,絕不收治任何病患,我想患者們真的會死給你看的。

現代醫學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我想,很少有人蠢到生了病不去住院看醫生,而是跳大繩、法師做法來救命了吧。


九度十二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

這怕不是在開玩笑??首先,確實有出現過醫生大範圍罷工,死亡率下降的情況。但是,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一部分病人,治療的時機不對,往往一些嚴重疾病的晚期,面臨高危險的手術。如果保守治療,那可能還有幾個月壽命,但是承擔一定風險,存活下來的話,五年生存率能大幅度提高。

這時候,你是做手術還是不做手術?

另外,醫生水平有參差不齊,醫院也有上下之分。患者還有各自的經濟上的差距。所以每個個體即使是類似的疾病,受到的治療也不同。

總的來說,由於醫生的存在、醫療水平的提高,各個地方的人可預期壽命都在提高。

但,隨著壽命提高,癌症等嚴重疾病的比例就提高了,醫療難度也隨著劇增。

本來只能活到50歲,因為醫生的存在,現在活到78了,得了癌症,你說,這是醫生的錯麼?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報導,國外有很多人好好做研究,但是也有很多人會做一些無聊的片面統計分析。當然國內的翻譯也會添油加醋哦。

其實這些統計分析全部來自國外,也都不權威機構做的盡調分析,最重要的是用一個小樣本量來做的統計分析結果。統計數據主要來自以色列和美國的個別城市。這裡說的醫生罷工只是指部分醫生罷工,並不是整個城市或者國家所有醫務人員停止一切工作。醫院照常運轉,該看病看病,該治療治療,啥都沒有變,變得只是服務的質量和次數。況且國外醫療大多分幾級,家庭醫生,社區醫生,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等,並不是每個環節都停止工作。再說某地區醫生罷工並不妨礙患者去周邊地區看診治療。所以一個不科學的統計分析得出了一個荒謬的結論,但是這個結論的確辣眼睛,所以可以廣泛傳播。這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隨著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我國平均人均壽命是逐步增長。2017年我國人口預期壽命是76.34歲,同期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1.60歲。而且這個預期壽命的增長跟國家經濟實力,醫療衛生支出成正相關性。非洲某些貧窮國家人均壽命不到40歲。

那麼這些統計數據有些什麼意義呢?它可能提示某些過度醫療也會導致一定後果。大家都知道癌症晚期做放化療可能沒有太多意義,但是很多家屬並不會放棄治療。

如果所有醫生都罷工,那麼新生兒死亡率和產婦死亡率就會飆升到一個恐怖的數據,闌尾炎可能再次成為致命性疾病。所以這個說法最大的功效就是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麻醉醫生小康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這個說法是很片面的和不正確的,醫生這個職業在社會上扮演的是救死扶傷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一旦醫院停止運行,其結果是慘烈的,大量急症病人將陷入困局,有些生命都會受到威脅,比如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腦出血、腦外傷,還有腦梗;生殖系統中的難產、宮外孕大出血和產後大出血;呼吸系統中的氣胸、過敏等引起的窒息等;消化系統中的肝破裂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心律失常、肺梗阻、心肌梗死等疾病,都需要及時的治療。


目前醫患之間有個矛盾是在過度治療方面,醫生希望做的一些檢查和檢驗,或者是治療,被一些病人誤認為是不需要的。特別在惡性腫瘤治療方面,很多人認為化療的危害性很大,癌症病人如果不接受化療,那麼死亡率會下降。但是這種看法也是很片面的,從科學角度看,有些癌症的化療效果和延續生命的效果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些癌症的治療方法還是值得探究的。另外,因為個體的情況不同,有些人對化療很耐受,身體能承受,有些病人就無法承受化療,治療後反而身體急速惡化,死亡會提前到來。但是醫生的初心是好的,都是為了進行有效治療。



醫生這個職業還是很不容易的,我採訪過一些在一線工作的臨床醫生,他們又要看門診,又要做手術,又要做科研,每天特別特別的忙碌,為了人類的健康事業兢兢業業,連休息日都沒有,對於病人,他們是發自內心的愛,希望能夠治癒更多的病人,我們不能被社會上那種攻擊醫務人員的不良風氣所迷惑,我們要去理解這些白衣天使,去配合這些白衣天使的治療工作。


科壇春秋精選


這個說法可能是真的,但是背後的原因根本就是一個統計學上的誤區,而不是什麼醫生都是圖財害命這種譁眾取寵的說法。

這是一篇傳播很久的微信爆款網文,我我截選一下相關的內容:

1976年哥倫比亞的堡高塔市的醫生罷工52天,出現了一個被稱為“不尋常的副作用”:就是當地死亡率下降了35%。同年,在美國洛杉磯,當醫生對醫療事故保險漲價不滿而罷工示威時,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1973年,以色列全國醫生大罷工。為期長達一個月,根據耶路撒冷埋葬協會的統計指出該月的全國死亡人數下降了50%。

最後這篇文章還不忘鼓動一下大家轉發:

可能您一個小小的分享動作,就可能照亮無數人的命運!人因夢想而偉大、更因行動而成功、你因學習而改變!請把您的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人學習成長,走向成功!感謝您的支持!這就叫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傳播正能量,擁有正思維,正能量!

其實基本上看到這樣的文體,我就知道什麼情況了。一般來說,這種話題取得非常驚悚的文章,最後還說上一大堆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話讓你轉發,基本上就是謠言了。至於說到底這裡面的統計數據對不對,反正我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雖然說有些統計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本質上還是玩兒了一個統計上的把戲。

我舉個例子,有一個小鎮,鎮上癌症病人比例是千分之五,另一個小鎮,鎮上癌症病人的比例是千分之一,請問是不是說前一個小鎮環境不好,更容易讓人得癌症?其實真實情況也許不是這個樣子的,也許前一個小鎮是世界上環境最好、治療癌症水平最高的小鎮,正是因為是這樣,所以大量的癌症病人聚集到這裡,才讓癌症病人比例提高的。

而這篇網文裡面也是一樣的道理。網文裡面提到的罷工地點,基本上都是某一個城市的醫生罷工,或者像以色列這樣的小國進行全國性罷工——這就意味著這些地方的病人都是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治療的。

那麼請問,在這罷工的一個月兩個月裡面,是不是那些病重的人都是在空無一人的醫院裡面安安靜靜在那兒等死呢?

答案不是的,那些病重的人或者生病了著急治療的人都會想辦法到其他城市治療,城市裡出現了車禍之類的意外傷害事件,也肯定是儘可能把傷病員往其他城市送。醫院裡面空空如也,所以最容易死亡的那一部分人都到了其他城市了,最後整個城市的死亡率當然就下降了。

這就是叫倖存者偏差。醫院罷工把那些生病的人都剔除到了另外的城市,你在剩下來的人裡面統計死亡率,得到的結果當然是死亡率降低了。在換句話說,醫院罷工,本質上就是讓所有的急病、重病病人都到其他城市就診了,這樣一個城市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沒病、小病的人,你說死亡率會不會下降?

但是如果全世界所有的醫院都長時間不工作了,所有的急病、重病病人在哪裡都得不到治療,小病的人也沒辦法得到治療最後變成大病,請問這樣的世界死亡率可能低嗎?

所以說,“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的說法也許是真的,但是根本就是玩兒的一個統計學的把戲,相信的人可以在評論裡發毒誓不再去醫院了——醫院罷工等不著,你不去醫院應該是做得到的,讓我們看看你們的死亡率是不是低一些。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這一說法不準確!但也有一定道理,和現實意義!

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在當下已經變味了!

一,醫生能治好的病,都不是大病!真正有明堂的大病醫生也無能為力,如lCU中的病人,多數是人財兩空!所以醫生只能扶傷,多數是救不了死的!

二,庸醫,懶醫,向錢看的醫生多了,大處方,大檢查,過度治療屢見不觧!

三,人們對治未病了解甚少,小病大看,疑病常看,消耗了醫療資源,加大了醫患關係的緊張!

所以說,醫生罷工,可暫緩一些醫患關係,清醒一部份病人的頭腦,多審視一下患者自已是否需要人幫助你!

醫生罷工了,也可以使醫生有時間來回顧自己的醫風,醫德也是好事!至於是否能使死亡率下降50%有待商確!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醫院病的不輕,醫生也病的不輕!


大亨永德


這不是笑話,不是調侃,這是發生在上世紀一些國家的真實事例。以色列,美國哥倫比亞以及個別城市,都做過類似的統計。最長的一次醫生罷工,發生在以色列,醫生罷工70多天,全國死亡率下降50%。

根據這些統計,得出的結論是,一部分病人是醫生治療過程中的錯誤,導致病人死亡,通俗的講就是治死的。一部分病人是因為所用藥物錯誤而導致病人死亡,也就是說是藥死的。還有一部分病人,聽到自己病情後,精神高度緊張恐怖導致死亡,就是我們常說的嚇死的。

統計歸統計,研究依然在研究。但它的可靠性值得懷疑,其結果也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健康狀況在迅速提高和改善。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在逐步延長。這些都說明醫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醫院醫生對人類生命健康重要和保證。

一些社會現象,也許是真實的存在,但它並不能代表社會的本質。其中的奧妙,或許我們現在還得不到求證和正確的解釋,總有一天科學進步了,真相就會大白於天下。一些違背常理的所謂的消息,一定要謹慎甄別,切記人云亦云。現在的偽科學到處都有,何況一個統計數據呢?

如果當時的統計數據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那現在的醫學發展如何?恐怕很難想象,或許大部分的醫院已經倒閉,醫生也不用再罷工,因為他們應該早已徹底失業。


無奈且向上


這種說法純粹的是胡說八道,這是妖魔化醫生這個職業。筆者不知道這個統計是怎麼來的,即使有這樣的統計也存在著統計錯誤。

按這個統計的結果,是不是可以不需要醫生了?沒有醫生我們的人均壽命會大幅度的增長?稍微有點邏輯的人都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筆者認為,既然這個統計結果的推論是錯誤的,那麼這個調查結果可能就是錯誤的。

筆者認為,這個調查結果可能的錯誤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醫生罷工期間,不可能所有的醫療服務都是停止的,急診和危重病人的救治肯定是在進行的。所以,這部分病人是沒有被耽擱治療的。

二是,醫生罷工區域的病患迫於醫療資源的不足,到別的區域去進行治療,他們的死亡沒有被統計到醫生罷工的區域。例如:A地和B地相距很近,A地有一個設施齊全的大醫院,B地只有一個小診所。如果只單單統計患者的死亡率,A地患者的死亡率肯定是比B地高的,道理很簡單,因為患大病的都去A地醫院看病了。

所以,對於這些顯然不合邏輯的數據要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就像有人說轉基因食品危害人類健康一樣,這就是不合邏輯的事:人類最聰明的一群人,辛辛苦苦研製出來的轉基因食品,就是為了要毒害人類?美帝國主義為了消滅中國,不惜讓本國人民吃二十多年的轉基因食品,以便將這些有毒的轉基因食品推銷到中國?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拍磚!


講科學堂


這個說法很好,我確實希望國內的醫生能有罷工的權利,但鑑於我們的國情,任何行業的罷工都是不允許的,不然的話,我就可以藉著罷工的時機休息幾天了。

這一說法正確還是錯誤,在我們這個國家是沒法驗證的,別說罷工了,醫生就算休息一些、吃個飯或是睡個覺,仍然會有個別病人發出這樣的疑問“醫生還要休息?”、“醫生還要吃飯?”、“醫生還要睡覺?”,感覺醫生是超人還是鋼鐵俠或是機器人?算了,我能對這樣的病人說什麼才合適呢?我也不知道。

如果真的醫生罷工了,結果會怎樣?

1、醫生很開心,因為罷工可以讓醫生多休息下,就不會出現醫生連續十幾個小時做手術而累的爬不起來的情況,猝死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了。

2、急危重症病人怎麼辦?那就生死有命了,反正醫生已經罷工了,那些急危重症病人該幹嘛幹嘛去吧,雖然很多危重病人即使搶救,也不一定能救的過來,但不搶救,活的幾率更是渺茫。

3、一般的肚子痛怎麼辦?醫生已經罷工了,自己有病就只能自己看嘍,看的好還是看不好,估計只能憑運氣了。

4、長了腫瘤怎麼辦?只能任由腫瘤一天一天長大,慢慢的失去手術機會,最終走向人生終點。

其實,這一說法潛在的問題在於:過度醫療與錯誤醫療。

一、過度醫療:這涉及到疾病治療方面。

曾經和一個兒科醫生聊天,現在的兒科醫生最大得到感受就是,孩子生病了,本來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好轉的感冒,家長希望立馬好起來,結果就是:本來不需要吃藥的,家長堅持吃藥,本來吃藥就行不用輸液的,家長堅持輸液,藥物的副作用就來了,時間久了,肯定會對身體有所影響。可這是醫生的錯?疾病的痊癒本來就是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很多情況下,因為患者家屬的要求,產生了過度醫療的現象。也許有的人會講“醫生應該有自己的觀點,不應該受患兒家長的干擾”。說的輕巧,現在的人,排個隊都氣勢洶洶的,等的時間長一點就罵娘,別說讓他們的孩子發個燒了,真的幾天時間不退燒,還不把醫院給砸了??

二、錯誤醫療:這涉及到疾病診斷方面。

雖然醫學發展到現在,很多檢查手段都能幫助醫生診斷疾病,但某些情況下,對於疾病的診斷仍然是個非常大的難題,很多疑難雜症一時半會很難診斷出來,這就需要很多檢查一起上,即便如此,有些疾病仍然得不到正確診斷,一旦診斷錯誤,治療就無從下手,甚至錯誤治療,估計這就是本題所描述的“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的意思。顯而易見,診斷方面的困難責怪於醫生,未免有點不太恰當,任何醫生都希望診斷的一清二楚,但偏偏有的疾病是很難診斷的。

任何時候,醫生的職責都是看病救人,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現在的醫療狀況不滿意,但不可否認,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他想到的首先是找醫生看病,即使他對醫生多麼多麼不滿意。所以,如果真的把醫生看作冤家,也要“冤家宜解不宜結”,換位思考,也許會有不同感受,矛盾越結越深對雙方都是不好的,醫生患者共同的敵人應該是疾病,您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