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甄嬛傳》裡,果郡王的生母太妃,在宮鬥中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茶語時尚範


我認為其實果郡王的母親才是《甄嬛傳》裡最大的“陰謀家”了吧!她甚至策劃要自己的兒子或者孫子登上帝位!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她是如何“處心積慮”吧!


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

舒太妃是除了當今太后之外,唯一一個能得善終的先帝的女人,表面上是說舒太妃因為太過思念先帝,才到甘露寺修行的,實則是因為害怕當今太后上位之後,“除了”她這個妃子罷了,想想曾經舒太妃獨得先帝“專寵”,皇帝后宮佳麗三千,如果沒有一定的手段,能得到皇帝的專寵麼?愛屋及烏當她生下允禮之後,更是深受先帝所愛,只可惜允禮生性灑脫,不愛這帝王之位,為了保住允禮不受雍正皇帝的猜疑迫害,自己才選擇上山修行的!


初見甄嬛時,舒太妃說是對她一見如故,並極力推薦自己的兒子允禮和甄嬛,使用長相思和長相守合奏和鳴,想想舒太妃真是心思縝密,兒子允禮大清堂堂果郡王爺,天下女子要誰不好?非要一個生過孩子還被皇帝“遺棄”的女人不可麼?其實不然,舒太妃明知皇帝還是愛著甄嬛的,便藉機讓自己的兒子和甄嬛走到一起,待到甄嬛再次得到皇帝寵愛之時,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後來甄嬛懷孕,允禮征戰在外,被傳死訊,舒太妃傷心至極,可明知甄嬛的肚子裡有自己的孫子或者孫女的情況下,還默許甄嬛耍手段回宮,替允禮查出真相,替允禮報仇血恨,對於後來她埋怨甄嬛讓允禮的孩子認雍正為爹,我認為也只不過是在演戲罷了,真正的目的還是在於,能夠激勵甄嬛讓她的兒子或者孫子能登上帝位吧!



如此心思縝密的舒太妃,我想應該是整個《甄嬛傳》裡面心機最重的人了吧?

如果各位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互相討論一下!


魚小妹兒說電影


舒太妃能夠在後宮中存活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舒太妃深的先帝康熙的寵愛

甄嬛傳中的太后曾經說過舒妃在先帝在世的時候得過專寵,可見當時康熙是多麼喜愛舒妃。當然舒妃也是很有才華,長與康熙琴笛合奏,有了後來的額長相思和長相守。在那個封建王朝的年代兩個人有精神上的共鳴,二人自然是感情深厚,有了康熙的庇佑當然沒有人感動舒妃。

2. 有才有貌,高情商高智慧

在後宮裡得寵的妃子一般會被其他妃子視為眼中釘,總想著要除去。舒妃不僅得寵而且長得漂亮,有才華,有智慧,還是高情商的女子,在自己的兒子果郡王身上就能看到。甄嬛和果郡王在舒太妃住處用長相思和長相守共同合奏長相思,從言語琴聲中便覺察到二人有情。在後來果郡王帶甄嬛來拜見時舒太妃並不意外,幾句話就點破了二人之間的身份障礙。在舒太妃看來心有靈犀之間的愛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可以突破的。

3. 性情溫和,懂得明哲保身

舒太妃雖然在整部劇中出場的次數不多,但是我們不難發現舒太妃是個心慈貌美,知書達理,睿智的人。從某些層面講舒太妃,甄嬛,果郡王都是同一類人,他們更願意過著與世無爭平靜的日子。

4. 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大智慧

其一:康熙在位時舒太妃非常得寵,有意立果郡王為儲君,果郡王的騎射和詩書都是康熙親子教的。可是那時候雍正和太后聯合起來爭奪皇位,也就有了歷史上很有出名的九王奪嫡大戰,舒太妃看著無數親王被圈禁,舒太妃選擇出宮修心,徹底從朝政中脫身。自己的兒子也選擇影藏鋒芒,每天都是醉於詩書山水間。母子二人才得以保生;其二:甄嬛懷著果郡王的孩子回宮時,舒太妃知道感情和責任之間利弊,寧願看著兒子傷心也一直守著孩子的秘密沒有告訴果郡王。舒太妃之所以會這樣做會捨棄榮華富貴不僅是保全自身的安危還減少了皇帝對果郡王的忌憚。

舒太妃能在高手如雲的後宮存活下來實屬不易,現如今的社會也是需要這樣的人。就像甄嬛所說:“不爭比爭有福氣多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是不!


南沐說


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在康熙王朝時期,雖然深得聖寵也生了兒子十七皇子允禮,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其他嬪妃們的忌恨,但是無論怎樣,她依舊是得到康熙的獨寵。

究其原因應該是當時九王奪嫡,像雍正生母德妃這種有頭有臉的皇妃們年齡都比較大了,其工作重心早已經不是與皇帝的小老婆們爭寵了,而是要協助自己的兒子登上大位!與舒太妃也就是當時的舒妃娘娘年紀相仿的娘娘們,雖然忌妒皇帝獨寵舒妃,可還是沒有實力搞掉她們母子。

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皇帝繼位之後,多疑的雍正母子就對曾經受到獨寵的舒太妃,以及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允禮起了疑心,為了不給自己的兒子惹麻煩,聰慧的舒太妃主動要求出宮修行,將允禮拜託太后撫養,在她看來,這樣才是對自己與允禮最好的保護吧。



愛咖啡的大媽


舒太妃是先帝爺的寵妃,是果郡王允禮的生母。說起舒太妃這個人,在整部劇的前半段都只是聞其人,而不見其人。直到甄嬛出宮,一次外出偶然路徑一座安棲觀,觀眾才得見她的廬山真面目。

先不說這部劇所反映的雍正後宮鬥爭有多激烈,歷史上康熙皇帝晚年,后妃勾結皇子九王奪嫡那是多麼的慘烈啊!最後是太后和雍正勝出了,參與的人哪怕的皇子都不是死就是被幽禁了,不要說後宮那些先帝的妃嬪了,為什麼舒太妃能安然活著呢?總結一下,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

首先先帝在時,有先帝的寵愛是最大的保障。

在劇中有多處細節體現舒太妃和先帝爺感情至深。比如長相思琴和長相守笛的存在,那時舒太妃當年初入宮時,先帝特命人制定贈與的;荒蕪冷清的桐花臺的存在,這裡是先帝特為舒太妃建的,上面還畫滿了合歡花;甄嬛推薦安陵容給皇上後,自己落寞走入迷局後,果郡王用她母親曾經受寵的經歷勸說甄嬛放寬心,集萬千寵愛未必是好事;太后也曾拿先帝專寵舒妃的例子告誡皇上不要過於寵愛甄嬛以致後宮怨憤。


這些都可以看出先帝對舒太妃的寵愛,是其他妃子遠遠不及的。後宮多殘酷,有皇上的庇護誰也沒轍。

其次,舒太妃這個人也算是淡泊名利的,她只是看重她與皇上之間的感情,不在意榮華富貴與皇位。她和自己的兒子果郡王也並沒有參與奪嫡之爭中,果郡王當時只醉心在書畫上。正是這種不爭才沒和皇上太后結怨太深,才得以保全了下來,否則必定沒有好下場。

最後就是先帝一駕崩,她就歸隱退出以求保全自己和果郡王。

小說原著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先帝駕崩之後,舒貴太妃慟哭不止,幾度欲要殉先帝而去,幸好宮人們發現得早被救了下來。宮中妃嬪雖然從前對舒貴太妃時時埋怨、諸多不合,卻也十分感動,連外頭的臣子都知道了,盛讚舒貴太妃大義。太后也十分感動,而此時舒貴太妃亦自請出家為先帝祝禱,將十七王爺託付給了太后撫養。太后感念舒貴太妃一片心意,又說太妃養尊處優,自然不能和甘露寺眾尼同住,所以特意建了安棲觀給舒貴太妃獨自居住,於是命她出居道家,而不是進甘露寺修行。太后又怕旁人服侍太妃會不習慣惹太妃生氣,於是就讓太妃的貼身侍婢一同跟了去住。也是太后體諒舒貴太妃的心思。自然,舒貴太妃若無大事也是不能隨意離開安棲觀一步的。”

從這一段中,我們可以看出太妃是自請出宮的。她很清楚在前朝受盡恩寵早就遭眾人記恨,留在宮裡才危險,遠離是非之地才是保全的根本。況且皇上多疑,一個受寵的太妃,和一個得先帝喜愛的皇子天天在他跟前,必定讓他更加忌憚,時時提防,早早想除去她們。而她離開,又讓太后去撫養果郡王,表面上是把自己的兒子做了人質,其實是保全他。母親遠離宮廷,終生居於道觀,又有太后的養育庇護,皇上多少會念及情面,這樣果郡王才能平安。只是沒想到,太后去世沒多久,皇上還是決心除去他的這個親弟弟。



綜合這幾點,就可以看出舒太妃是怎麼在後宮爭鬥中存活下來的,也是做盡安排,用盡心思的。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一部真正精彩的電視劇塑造人物是多面的,如果所有人物都是正面描寫,整體情節也就失去了韻味。只有從某些簡短的片段就能推斷出背後的很多故事,才是成功的人物塑造。《甄嬛傳》裡就有多處這樣的人物描寫,比如純良又深的皇帝寵愛的純元皇后,比如跋扈又有軍功顯著的敦親王,比如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這些人物在劇中出現時間並不長,鏡頭不多,大部分是通過第三人的回憶和講述讓觀眾能猜到人物當年的風采。

首先,我們來看看果郡王生母是什麼樣的人。從太后提起舒太妃的語氣以及果郡王描述先帝為了舒太妃修建桐花臺,桐花臺上繡滿合歡花,可見先帝在世時,舒太妃非常得寵。且舒太妃出場不多的幾集裡,可以看到舒太妃貌美心慈,為人祥和睿智、知書達理,從某個層面來說,和甄嬛還是相像的,都屬於有才有貌有德的女子,溫婉又有力量,張弛有度。

在本身有美貌有智慧又有先帝寵愛的前提下分析,這樣的女子在後宮要麼別被人嫉妒攻擊害死,要不恃寵而驕仰仗恩寵最後適得其反落寞終生,要麼就是以極高的智慧活了下來,舒太妃顯然屬於第三種。舒太妃生下了果郡王,而且教育得果郡王溫潤爾雅,先帝曾經想立果郡王為太子,騎射和詩書都是自己親自調教,這一點讓皇帝非常忌憚,耿耿於懷,可見舒太妃和果郡王在先帝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本身也是有一些手段的。

從皇帝口中可以得知,當年群臣反對果郡王為儲君,又覺得是漢人之女,皇帝和天后聯合奪位,九王奪嫡確定了王位的繼承人,這個時候果郡王上位無望,眼見著數位宗親被圈進,舒太妃和果郡王使出了歷史上非常高明也非常難得的招數保全自身。舒太妃出宮修行,從此捨棄榮華富貴,也徹底從朝局中抽離,保全了自己安危,也減少了皇帝對果郡王的忌憚。果郡王在舒太妃的調教下也選擇隱藏鋒芒,明明是文武全才,看事情洞若觀火,卻偏裝的醉心詩書、不理政事。皇帝在肅清年羹堯、敦親王勢力的時候重用果郡王,顯然是對果郡王放心的,如果不是甄嬛的存在讓果郡王亂了分寸,果郡王應該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

這種隱藏鋒芒的做法厲害到什麼程度呢,縱觀歷史,沒有幾個成大事者是一帆風順、張揚跋扈就走到最後的,大部分都是找準機會起勢,在此之前都裝作無辜無能的樣子,在隱藏鋒芒期間,可能會遭受侮辱和輕視,需要極其強大的內心,以及堅定的信念感,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一旦爆發,會讓眾人驚訝。

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這樣的人,也可以說需要這樣的人,在情勢不利的時候蟄伏一段時間,暫避鋒芒,找準時間,積蓄力量,一擊而中。

在舒太妃身上還有一點讓我非常佩服的,甚至是果郡王也沒有達到的高度,那就是對待感情豁達通透。當甄嬛和果郡王琴笛合奏,她馬上就看出二人有情,果郡王帶甄嬛來拜見她的時候,兩個小輩以為舒太妃會震驚或者反對,結果舒太妃一副意料之中的樣子,而且三言兩語就點破了橫在二人之間的身份障礙。在舒太妃看來,愛才是最重要的,身份、經歷等都是可以突破的,當甄嬛懷孕回宮時,舒太妃深知感情和責任孰重孰輕,寧願看著兒子傷心也要保守孩子的秘密,這種通透的眼見非常難得。


清歡閣主


她們那會兒的宮鬥沒有那麼慘烈,慘烈的話康熙就不會有14個兒子了。她們的宮鬥主要在後期九子奪嫡時,前期宮鬥沒那麼猛。把康熙和雍正做一下對比,康熙有14個兒子,雍正呢,有一個打胎隊長的老婆真是害慘他了,如果康熙時期宮鬥很厲害的話,那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孩子了。





從電視劇裡可以看出來,果郡王生母舒太妃一直是先帝的寵妃,電視劇裡有很多印證這件事的片段,第一長相思和長相守,可以說是先帝和舒太妃的定情之物了,這種恩寵在先帝公里只有舒太妃一個人,你說會不會讓人嫉妒呢?

第二,桐花臺,當時甄嬛得意時就在桐花臺偶然遇到果郡王,兩個人還聊起來牽牛花,當時果郡王就用自己的生母舒太妃的事例告訴甄嬛,集千恩萬寵於一身,就是集所有女人的怨念於一身,不是什麼好事。桐花臺在先帝在時是宮裡最繁華的地方,如今太后下令廢棄桐花臺,可見太后對舒太妃是心有不滿的。



第三,太后親口說的,先帝生前專寵舒太妃,引得六宮不寧。既然能把這件事說出來,而且用她來告誡皇帝不要專寵甄嬛,就說明當時的專寵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了,太后肯定是不滿舒太妃專寵的。


但是,朋友們重點來了,雖然皇帝專寵舒太妃,但是她並不想宮鬥,宮斗的人要麼是為了恩寵要麼是為了孩子,恩寵她有,孩子又不爭奪王位,所以她並沒有必要去宮鬥啊,從舒太妃聽到長相思和長相守彈奏時,竟然還感慨抹淚兒,就知道她對先帝的確是情深意重了。

舒太妃在某種程度上有點像如懿,只想把情分進行到底,至於宮鬥什麼的,更多時候更像是被迫捲入的。在先帝死後,同樣是寵妃,舒太妃就很懂明哲保身的道理,先帝生前寵愛太多,當今太后難免會忌憚,看見自己可能就會想到先帝生前的寵愛,會討厭自己,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生出篡位的念頭,所以她先自請出宮,不在太后跟前礙眼。



自己先逃離是非之地後,再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會保護自己,雖然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但是也要裝出傻乎乎的樣子,只懂詩畫美女,這樣才能讓皇帝不再疑心,才是母子倆保住性命的辦法。


所以舒太妃在先帝在時有先帝的寵愛,無需害人,不用宮鬥,只要保住自己就可以了,參照敬妃在宮裡怎麼生存即可,況且那會的宮鬥應該還不那麼慘烈,在先帝去世後她出宮遠離是非之地。


入行娛樂


《甄嬛傳》中,關於果郡王允禮的生母舒太妃,並沒有其參與宮斗的記載。然而作為康熙帝的寵妃,舒太妃能夠全身而退,可見她並不是個簡單的人。

舒太妃擁有康熙帝賞賜的金縷衣與長相思、長相守。有一次太后烏雅氏說:當年良妃專寵、舒妃盛寵……可見舒妃在後宮中不僅並非默默無聞之輩,還是個寵妃。

康熙帝妃嬪眾多,子女眾多,這樣宮闈傾軋嚴重,但是也更容易平衡。胤禛的生母烏雅氏,當年貴為德妃,但是畢竟出身擺在那裡,也不好欺壓舒妃。而且舒妃能夠在宮闈中生存下來,肯定也不是心思浮躁之人。


“九王奪嫡”中,允禮並沒有參與其中,可見舒妃也是個明白人。而且,允禮是一直養在烏雅氏身邊的,先帝駕崩後,舒妃主動請求出宮修行。有一回允禮被年羹堯凌辱,但是允禮卻並沒有說什麼,從允禮後來的話語中可知,舒妃已經隱忍了多年。

而胤禛對於舒太妃也相當敬重,可見舒妃當年也是個目光獨到的人。


澹奕


果郡王的生母太妃是在先帝的呵護與愛中存活下來得。



我們知道皇帝一直對果郡王青睞有加,真正決定殺了果郡王的原因是懷疑果郡王與熹貴妃有染並且有意於皇位。


在前面甄嬛還對皇帝有感情沒有去甘露寺的時候,皇帝曾不只一次的表示過果郡王的騎射是先帝親自所教,皇帝還為此嫉妒不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先帝寵愛果郡王,而為什麼先帝如此寵愛果郡王,甚至超過了皇帝呢?我們大膽的猜測一下可能是因為愛屋及烏,喜歡舒太妃(果郡王母親)的原因吧。

其次,還有線索表明先帝的確對說太妃過於寵愛。長相思與長相憶是一琴一笛是先帝賜給舒太妃的。這說明了什麼,先帝在世時一定與舒太妃琴瑟和諧。兩人的感情一定頗深,不然不會這樣。


再有,先帝死後,舒太妃不願意留在宮中而獨自去了凌雲峰。更加說明了舒太妃對待先帝的感情有多深。

既然感情如此深厚,先帝一定對舒太妃呵護備至。有了先帝的寵愛,舒太妃在宮鬥中取勝就不那麼難了。


玖玥三三


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在劇中並沒有過多的交代,只說她受先帝獨寵,先帝曾為她建桐花臺,後宮嬪妃對她諸多怨恨。果郡王曾經用他母親舒太妃的經歷提醒甄嬛:“在後宮,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就是集怨於一身!”這從側面說明當年舒太妃在後宮的生活並不如表面上那麼如意,她能在激烈的宮鬥中存活下來,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先帝的寵愛

先帝對舒太妃不是一般的寵愛,而是專房之寵。劇中雖然沒有具體描寫,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個專寵的嬪妃,例如明憲宗時期萬貴妃以及清順治帝時期的董鄂妃。萬貴妃本是照顧明憲宗的宮女,比明憲宗大十七歲,可明憲宗對萬貴妃寵愛有加,甚至一度要將她立為皇后。萬貴妃沒有自己的子嗣,出於嫉妒,她曾殺死過憲宗好幾個皇子,可憲宗也沒有斥責過她。萬貴妃死後,憲宗萬般思念,於一年多後追隨萬貴妃而去。

清順治帝的董鄂妃也是三千寵愛於一身,順治帝曾想立她為皇后,後被孝莊太后阻止,於是順治帝不得不退後求其次,立董鄂妃為皇貴妃,位同副後。董鄂妃生下皇子一年後,順治帝就要立他為親王,要不是這個孩子死的早,恐怕清朝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由以上兩位專寵的嬪妃來看,有先帝的寵愛和保護,舒太妃是不用太在意其他嬪妃的明爭暗鬥的。

2、太后的保護

先帝在世時,和舒太妃交好的只有太后,先帝去世後,舒太妃受太后一黨逼迫,被迫離宮修行,兒子交由太后撫養。表面上看,太后這是處心積慮的將舒太妃趕走,但是仔細一想,也許這是太后對舒太妃的保護。如果太后真想針對舒太妃,有的是辦法殺了她,比如讓她給先帝殉葬,或是把她留在宮中,眼睜睜看著曾經嫉妒她的嬪妃陷害折磨她,這都比苦守青燈要悲慘的多。可太后並沒有殺了她,而是選擇讓她遠離是非之地,這未嘗不是一種保護。而且,太后能將果郡王平安撫養長大,也是因為和舒太妃的姐妹之情。

綜上所述,舒太妃能在激烈的宮鬥中存活下來,全是仰仗先帝和太后的保護。


瞳心看世界


能在太后這樣宮鬥高手的手下存活下來實屬不易,但還好舒太妃做到了。存活的原因主要是先帝的寵愛和恬淡的性格,以及適時的明哲保身的舉動讓她和果郡王得以在宮鬥中存活



在宮中能夠存活,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皇上的寵愛。劇中太后曾經說過,舒妃曾經在先帝時得到過專寵,可見當初舒太妃有多麼得寵。後來還有了十七爺,更是得先帝喜愛。舒太妃也很有才華,先帝在世時兩個人經常琴笛合奏,才有了後來的長相思和長相守,兩個人屬於精神上高度共鳴的結合,感情深厚無比,那麼先帝在世時自然是無人敢動舒太妃



其次,舒太妃性子恬淡,卻能動曉大局,劇中為了眾人的安全,故意隱瞞果郡王甄嬛孩子的身世就可以看出來她是個能為大局隱忍的人。這樣的性子對其他人也沒有太大威脅,所以太后並沒動手除掉

最後,舒太妃懂得明哲保身,先帝走後,自己便去甘露寺出家了,遠離了紛爭,保存了自己。順便也教給兒子低調做人,跟皇帝保持良好關係,時刻牢記自保,不要做跟政治相關的事,喝茶吟詩什麼的表現的像個閒雲野鶴才最安全



當然,太后也不是個趕盡殺絕的人,宮中還有其他的太妃太嬪也活了下來,比如槿汐之前伺候的太妃,和慎貝勒的生母太嬪,都還在宮中平安生活,只要不威脅自己,太后是不會輕易置人死地的,這也是舒太妃能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