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徐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民国时期文坛上活跃一时并有着一定影响的作家。他是那个时代的名人,也是那个时代的普通知识分子。他写着字句清新神思飘逸的诗句,他也奋不顾身追求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人们喜爱吟诵徐志摩意境优美的诗句,更爱谈论他惊俗浪漫的爱情故事。徐志摩已经离我们远去近90年了,他的诗句仍然生命力旺盛,他的爱情故事依然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徐志摩

01 迎娶张幼仪,无爱的婚姻。

  • 家世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一家富庶人家。

这一天徐家喜添男丁,全家上下兴高采烈,兴奋不已。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子,也是独子,从小倍受家人宠爱,父亲徐申如按族谱排列给他取名徐章垿。

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生意做大后,与人合股创办了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徐志摩生活在这样殷实的家境里,生活上无忧无虑,只是按着家人的期望苦钻学业,每日潜心地完成着功课。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现为上海理工大学)。此时,徐志摩已经是一位翩翩少年,深受当时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的喜爱。张君劢看到徐志摩已经成年,便向徐申如提亲,有意将自己的妹妹张幼仪许配给徐志摩。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少年徐志摩

  • 成婚

张幼仪的父亲张润之是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徐、张两家门当户对,徐申如对于长子的这门亲事很是满意。当初张君劢提议把妹妹嫁给徐家时,徐申如很痛快的答应了。

当年十月,18岁的徐志摩便由父亲做主,将从未谋面的新娘张幼仪娶进了门。

此时的徐志摩虽已成年,但对于爱情还处在懵懂之中,对于婚姻更是没有过多的理解和渴望。他只是遵循着父亲的意愿,完成着一个男人传统意义上娶妻生子的任务。

徐志摩并不喜欢张幼仪,更谈不上爱。结婚前,当父亲把张幼仪的照片放到他面前时,他只是看了一眼便放到了一边,嘴角撇了一下,嫌弃的说:“乡下土包子!”

婚后的徐志摩从没有正眼看过张幼仪,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只是将心思用在学业上。

徐申如对儿媳很是满意,像亲生女儿一样看待着,并没有太在意儿子与儿媳的感情如何,他也希望儿子能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业上,儿子学有所成,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徐志摩和张幼仪

  • 张幼仪出国会夫

1918年8月,徐志摩准备去美国留学,徐申如很是支持,望子成龙心切,还特意给儿子改名徐志摩。说是志摩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徐志摩在美国一待就是两年,两年未见妻子张幼仪。

1920年,张幼仪出国来到沙士顿和徐志摩团聚。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依然是冷冰冰的,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妻子身上。

当徐志摩得知张幼仪怀孕两个月后,他要求张幼仪立即把孩子打掉,而后,他没有对妻子的生活做任何安排便离家出走,把张幼仪一个人丢在了沙士顿。

02 遇见林徽因,遇见灵魂伴侣。

  • 遇见林徽因

1920年,徐志摩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便离开美国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

1921年由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

就是在这时候,徐志摩遇见了让他爱其一生的林徽因。

林徽因天生丽质,才智聪颖,而且非常独立。1920年夏和父亲林长民来英国求学,考入了爱丁堡的一所学校。

这年11月16日,徐志摩在好友陈通伯的引荐下,到林长民家中拜访林长民。徐志摩和林长民一见如故,两人交谈甚欢。之后,徐志摩便成了林家的长客。

就在那天,徐志摩第一次见到了16岁的林徽因。当林徽因出现在徐志摩面前的时候,他眼前一亮,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多年以后,徐志摩用诗歌描述了自己对林徽因初次见面时的激动之情: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真像是风中的一朵花/我内心摇晃得像昏晕/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林徽因

  • 诗人的猛烈之爱

徐志摩自从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就再也放不下了。之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到林家拜访,与林徽因谈理想、谈学业。那一段日子对于徐志摩来说是愉快、美好而幸福的,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心中深藏已久的情愫被林徽因点燃了。

林徽因被英俊儒雅的徐志摩吸引着,她说:“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要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徐志摩出现了,两人沉醉在爱的迷恋里。

徐志摩视爱情如生命,充满浪漫和理想,他结识了很多当时有才华的女性,但是遇见林徽因,他的心不在流浪,他感觉自己找到了终生的灵魂伴侣。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在这个时候开始写诗,他诗人的天命被爱情所开启。他的诗歌唯美,满是爱情的颜色。爱情在他的笔下,如此炽热、如此美好、如此浪漫。

徐志摩全身心地爱着林徽因,林徽因倍感幸福,可是林徽因却又常常陷入困惑之中,对于一个已婚男人她不知道如何作出选择。

  • 离婚

徐志摩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

他给张幼仪写了一封信:“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知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张幼仪接到徐志摩的信,落下了委屈的泪水。她15岁嫁给徐志摩,如果不是过早的婚姻,聪明的张幼仪也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事业的。

张幼仪没有同意徐志摩离婚的要求,徐申如更是坚决反对儿子离婚。徐申如告诉儿子,如果离婚,他就登报断绝父子关系,收张幼仪为干女儿,供她出国读书。

徐志摩去意已决。此时,张幼仪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她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她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1922年徐志摩来到柏林,和张幼仪办理了离婚手续。

  • 林徽因不辞而别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更加热烈的追求着林徽因。林徽因喜欢他的才华、浪漫、洒脱,徐志摩满腔的激情和爱恋叫人难忘。

然而,林徽因却无法抹去徐志摩已有妻子的影子,不管徐志摩做出怎样的决定,她不能伤害另一个女人。

同时,林徽因是清醒而理智的,她知道自己一生中需要的是什么,她知道爱情与婚姻哪个才是属于她。徐志摩是个好情人,也是个好诗人,但未必是一个理想的丈夫。

1921年10月14日,林徽因没有告诉徐志摩,和父亲乘船离开伦敦回国了。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不辞而别痛苦万分,绝望的写下:

“我眼前暗沉沉的地面/我眼前暗森森的诸天/她,——我心爱的,哪里去了——那女子/她的眼明星似的闪耀?/我眼前一片凄凉的街市/我眼前一片凄凉的城子/空难后的城子,只剩有/剐残的人尸。”

徐志摩凝望着林徽因远去的背影,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在康桥边,一遍一又遍吟唱着: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剑桥大学校园内徐志摩诗碑

  • 痴心不改

1922年9月,徐志摩回到国内,他的希望并没有破灭,他对林徽因的感情始终不能释怀,他的心里只有林徽因。

而林徽因回国后和梁思成恋爱了,林徽因喜欢梁恩成的稳重、上进、坦荡、大度。

徐志摩痴心不改,即使林徽因和梁思成约会的时候,他也不顾一切的去找林徽因,弄得梁思成很无奈,只好在门上贴上字条:“情人不愿受干扰。”

林徽因和梁思成已有婚约,但徐志摩却总是心有不甘。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七号租了一个院子,成立了新月社,创办了《新月》杂志。

新月社员都是当时的文艺名流,林徽因自然也是其中的座上客。徐志摩每每和林徽因在一起都是开心快乐的,内心充满着阳光和雨露。但林徽因对徐志摩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访问,这在当时的中国文艺界可是件大事,引起全国文艺名流的关注。

泰戈尔在中国访问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给他做全程翻译,两人左右相伴,寸步不离。

国内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泰戈尔来华消息,刊登出林徽因、徐志摩、泰戈尔的照片,把他们形容为“岁寒三友”,一时成为京城美谈。人们的目光聚集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身上,两人在康桥的故事再次开始流传。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从左至右: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徐志摩毫不在意,每天和林徽因在一起,仿佛又回到康桥时的美好时光,对林徽因爱的烈火再次点燃。他请泰戈尔向林徽因求情,希望林徽因回到他的身边。泰戈尔答应了,但是林徽因还是拒绝了,徐志摩心力交瘁。

泰戈尔结束对中国的访问,直接取道去日本。徐志摩因林徽因的再次拒绝而痛苦不已,他决定陪同泰戈尔一同出访日本。

泰戈尔离开中国时,各界名流都来欢送,泰戈尔坐上车后,从车窗探出身子,向人们致意。

徐志摩则坐在车内沉默着,他不忍心面对窗外的林徽因。车子开动了,徐志摩再也忍不住了,泪如雨下。

1924年7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美国留学。徐志摩孤零零的一个人在京城平复着内心爱的波涛。

一天,徐志摩突然收到林徽因远在美国发来的电报:“我的朋友,我不要求你作别的什么,只求你给我个书信,单说你一切平安,多少也叫我心安……”

这封信让已经绝望的徐志摩再次燃起了希望,他欣喜若狂。第二天,他早早的赶到邮电局给林徽因发电报。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好奇地看着他说:先生,今天早晨已经有四位先生给这位女士发过电报了。

原来,林徽因给好几个男人发了同样内容的电报。

徐志摩恍恍惚惚地走出邮电局,走了一段之后想起给林徽因的电报还没有发出去,又转身回到邮到局,工作人员看着他愣愣地说,您已经给这位女士发完电报了。

这时,徐志摩才渐渐清醒过来。林徽因不会选择他,林徽因有她自己的爱情。

03遇见陆小曼,爱与痛的交织。

  • 爱情不死

1922年,徐志摩留学回到北京后,常与朋友王赓相聚。同时,结识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在陆小曼身上,徐志摩发现外表热烈的陆小曼,内心其实也是孤独的。真是同病相怜的一对人,徐志摩被陆小曼深深的吸引了。

陆小曼从小生活优裕,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宠爱于一身。然而,陆小曼与王赓的婚姻却没有让她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内心始终处于孤独之中,她只是隐藏着,从未表露出来。

而此时的徐志摩冰凉的内心需要被燃烧,陆小曼的孤独也需要阳光温暖,两人都是渴望爱情的人,一个被一次次拒绝,一个不曾如愿。两颗冰冷的心碰撞到一起,火花四溢。

他们的爱情被外界知道后,迅速引起世人的指责。陆家和徐家都认为他们是不孝子女,怎么能有这样的丑闻发生?他们极力阻止。

陆小曼的身边没有一个人站在她一边,更没有一个人理解她。只有徐志摩鼓励她,告诉她:“真爱不是罪恶,有必需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

陆小曼没有迟疑,即使不被所有人看好,即使不被所有人祝福,她都不在乎,哪怕被人谩骂和挞伐。陆小曼离开了王赓,打掉了已孕的孩子,和徐志摩走到了一起。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陆小曼

  • 痛苦的婚姻

徐志摩和陆小曼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了一起,最初两人过着甜蜜而温馨的生活。

可是不久,陆小曼变了,变得娇慵、懒惰、贪玩,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花钱大手大脚,家里经济入不敷出,并且还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毒瘾。

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时间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但是,尽管徐志摩这么努力,他赚的钱还是不够陆小曼的开销。

两人之间争吵越来越多,再也没有当初恋爱的感觉,徐志摩坠入绝望的深渊,精神日益消沉。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徐志摩和陆小曼

1930年秋,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

徐志摩就这样开始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着。

徐志摩来到北京再次见到林徽因,这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经学业有成回到国内,并已完婚。

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像朋友一样交往着,徐志摩把一肚子的话向林徽因倾诉,林徽因只是给他鼓励和安慰。

04 遇难

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回到上海,他想和陆小曼谈一谈,劝说她离开上海,不要再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和他回到北京。

徐志摩临回上海前,告诉林徽因,他会在19日返回北京,要在现场听林徽因给外国使者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

徐志摩回到上海,陆小曼对他的劝说根本听不进去,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徐志摩给林徽因发电报,告诉她19日乘座邮政飞机回北京。林徽因及好友都劝告徐志摩不要乘座飞机,不安全。徐志摩不听劝告,说这样快些而且还很经济。

19日上午,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当时,“济南号”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失事飞机

徐志摩的死讯让他的朋友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大家不相信这是真的,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徐志摩真的走了,带着他对爱情的向往永远的走了。

05 三个女人,三种爱的方式

张幼仪:你不爱我,我爱你。

离开徐志摩后的张幼仪变得非常坚强,在德国拿到了学位。回国后成为了一个职业女性,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并在上海开办云裳时装公司、上海女子商业储藏银行。她是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徐志摩遇难后,张幼仪依然照顾着徐志摩的父母,养育着他们的子儿。张幼仪曾说过“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林徽因:用心理解、尊重你的爱。

林徽因听到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失声痛哭,一意要到飞机失事现场悼念徐志摩。梁思成考虑到她身体太弱,受不了打击,便一个人去了飞机失事现场。

梁思成回到北京时给林徽因带回了一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林徽因将这块残骸细心的包好,挂在床头,直到她去世。也许,林徽因是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徐志摩给予她爱的理解和尊重吧。

1947年,病重的林徽因托人传信给张幼仪,想要见见她。当张幼仪站在林徽因病床前时,林徽因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是默默地流泪。

陆小曼:你的死,让我懂得了你的爱。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开始了一种自立的新生活,她的后半生开始倾心于绘画艺术,拜遍名师,一改过去慵懒的生活。十年后,她在上海大新公司开了个人画展。

陆小曼在《哭摩》一文中写到:“摩!我这儿叫你呢,我喉咙里叫得直要冒血了,你难道还没有听见么?直叫到铁树开花,枯木发声,我还得忍心着等,你一天不回来,我一天的叫,等着我哪天没有了气我才甘心的丢开这唯一的希望。”

浪漫诗人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徐志摩故居

徐起摩一生为爱痴狂,为爱痛苦。他收获了三个女人的爱情,却没有得到幸福。

徐志摩是一个浪漫化、理想化的人,所以,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注定是不幸的;林徽因是清醒而理智的,所以,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的;陆小曼热烈、骄纵,所以,他与陆小曼的婚姻注定充满痛苦。

我们再次掀开徐志摩的爱情往事,没有指责,更没有偏见,我们只是远远的赞叹,只想轻轻地问候一句:志摩,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