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究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究

摘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既是實現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探討了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縱向一體化、工商資本引領、龍頭企業引領以及現代電商平臺, 進而總結出縱向一體化對應產業滲透和產業間產業重組的融合方式, 龍頭企業引領以及現代電商平臺對應產業滲透的融合方式, 工商資本引領對應產業交叉的融合方式, 並針對不同的路徑選擇提出政策建議。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平穩增長, 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還不牢固[1]:從農業的經營模式看, 我國長期粗放式經營, 依靠擴大耕地面積、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方式來增加收益, 提高糧食產量, 既浪費農業資源, 又使得農產品質量難以提高、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從農民收入看, 在家庭經營受成本抬升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下, 農民收益十分有限, 從而使農業保持快速增長的局面面臨極大的挑戰;從資源環境看, 農產品產地環境受到汙染、耕地資源逐漸減少、水資源日益短缺等農業資源環境問題, 不僅降低土地生產能力、抬升生產成本, 而且威脅農業生態系統的安全、威脅農業的根本。在這種背景下, 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提出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進農業, 並首次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若要實現農民增收, 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6年國務院進一步發佈了《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提出了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由此可見, 在經濟新常態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既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國家“三農”政策的重要舉措。

二、文獻綜述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本質上屬於產業融合。所謂產業融合, 是指基於制度創新或技術創新形成的產業邊界模糊化和產業發展一體化的現象。對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而言, 產業融合指的是以農業為基礎, 通過要素集聚、不同產業之間的技術擴散、產業聯結以及體制創新等, 將不同產業的資源進行集約化配置, 從而使農產品生產行業、加工行業與餐飲、銷售、休閒娛樂等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進行有機結合, 使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農業產業鏈得到延長、產業範圍得到擴大, 農民也因此享受到更多的利益。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進程中, 農業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依託, 產業滲透、產業交叉以及產業重組是融合方式, 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以及進入農業的工商資本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所依賴的新型經營主體, 延長農業產業鏈、擴大產業範圍、增加農民收入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目的。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想起源於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 (1994) 提出的“六次產業化”概念, 他認為農業的六次產業指的是農村一二三各產業之和, 即1+2+3=6, 其含義是農業不僅指農畜產品生產, 還應該包括與其相關聯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後來今村奈良臣對這一提法進行了修改, 認為農業的六次產業應該是農村一二三各產業之積, 即1×2×3=6。其含義是若農村產業鏈條中有一個產業的產值為零, 那麼六次產業帶來的總體效益為零。農業的六次產業內涵的轉變, 意在告誡人們, 只有以農業為基礎, 進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才能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效益。

隨著一二三產業融合理論在國內的傳播,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逐漸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姜長雲 (2015) 通過研究日本農業“六次產業化”, 得出了我國推動農村產業融合互動與日本推動“六次產業化”的區別與聯繫, 對當前推進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趙海 (2015) 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論來源是日本農業的“六次產業化”, 同時比農業產業化的內涵更加豐富[3]。蘆千文 (2017) 在梳理交易費用、契約選擇、合作互惠、集體行動等制度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 揭示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運行機理[4]。李俊嶺 (2009) 提出產業融合在農業中有以下四種表現方式:農業產業內部子產業之間的融合、農業與外部產業的融合、高新技術產業向農業滲透融合以及新興產業的替代融合[5]。蘆千文、姜長雲 (2016) 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融合類型主要有農業產業鏈延伸、三次產業集聚集群發展、農業農村功能拓展、種養業重組主導的循環經濟等[6]。梁立華 (2016) 提出推動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 要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創新, 積極創新農業流通方式, 完善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機制[7]。姜長雲 (2016) 提出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要拓寬視野, 一是要明確完善農村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的方向;二是要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成果更好地惠及農民;三是要拓寬完善農村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的思路[8]。蘇毅清等 (2016) 提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必須遵循產業融合的基本規律, 先鞏固農業基礎, 再實施農村三產融合發展[9]。

不難發現, 上述研究大多集中在內涵特徵和對策分析等方面, 對發展路徑探討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 總結國內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並選擇各路徑所對應的融合方式, 最後針對不同的路徑選擇提出政策建議。

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種:縱向一體化、工商資本引領、龍頭企業引領、現代電商平臺。

(一) 縱向一體化

近年來網絡技術迅速發展, 電子商務日益普及, 使得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配置以及使用成為可能, 這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外部交易費用, 同時也有利於企業通過縱向一體化發展形成規模經濟優勢。所謂縱向一體化指的是在企業內部, 通過控制股權、協商合作等一系列方式, 將產業鏈向上遊延伸至農業基地建設、農產品生產等, 向下遊延伸至農產品深加工、市場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 從而實現規模經濟, 並以此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由此可見, 縱向一體化有利於農業和其他產業資源、技術、信息的整合, 從而提高農業資源配置效率,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現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產品創新已成為企業參與競爭的主要手段, 通過縱向一體化對各種資源、技術、信息進行整合, 還可以大大縮短技術開發時間, 使企業從時間上獲得優勢[10]。

案例:山東鳳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肉雞生產加工出口企業之一, 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2012年, 鳳祥股份有限公司著重發展“育種—養殖—屠宰—加工—營銷”綠色農業產業鏈, 集中優勢資源, 打造一條集飼料加工、種禽繁育、雞苗孵化、肉雞飼養、屠宰分割、熟加工、海內外銷售為一體全產業鏈的現代化肉雞產業巨龍。目前, 鳳祥股份有限公司建起了“從農場到餐桌”全產業鏈的大型現代化肉雞生產加工出口基地, 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業前列。鳳祥集團實行縱向一體化路徑擴大了企業規模, 提升了市場影響力。同時使得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可以以成本價供應, 這大大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因為涉足領域廣、經營產品多, 在市場失靈時, 該路徑也有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但是縱向一體化發展往往需要進行跨行業大規模併購, 這對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1], 同時也降低了企業進行變革的意願, 容易引起管理模式和技術的固化, 降低企業應對外在環境變化的靈活性。因此, 即便是對鳳祥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來說, 縱向一體化發展也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

(二) 工商資本引領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 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 為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現階段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為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市場需求旺盛, 作為基礎產業, 農業還具有休閒、創意、體驗等多種功能, 通過整體包裝可以獲取更高的附加價值, 這些因素都吸引著工商資本競相進入農業。工商資本進入農業, 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可通過為農戶提供機械設備進行規模化種植、養殖和農產品深加工,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或者為農業提供專業人才, 將科學技術引進農業, 或者帶領農戶積極開發當地農業的休閒旅遊資源, 豐富農業多樣性[12]。

案例:金銘恆源 (北京) 投資有限公司起初主要從事礦業、能源等領域內的大型項目投資, 後來公司看好湯原縣適宜種植水稻的生態環境, 在2013年, 金銘公司與湯原縣五個村簽訂了3.04萬畝的土地流轉合同, 投資過億興建全省規模最大的有機稻米產業園, 業務範圍覆蓋有機稻米的生產及加工、農業觀光、鄉村旅遊等。金銘公司將工業化理念引入農業, 僱傭當地經驗豐富的農民按照水稻品種、水稻種植、操作流程、收穫、整地、品牌“六統一”標準進行生產, 農田變成了類似工業流水線的生產車間。同時建立了四本檔案, 包括:種植檔案、成本檔案、誠信檔案、綜合檔案, 通過全過程精細記錄, 可以追溯產品來源、進行誠信監督, 同時可以對農民進行績效考核。在分配機制上, 金銘公司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農民享受到工商資本進入所帶來的收益, 這極大地調動了當地農民的積極性。工商資本引領雖然帶來了金銘公司和湯原縣的雙贏, 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規模擴大帶來的邊際效益遞減是實力強大的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必須正視的問題, 金銘公司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 會面臨邊際成本快速增長、競爭力明顯下降的問題。而且金銘公司大面積租賃當地農民土地, 對農民存在一定程度的擠出效應。另外, 金銘公司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尚不完善, 農民相對處於弱勢地位, 若出現公司“毀約”“跑路”等問題, 農民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 龍頭企業引領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 要以龍頭企業為骨幹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2010年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再次提出, 要支持龍頭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 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 扶持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 建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目前為止, 政府針對龍頭企業出臺了一系列如貼息貸款、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並在基地建設、設備引進和產品外銷等方面給予扶持。至此, 龍頭企業已成為我國新時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繁榮農村經濟的關鍵要素。農業龍頭企業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強、銷售渠道多, 其藉助自身較強的整合能力, 帶領著農戶, 將產業鏈向農業生產端延伸, 形成“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多經營主體共存共贏的典型路徑[13]。

案例:魯花集團是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採取的是“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 其花生種植基地不僅遍及山東全省還分佈在河南、安徽、陝西等周邊省份, 在糧食產業集群中已成為支柱企業。魯花集團作為龍頭企業通過生產基地帶動種糧農戶進行糧食生產, 將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形成一條“生產—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處於核心地位的魯花集團帶動農戶和糧食關聯產業發展, 形成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農戶相互制約, 共同發展, 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農戶通過與魯花集團建立契約或產權聯繫, 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較為穩定的供求關係有效地減少了各種事前交易成本, 如信息成本、運輸成本、壟斷定價的損失成本以及專用性投資不足造成的損失等。同樣對於魯花集團而言, 選擇龍頭企業引領路徑也可以減少其在市場中的交易費用, 比如市場搜尋費用、質量監督費用以及產品質量和數量不確定所造成的各種事後損失等。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由於魯花集團和農戶之間存在利益訴求不一致、信息不對稱、力量不對等等問題, 可能會誘導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另外, 農業經營活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但我國目前缺乏風險基金保障制度, 難以有效防範市場風險。

(四) 現代電商平臺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 我國傳統工業和城市化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 這使得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成為工業發展和城市進步的“犧牲品”, 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 農村地區經濟活力明顯下降, 因此發展淘寶村是繁榮農村經濟的有利舉措。近年來, 互聯網普及率顯著提高、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也日益改善, 在未來的10~20年, 我國農產品網購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這使得各大電商相繼進軍農村電商領域。現代電商平臺指的是利用互聯網技術、藉助現代物流體系在網上進行產品銷售, 將農業生產與城鎮居民消費直接聯繫起來, 形成一種現代新型業態。該路徑通過構建新型的利益聯結機制, 使廣大農民享受到現代電商平臺帶來的利益。由於技術門檻較低、運營成本低廉, 再加上近年來國家對電商發展的政策引導, 現代電商平臺應用的越來越廣泛[14]。

案例:該路徑的典型代表是淘寶村, 它通過淘寶、天貓等網上交易平臺, 將農產品在網絡上銷售出去, 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縱觀淘寶村的發展歷程, 有創新精神的電商帶頭人在淘寶村這一新興產物的形成中發揮著關鍵的帶頭作用。淘寶村依託農村地區的“熟人社會”傳統, 存在擴散效應, 電子商務迅速普及, 最終形成了具有規模經濟的淘寶村, 並由此衍生出眾多網絡產業集群, 在商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上相互協調, 大大提高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淘寶村通過直接交易的方式, 省去一系列中間環節, 不僅可以保證農產品的原質原量, 還提高了農民的議價能力。由於農村是現代電商平臺的融合基點, 使得農業流出到工商業的就業崗位和附加值內部化, 從而留住加工流通、休閒觀光以及消費環節的部分收益。但該路徑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首先是在我國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的背景下, 現代電商平臺缺少了發展的基礎。另外, 淘寶村還面臨著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尤其是同質化競爭, 會引發價格戰, 降低產品利潤, 面對這一難題, 淘寶村的商家應該如何協調發展, 成為今後需要破解的難題。

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融合方式選擇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應找尋到合適的路徑以及適合每條路徑的融合方式,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滲透、交叉和重組為融合方式[15], 每條路徑都有著其對應的融合方式。

(一) 產業滲透

產業滲透有兩種方式, 分別為順向滲透和逆向滲透。順向滲透是指立足農業, 向農產品加工業和農產品銷售、餐飲以及農產品物流等農村服務業延伸。比如興建農產品產地加工業、建立農產品直銷店以及直接形成鏈接農業生產與農產品消費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逆向滲透是指依託農產品加工或流通企業, 建立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高產的農產品原料基地, 為農產品加工或流通企業提供數量穩定、質量安全的農產品原料保障。產業滲透往往發生在產業之間的交界處, 比如第三產業中的互聯網技術向第一產業滲透形成的淘寶村, 故而現代電商平臺路徑對應產業滲透的融合方式;產業滲透有助於延伸產業鏈, 因此, 在企業內部延伸產業鏈的縱向一體化路徑和整合企業外部資源以延伸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引領路徑均對應產業滲透的融合方式。

(二) 產業交叉

產業交叉通過增加原有產業新功能, 完善產業的內部結構, 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而形成融合型的新產業體系。產業交叉的融合方式本質上是市場的一種引導, 近年來我國消費群體的消費觀念不斷多元化, 促使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間的交叉不斷深化並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比如鄉村休閒觀光旅遊、農家樂等產業即是農村地區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交叉的表現, 這已成為我國許多農村地區提高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這種產業交叉形式大部分是在工商資本對鄉村進行資金、技術和人才投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因此, 工商資本引領對應產業交叉的融合方式。

(三) 產業重組

產業重組是指在一二三產業內部或者一二三產業之間發生集中、大規模的資產重組活動。產業重組往往發生在同一類產業內部的子產業之間或者具有密切聯繫的不同類產業之間。在一個產業內部或者聯繫密切的產業之間, 由於獨立的企業、部門之間生產的產品和經營的方式有著較強的相似性或互補性, 為了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生產效率, 企業往往通過兼併、重組以及組建戰略聯盟等形式重構在一起。其中, 在一個產業內部的重組不屬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也就沒有產業融合路徑與其對應, 因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至少要有一二三產業中兩個或兩個以上“到場”且交叉重組。而聯繫密切的產業間的重組則屬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由於通過產業間的交叉重組可以實現縱向一體化, 使產業間深入融合, 因此, 縱向一體化路徑不僅對應產業滲透的融合方式, 也對應產業間產業重組的融合方式[16]。

五、推動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建議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 縱向一體化對應產業滲透和產業間產業重組的融合模式, 龍頭企業引領以及現代電商平臺對應產業滲透的融合方式, 工商資本引領對應產業交叉的融合方式, 下面本研究針對以上四種路徑分別提出政策建議。

(一) 縱向一體化路徑發展的政策建議

1. 加強產品的標準化建設

縱向一體化的運作要求企業生產的硬件或軟件產品具有標準化和品種規格系列化的特點, 這樣會使產品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可以按照不同的技術關係組合到各種相關產品上, 以便實現批量生產, 降低研製成本, 提高市場競爭力, 產品標準化是選擇縱向一體化路徑的前提[17]。

2. 加強法制建設

縱向一體化使企業之間的依存度進一步提高, 一旦發生產品質量不合格、產品交貨不及時等問題, 企業就會遭受很大的損失。我國近年來雖然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 但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現象還有很多, 使得企業間合同執行成本增加, 生產協作的經濟性被抵消。因此加強法制建設是促進縱向一體化運作的重要保證。

3. 加快市場環境建設

良好的市場環境必須要有健全的市場體系, 完善的中介服務系統, 市場統一開放, 競爭充分有序, 從而保證每個企業順利調整生產結構, 充分發揮企業核心職能, 在規範公平的市場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由此可見, 加快企業結構調整, 實施縱向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企業內外共同努力。

(二) 工商資本引領路徑發展的政策建議

1. 夯實基礎, 加強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投入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也是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基礎。許多農業項目投資具有較強的溢出效應, 不僅企業受益, 農村環境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農民生活水平會得到提高。因此, 政府應加強對經濟落後地區的農業公共基礎設施投入, 降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額外成本。

2. 互惠互利, 處理好工商資本與廣大農戶之間的利益關係

要本著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原則訂立合同條款, 保障土地流轉的合法與合理性, 要積極探索設置土地流轉風險保障基金, 建立健全風險防範機制, 保障農民土地流轉的權益。要採取恰當的方式與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提高當地農業經營者投身產業融合的能力, 從而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比如可以通過實行保底價收購、股份分紅、二次利潤返還等方式, 建立工商資本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實現二者的共贏。

3. 加強引導, 避免工商資本對農民產生擠出效應

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要帶動農民改變農業發展方式, 繁榮農村經濟, 而非代替農民, 要避免對農民產生擠出效應。政府要堅持資本、技術、農民三位一體的發展原則, 合理引導、利用工商資本, 使其主要向產前的農業技術傳播、推廣以及產後的農產品流通、農業新產品研發等農戶能力不足的農業生產中的薄弱環節投資, 而農戶則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環節, 這樣才能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三) 龍頭企業引領路徑發展的政策建議

1. 支持龍頭企業發揮模範帶動作用

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將其發展的重點引導到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上, 通過土地流轉建設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原材料生產基地, 帶動當地農戶發展農村經濟。龍頭企業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注重產業鏈的建設和供應鏈的管理。要鼓勵龍頭企業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健全農產品銷售網絡。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 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從而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 創新發展訂單農業

我國政府要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 確定合理的收購價格, 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要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以及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 資助訂單農戶參與農業保險。要鼓勵農產品進行產銷合作, 建立技術開發、生產標準體系, 設立營銷基金, 打造聯合品牌, 推動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 建立風險基金保障制度, 從而防範和降低經營風險。

風險基金的提取既可以由龍頭企業單獨承擔, 也可以是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共同行為, 可以從收購農產品與加工農產品的增值中按比例定額提取, 也可以由龍頭企業從淨利潤中提取, 提取的比例應考慮到農戶的承擔能力、企業經營狀況、市場環境以及政府政策。風險基金主要用於以豐補歉和價格保護, 風險基金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對雙方的衝擊, 進而穩定雙方的契約關係。

(四) 現代電商平臺路徑發展的政策建議

1. 完善農村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地區在交通網絡覆蓋程度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上, 都比城市地區滯後, 這不利於以互聯網為依託、以物流服務為支撐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在計劃實行現代電商平臺的地區首先要將基礎配套體系建立起來, 基礎配套體系不僅包括物流配送服務, 還包括徵信數據、金融貸款等。

2. 採用產品差異化戰略

產品差異化戰略旨在解決農村消費市場產品同質化問題, 要通過加強農村電商企業在產品上的原創設計能力, 引導企業向品牌化方向發展。另外, 農村電商主要銷售農產品, 可以通過在不同地區銷售差異化的產品、反季銷售等方式實行差異化戰略, 從而推動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

3. 建立互聯網信息平臺

市場信息是電商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的主要依據, 市場信息包括市場規模信息、競爭對手信息、消費者需求信息以及產品的技術信息, 發展現代電商平臺就要建立一個信息互動平臺, 電商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該平臺構建自己的數據分析庫, 對消費者的偏好、行為進行收集和分析, 並且可以收集到競爭對手在產品創新方面的信息, 從而打破以往農村地區信息不通暢的不良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