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代的瓷器怎麼樣分別真假?

瓷智慧




瓷器發展到清代已經非常成熟,到目前為止清代所燒的瓷器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清朝時間長,政府重視瓷業的發展,所以有大量的傳世品,這些傳世品價值不非,隨之而來的造假也就跟上了,那麼清代瓷器如何區分真假呢?



第一清代瓷器的造型和釉色。清代瓷器造型可以說不計其數,但是每個造型總有其時代風格,這個風格是要必須在頭腦裡生根的。如康熙時期瓷器造型大氣,大罐、大筒瓶、大花觚等,線條比較硬,釉子比較硬,胎質比較硬。



雍正時期的造型就大器就少了很多,造型線條就柔和很多,釉色更加的細膩柔和,胎質潔白無瑕,官窯幾乎沒有雜質。乾隆時期瓷器結合康熙雍正時期瓷器的優點,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造型有大有小,胎質有粗有細。嘉慶以後瓷器發展江河日下。



第二清代瓷器的紋飾。清代瓷器的官窯紋飾要求非常嚴格,所有紋樣要有宮廷統一定樣,有專門人員畫官窯瓷器畫片,民窯就相對的開放一些。如康熙時期纏枝花卉多官窯瓷器紋飾,而刀馬人、才子佳人多民窯紋飾。雍正時期瓷器的紋飾比康熙時期瓷器的紋飾規距。



無論官窯民窯都很規距,很細膩,最大的特點就是雅緻,雍正時期粉彩、琺琅彩活像一副中國水墨山水畫。乾隆時期瓷器的紋飾是康熙雍正時期瓷器的紋飾的結合體,有的大件開光,開光內畫康熙特點,開光外畫雍正特點。嘉慶以後總體紋飾漂浮,筆法無力,明顯的走下坡路。



第三是清代瓷器的款識。康熙官窯時期瓷器款識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民窯多堂款。雍正時期瓷器的款識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和篆書款兩種。乾隆時期瓷器的款識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為主,有極少數的“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為乾隆早期作品,雍正晚年作品。



只有反覆的不斷的學習觀察真品,把真品牢牢的記在腦子裡,仿品才能不辯自明。謝謝閱讀!請評論!


瓷器背後的故事


清代是柴窯燒瓷器,現在低端中端仿造是是電窯燒,新器有芒有火氣,老器瑩潤。老瓷器胎成要乾燥完全再燒,今人比較著急,新器胎溼氣重。這個好辨別。高端仿造也柴窯,完全按照傳統技藝來仿造,這個就基本沒法鑑別啦。現在拍賣行要求傳承有度的拍品 就是因為這個高仿已經神仙難斷。其實高仿也是藝術品,不要迷信老。喜歡瓷器是欣賞瓷器藝術水平,是美,當然拿古董炫耀的人咱們尿不到一壺


古今社會趣聞軼事雜談


這款是典型的雍正年間的造型吧……


重慶傅生


清代瓷器真品現市也不多,由其精品官器更少之再少。但近+年來就有大量仿清瓷面市,同時也害了很多初收藏者,各位對收藏青中高當瓷器務必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