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該國興奮的分得一塊飛地,鄰國含淚丟掉大半個海岸線

俗話常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在國家關係中,可能你不用當“漁翁”,以及擁有多麼厲害的實力,只需你處在爭端地區,出於某種政治平衡,“好運”就會砸在你頭上。

該國興奮的分得一塊飛地,鄰國含淚丟掉大半個海岸線

譬如非洲西部的安哥拉國,1475年葡萄牙人迪奧戈·康在執行避過地中海中亞民族封鎖,繞非洲大陸直通印度的任務時,“偶然”發現了今安哥拉國的所有海岸線。

至此安哥拉地區在葡萄牙人的“發現”下拉開了近代化進程,起初該地大部分地區都為一片蠻荒的待開發之地,最近的文明體為北部依靠剛果河興起的剛果王國,而這個文明體那時還處於“部落奴隸制”時代。

出於快速建立貿易渠道的需要,初期的葡萄牙人並沒有選擇與其武力爭奪在西非的霸權,而是很誠懇的跟剛果國王談合作,合作最重要的內容是為“將剛果王國的奴隸賣到巴西、北美等地”。

該國興奮的分得一塊飛地,鄰國含淚丟掉大半個海岸線

因而那時的剛果王國再理論上是為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的重要供貨方之一,可能是生意做的很開心,剛果國王還遣派了特使常駐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解決兩國之間因“合法”貿易產生的衝突。

但這樣以利益為捆綁的友誼並未長久,1575年葡萄牙人開始開發剛果南境的“無主之地”即今天的安哥拉地區,1617年本吉拉城落成,葡萄牙宣佈正式成為今安哥拉的統治者。

南西非地區由此從剛果王國獨霸,變成了剛果、葡萄牙兩大巨頭共存的局面。而俗話說的好一山不容二虎,隨著葡萄牙人在西非勢力的日益強大,剛果國王開始疏遠葡萄牙。

該國興奮的分得一塊飛地,鄰國含淚丟掉大半個海岸線

1622年可能是剛果拒絕了葡萄牙部分合作請求,這一年葡萄牙撕掉同盟條約,直接向剛果王國境內擴張勢力,此後二者先後打了數場大戰,最終結果顯而易見,葡萄牙完勝了剛果王國,並最終致使剛果王國土崩瓦解。

但葡萄牙並沒能順勢而上,那時法國人和比利時開始大規模的進駐剛果河流域,而此時葡萄牙早已不是15世紀和16世紀縱橫東半球的海洋霸主,政府自1580年就被西班牙武力控制。

因而很快剛果河最肥沃的地區就被比利時和法國人所佔據,剛果河流域開始陷入三國爭霸狀態,比利時居中、法國居北、葡萄牙住南邊。而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三國鼓動當地土著部落相互廝殺。

該國興奮的分得一塊飛地,鄰國含淚丟掉大半個海岸線

直到1884年11月15日由德國首相俾斯麥主持,歐洲國家“瓜分非洲”討論會召開,出於避免歐洲列強在相互爭奪殖民地中的傷亡代價,對非洲的殖民地分配進行詳細的規劃,

可能是出於博弈的原則,在法國試圖將比屬剛果的海岸線完全吃掉的狀態下,葡萄牙白得了一個叫卡賓達的飛地,該地直勾勾的將法屬剛果和比屬剛果分割開來。

這樣的做的直接結果是今的安哥拉多了一塊不小的飛地,今剛果民主共和國大半海岸線沒了,而剛果共和國失去了吃下鄰居剛果民主共和國整個海岸線的可能。

配圖來源網絡,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除

參看資料:剛果王國 .維基百科

龔輝強.黑人奴隸貿易的廢除及其原因探析[J].歷史學習,2005(2):3-4

安哥拉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