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科大少年班出過哪些厲害人物?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中國科大少年班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換言之,中科大少年班是一個“神童集中營”。在1978年3月開始創辦,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學子,當然,在這裡出過很多厲害人物,由於太多,不能一一描述,就簡單列舉幾個。

1.張亞勤

張亞勤出生於1966年,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很大的貢獻。他在十二歲就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了,當時是世界最小的大學生。至今,張亞勤有著很多榮譽,他是數字視頻和通訊領域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擁有60多項美國專利,500多篇學術論文和11本專著。

2.尹希

尹希出生於1983年12月,現在才35歲,但已經是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他在12歲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尹希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弦理論,是被國際物理學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學家之一。在2016年12月5日,尹希獲2017年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

3.馬東敏

馬東敏是安徽合肥人,如果你沒有聽說過她,那裡一定聽說過她的丈夫——李彥宏。沒錯,馬東敏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妻子,他倆一起創辦的百度,而且在2014胡潤女富豪榜,馬東敏以225億財富值排名第五,成為榜單“黑馬”。

……


悟之書香文化


科大少年班,天資聰穎、驚為天人的少年才俊的成才沃土,其培養初衷也就是為發展國家科學技術提供高素質接班人,所以至今仍活躍在科研一線的少年班校友甚多。


這裡談一個科大少年班創辦之初的一位師兄——鍾揚。




揚15歲(高一)考入科大少年班,攻讀無線電專業。後去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工作,負責將所學計算機、信息學與武漢植物所專長植物學結合起來,開創了武漢植物所的生物信息學,鍾揚這一做法對於當今尋求突破的科學界有重要借鑑意義——當今世界,單一科學已很難產生重大突破,交叉學科將會帶來科學的春天。


著作等身


後來,鍾揚到復旦大學,繼續從事植物學、生物信息學的工作,並擔任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長。


“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1999年,著名植物學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吳徵鎰寫信給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建議成立中國西南野生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中國野生植物種子、基因等,以應對經濟發展對於生物資源的破壞。歷經數年 該庫建成,也是唯一的國家種子庫,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擁有最優越的保存和管理條件。

鍾揚在復旦期間,同時自覺援藏,為西藏大學教育事業殫精竭慮,申請到該校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該校第一個生態學博士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大批植物學工作者,他們一起在西藏採集了上千種植物種子,保存在上面提到的國家種子庫裡。這些種子,蘊含著極其神奇的基因,可能含治癌等特殊成分,限於人類技術水平現在可能無法提取,但,我們,不能等它們生活環境完全破壞而滅絕時才想起原來我國的雪域高原就曾經有這一神藥。為時已晚。其實未晚。因為,在鍾揚老師採集的種子裡,在中國國家種子庫,還有它們最後的血脈,它們的後代仍有可能重見天日。當然我們也希望永遠不要有那一天,因為我們不想看到環境破壞到那一步。







最高到達海5300多米的卡若拉冰川附近,高原採集條件極為艱苦,高原反應、地質災害,還要克服西藏上海兩頭跑巨大的氣壓差。有興趣可以看一席《種子方舟》和《播種未來》。


可惜,這位當年的神童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鍾揚於2017年9月25日在去內蒙古鄂爾多斯出差途中慘遭車禍,不幸逝世。


“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這是鍾揚的信條。願天堂鳥語花香,草木葳蕤,鍾老師依舊可以和他培養的藏族植物學人才一起採集植物種子,造福萬千蒼生。


徐奇


大家都知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一所頂尖高校,而它有一個少年班,專門接收那些“神童”,大部分人是在高二就參加高考,然後考了極高的分數,才能進入中科大少年班。作為一個“神童訓練營”,中科大少年班必然人才輩出,那麼中科大少年班出過那些厲害人物呢?

張亞勤。張亞勤出生於1966年,在12歲就在中科大少年班讀書了,曾經是全國最小的大學生,而且成就滿滿,就目前而止,他獲得60項美國專利,數十項技術創新成為國際標準,在國際上發表500多篇論文,出版10本專業著作。曾經是微軟副總裁,現在是百度總裁。

陳曉薇。陳曉薇是當今中國商界的女強人,而且她被評為2005中國經濟女性年度傑出貢獻人物之一。陳曉薇出生於1958年,曾任中華網CFO、中華網遊戲集團總裁、第九城市總裁。

其實提到中科大少年班,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寧鉑,這一個成被公認為“第一神童”的人,在1978年,全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都聚焦一位名叫寧鉑的少年天才,而那時的張亞勤還只是一個小孩子。當年才13歲的寧鉑成為中國第一位破格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不過最後出行為僧了,實在可惜 。

中科大少年班出過無數位厲害人物,鑑於篇幅有限,就介紹這麼多了。


一楓說


一眨眼之間,中國科大少年班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了,少年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終究沒有辜負國家和學校的培養,在成立四十年裡,培養出大量的人才。


當然最為耀眼的是五位院士,可惜這份驕傲的成績卻讓人難以言表,其中四位院士投入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懷抱,中科大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培養,到頭來卻為他人做了嫁衣。

①張亞勤,1978級少年班學生,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總裁。

②駱利群,1981級少年班學生,美國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

③顧建軍,1987級少年班學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教授。

④杜江峰,1985級少年班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副校長

⑤莊小威,1987級少年班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除了上面鼎鼎大名的五位院士外,中國科大少年班還培養出哪些傑出的人才呢?








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會發現,中國科大少年班確實培育出大量傑出的人才,但是相當數量的人才都跑去發達國家任職工作生活。說明了我們國家能夠培養出人才,但是留不住人才,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畢竟為他人做嫁衣實在是一件痛苦而悲哀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