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林如海死後,林家在官場是否仍有影響力?

王乾


林如海的生前和死後,在官場什麼影響力也沒有。

《紅樓夢》第二回有個林如海小傳記:“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林如海是蘭臺寺大夫兼揚州巡鹽御史,巡鹽御史僅是七品官,從寶玉稱他為“鹽課林老爺” 看,鹽課就是鹽稅,主管鹽課的鹽課提舉,該是從五品。書中沒有講過林如海在官場的風生水起,也沒提到過家族背景,可見並沒什麼勢力。

賈政沒有走科舉這條路,他當官是沾了先人的光,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皇帝賞賜給工部主事,六品。後來皇上格外開恩,點了賈政的學政,正三品,因為賈政的長女賈元春當上貴妃。賈府是皇親國戚,賈政算是國丈,國丈官職過低,皇帝也沒面子。

賈家屬皇親國戚,賈政比林如海的官職大些,要強很多,但林家也屬世襲官宦人家,林如海也算個讀書人,娶了賈府的小姐賈敏,加上賈母想找個文官家庭聯姻,也算“門當戶對” 。

《紅樓夢》開篇,林如海已經40歲,但林家香火不盛,人丁不旺,林家只有幾門堂族,有過一個兒子夭折了,雖有幾房姬妾也沒生育。嫡妻賈敏生了個女兒叫黛玉,5歲,請了賈雨村做教師。

林如海送黛玉去賈府時,書中寫道:“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林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

黛玉在母親去世的時候,剛好6歲,黛玉在其父病逝時13歲的。黛玉無依無靠才去了賈府。如此看來,林如海為官時間並不長。沒有多少財富積累。雖然明清時期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巡鹽御史是管理鹽務的官員,官位七品,但是個“肥差”,按規則行事幾百萬兩很容易弄到,書中賈璉處理林如海喪事歸來,與鳳姐說悄悄話時無意透露也就二三百萬兩。

有一件事值得特別注意,那就是林如海的家庭教師賈雨村,找他辦件事。賈雨村考中進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貪酷徇私被革職,後受聘到林如海家當黛玉的啟蒙老師。賈找他謀官之事,林如海只得給賈政(黛玉的舅舅)寫了封信推薦賈雨村,所以賈雨村進京,一是護送黛玉進賈府,二是帶了林如海的信去找賈政。後來賈雨村真的官復原職(原是大如州知州),從五品。曹雪芹調侃說,“輕輕謀了一個副職的候缺” 。這說明林如海在官場沒有什麼影響力,還是舅老爺賈政厲害。賈雨村官復原職後,仍為官不正,亂判了一起“葫蘆案”(“糊塗案”),後來被世人所知,“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

林妹妹成了很可憐的孩子,父母雙亡,連賈母都說林家人都死絕了,紫鵑也說剩下的些親戚都是出了五服的。

林黛玉是賈母的心頭肉,掌上明珠。後來賈家建大觀園大概把黛玉繼承其父的錢花光了,又攀上薛家,薛家可是皇帝皇莊的總管啊。賈母希望寶玉娶黛玉能有個影響力的文官家庭,來改變賈府現狀的夢想,也化為烏有了。

林家沒人了,沒錢了,只剩下弱不禁風、病懨懨的林妹妹,還能說林家有什麼影響力嗎?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林如海是一個擅長經營官場關係的人,從他幫助賈雨村的例子可以看出,林如海長袖善舞、在官場有沉澱了一定的關係資源,並且善於運用資源,林如海死後,林家在官場上的影響力自然沒有之前那麼強,但古代官場,藕斷絲連的關係還是有的,只不過對於林黛玉而言,在林如海死後,林家就算是沒落了,這樣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是人走茶涼、且林家後繼無人

林如海沒有兒子,當然之前有過一個,但小時候就夭折了,這樣林家就沒有人能在官場上繼承林如海經營的關係、資源,沒有子嗣繼承事業,這是林家最終衰敗的根本原因,即便林如海善於經營關係,但由於沒有後人接班,古話說:人走茶涼,隨著時間的流逝,林如海在官場藕斷絲連的影響力也會被逐漸的淡化,直至完全消失。

第二個方面林黛玉是女人,她無法運用林如海的影響力

在古代女人是沒啥地位的,林黛玉在賈府也是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她的父親死後,在長輩的親戚裡也只有賈母能保護她了,林黛玉無法利用林如海在官場上的影響力,為自己謀求事業,畢竟她是女人,古代女人的使命就是等著嫁一個好老公,所以林黛玉無法運用林如海在官場的影響力為自己謀求其他的出路,更加無法振興林家,所以林家只能因林如海的去世,而徹底的沒落。

解析歷史趣聞、分享文韜武略,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更新文史類精彩內容。


導演林增榮


林如海祖上很歷害官當過列侯,到如海,便從科第出身。祖上鐘鼎之家,自已也不得了,用現在話說考上公務員。林家支庶不盛,到如海也就堂族,沒什麼親兄弟之妹了。

林如海託付賈雨村叫把林黛玉帶到舅舅賈政時說:黛玉不忍離父去親戚家,父年將半百,也不想再找了,你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舅家,我也少擔心。

可見林如海也知自已來日無多了,如林家有至親如海,定會託付林家。

王熙風開玩笑對黛玉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王熙風開這樣詼諧說笑,賈母對風姐或有暗示或風姐端摩出賈母的意思。到後來王夫人與婆婆較量,王夫人勝出,黛玉恨而死,寶玉出家演出《紅樓夢》悲劇。

林如海家中氣象越來越不行,才會把黛玉託付賈家。如果有林家在官場還有作為,就有林家親人去照看黛林。到是風姐對寶玉玩笑說林家要接黛玉回楊州,把寶玉薏魔症嚇出來了!也是暗示林家己未落。



走之16


林家在官場應該還有影響力。

1.家族勢力。

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

林如海考中探花後,遷為蘭臺寺大夫,後為揚州巡鹽御史。

可見,林家和薛家一樣是侯門,門當戶對,只是人丁不旺。

吳敬梓《儒林外史》有這樣一句話“是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門生故吏,天下都散滿了。”

2.門生故吏

明朝文官集團勢力錯綜複雜,一個人的倒下並不意味著一派的顛覆,再加上林如海這樣一甲探花,實乃天子門生,主持鹽政,擺明了天子重臣,林如海熟稔為官處事之道,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3.親戚朋友。

豪門婚嫁講究的是門當戶對,林家的親戚應該基本和薛家一樣,清一色的豪門,雖說林如海死了,但叔伯子侄,畢竟還在官場。雖說世態炎涼,但有過畢竟是有過,親戚就是親戚,血緣是千年不變的,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

林黛玉和薛寶玉待遇是平等的,高於其他姐們兄弟,因為黛玉有侯門的身份,這也看在林家的勢力。


給歷史卸妝的畫者


應邀,謝謝,我是10000年,喜歡請關注我。

沒有的,人走茶涼,林如海都去世了,還想讓林家在官場有什麼影響力?

做夢啊。就算他活著,在官場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這麼分析賈母用心的人既不好好讀書,又無比庸俗,真是小人之心。

小說第二回寫道:“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這說明:

1、林如海家既有尊貴,又有清貴,門第比賈府還高。所以賈敏才能嫁給林如海。開玩笑,人家是探花,全國第三名,多少人家伸手搶的女婿。

2、但是,林家已經不如從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嗣不豐,後繼無人,優秀人才就出了個林如海,其他族內子弟沒有太能幹的。而林如海偏偏也沒什麼孩子,有個庶子還夭折了,只剩下林黛玉這個嫡女。官場,是需要有人來維繫關係的,當你孤軍奮戰時,影響力是有限的。尤其林如海去世的時候年齡不大,官場資源會隨著他的離去遺失殆盡。

當然,賈府就更沒有出息的後代了,就賈政出了一個實缺還只是工部員外郎,比林如海是差了。

以至於賈府後來靠獻出女兒們,比如元春、探春能維持對皇家的貢獻。

3、賈母支持寶玉和黛玉,一是因為她真心地喜愛黛玉,二是林家不僅跟賈家門當戶對,而且明顯要高出一籌,不論是名聲還是地位、財富,都比賈家強。更是薛寶釵家不能比的,比什麼呢?比身份尊貴?社會地位的劃分是士農工商,林家是士+仕;薛家是商,加個皇字也是商。

比有錢?根據一些考據,賈璉幫助林家出喪,貪墨了黛玉的200萬兩銀子,理論上,這都是林黛玉的嫁妝。當然可能是沒這麼多,但是絕對也不會少。去掉一個零,有二三十萬兩白銀,那也絕對是極其豐厚的。三春比不了(迎春可是隻值5000兩),也絕對比薛寶釵多。因為薛家的家產可是主要歸呆霸王薛蟠的。

4、但林家還是衰落了,在封建社會,沒有男丁是要命的,林如海的不少財產,黛玉也不能繼承,應該被族內去接收處置。如果真的還有官場影響力,王夫人那種自私刻薄的,又何必希望寶玉舍黛玉而娶寶釵呢?


10000年寵物號


人走茶涼。人死燈滅。林家雖是歷經四代的伯候之家,應該幫助過許多人,林如海探花出身,情商,智商都高,應該門人故舊不少,但林如海也沒有兒子,又沒有嫡枝近親,他一死,所有人脈煙消雲散。林黛玉,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子,承受不起林家的餘蔭。



比如,賈雨村的復職,是林如海一力促成,又是推薦信,又是路費,為賈雨村打點好了一切,可是回報呢?賈雨村回報給了賈政與賈赦,黛玉,可是一點便宜也沒有得到。

其實,林家在官場有沒有影響力,還可以從林黛玉在賈家的待遇窺伺一二。

若是林家還有影響力,寶黛愛情不會是悲劇結尾。王夫人為何要支持金玉良緣,因為金玉良緣遠比寶黛姻緣能帶來更大的效益。作為林家獨一無二的嫡親,林黛玉被困閨閣,沒有能力利用林家曾經的人脈。




大家都知道,賈母是支持木石姻緣的,卻一直沒有公開的表明態度。為什麼會如此?賈連的小廝興兒給了一個答案,一則黛玉有病,一則幼小,但這個答案是不確切的,賈母炅在觀望,在衡量林黛玉的利用價值。



第45回,“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中黛玉曾說他不是賈府裡的正經主子,若要了燕窩,下人們會嫌她多事,而賈府裡的奴才都是捧高踩低的主兒,嫌棄林黛玉,還不是因為林黛玉沒有什麼利用價值,賈府裡的主子們背後議論,讓奴才們聽到了,奴才們才會這樣的。


萍風竹雨123


林如海是《紅樓夢》裡的一個人物,作為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幾次出場,讓讀者念念不忘。關於林如海死後,林家在官場是否還有影響力?

1.林如海是三代單傳,他死了林家就絕後了。 林如海有一個兒子三歲就死了,妻子也死了,女兒林黛玉送到了丈母孃賈家。林如海的妻子賈敏死後,他沒有續娶,也沒有過繼一個兒子,送走女兒以後靜靜地等著直到死,也沒有任何安排。我認為林如海一定是對妻子深愛不捨,才不做安排。所以他絕對是一個情種,寧可絕後也不做任何宗嗣的延續安排。


2.林如海死後,林家無人就沒有任何影響嗎? 林如海雖然死了,但他絕對留下了影響。可惜林黛玉是個女孩子,要是男孩子完全憑藉父親的關係有所作為。
林如海是探花郎,在《紅樓夢》那個時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林如海的探花可以給林家留下無比的官場財富。 但是林如海死了,林家也沒有了後人。林黛玉作為女兒,寄居賈家,父親留下的關係是基本用不上了。

3.林如海死了,林家遠房就沒有影響了。林如海是林家嫡脈獨苗,他一死,林家就死絕了。其他的都屬遠親,按傳統的血緣關係應該都到五服左右了,這樣就不算特別的親戚了。那些遠親已經沒辦法藉助林如海留下的影響,林家在林如海死後就斷絕了。


創客娛樂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高考喜中探花郎,然後就外派為官,最後官至二品大員,可謂夠高的了。再看下林如海的身世,他們家祖孫三代都在朝廷為官,最高官至三品。那麼這麼長時間的經營,即便是海瑞,也該有自己的幾個同窗好友,以及授業恩師等人,再加上自己的學生。所以林家到了林如海的時候,可以讓他又進一步上到二品。這也從一方面說明林如海在官場之中是很有影響力的了。

另一方面,賈府和林如海家聯姻,將賈老太太的女兒嫁給了林如海,而賈母時期,賈家如日中天,賈政更有大女兒入宮當了皇妃,如此尚且結交林如海,可見其官場上的影響力。

但是林如海夫妻止生下一個女兒——林黛玉,三代單傳一下子就斷了線了。可以說後繼無人。古代的女人社會地位終究還是低,又不可能像男孩子一樣從小跟著父親接觸這些官場關係,必然到了林黛玉就要斷了線了。除非林如海有一個兒子,充分繼承了林家的社會關係網,或者林黛玉有什麼危險,或者林如海的相知舊友尚且願意提供幫助,否則他們與賈府之間也只能看著本來之間的交情了。


阿慶還是阿慶


《紅樓夢》是一部極具現實批判意義的小說。作者涉及的知識面之廣、之深,用活百科全書來形容也不為過。

紅學專家歷來糾結於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而搞混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所對應的同時期曹、李、孫、馬之間的關係。

其實,《紅樓夢》作者不是曹雪芹,曹雪芹是作者虛構的人物,真正的作者是曹頫!



曹頫其父曹荃,是江寧織造曹璽的二兒子,曹寅的親弟弟。本來,曹璽死後該曹荃世襲江寧織造的,因為曹璽之妻孫氏是曹荃的親母,曹寅也曾禮讓過,可康熙不同意。可見康熙和曹寅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曹頫兩歲那年其父曹荃病逝,隨後被曹寅帶到南京撫養。對應的正是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的病逝。


1713年曹寅病逝,康熙讓曹顒世襲其父江寧織造之職,可他只幹了兩年就病死在了去北京述職的路上。1715年,康熙又讓只九歲的曹頫世襲江寧織造並過繼給了曹寅。

也就是說曹頫是兩歲進了賈府,九歲成了賈府的主人!那賈政是誰?當然是曹寅。李煦是誰?是曹寅的大舅哥,蘇州織造的主事。也就是他在曹寅去世後,由康熙恩准,同時把持著江寧和蘇州織造。這就是紅學家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有賈赦這麼個人,而賈璉卻住在賈政處的原因。賈璉是誰?是李煦的兒子李鼎!也等於說榮府的一切開消由李煦的兒子李鼎說了算!在《紅樓夢》裡,賈政、賈赦是親兄弟倆個,現實裡,曹、李兩家在曹寅去世後一定是搬到了一起的。


所以李家並不是史佬太的孃家,杭州織造才是史姥太的孃家!歷史上曹頫的親奶奶孫氏是真正的1品浩命夫人。她的孃家親侄就是當時的杭州織造孫文成!

因此,曹頫才是《紅樓夢》這部偉大小說的真正作者!知道為什麼賈寶玉衍玉而生於賈府嗎?不僅是因為其抱養的身份,更因為是他九歲就世襲了江寧織造這"曠古隆恩"!

可命運卻和曹頫開了太大的玩笑,十七歲那年即1723年初,雍正繼位不到兩個月,就將其舅李煦抄了家,免了蘇州織造一職。1728年雍正五年又將李煦全家變賣為奴,將其發配邊遠。同年,曹頫也被抄,杭州織造孫文成同時被免。至此,曹,李,孫在江南經營的一百年的基業土崩瓦解。

乾隆元年,曹頫被大赦,回到北京時才三十歲出頭。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從天堂到地獄而又返回人間的這種經歷,才使得他用十年的時間書成了120回《石頭記》。而《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手抄本正是在1750年左右開始廣為流傳的。那時曹頫正四十歲左右住在北京。

所以,胡適的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是曹寅的孫子的論段,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他不僅考證錯了年齡,更考證錯了輩份,所以,小說裡的許多關係自然就對不上了。而高鶚續更是不可能的。在胡適之前,《紅樓夢》120回已流傳一百多年了,也沒人懷疑過它不是一個整體。《石頭記》成書時,那時的高鶚還不知在哪呢!又何來續《紅樓夢》一說?



懂你148975892


林如海死後,不僅在官場沒了影響力,連自己的財產都保不住,可以說非常之慘。林如海只有林黛玉一個女兒,沒了香火,權力、財富都很難得到傳承,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續香火”的邏輯。

林如海生前是很牛的。林如海是探花出身,學歷很高,做過極有文化的“蘭臺寺大夫”,也就是國家圖書館館長;同時也做過巡鹽御史,明清時期,巡鹽官是最肥的,比現在菸草公司還牛。林如海能夠娶豪門之女賈敏,而且能輕而易舉安排賈雨村做官,可見實力還是很強的。賈雨村後來做到大司馬,相當於國防部長。林如海死後,財富被託付給賈府,號稱天下第一大族的賈家,為迎接元妃省親,修建大觀園的錢不夠,就動用了林如海的鉅額財富。

林如海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兒子,這在封建時代很難想象,正常情況下,他起碼應該過繼一個兒子。但是林如海不要太慘,因為他自己是三代單傳,連堂兄弟都沒有,過繼都無從談起。試想,如何林如海能有兒子,繼承自己的權力和財富,絕對能把林黛玉嫁到好人家,不至於淪落到寄居賈府的地步。

林如海去世,黛玉到揚州奔喪,帶她的是賈璉,他跟妻子王熙鳳一起,是賈府的實際管家。在揚州,賈璉幫助黛玉處理林如海的身後事,包括他的幾房小妾,還有他的鉅額財產。王熙鳳曾經撮合寶玉和黛玉,開玩笑說:“

你瞧瞧,是人物門第配不上,還是根基配不上,是模樣配不上,還是傢俬配不上?”意思就是,論財產,林黛玉也配得上寶玉。

可惜,中國封建社會就是這樣,沒有男丁,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