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商周古國——鄧國,周王室座上賓,曾出過一位未卜先知的大美人

鄧國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諸侯國,唐代《元和姓纂》記載:“鄧,曼姓,殷時侯國也。”殷商時的鄧國在今河南鄧州及湖北襄樊一帶。

商周古國——鄧國,周王室座上賓,曾出過一位未卜先知的大美人

鄧國雖是殷商古國,但據推測在商朝末年,可能因支持周朝伐商而得以在周朝建立後繼續國祚。西周時鄧國與周王室的關係非常密切,社會地位極高。出土於清道光年間的西周青銅器“盂爵”,其銘文內容涉及到鄧國,記載的是周成王在成周(洛陽)舉行祭祀並派遣大臣盂去鄧國慰問當時的鄧伯,並賜鄧伯這個“盂爵”。說明周成王時期周室與鄧國政治往來確實很頻繁,也可預見當時鄧國作為外姓諸侯在周王室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鄧國從殷商時的侯爵到周朝升為伯爵。再據1974年湖北襄陽縣出土的青銅器“鄧公乘鼎”,其銘文中有“鄧公乘自乍”等字樣,說明到了西周中期,鄧國的爵位已顯示為“公”,鄧國從商朝一路走來,其爵位從“子”到“伯”,再到“公”,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路攀升。

商周古國——鄧國,周王室座上賓,曾出過一位未卜先知的大美人

西周盂爵

鄧國地處中原西南要衝,西南與谷國相鄰(見谷國篇),而且世代要好,據《左傳·桓公七年》記載:“七年春,谷伯、鄧侯來朝。”說得是鄧谷兩國的國君曾一起出訪魯國。

鄧國曾經出了一個以賢惠通達、先覺先知為後世所稱讚的女子,叫鄧曼,是鄧侯吾離的女兒,嫁給楚武王為妻,生下未來鄧國的剋星楚文王。據《左傳-莊公四年》記載:“(楚武王)伐隨,入告夫人鄧曼曰:‘餘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說得是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將要伐隨,進宮告訴鄧曼:“我心神不寧。”鄧曼嘆氣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君王福祿已盡,這便是動盪的原因,很自然不過的道理。先王大概知道了,所以面臨國家征伐,將要發佈征伐命令使君王心神不寧。這次征伐軍隊將完好無損,而君王或會死於行軍途中,這也算是國之大幸了。”事後果被鄧曼言中,楚武王出師後因病死於行軍途中,楚軍秘不發喪,隨國不知底裡,向楚國求和(見隨國篇)。鄧曼事蹟被後世《列女傳》捧為見微知著、見端知末的智者形像,

商周古國——鄧國,周王室座上賓,曾出過一位未卜先知的大美人

鄧國原本國力還很強盛,甚至一度超過楚國,當時也有自己的附屬國——鄾(yōu)國,但正是因為這個附屬國而與楚國結了怨,因此,鄧國在楚武王東進北伐時期受到了重創。據《左傳-桓公九年》記載,巴國派使臣韓服到楚國,想通過楚國引薦與鄧國建立友好關係。巴國為何要請求楚國同鄧國友好?很顯然,巴國想巴結鄧國,而楚鄧有姻親,好說話。楚國爽快的答應了(或許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吧),並派道朔帶著巴國使臣韓服一起去了鄧國,但是鄧國的附屬國鄾國不同意,出兵干預了此事,並殺了楚巴兩國的使者。楚國派人質問鄧國,鄧國仗著與楚國有姻親態度傲慢,楚國覺得鄧國不給他面子,於是聯合巴國一起攻打鄧國,結果鄧國大敗,鄾國被滅。這是楚鄧兩國發生戰爭的唯一一次記錄。

商周古國——鄧國,周王室座上賓,曾出過一位未卜先知的大美人

鄧公乘鼎

不過鄧國最終的滅亡卻是末代國君鄧祁的輕敵所致,據《左傳·莊公六年》記載,公元前688年,楚文王要去攻打申國,途經鄧國,鄧國國君祁接待了這位實力強大的外甥楚文王。當時鄧國的多位大臣都勸說鄧侯乘機殺掉楚文王,以絕後患。但鄧侯憂柔寡斷,說:“楚王為吾甥也,不會危害到鄧國的。”最終縱虎歸山。果然,楚王伐申回來後,半路就攻打鄧國,鄧國滅亡。

鄧國被滅後,國人逃散,以國名鄧為姓氏,成為鄧姓的重要一支。

更多歷史方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