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康复 • 新冠肺炎•上海战疫故事】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数据不断上升,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发动了一级响应。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之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吸纳人口的大城市。面临着排查和控制疫情的挑战。


《康复》杂志作为上海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杂志,作为上海市教委旗下的健康教育媒体,我们希望通过上海收治新冠肺炎纪实报道,向您传递正确防控疫情信息,将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传播给更多人,让我们在疫情面前能团结一心。


今天我们将讲述一位奋战在一线

上海护士长的故事


上海市同济医院隔离留观病房内,一位与武汉人员有过密切接触的五床疑似病患,经过院内专家组的会诊后,确定需做新冠肺炎监测。在上报区疾控中心后,标本采集的任务传达到了发热门诊的护士组……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同事们在帮张君燕穿防护服


我是19年的老党员,我得上!

看上去纤瘦、文静的张君燕,平日里是一个做事手脚麻利,讲话轻声细语的上海姑娘。作为护士长,平日里不仅关心自己的医护集体,对患者更是尽心尽责,碰到一些普通话不怎么灵光的上海阿姨爷叔,她都会用上海话和他们交流,生怕他们看个病摸不到方向,患者也说这口吴侬软语,听着亲切。


都说上海人聪明、拎得清。采集任务通知一到,张君燕想都没多想,“我是发热门诊的护士长,是一个19年党龄的老党员!当然是义不容辞第一个上!”话音刚落,这个平日里爱笑的姑娘,眼睛里有了不一样的东西。


瞬间,紧张的情绪上来了,紧张不是因为自己要直面疑似病患,而是“要赶紧做!”作为一名专业的医护人员,张君燕很“拎得清”,要知道早一分钟做好采集,就能为病患争取早一分钟诊断,多一分钟早治疗。在当下疫情面前,与时间赛跑是打好预防疫情攻坚战的关键。所以,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聪明”的她从一入行就刻在了脑子里。而作为党员,“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这12个字从院内党组织传开后,她便记在了心里。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张君燕平时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


为了慎重,我宁愿自己当“新手”

“但赶紧做的前提是安全第一!”作为一名具有几十年工作经验,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护士长,张君燕坦言:“说实话,像防护服、医用面屏、检测装备等等这些在过去都是不怎么接触到的新装备。”同样地,采集的过程也是一套新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想要在短时间内正确、快速地掌握和操作,这肯定是一项新挑战。


很快培训就开始了,在区疾控中心人员专业的指导下,她将自己归零成一位“新手”,心怀谦卑,保持谨慎,“我就老老实实,仔仔细细地把每个要点记下来,反复操练和熟记,不仅是自己要安全,我更要确保对病人负责,让她也安全第一。”


带着一份责任与百分百的严谨,张君燕在区疾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下,带着采集装备独自踏入隔离病房,安抚好患者情绪,简要告知其相关采集的流程后,她迅速又正确地做完了血液、咽拭子、鼻拭子采集工作,当天任务圆满完成。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张君燕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们都会好起来

走出医院的大门,已是接近午夜时分,此时张君燕长舒一口气,任务圆满完成。但此刻,她心里也有一丝矛盾,“我是不是也需要自我隔离一下,要不去住酒店?”


但转念一想,不妥!去酒店要接触人,我是医护人员,再说按照严格防护隔离专业操作没有问题!


回家!她一边往家赶,一边看着街头零星几户人家的灯火,她想:今天的操作规范、流程完美;医院里就诊的人群有条不紊;家里丈夫和儿子现在天天都会命令我回家第一件事“洗手”。


在上海,这些普通市民们面对疫情都打起了精神,提高了防护意识,他们的科普知识都快赶上我一个医护人员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疫情不可怕,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上海是我的家,她会好起来,武汉是我的同胞,她会好起来,我们终究都会好起来!


采访后记:

目前,同济医院留院观察室的五床病患,通过两次病毒核酸检测,确定为阴性,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目前体征良好,在该院继续观察治疗。


而张君燕护士长依旧坚守职责,奋战在发热门诊的一线岗位上,许许多多和她一样的医护工作者们正彻夜工作,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文 |本刊记者 张旭川 通讯员 陈海滨

-The End-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当我抽出第一管疑似病例的血液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