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正業科技商譽減值“響雷”鉅虧8億元后仍未終結

正業科技2018年和2019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這是前幾年大量收購兼併“買買買”的最終“買單”結果,涉及的原因不僅僅是商譽資產出現大額減值問題,公司還面臨著應收賬款壞賬計提的風險。

1月16日,主要生產精密儀器設備及高端電子材料的正業科技發佈了2019年業績預告,相比2018年年度盈利1692.03萬元,預計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7.5億~8.0億元,究其鉅虧的主要原因是預計計提減值準備金額。次日,正業科技收到了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下發的關注函,要求上市公司核實商譽減值、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情況,並要求在1月23日之前上報有關說明材料並對外披露。

或許是早有準備,正業科技於1月20日就回復了關注函。在回覆函中,公司認為對商譽減值、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是充分且合理的。雖說如此,但正業科技2019年業績鉅虧的預告還是引起了股價的劇烈波動,自1月17日當天股價跌停後,其後也出現了連續下跌。

梳理正業科技上市以來的各項公開資料,《紅週刊》記者發現,上市公司2018年和2019年業績的大幅下滑,與其前幾年大量高溢價收購兼併帶來超高商譽有關,在標的公司業績不達標下,商譽出現了大量減值,而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存在的應收賬款回收不及時的問題也是另一個重大風險,僅這項壞賬計提金額在2019年就高達數千萬元。

商譽資產連續兩年出現大幅減值

正業科技於1月20日發佈的《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回覆公告》顯示,自2015年開始,上市公司先後收購了江門市拓聯電子、深圳市集銀科技、深圳市炫碩智造、深圳市鵬煜威、深圳市正業玖坤、深圳市華東興等公司,交易總價累計高達14.55億元,並由此累計形成確認了109267萬元的商譽。

表面上看,收購上述標的對正業科技營收增長構成利好,例如,從2015~2018年各年報數據來看,合併報表的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14.79%、68.12%、110.78%和12.93%(如表1所示),母公司報表顯示,這幾年的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15.40%、21.46%、38.94%和5.10%。從兩個報表數據對比不難看出,合併報表中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是來自於子公司收入的並表,也就是說,正業科技這幾年營收穫得大幅增長主要是通過大規模收購實現的。

事實上,在營業收入規模持續增長下,正業科技的股價也確實在2015年時出現過一輪大幅上漲。比如說,2015年9月29日復牌之後出現了連續6個漲停板,並一路上漲至該年度的12月份,從停牌前的7.52元(前復權)最高漲至37.29元(前復權),此後股價在高位“保持”了一年多。

然而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業科技在2018年合併報表營業收入增長12.93%的情況下,營業利潤卻大幅下降了77.76%,淨利潤也同比減少了90.54%。分析利潤下滑的原因,可發現這正是此前收購的標的公司業績不達標所造成的。

正業科技2018年年報顯示,當年資產減值損失高達24658.86萬元,比上一年的減值損失多出2.03億元,而這項損失主要是2018年對子公司江門市拓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炫碩智造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計提了339萬元和20535.99萬元的商譽減值準備造成的。正是這一計提,合併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由上一年的2.32億元大幅減少至2018年的0.52億元,母公司淨利潤更是下降至-0.52億元。

問題在於,2018年資產減值只是開始,近日發佈的2019年業績預告再度上演資產減值危機。正業科技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商譽減值預計達到5.8億~6億元,這一金額不僅遠遠超過了2018年的商譽減值金額,且還相當於2015年以來進行收購所確認的109267萬元商譽的一半。這意味著,若收購來的公司業績繼續不達標,不排除在未來的一年,公司仍會進行大幅商譽減值行動。

一邊融資一邊套現

值得一提的是,正業科技的股價自2016年以來就一直處於下跌狀態,而股價持續下行中,重要股東也在持續減持股票。數據顯示,自2016年9月22日至2020年1月14日,正業科技的重要股東或者高管的關聯方累計出現了68次減持記錄,合計減持1923.77萬股,參考市值約3.87億元。這就是說,在近幾年股價持續下行中,公司的重要股東進行了大規模套現,有數億元資金流入他們的口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要股東減持套現的同時,正業科技在資本市場上卻進行著大規模再融資。自正業科技2014年末上市以來,除了首發募集資金16185萬元之外,通過股權再融資(定向增發)從市場“抽取”了12.55億元,通過間接融資(按增量負債計算)也獲得了3.54億元,整體上,正業科技自上市以來累計募資17.71億元。

問題在於,通過各種方式募集而來的資金並沒有為上市公司帶來規模相對應的利好效應,如前文所分析的,正業科技進行的大規模收購兼併,不僅形成超過10億元的高額商譽,且這些商譽資產還在不斷減值中。

綜合起來,我們不難發現正業科技存在這樣一種怪現象,公司在資本市場大規模融資的同時,重要股東卻持續減持手中股票套現,而融來的資金又在大規模的收購兼併中遭受損失。如此反覆循環其實對於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不利的,股價的劇烈波動讓很多投資者被深深套牢。

警惕居高不下的應收款項風險

其實,對於正業科技而言,其身上的風險並不會因2019年可能計提的數億元減值準備就能釋放完畢,從其財務報表相關數據來看,公司還存在應收賬款壞賬風險較高,且未來存在連續計提壞賬損失等問題。

分析正業科技2014年至2018年各年年報以及2019年三季報,《紅週刊》記者發現,合併報表中的應收款項(即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之和)在這幾年裡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從2014年年末的1.76億元一路飆漲到2019年9月末的10.50億元(如表2所示)。當然,這幾年里正業科技合併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也出現了增長,不過,若將收入與應收款項做對比,可發現2014年至2019年三季度正業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1億元、3.57億元、6億元、12.65億元、14.29億元和9.14億元,而同期的應收款項卻相當於收入的56.54%、72.06%、63.82%、64.49%、66.54%和114.94%,應收佔營收的比例居高不下,甚至超過了營收數據。如此情況意味著正業科技營業收入雖然增長,但是款項卻以應收賬款等經營債權的形式“沉澱”在賬面中,仍被客戶佔用而不能收回,很顯然這會加重公司的資金使用成本壓力。

此外,2014年年末至2018年年末,正業科技的應收款項增長了7.75億元,而營業收入增長了11.18億元,由此也可見,這幾年裡所增長的收入主要體現在未收回款項的應收款項當中,營收規模越擴大,被客戶“免費”佔用的資金也就越多。

除此之外,還可看到近幾年正業科技並沒有通過經營活動而獲得相應的現金淨流入。根據各年度年報中的合併現金流量表,2014年至2019年三季度,公司只有2016年和2018年分別出現了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5144.43萬元和21678.79萬元,其餘各年度都是現金淨流出。如此情況不免讓人懷疑,正業科技營收增長所獲得的資金不僅沒有流入自己的賬戶,反而為客戶們和供應商們做了“嫁衣”。

應收款項的大規模增長是會增加壞賬風險的。在2019年度業績預告中:“公司預計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約為:商譽減值預計58000萬~60000萬元,應收款項減值準備預計5000萬~700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預計7000萬~8000萬元。”從業績預告內容可看出,正業科技打算在2019年年末計提約6000萬元的壞賬準備,這並非是小額金額,已經明顯高於2018年利潤總額4863.29萬元。也就是說,僅計提的這部分壞賬準備就能將上一年的成果全部侵蝕乾淨。若未來公司不能有效改變自己的應收款項居高不下的現狀,則計提壞賬損失的問題還會不斷再現,還會不斷吞蝕上市公司利潤。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