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但是生活和工作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出去旅游来放松自己的心情。因为他们觉得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通过美好的景物陶冶自己情操,放松心情,甚至还可以开阔眼界,见识到不一样的大千世界。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尤其是一些父母,经常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旅游。而在旅途的过程当中,大家也是会遇到一些危险的。其实只身一人去旅游的旅客,他们在旅途的过程当中更是会被人贩子盯上!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前几年,我们总会在网络上看到谁谁家的小孩丢了,经过调查发现是被人贩子拐走了,幸运的家庭可能几天就找到孩子了,不幸的几年几十年可能都没找到。 我们都知道,人贩子是一种令人憎恶的存在,它导致许多家庭的崩溃和由于人贩子而破坏了良好的家庭。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虽然现在的治安越来越好,但还是有人贩子“铤而走险”去拐卖儿童。我想说到人贩子,大家都应该非常的清楚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非常的猖狂,再加上现如今世态炎凉,很多人都选择了袖手旁观,所以这也就更加让人贩子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有网友表示,孩子丢了只能怪家长,是做父母的没有尽好自己的义务。小编想说,父母的责任肯定是有的。但是孩子越小好奇心越强,喜欢到处跑到处玩,作为父母不可能每分每秒都盯着孩子,这个只靠家长是不可能完全预防的,重要的还是教会孩子如何自救。

我们都知道,发生人贩子拐卖儿童的事情之后,就会有人把这消息发布在网上,希望好心人可以帮忙找一下。可是把这些消息传播给大家知道需要不少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人贩子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遇到人贩子强行拉你上车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救,等被抓上车再想办法逃脱真的很难。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而且被抓走的话,会导致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甚至有些父母因为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孩子,精神也有点变得不好了,从而开始长年累月的寻子之路。

我们在网上看到人贩子惯用的手段是给孩子一些诱惑,然后将他们带走。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大喊大叫,就算说“不认识他”也没有用,人贩子会说孩子闹脾气。而过往的路人会以为你们是认识的,都会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只是吵架了而已 ,没必要参与人家的事情,任凭你再怎么大声喊叫都没用。

而且陌生人的帮助也不可靠,现在人贩子还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就是以好心人的方式团伙作案,如果人贩子在抓你的时候,可能会有人很热心的帮助你,借助他们脱离人贩子,但是千万别轻信,可能这是另一个陷阱,以带你报警为借口,或者说带你去休息将你带到车上,那你就真的逃不了了,给你的水也别喝,只要脱离了人贩子,马上打电话报警,然后打给亲人,等他们来,别跟任何人走!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当你遇到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不要慌张,只要用上这两个绝招,他想拽走你都不太可能 。第一招就是随便抢陌生人的东西。

比如说他手中的手机或者是身上的包包这一类的贵重东西,在抢过手机来之后,也是尽可能的将手机摔到地上。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手机里面可能有着很机密的文件,对我们特别重要,当你抢走别人的手机时,对方一定不会让你走,肯定会跟你不依不饶让你进行赔款, 可能还会报警。而此时的人贩子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肯定会找借口离开,虽然说这样的代价有一点点的高,可是比起让人贩子带走来说,真的是要好很多!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第二招就是推倒街边摊主摆的摊。

其实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景点里面有很多的小吃摊或者是卖纪念品的摊子,如果遇到人贩子在强拉你非要让你和他走,甚至还会说出很多“你为什么要跑或者是自家人的事”这样的话,此时的你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从容镇定,可以将身旁的摊子推倒,这样的话商贩肯定不会让你轻易的走掉,肯定会拉着你进行赔偿,甚至还会打电话报警,这时可能还会招来很多看热闹的人,当周围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 就有可能会引起警察的注意,而此时的人贩子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们也会选择落荒而逃,虽然你会赔偿商贩一些损失,可是在我看来,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相比于第一招,第二招会更管用一些。

当人贩子强拉你上车时,大喊大叫没用,不如学会这两招自救

小编还敬告大家:特别是在外出旅行时,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尽量远离这些货车,不要到偏远的地方游玩。因为一些偏僻的地方,有可能就有一些人贩子。特别是那些经常作案的人贩子,他们更喜欢去贩卖一些女孩子和小孩,所以大家在出外旅行的时候,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到了晚上就不要外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