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個人理財,最怕的是什麼?

私行小學徒


“你不理錢,錢不理你”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都抱著錢生錢的心態一頭扎進理財領域,卻不知道理財平臺魚目混珠,投理財稍有不慎便血本無歸。個人理財最怕以下幾點:

1、一味追求高回報,想靠理財暴富。抱有這種心態的,勸你最好不要做理財,理財能讓錢財增值保值,但幾乎沒有靠此暴富的。個別理財平臺許諾高出市場很多的回報率,投資人遇到時一定要慎重,高風險高回報,高出銀行貸款利率很多的理財項目數不靠譜。有句俗話,你貪人家的高回報,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很有道理的!理財還是要以穩健第一。

2、不動腦子分析研究,人云亦云跟風投理財。如果你是一個只想躺著不動腦子就想賺錢的人,最好也不要做理財。要想在理財市場生存還賺錢,就不能只聽身邊朋友的介紹,更不能聽信理財平臺的單方面宣傳,要從回報率、項目可行性以及平臺的綜合實力來評估分析,事實上大部分人的理財行為都是盲目的,一不留神就被人帶進黑豆地裡了。

3、理財需要長期堅持,切忌三分鐘熱度。理財不是短期投機,制定理財規劃的時侯,應按照短中長期分別制定理財目標,選擇不同的投資週期理財產品。短期的盈虧不一定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中長期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能否在理財實踐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和最佳組合。


黃河視訊


作為一名銀行理財經理,從接觸的客戶來說,接觸過這幾類的“理財客戶”,心裡都為他們感覺到害怕。

第一類,跟風投資,別人說好就一定好的盲目型客戶。前年下半年,大廳裡來了一位大爺,目測有七十多歲,來的時候走路都一晃一晃的,穿的衣服一看就跟一年多沒有洗一樣。原諒我,我不是人身歧視,而是真的客觀描述大爺第一感覺應該沒有太多理財經驗。來了就說要做理財。我問大爺知道理財是什麼嗎?他說不知道。問他之前做過嗎?沒有。怎麼知道銀行理財的?說鄰居做的,掙了好多錢,也要跟著做。想做什麼樣的?利息最高的。做了一個風險評估問卷,果不其然是差不多風險評估問卷的最低評分。雖然說風險評估問卷可能有一點主觀意願,雖然說當時差不多銀行還是剛性兌付,但是結合老大爺實際,還是建議他做定期存款,或者頂多嘗試一下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這個老大爺沒有一點點的風險意識和理財的知識,只是因為鄰居做就要跟著做。完全不管鄰居的那個產品可能適合鄰居,而不適合他。如果再碰到一個不太負責的銀行理財經理,後果可能很嚴重。

第二類,期望太高,風險意識太低的客戶。

沒有完美的產品,所有產品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或者說是風險。尤其是資管新規出臺後的今天,銀行理財產品取消剛性兌付,理財產品分化比較大了,更需要理財產品和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匹配,也就是理財的“適當性”原則,我一直認為這個是最重要的一條規則。

第三類,把所有資金放在一起,不懂得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客戶。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機會看好之後把所有的錢放在一起,才能掙到大錢。但是在普通生活中,“理財”和這個貌似相矛盾,理財講究資產配置,分散資金,讓每一塊資金都能發揮它自己的作用,有的是短期流動性,這部分收益是其次,重點是隨用就得隨時拿出來;有的是高槓杆,分散風險的,比如意外險和重疾險等資金;有的是生錢的錢。這部分錢往往是基金,股票等資金,收益高,但是可能對個人來說風險也高,所以來說在家庭資產中要琢磨一個合適的比例。

理財不能發財,但是能讓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平穩生活,哪怕遇到困境。

我是李玉娟,一名專業的銀行理財經理,如果此文對你有幫助,請為我點贊。如果方便,請關注我,隨時為你解答關於銀行和投資的一些問題。


理財經理李玉娟


個人理財最怕的是跟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跟風去做投資的大多數都虧了。

說一個真實的例子吧,2014年7月左右,當時有一個人問我,說現在能不能開戶炒股,我說可以,現在指數大概在2000點左右,如果能啟動一波牛市,可能會漲到3-4000點。可能是我說的有點多,畢竟意味著翻倍嘛,於是這個人開始有牴觸情緒,說:“我才不信呢,現在2000點,根本沒什麼人買股票,你告訴我要到4000點,怎麼可能。”於是第一次見面後,此人訕訕離去,嘴上還唸叨著我是騙子。當然,我一笑了之。

2015年2-3月份的時候,這個人又來找我,問我現在能不能做股票,我說現在指數已經漲到3200點了,可能還能再漲一點,暫時還可以做,然後這個人又開始和我說,“我聽身邊的朋友說近期做股票都賺錢了,我才不相信賺錢那麼容易呢,我不上當。從2000點漲到3200點了,都漲了這麼多了,還能漲到哪去?”這個人第二次離開,我第二次一笑了之。

第三次,在2015年5月份左右,當時指數4300多點了,這個人終於心動了,準備開戶,我說,“哥,我建議你別來炒股了,現在已經到了比較危險的時候,指數漲到這個位子隨時可能要調整向下了。”這個人很生氣,依然嘴裡嘟囔著我是騙子,說,“別人都在賺錢,你不讓我賺錢,我找別人開戶去。”

後來這個人再也沒有出現過,結果大家都知道的,2015年牛市最高漲到5178點。這個人本來有機會在相對低點(2000點的時候)進場,可惜他錯過了,中間依然有機會,但依然還在觀望,等實在按捺不住的時候,就是去接盤的時候了。

另外一個案例,2015年我去母校參加畢業十週年聚會,同學聽說我的職業都來問指數漲到什麼時候會到頭,那時候股市已經漲的很高了,我當時就指了一個同學,這個同學前一天晚上告訴我,這輩子絕對不買股票。關係好,所有說話沒有顧忌,我直接指著這個同學告訴另外的同學,說“當XX買股票的時候就是高點。”

這位宣稱絕對不買股票的XX同學,在某天問我,中國中車從快40元跌到20元了,我能不能去買點?我說,“別去,還要跌,一般這種從哪漲起來,就可能要跌回哪去。”

過了段時間,我聽別的同學說,這個XX還是買了中國中車,成本20元附近,然後XX決定一直拿到回本,大家可以看看中國中車現在的價格。

上面的兩個例子都是十分真實的案例,為我親身經歷,同樣的,大家應該也聽說過當年中國大媽奔赴香港搶黃金是吧,結果呢?那時候金價最高450左右,至今都還沒有解套吧。

投資,說白了就是供求關係,當大家都去做某一類投資的時候,雖然剛開始供不應求,但很快就會形成生產過剩,一旦出現拋盤,最後接盤的必然遭遇很多損失。先知先覺的資金早已賺得缽盆滿滿,後知後覺的人進去接盤那些先知先覺的人就止盈離場了。

更加常見的是,很多人聞基金色變,一聽說基金就說不買不買,之前買的基金沒賺錢的。對啊,為什麼不賺錢?都是4500-5000點看著別人買了基金賺錢後才去買的,那麼高的位子不虧錢才怪。

所以,個人理財最怕的就是跟風,如果只是一味的看到別人賺錢後在去做那一類投資的,結果大概率會虧,只有提前一步,在某個投資還沒有太火之前去參與,才有機會賺到錢,大家可以回顧一下自己的投資史,自己在投資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上面所說的一些情況呢?

想要投資成功,一定不要人云亦云,或許大家當下都不敢的投資才是勝率最大的投資,老話不是說了嘛,股市什麼時候見底?當散戶都不敢買股票,聞股色變的時候,就是最佳的買點。早些年也有文章說過,上交所外面賣報紙的大爺怎麼賺錢?買報紙的人多了就不能買,當某天沒人買報紙了,交易所裡沒人了,就說明股票可以買了,都是一個道理啊,只是這天下有幾個聰明的投資者呢?希望看完我的文章,你能成為這個聰明的投資者之一。

很多人說最怕的是被騙,關於這一點,國內正規的投資平臺就是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銀行儲蓄等,那些非要去做一些不正規平臺投資的,比如p2p,炒外匯、白銀等,損失本金很正常,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觀殊


個人理財,最怕是什麼呢?我認為對於個人來說,理財的款項,都是辛苦錢,血汗錢,好不容易攢起來,存銀行利率太低,都願意去做其他理財產品。因為大家賺錢都不容易,所以資金的安全性則成為了大部分人的首要選擇。

那麼理財應該注意什麼呢?

1、不要被高收益理財產品所誘惑

大家要切記,高收益的背後往往是高風險。從來沒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投資理財也是一樣。你不要被高收益的噱頭所誘惑,這些高收益往往是誘餌,只要你把錢一轉入到他們賬戶,你就徹底上鉤了。

我個人認為,如果超過1分的利息,也就是年利率12%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年利率超過24%,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現在實體生意大部分利潤沒有多少,除去各種成本費用,能有10-20%就已經相當不錯了,這還只是生意好賺錢的,要知道,很多行業現在是不賺錢甚至賠錢的。

一些民間借貸利息很高,很多人為了搞收益把自己的血汗錢放進去,前幾個月拿著利息還 很高興,認為自己沒做錯,其實,你拿的指數自己一少部分的本金而已,過不了幾個月,對方可能就給不了你利息了,要麼跑路,要麼就拖著也不說不給,就是沒錢!

另外很多P2P產品都是高收益的,但是幹不下去跑路的佔了絕大多數。即便是那些號稱有什麼什麼投資,什麼什麼背景的平臺,也經常被暴雷。

因此,大家要擦亮雙眼,不要被高收益所迷惑欺騙!

2、儘量不要選擇不熟悉的行業投資

隔行如隔山,你投資的行業最好是自己熟悉的。熟悉的行業你才有一定把握,這樣就好把風險講到最低的程度,而不至於血本無歸。

說到這裡,我想講一下股票。很多人認為股市裡賺錢簡單,開個戶,一買一賣,錢就賺到手了。尤其是牛市裡,賺錢效應讓大多數人處在 盈利的狀態中,人們忘乎所以,只看到了利潤來的簡單,卻忽視了風險。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A股市場2000年以來又是牛短熊長,這讓大部分不懂炒股技術沒有實戰儲備經驗的散戶一旦遇到牛市結束,往往會出現利潤大幅回吐,之後甚至被深套的局面。

不是說股市不能投資,其實股市的風險和收益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比起期貨市場要平穩很多。但大家開始不熟悉不瞭解的時候,儘量用少了資金去嘗試,等到有一定經驗之後,再考慮增加投資金額。

3、可以選擇風險低的產品

大家可以選擇一些風險較低的產品,比如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在4%左右,雖然收益率不算高,但是相對來說安全係數更高一些,一般不超出現什麼風險,而且還有保本理財產品供大家選擇。

也可以選擇 一些收益較好的基金去投資。

總之,不管是什麼投資理財,都會存在一定風險,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承受能力去選擇。切記不要被高利潤所誘惑,其背後的風險往往更大!


禪壹


個人理財,最怕本金都虧完了。大多數想通過個人理財的,都不會選擇去存銀行定期,覺得跑不贏通貨膨脹,嫌利息低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地方企業債等,這些大多在產品發行宣傳DM單上印刷出8%,9%,甚至12%以上的高年化收益率,很多人就信以為真了,殊不知,有的產品最終不僅沒有實現正的收益,而出現虧損,甚至連本金都拿不回來的情況。就好比過去的P2P互聯網金融一樣,有的項目主資金鍊斷鏈跑路了。


接下來,炒期貨,炒黃金,炒外匯,炒股票。先說炒外匯吧,國內正規的可以炒外匯的渠道只有正規銀行的外匯實盤,有的銀行還有外匯期權,如下圖:

但是國內絕對沒有正規的外匯期貨平臺,很多所謂的外匯期貨(常說的炒期貨)是歪平臺、虛擬盤。即使國內的外匯實盤風險還是比較大,只不過比股市的波動小的多而已,但是外匯期權風險就非常大了,可以做多或做空貨幣對,方向錯了,合約沒有到期就可能為0了,也就是說,買錯了本金都沒有了,如下圖:

而且外匯期貨的手續費很高,只是銀行收取的,說白了,你炒外匯期權就好比把銀行作為對手盤,你要贏了銀行是很難的,當然,通常還是有一些機會,但是要善於等待。


再說炒黃金,國內最正規的就是炒銀行的紙黃金。其次就是期貨公司,炒期貨黃金。市場面還有一些炒現貨黃金(所謂炒貴重金屬的平臺)的,但大多也是歪的。


至於,炒期貨,很多人一聽都覺得這個好可怕,所以炒期貨的人比炒股票的人多的多,而實際上,炒股票虧錢的人,太多太多,畢竟A股不能T+0,不能做空,對多數散戶來講,沒有對沖工具,在我看來,或許炒期貨遠比炒A股的好!


最後說說炒股票吧,中國股民上億,而股民作為韭菜一輪一輪的被收割,都是報著發財夢來,最後發現自己的股票是底下還有底,層層上套,越套越深,底部下還有18層地獄。很多個股被骨折了又打折,如下圖:


總之,對於理財,我的觀點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莫要輕易個人理財,讓更專業的人去做!


錢道財經


個人理財最怕本金受損。


很多人對於理財的理解,就是賺更多的錢,其實這是很片面的,理財的本質是資產的保值增值,“保值”才是根本。資產增值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資產安全才是大前提,連本金安全都無法保證,財富增值就更加無從說起。

01 本金虧損-----個人理財的頭號敵人!

巴菲特有句名言,“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二條。”

巴菲特是提醒我們,本金安全才是個人理財的首要目標,只有在本金安全的大前提下,我們才能談收益。

為什麼本金安全如此重要的?因為理財市場中,任何人獲利時,基數更小,虧損時,基數更大,虧損的基數永遠大於盈利的基數。

舉個例子:


我們投入10萬元資金用於理財,非常不幸運的買到爛股票,踩雷虧損50%,本金減少到5萬元,此時你想回本,盈利必須得達到100%才行,損失的基數是盈利的兩倍。

更有甚者,如果你的虧損達到80%,盈利160%都還無法回本,想要恢復本金,盈利要達到400%,這在理財市場,是極難達成的投資目標。

市場上,對於短期收益番好幾倍的“股神”極為推崇,牛市之中尤其明顯,哪個投資者年度盈利超過500%,各家報紙爭相採訪報道。然而,在我看來,真正的“股神”是那些能夠穩健獲得收益的人。

見過這樣一位“股神”,長期以來並沒有特別顯著的傲人戰績,但也從來沒有超額的虧損,讓他出名的,是他順利在兩次股災中全身而退。他說過自己的經歷我很贊同,“我投資首先保證自己不虧錢,或許這會讓我錯過牛市,但更會讓我躲過無數股災”

個人理財首要保證本金安全,不虧錢就已經是一種賺錢,理財中本金出現折損的回本難度是很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出現本金虧損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02 導致本金虧損的原因之一:盲目追求收益,忽視風險

股市中有句老話,一年投資收益翻倍不驚奇,五年投資收益翻倍才困難。一開始我不是很理解,怎麼賺錢的速度更慢了,反而更困難呢?

這就是因為風險,收益永遠是與風險並存的,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

一年投資翻倍,有可能是因為你恰巧走運,趕上了股市走強,然而此時股市風險同時水漲船高。而五年的時間,股市會有一個小週期,有漲有跌,你還能收益翻倍,這才是見真功夫的事情。

很多人初入市場,容易忽視風險,看見高收益的產品就蜂擁而上,盲目追求收益,這最容易導致本金虧損,變成韭菜。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虧損都是要交的學費,交完學費之後的理財道路才能順暢。

然而我們也要知道,有的人學費交的太多了,有可能再也沒有進入市場的機會了,用最少的學費換最多的經驗才應該是我們的追求。

隨著國家金融國際化的發展,我國理財市場的風險正在逐步加大,從保本銀行理財退出市場的趨勢中可見一斑。

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們自負盈虧,應該如何規避風險?或許我們要投資視線逐步放到保障本金安全上來。

03 導致本金虧損的原因之二:超越能力圈,投資自己不理解的東西

比特幣是這兩年最熱的投資標的之一,它驚人的收益率,讓很多人趨之若鶩,爭當幣圈大佬。然而很多投資比特幣的人,完全不理解比特幣究竟是什麼,只是奔著它的收益率而去。

不是理財產品不好,恰恰相反,比特幣是互聯網金融的傑出代表,是貨幣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作為投資標的,它並不適合每個投資者。那些懵懂買入比特幣的人,大概率會被比特幣巨幅的漲跌清退,虧錢離場。

每個人的能力範圍是有限的,我們能夠理解的產品、能夠深入瞭解的範圍都是有限的。投資理財不是賭博,只有真正理解一款產品,我們才能明明白白的從中獲益,而不是賺錢虧錢都迷糊,像是靠天吃飯。

不僅是比特幣,現在的市場上各類金融創新的產品越來越多,p2p、以太幣等等,面對金融創新,很多人盲目跟進,這就是他們投資爆雷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作為全球最成功的股票投資者之一,對於股票的瞭解無需贅言,然而他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投資互聯網企業,他直言,自己看不懂這些公司。

巴菲特有一套關於能力圈的理論,告訴人們應該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之內投資,人一輩子時間精力有限,能夠讀懂的公司也有限,投資理財應該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

投資理財就像是跑馬拉松,速度快很重要,但是安全更重要,再猛再快的選手,在賽程里老是摔倒也無法奪冠,而堅守能力圈,正是我們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04 導致本金虧損的原因之三:人云亦云,在投資理財中從眾當韭菜

人是群居動物,從眾是埋在我們身體裡的東西,然而投資理財往往需要對抗本能,從眾的結果常常是一起當了韭菜。

巴菲特說,我要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說的就是和大眾行為的反向操作。股票市場上也說,利好出盡是利空,利空出盡是利好。

很多人做投資,對產品不瞭解、也沒時間瞭解,於是抱著方便的想法,看到身邊人買什麼,或者專家推薦什麼,他們就買什麼,這樣的盲目跟風,容易導致結構性風險,危害本金安全。

“羊群效應”在股市釀成過很多悲劇,作為理性的投資者,要時刻牢記:不做盲目從眾的投資。對待投資決策,獨立思考,自己的本金安全,由自己全力守護。

綜上,個人理財最怕本金受損,我們只有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前提之下,才能追求收益。而要保障安全,我們需要重視風險、堅守能力圈,也要竭力避免盲目從眾,逃離“羊群效應”。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小招邀請了社區理財達人來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理財最怕進入4個誤區:

一、目標錯誤

股市火買股票,基金火買基金,反反覆覆,漲漲跌跌,三年又三年,錢沒賺到,反倒虧不少。

理財的本質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不是為了短期內賺快錢甚至賺大錢。

畢竟“投資有風險”,把理財的目標簡單等同於發財,寄希望於“股票”、“基金”一時的價格波動來賺差價,最終只能因為盲目跟風而造成虧損。

二、週期錯誤

理財不是一錘子買賣。

理財是一輩子的事,不能試圖靠一兩年的投入,取得財富暴漲。當然,這不是說理財產品週期越長越好。一般來說,長期理財收益會高於短期理財,但並不意味著,短期理財一定比長期理財年化收益低,比如在季末、年末或者資金面緊張時,有可能出現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上升的情況。

理財得講期限匹配,要結合自己的資金流動性及資金使用需求來確定。

三、信任錯誤

不瞭解產品,又想賺快錢,盲目尋支招。

每個人的風險應對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投資是一件極具個性化的事情。

對於親戚、朋友、同事、大V的意見與建議,要選擇性傾聽,畢竟適合他們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如果自己不懂,那麼堅決不碰或少碰。少賺帶來的損失,遠小於掉到坑裡的虧損。

四、金額錯誤

全部投注的不僅僅是資產,可能是一生。

很多人理財,往往缺乏配置的概念,喜歡在單一資產上賭博。比如把全部家產押在股票,一旦投錯股票,亦或者是風吹草動,就可能出現資產大幅減值的劇情。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理財亙古不變的道理,千萬不能用賭博的思維,指望通過幾次全部投注,就能財富自由。也許運氣會眷顧你一次,但不會每次都是這樣。

總歸來講,理財不是賺大錢,而是通過打理財富,逐步實現人生目標,過上幸福的生活。

以上回答來自社區理財達人,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記得加下關注,點個贊。


招商銀行App


你好,我是理財在路上,多年來一直專注於理財。個人理財中,最怕沒有耐心,想一夜暴富。

首先心態不正確

俗話說:財不入急門。你越想賺快錢,越輸錢。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曾經問過巴菲特一個問題:為什麼你的投資理念如此簡單,卻沒有人願意複製你的投資方法。巴菲特回答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發財。



投資家楊天南老師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說投資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在等待中度過,耐心等待投資的機會。

自由投資人閒來一起s話投資也一直在強調耐心的重要性,說在投資中,耐心不僅僅是持股上以年為時間單位持有,還表現在對於自己看好的投資標的,可以有等上一兩年,甚至更長久的耐心。

理財是一個長期慢慢積累的過程

理財最重要是學習利用複利的威力來積累財富,複利簡單來說就是利滾利。巴菲特老先生對於複利的描述最深刻,最形象。說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複利被愛因斯坦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影響的因素有三個因素,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本金,一個是收益率。



如果你擁有足夠的耐心,在22歲大學畢業就開始理財,60歲退休,這段時間長達38年,如果一個月存500,用於定投指數基金,收益率為10%,60歲你就擁有240萬。

總而言之,在個人理財中,特別是一個投資者來說,耐心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也不為過。

有人在雪球上問:大家覺得對於一個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對有一個回答深以為然:耐心,買入之前的等待,買入之後的等待,賣出之後的等待,耐心貫穿投資的整個流程。




理財在路上


個人理財最怕的是踩雷,顆粒無收。

理財是錢生錢的遊戲,你盯著別人的利息,別人卻盯著你口袋的本金。現如今理財工具花花綠綠,數不勝數,但本質不變,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許多人不願把錢存在銀行,通貨膨脹使得存款縮水。但自身金融理財不足,被銷售人員一忽悠就下重金購買理財產品,結果本金打水漂。

以P2P理財為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半年各地監管機構及行業協會已公佈清退、失聯網貸機構289家。機構一不對勁就跑路,老年人的退休金,中年人的養家錢,青年人的老婆本一下子就被帶走了。即便後續追回來,往往被機構揮霍了,受償比例往往不到一半。以高額的收益做誘餌,很多人自動上鉤。我們事後分析下,承諾年化率12%的收益,加上公司每年正常的經營成本,投資人資金的回報率往往要超過20%,才能覆蓋成本實現盈利。回報率如此高的項目只有在高利貸和股市中才能實現,因此在A股漫漫熊市中,這些理財產品一個個接著爆雷。

相信這樣的道理,很多人事後都懂。我還是說點乾貨,把我自己的理財方法分享下:

一、激進型風格投資者:A股的大門為你敞開,商品期貨、期權、股指期貨等任君選擇,這種理財方式只適合極少數投資者,我不推薦;

二、穩健型風格投資者:家庭收入除去日常支出後有剩餘資金,標重點,剩餘資金;將這部分資金分成三份,一份用於購買年化率在3%到5%的理財產品,這種理財產品可以直接在銀行櫃檯諮詢;第二份資金分成三份,用於購買年化率7%到12%的短期理財產品,時間在一個月到三個月,最好不超過半年;第三份資金作為長期資金,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定期投資指數基金,最好是完全複製的指數基金,以滬深300、中證500為投資標的,投資原則:分散投資、定期投資、低位加倉位,高位減倉位。以滬深300為具體例子,在4000以下每月加倉位,在4500附近加倉位同時適當減少倉位,在5000以上只減倉位,不加倉。

三、保守型風格投資者:以老年人為代表,一半資金用於購買銀行定期存款,一半用於購買年化率在3%至5%的理財產品,不要跟著年輕人瞎折騰,穩健投資才是正道。


股海重生2015


個人理財最怕的無非是以下幾種情況。

一、高利率遇到詐騙

現在的個人理財市場上,但凡是年化率高,過8%以上時,基本上就要慎重考慮。但是仍然有不少一些非正規理財產品年化率高於10%,甚至有部分產品高於12%卻打著穩健理財的旗號,所以我們應該具備一些基礎的金融理財知識要明白,風險和回報永遠是成正比,不要輕易購買比市場上絕大多數平均理財產品利率高出一倍以上的產品。


二、類型分不清到頭來利率變動較大

普通理財基本上它的預期收益率是恆定的,但是也有部分淨值型理財產品,它的收益是浮動的,只有一個歷史參考。很多人會經常購買一部分保險分紅型的淨值型理財產品,購買時產品宣傳的年化率4%的6%,但是實際結算時只有不到3%也是比較常見的。這個時候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心裡肯定不舒服。

三、產品不正規,平臺具有一定風險

其實就是一小部分不正規的理財平臺出現在互聯網金融上,所以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建議可以去中國理財官網上查詢。但凡是在中國理財官網上備案的理財產品,它都有一個大寫的C字母開頭的14位數字代碼,如果能夠在官網上查詢的到,基本上就是正規的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