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文學的歷史濫觴於明梁辰魚的《浣紗記》其後許多名人才子染指於崑曲劇本的創作,推出了“

曲海詞山”的奇觀,至明末清初已形成崑曲創作的黃金時代在眾多的崑曲作家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湯顯祖、李玉、洪、孔尚任等,並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學風格和流派。崑曲的題材內容也是多種多樣,或表現政治、歷史,或搬演公案、愛情,亦有反映普通百姓生活情趣的作品。在此我們僅列舉幾部最著名的經典劇目,以對明清崑曲文學的整體風貌管見一斑。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浣紗記》劇照

一、梁辰魚的《浣紗記》。明嘉靖年間,魏良輔對南曲的民間俚曲進行了“水磨”式的改革處理,使之成為清麗悠遠、婉約柔美的崑曲曲調。後梁辰魚運用此“新聲”寫出《浣紗記》傳奇並將之搬演於舞臺,成為風靡劇壇、盛行一時的劇作。正是由於《浣紗記》的上演,才使清唱的“新聲”發展成為舞臺演唱的聲腔劇種,梁辰魚亦由此被視為崑曲文學的奠基人。在他以後,崑曲新聲大為勃興,被當時社會的人們視為雅音,而崑曲以外的其他聲調,皆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唱。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浣紗記》繪圖

梁辰魚出生於明嘉靖年間,先世為崑山望族他任俠尚義且擅寫詞曲,有才學而不曾出仕,是一個沒有功名的布衣之士,《浣紗記》是其代表作。梁辰魚雖為布衣,卻常懷憂國憂民之心,他在《浣紗記》第一齣《家門》中寫道:“驥足悲伏櫪,鴻翼困樊籠,試尋往古,傷心全寄詞鋒。問何人作此,平生慷慨,負薪吳市梁伯龍。”於中我們不難看出,他雖一心向往報國報民,卻因報效無門而遺憾終身,表現了懷才不遇但正氣凜然的愛國志士情懷。《浣紗記》不僅是崑曲劇本的開山之作,在戲曲史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借古諷今抨擊黑暗腐朽的現實,亦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它取材於《吳越春秋》全劇共四十五出,以范蠡和西施的愛情為主線描寫吳越兩國曆史,將愛情和政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兒女離合之情抒發國家興亡之感故事描寫越國大夫范蠡微服出巡,在溪水邊巧遇浣紗女西施,他們一見鍾情,並自訂終身。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浣紗記》劇照

不久,吳王夫差領兵攻越,范蠡向越王勾踐獻策,先向吳王稱臣納貢以保存國力,待日後再報仇雪恥。三年後,被楚國禁的勾踐夫婦及范蠡被夫差放回越國,此後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范蠡則“為天下者不顧家”,薦獻自己的戀人西施以迷惑吳王。夫差果然被西施的美貌和歌舞所迷,整日沉湎酒色、驕奢淫逸。伍子胥見此情景,冒死進諫,被夫差賜死。在太幸伯的慫恿下,夫差欲稱霸諸侯,出兵討伐齊晉兩國,這時勾踐率軍攻其不備一舉攻佔姑蘇城,夫差自刎而後范蠡功成身退,與西施泛舟湖上。劇作沒有落入才子佳人劇的俗套,而是將劇情圍繞政治鬥爭展開,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愛情之上,在複雜的感情糾葛中展現政治鬥爭的深刻性與殘酷性范蠡與西施的愛情由於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而其精神境界就擺脫了一般的兒女情長而有所昇華;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舞臺劇照

而范蠡的“功成身退”,亦說明他們對封建君主有著清醒的認識,體現出作者對封建統治者的理性批判。在程朱理學盛行的明代,能夠不受封建道德貞操觀念的影響寫出如此劇作,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二、王世貞的《鳴鳳記》。文藝作品是時代的先聲,《鳴記》傳奇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關於它的作者,一般認為是王世貞或其門人所作。這是一部表現當時重大政治題材的劇目,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和生動的藝術描寫。劇作完成之時,這場現實鬥爭甚至還未完全結束,因而對民眾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又由於王世貞是當時令人矚目的政治、文化界的要人,這就更擴大了劇作的影響。故事描寫明嘉靖年間,禍國殃民的嚴嵩父子權傾朝野,魚肉百姓,迫害忠良,為所欲為。面對權奸,楊繼盛、鄒應龍等朝臣與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大學士夏言主張收復河套失地,推薦曾銑總制三邊總兵仇鸞勾結嚴嵩,阻撓曾銑出兵嚴嵩欲奪夏言之權,就誣陷並殺害了夏。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舞臺表演藝術

此事引起兵部主事楊繼盛的義憤,上本彈劾仇鸞,卻被貶邊城。遇赦之後,他不顧個人安危,又上本彈劾嚴嵩父子,未果遭斬。新科進士鄒應龍和林潤,因憑弔楊氏墓,被遣往邊疆任職。禮部主事董傳策、兵部郎中張、工部給事中吳時中,三人聯名彈劾嚴嵩父子,亦被拷打充軍此時,嚴嵩的幫兇趙文華與鄢懋卿因爭寵互相傾軋鄒應龍自邊關歸來,聯合在朝的刑部給事中孫不揚,終於參倒了嚴嵩父子《鳴鳳記》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再創造的藝術作品,體現著他的政治態度和藝術造詣。全劇跨度二十多年,“生死諫”貫穿全劇,劇本以八諫官的鬥爭為主線,打破了傳奇以生旦悲歡離合為主的格局。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舞臺劇照

其情節安排緊湊合理,矛盾衝突綿延起伏,準確真實地反映了統治階級內部的重重矛盾概括揭示出這一政治事件的發展過程及其必然規律,同時又不失引人入勝的傳奇性作者以鮮明的政治立場和犀利的筆鋒,揭露了君王朝政的腐敗和黑暗,譴責了誤國殃民的權奸集團,作品對結黨營私、誤國害民的嚴嵩的醜惡嘴臉和無恥行為,極盡揭露撻伐諷刺之能事;同時對於愛國的正派官員夏言、楊繼盛、鄒應龍等加以熱情歌頌,充分表現了八諫臣赤誠為國的忠肝義膽和向邪惡勢力鬥爭的大無畏精神。全劇以濃重的色調渲染了一種悲壯美,它上承《趙氏孤兒》,下啟《清忠譜》,成為傳奇創作中頌揚正義、鞭撻邪惡的承前啟後之作。明呂天成《曲品》評曰:“記諸事甚細,令人有手刃賊嵩之意。”以崑曲形式表現當時政治上的重大斗爭,對奸佞閹宦和權相進行抨擊,歌頌與之勇敢鬥爭的各色人物,《鳴鳳記》可謂開時事劇創作之先河,它的出現被視為明代劇壇上的一件大事。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趙氏孤兒》劇照

中國古典戲曲原無寫作“現代戲”的傳統,多數劇作都是根據歷史故事或軼聞小說改編,像《鳴鳳記》這樣取材於當朝時事的劇作極為少見。在駢儷派文風盛行之時,《鳴記》以其獨特的面貌揭開了新的一頁,由此為發端,時事劇的創作蔚然成風,以反權臣反閹宦為主題,形成崑山腔革新後劇本創作的一大特色。三、湯顯祖的《牡丹亭》。湯顯祖是中國戲曲文學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其劇作被視為人類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他生活於封建統治日益腐朽、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的年代,以晚明進步啟蒙思想家為師,繼承了民間廣為流傳的泰州學派的哲學思想,並且受到達觀的宗教哲學的深刻影響,勇敢地提出了以人的真情”反抗程朱理學的創作思想,這種思想在其代表作《牡丹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牡丹亭》舞臺劇照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取材於明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但充實了很多嶄新的生活內容。劇中寫福建南安郡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夢與少年書生柳夢梅幽會。自此以後,她為相思所苦,終因傷情而死被葬於梅花庵。三年後,柳夢梅赴臨安應試途經梅花庵,杜麗娘的鬼魂又與之相會並得再生,二人遂結為夫婦作者以充沛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杜麗娘的藝術形象,層次分明地描繪了她的青春苦悶、覺醒和對愛情追求的過程。杜麗娘“一生兒愛好是天然”,但卻生於令人窒息的封建貴族家庭。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牡丹亭》舞臺劇照

她的父母圖用非人性的封建禮教束縛其身心,將之禁錮在“錦屏”之中,但這種壓抑和閨禁卻只能激起她強烈的反叛。她在夢中與柳生歡會,醒來卻依然是淒冷的現實,生前心願難以實現,終於憂悶而死。但她並未因死而停止對幸福的追求,遊魂還要與柳夢梅會合,並要他為自己掘墓,以求復生。她為愛情而死,又為愛情而復生,摯愛真情具有超越生死的力量。劇作正是通過這一藝術形象,傳達了在明代封建專制主義的重壓下,廣大青年要求個性解放、爭取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呼聲,揭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腐朽和殘酷,批判了偽善理學對人性的摧殘和扼殺。杜麗娘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意義,不僅在於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和對理想愛情的歌頌,還在於張揚了個性解放思想,表現了人道主義同封建專制主義的尖銳對立。作品以真情反對偽理,反映了作者心目中矇矓美好的生活理想,體現了人民的意願與時代精神,其在歷史上的進步性和戰鬥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牡丹亭》人物繪圖

《牡丹亭》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氣息,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其情節關目新穎奇特、巧妙迭出,人物形象真實生動精細傳神。唱詞語言含蓄、精練,富有詩意,並熔鑄了唐詩、宋詞乃至六朝辭賦的華美典麗風格,本色與文采兼備。如《驚夢》中的一曲【皂羅袍】,被古今評論家視為公認的名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文辭自然真切而又不失精工雕琢,既描畫了奼紫嫣紅的滿園春色,又道出了懷春少女無奈韶華流失的傷感作者運用寓情於景、狀物詠懷的藝術手法,展現了杜麗娘青春的苦悶、盪漾的情思、感傷的情懷,表達了對愛情的嚮往和理想的追求。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牡丹亭》舞臺劇照

四百餘年來,《牡丹亭》一直傳唱不衰,成為古典戲曲中最有藝術生命力的劇目之一。直到今天,《遊園》、《驚夢》、《尋夢》、《拾畫》、《冥誓》等出仍是崑曲舞臺上常演的摺子戲。四、孟稱舜的《嬌紅記》。孟稱舜是活躍於明未清初的作家,《嬌紅記》是其代表作。故事本於元代宋梅洞的傳奇小說《嬌紅傳》,元明時期曾有許多作家改寫這一故事,但只有孟稱舜的成就遠遠超乎他人之上。他的成就在於把一個十分普通的愛情悲劇寫得真切感人,既寫出了男女主人公堅定不移的情感基礎,又寫出了他們悲劇性結局的社會典型意義,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舞臺劇照

《嬌紅記》系根據歷史上的真實故事創作而成。劇本前半部寫王嬌娘與申純真摯相愛並私自結合,後幾經波折,才爭得其父王文瑞的許婚後半部寫帥節鎮強逼王父將嬌娘許給其子,嬌娘不改初衷誓不相從並以死殉情,後申純也自縊身死。劇中的女主人公王嬌娘是一個具有獨特性格的藝術形象,她對封建婚姻制度所造成的不幸有清醒的認識,不願重蹈“佳人匹配匪材,鬱鬱而終”的覆轍,而要尋找真正情投意合的“同心子”。她不貪功名富貴,也不慕風流才子,但求“死共穴,生同舍,便做連理共冢”。王嬌娘青春的覺醒和對愛情的嚮往已不僅是人性的本能流露,而是經過思考後的理性判斷,表現了選擇佳偶的嚴肅態度和追求幸福的誓死決心。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舞臺劇照

她和申純的愛情經歷了一個逐漸瞭解和反覆考驗的過程,從相見到題詩訴情、擁爐密語而相愛,有了更深的瞭解才最終結合。而且一旦認定便寧死不變,這在數量繁多的中國古典愛情悲劇中是不多見的,從而打破了《西廂記》以來“郎才女貌”的婚姻標準。追求有共同思想基礎的真正愛情,併為此不惜犧牲一切,這種進步戀愛觀的出現,反映了封建社會後期婦女民主意識的覺醒。男主人公申純也是個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他輕功名而重愛情,對嬌娘的愛真誠而深沉,甚至不惜以死殉情。這種殉情,是建立在真正的情感基礎之上,反映了人性的覺醒已是一種理性的、自覺的意識,因而釀成的悲劇也顯得格外深沉厚重。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舞臺劇照

劇作歌頌了男女主人公忠於愛情的奉獻精神對功名富貴,他們置於愛情之下;對逼婚迫嫁,他們相約以死抗拒這種情感比起那種一見鍾情的模式更為複雜深刻,表達了人性的禮讚和對美好婚姻的執著追求;而他們相互殉情的悲壯行為,更是對封建權貴及禮教思想進行的血淚控訴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民主意識。《嬌紅記》的戲劇衝突可以說集前人愛情劇之大成,幾乎包括了過去所有愛情劇的各種衝突,從而使作品的情節更加曲折跌宕,同時也使申生、嬌娘的愛情經歷磨難具有更堅實的基礎。作品以悲憤的基調,運用白描手法細膩準確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語言流暢、自然、貼切並富有詩意,不失為一部時代佳作。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戲劇表演

五、李玉的《清忠譜》。李玉是蘇州作家群最傑出的代表,在明清傳奇作家中最為多產,以數量之眾、質量之佳,堪與關漢卿、湯顯祖等人比肩。他的劇本體裁多樣,悲劇、喜劇、正劇無所不能,並常從元雜劇、話本、講史、筆記小說和民間傳說中汲取養分,創作題材十分廣泛。尤其是他發揚了由《鳴鳳記》所開創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把持朝政的權臣及其爪牙,多方面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尖銳的社會矛盾。《清忠譜》即是這樣一部針砭時弊的時事劇,是李玉現存劇本中最有代表性的精品,在思想、藝術上均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戲劇表演

《清忠譜》源自蘇州五人墓故事,寫明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擅權用事,蘇州巡撫毛一鷺諂媚他為義父,併為之蓋造生祠祝福東林黨人周順昌義憤填膺,指魏像大罵。此事後被魏所知,遂派校尉到蘇州捕周蘇州市民顏佩韋等五人,聚眾包圍巡撫衙門,請願要求釋放周。毛不允,命將周釘鐐解京人們氣憤至極,出手痛打校尉。魏聞報大怒,命毛擒拿肇事首要,否則將屠城顏佩韋等五人,為不使人民遭戮,挺身而出,慷慨就義。不久魏倒臺,人們憤而搗毀祠堂,用魏的頭像祭奠周、顏等人英魂。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戲劇表演

作者在劇中揭露和批判了魏忠賢閹黨統治下的社會黑暗,讚揚了受群眾愛戴和同情的正派官員周順呂,尤為突出的是,熱情歌頌了那些敢於伸張正義、不惜為眾捐軀的平民領袖。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李玉傾注了無比的熱情,將他所謳歌的俠義精神和市民形象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塑造了顏佩韋等五人的英雄形象敢於正面表現市民階層的英雄人物形象,這在以往舞臺上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新事物明中葉以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作坊工人等新興市民階層,他們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前身,封建社會最富有生氣的階層,雖為普通市井平民,卻有著俠肝義膽,勇於反抗壓迫。李玉在反權臣、反閹宦的主題創作中,朦朧意識到下層社會人民的集體力量,首次將他們搬上戲曲舞臺予以褒揚,不再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個別正派官員身上,表現了市民階層作家有別於封建士大夫作家之處。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戲曲表演劇照

作者借戲場抒發憤世之情,揭露明末以宦黨統治為代表的暴虐政治,頌揚下層群眾的正義壯舉,尤其是肯定以手工業工人為代表的市民抗暴鬥爭,表現了作者的過人膽識和時代精神。就此而言,李玉無疑道出了時代先聲。《清忠譜》結構緊湊,適於舞臺演出。佈局從內容出發,不為舊的格局所束縛劇本情節豐富,人物性格在尖銳的戲劇衝突中予以集中刻畫善於描繪浩大的群眾場面,如《義憤》、《鬧詔》、《毀祠》等出,通過各種人物的上下場,如敲梆的和尚、戰兢的書生,以及吵吵嚷嚷的各色人等的多次穿插,造成了巨大的聲勢後來在崑曲和京劇舞臺,《清忠譜》仍以《五人義》為劇名盛演不衰。六、孔尚任的《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這是戲曲史家對《桃花扇》的共識。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桃花扇》舞臺劇照

《桃花扇》是孔尚任苦心經營十幾年、三易其稿之作它以弘光朝史實為素材,展現了南明王朝覆滅的一段悲劇歷史。劇本脫稿之後,達官貴人們莫不紛紛借抄,一時有“紙貴”之譽。劇作寫明末社會動盪,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戀閹黨餘孽阮大鋮誣陷侯私通左良玉,侯避禍揚州投奔史可法後京城失陷、崇禎自縊,鳳陽督撫馬士英與阮勾結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建年號弘光。而此時李遭田漕撫逼嫁,拼死不從,後又因痛罵宰相馬士英及弄臣阮大鋮被禁,隨後侯亦遭阮逮捕獄。左起兵清君側,馬調集軍隊堵擊,清兵乘虛南下,史沉江殉國。南明王朝破滅,侯與李在棲霞山不期而遇,雙雙出家。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桃花扇》舞臺劇照

劇作以李、侯的愛情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將他們的愛情遭遇與當時的政治風雲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展示出南明衰亡的歷史面貌作者對南明統治集團的腐敗作了多方面的深刻揭露,在清兵壓境、國難當頭之際,弘光帝仍在一味尋歡作樂,眼看清兵攻下城池,他卻率先潛逃,以致弘光小朝廷頃刻間土崩瓦解;而宰相馬士英在逃跑途中,唯一擔心的是他那“一隊嬌嬈,十車細軟”,“不要叫仇家搶奪了去”。作者以極大的憤慨,對誤國的昏君、奸相、佞臣、悍將作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在對社會現實進行批判的同時,作者又全力塑造了李香君這一獨具魅力的藝術形象,她雖是地位卑賤的妓女,但卻富有鮮明的愛憎情感、進步的政治態度、勇敢的鬥爭精神和忠於愛情的堅貞節操。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桃花扇》舞臺劇照

作者以非凡的筆力,寫出了美和崇高的破滅及其必然性。雖然作者感情上不忍看到這種破滅,但理性告訴他,面對江河日下的政局,善良的願望是蒼白無力的,於是他精心描繪了美好事物在黑暗傾軋下必然毀滅的掙扎歷程,這或許正是《桃花扇》的精神所在。《桃花扇》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佈局精巧,是一部嚴謹的現實主義歷史劇。作者通過巧妙的剪裁編排,將複雜紛亂的政治軍事鬥爭和男女離合之情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物和故事互相生髮、環環相扣,情節和衝突前後呼應、此起彼伏;詳略主次安排得當,關目結構巧妙謹嚴,文武冷熱自然相間,寫實與虛構完美結合;深刻揭示了南明統治集團覆滅的根本原因,表達了其關心國家興亡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作品《桃花扇》

由於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桃花扇》在當時的劇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也正由於它所表現的民族意識過於強烈,康熙以後,隨著朝廷對文化專制統治的加強,此劇便很少演出。在崑曲傳統劇目中,現僅存有《訪翠》、《眠香》兩折。七、洪的《長生殿》。《長生殿》是洪精心創作的一部傑出作品,與孔尚任的《桃花扇》齊名於世。故事雖源於白居易的《長恨歌》及陳鴻的《長恨歌傳》等作品,但作者對此題材的詩歌、小說、戲劇、故事都加以認真研究和借鑑,經藝術上的不斷冶煉,終於將創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劇作以安史之亂為背景,描寫了唐明皇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楊封妃入宮後,姊妹兄弟皆得榮貴,堂兄楊國忠操縱朝政,權傾內外天寶十四年(755)邊將安祿山以誅楊為名,起兵亂國,發動歷時七年多的大叛亂後雖經蕩平,但唐朝統治卻從此由盛轉衰。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作品《長生殿》

在長安失陷、李逃往四川途中,楊被迫賜死於馬嵬坡。作者採取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取天寶間遺事,收拾殆盡”,真實地再現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矛盾和歷史面貌。李、楊的愛情故事被放置在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之下展開,與國家的興衰緊密聯繫在一起,因而他們的愛情悲劇就脫離了個人恩怨的範疇,成為一部飽含國家興亡之感的政治悲劇。它敘說著一段歷史,講述了一縷情愁,二者交織融合、渾然一體,令人迴腸蕩氣、感觸尤深。作者從“”的角度敷衍歷史劇,並在創作中將“”發揮到了極致,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他筆下的唐明皇與楊貴妃,既有男女之情,又有君臣之義他一方面極力歌頌李、楊忠貞不渝的愛情,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了他們感天動地日月昭輝的精誠“至情”,表達了作者心目中美好的愛情理想;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作品《長生殿》

同時又對他們沉湎於個人感情、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的行為進行了嚴肅的批判,結果是“弛了朝綱,佔了情場”,既造成了唐朝政治的悲劇,也釀就了個人愛情的悲劇。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集歷史人物與傳說人物於一身,將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刻畫得異常細膩、鮮明。楊玉環是洪昇著墨最多的人物,她憑藉天姿國色、工於心計,奪得唐明皇的專寵。為了邀寵,她不擇手段地排斥異己,打擊情敵,而又無時不擔心著“日久恩疏”的悲劇發生。作者並未因襲“女色亡國”的傳統觀念,將國家危機的罪責全加在楊玉環身上,而是將其處理成一個悲劇人物唐明皇無力御亂,楊貴妃馬嵬自縊,無疑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崑曲作品《長生殿》

全局結構嚴謹,情節豐富,以藝術手法描繪了天寶年間朝政失修、邊防鬆弛、民怨載道的衰敗景象,以傳奇特有的巨大容量反映了長達十餘年的社會生活內容。曲詞清新雅麗,恪守韻調,尤注重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描寫,使“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將戲劇性、文學性、音樂性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崑曲常演出目有《定情》、《密誓》、《驚變》、《埋玉》、《聞鈴》、《哭像》、《彈詞》等。八、神話劇《雷峰塔》。《雷峰塔》又名《白蛇傳》,是一部取材於民間傳說的愛情悲劇。早在唐代志怪小說集中就有這個故事,到宋元時期白蛇的故事已在民間廣為流傳。後出現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其對後世以白蛇為內容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現存最早有關白蛇的劇本,是清乾隆年間出版的黃圖《雷峰塔》傳奇,他承襲話本改編而成,保留了原著的精華。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雷峰塔

此後在演出過程中,人們不斷對黃本加以修改,於是又有了相傳為藝人陳嘉言父女所改寫的梨園抄本《雷峰塔》傳奇而後,方成培又對前人所作《雷峰塔》傳奇做了進一步的潤色加工,大大提高了劇本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至此,清代崑曲舞臺上的《雷峰塔》便基本定型,方成培本廣為流傳劇作描寫修煉千年的白蛇(白娘子)思凡下山,收青蛇(小青)為侍女同往杭州,在西湖邂逅藥材店夥計許仙,結為佳偶。但他們的婚姻屢遭世俗習慣勢力的仇視與破壞,最後金山寺法海禪師將白蛇攝入金缽,鎮於雷峰塔下,以悲劇結局。劇作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以生動有趣的情節,描繪出白娘子、許仙、小青、法海等各具鮮明性格特色的人物形象,予故事以神話色彩蛇仙白娘子不肯皈依清淨,到人間尋找愛情和幸福,愛上了平民許仙。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雷峰塔

她善良、溫情,對愛情熾熱而忠貞。她是人也是妖,但這並不讓人可懼,反更增添了性格的嫵媚多姿。更為可貴的是,劇作將其人的真情和妖的大膽凝為一體,大力張揚了為捍衛愛的權利而奮勇抗爭的精神。她不是任人奴役宰割的懦弱羔羊而是敢愛敢恨敢反抗的叛逆者,對蓄意破壞其家庭幸福的惡勢力展開了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的鬥爭。她先後挫敗和懲罰了道士魏飛霞的陰謀和何員外的不良企圖,便對“佛力無邊”的強敵法海也毫不畏懼,毅然率領水族水漫金山,與法海和天兵天將進行了激烈的廝殺。這一藝術形象不僅集中表現了古代婦女的美好品德,而且高度概括了她們為追求自由幸福與封建惡勢力進行頑強鬥爭的精神,表達了人民反封建、反壓迫的強烈願望。

你在戲曲舞臺上看過這些經典的崑曲劇目嗎?

《雷峰塔》白蛇與青蛇

而作為人的化身許仙,則表現出面對世俗習慣勢力的軟弱與動搖,他有意無意地幫助了敵人,毀滅了白蛇,也毀滅了自己,最終只得出家為僧,劇作以蒼勁的悲劇結尾呼喚著人民大眾的反抗意識。許仙的藝術形象不同於一般才子佳人劇的主角,在他身上分明可以看到黑暗封建勢力對人性的重重壓迫,深刻反映出封建社會末期的嚴酷社會現實。《雷峰塔》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精品,在國內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該劇流傳廣泛而深遠,不僅是崑曲經常上演的保留劇目,而且也是後來各地方戲曲劇種改編為《白蛇傳》的原本,尤以《水斗》、《斷橋》、《盜仙草》、《水漫金山》等折演出最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