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重修圓明園的詐騙案


重修圓明園的詐騙案


  慈禧太后先後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親生的,做了同治帝的載淳;另一個是抱養的,她妹妹的孩子,做了光緒帝的載湉。這倆兒子親政之後,都挺積極地要修園子給他們的母后。載淳要修被英法聯軍燒了的圓明園,而載湉則另起爐灶,修頤和園。按說,修園子慈禧都很樂意,畢竟,皇宮裡過於逼仄,住著不舒服。但是,更樂意修園子讓老佛爺住進去的,其實還是這倆年少的皇帝。

  慈禧不滿30歲就守了寡,這個看起來性慾很強的年輕“太后”,垂簾聽政之後,對政務極其熱心,其實是把性慾轉換成了權欲。權把子一沾手,沒有人樂意放下,更何況這種君臨天下、說一不二的權勢,嚐到甜頭,就會像吸了鴉片一樣上癮的。清朝原本沒有太后垂簾這一說,兩宮太后的垂簾,其實是打著恢復議政王的招牌暗度陳倉。同時,因為肅順秉政,對滿人排抑過甚,慈禧聯合恭親王奕欣幹掉了肅順,滿人人心大快,所以,垂簾這種不合祖制的做法,也就沒多少人提出異議了。

  那麼,到了小皇帝親政的時候,太后就得還政,不能再管事了。可是,掌權的手怎麼可能輕易放開?放開之後,你讓年富力強、精力旺盛的慈禧太后幹什麼去?成天打牌、繡花、寫字、看戲,怎麼比得上弄權過癮?太后不肯放權,太后的兒子們就比較難受。清朝的皇帝,不見得個個都很明白,但絕對都不肯做傀儡。不想做傀儡,按當時的情形,守著個多事且強勢的老媽在宮裡,無論如何都是沒辦法的。唯一的轍兒,就是另修個園子,請老媽去頤養天年,不在耳朵邊嘮叨。

  但是,偏偏這圓明園就是修不成。一聽說要重修圓明園,戶部首先急了,眾多御史也急了。有幾個拍馬屁、急皇帝之所急的,很快就被眾人的唾沫給淹死了。因為,確實沒地方弄錢去。這種時候,偏偏內務府還被扯進一樁詐騙案裡,一個捐班的候補知府李光照,假借捐獻修園子的木材,招搖撞騙,騙大了,惹出了外交糾紛,還是直隸總督李鴻章給擦的屁股。

  事情是這樣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內務府上奏,說廣東籍的候補知府李光照經商多年,有一批價值幾十萬的楠木、香樟之類的優質木材,儲存在雲川貴閩和兩湖等地,想報效皇上,用做修圓明園之用,需要報請皇帝特批,好讓沿路關卡放行,方便運到北京。有這樣的好事,同治皇帝沒有不同意的道理。這事皇帝批了,木材卻遲遲不見蹤影。

  原來,李光照手裡根本沒有木材,只是想通過無償奉獻的由頭,得到辦理修園木材的名義,好去雲貴川採伐,從中漁利。拿到批文之後,李光照沒想到這事不那麼好辦,一打聽,才知道雲貴川三省的好木料,方便砍伐的早就沒了,想要巨型楠木,非得進到深山裡面才行,採好,運出來,十年工夫都不夠。一個小騙子騙錢,哪裡有這樣的耐心,乾脆從國外買好了。於是,李光照轉道香港,在香港招搖,說自己是圓明園李監督。不知怎麼的,他在香港生意沒做成,又跑到福州,通過美國旗昌洋行,以皇帝的名義,跟法國商人訂購了一批木材。自己只交了10塊銀元的定金,卻上報內務府說,這批木材值30萬兩銀子。

  原本,李光照是想先從內務府那裡把銀子騙到手的,但是,內務府想李光照是無償捐獻,別說木價,連運費都不肯出。可是這邊,法國人已經把木材運到了天津。這下,西洋鏡被拆穿了。法國人拿不到貨款,一個狀子告到了法國使館。法國使館興師問罪,總理衙門犯了難,最後只能是李鴻章出面。李光照被拿,問了個死罪。幸好,那筆木材款才5萬兩銀子,內務府也賠得起。

  剛剛親政的小皇帝,劈頭就被一個小騙子騙了,修園子的錢依舊沒有著落,眾多臣子又紛紛上奏勸阻,那份急切,也就淡了。小皇帝的孝心,從修圓明園改成了修“三海”,即北海、中海和南海,今天的北海公園和中南海。三海離皇宮近在咫尺,太后想幹政,方便,花錢也不多。所以,也就修了。不久,小皇帝得了說不清、道不明的病,翹了,這圓明園,也就從此荒在那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