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小丑》中,男主亚瑟的笑让人颤栗,每一次笑的越猛内心哭的越惨

首先,影片阐述的是小丑一直被他人嘲弄欺负,直至得知自己身世后产生报复社会的举动。他也有良知,也有温暖的心,像是先前一直悉心照顾母亲,自己却饿的瘦骨嶙峋,像是在公车上逗孩子开心,像是放走了一直对自己好的侏儒同事。但公交车上粗暴回应的孩子母亲,给自己危险武器其实是为让自己丢失饭碗的心机同事,原先很崇拜却在电视上对自己表演进行嘲笑的莫瑞,一步步逼疯了他。

《小丑》中,男主亚瑟的笑让人颤栗,每一次笑的越猛内心哭的越惨


他的举动是对政府部门的叫嚣,在这个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他从没被善良对待,他连一张底牌也没有,他选择不按游戏规则来玩,他选择了豁出去,他只希望他的死可以比他人生更值得,用他的方式被世人“看见”。其次,小丑从小的家庭环境就不好,遭受养父养母的虐待,得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也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疯子了。但是母亲的妄想症像一层纱布给这所有的一切带上了伪装。

《小丑》中,男主亚瑟的笑让人颤栗,每一次笑的越猛内心哭的越惨


小丑自己也带上了伪善的面纱,他臆想着和莫瑞互动,臆想着和同楼道的女人成为男女朋友,他已经不正常了,但是却极力伪装做一个正常人。和韦恩的交谈,以及精神病院的实锤捅破了这层的窗户纸。杀掉母亲只是为了彻底揭开这半掩的虚假的窗户纸,他渴望做回真正的自己,厌恶这毫无意义的伪装。他和母亲之前的相处模式也是在维系窗户纸。

《小丑》中,男主亚瑟的笑让人颤栗,每一次笑的越猛内心哭的越惨


小丑无法抑制病理性的笑,笑声怪异,而后停下来的说话声带着怯弱与入戏的变音,肢体语言不自然又惯常,充满羞怯、惊惧、悲伤与扭曲的自我和解。开危险武器杀死三人之后,他的眼神、身体都焕发出某种变异的力量。杀死他人的那一刻,原本的自己也被杀死了。灵魂从烂泥废土中焕发出新的能量,他嗅到了新鲜的空气,拥有了有力的心脏,被虐待、被否定、被羞辱的人又活过来了。

《小丑》中,男主亚瑟的笑让人颤栗,每一次笑的越猛内心哭的越惨


小丑的自我防御机制终于以另一种变异的形式重新建立,向外释放出由悲伤扭曲而成的恶意。小丑引发一些人狂欢般的破坏杀戮,是贫富分化下,没有上升通道的所有下层小丑式的民众对社会破坏性的示威。假面小丑的狂欢,我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惊叹,这个场景太巧妙了。小丑在警车里被撞,被其他的假面小丑放在警车上,街道乱成一团,都是戴着面具的“小丑们”在破坏这个世界,我的解读里,这个情节这些镜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切实发生的,而是导演艺术性的戏剧性的拍出小丑的心理活动,小丑上了电视当场杀了主持人他对着镜头大笑。

《小丑》中,男主亚瑟的笑让人颤栗,每一次笑的越猛内心哭的越惨


然后就开始是小丑的幻想,他想象着不到一秒钟,报道铺天盖地的来了,所有人都知道了他是那个地铁小丑,他的“支持者”们成指数增长,倾巢而出为他制作动荡,他站在警车上舞蹈,人们终于在拥护他了,为他振臂欢呼为他鼓掌喝彩,甚至还有他的超级支持者为他杀了托马斯韦恩和他的妻子,但这些我认为都是小丑的想象,托马斯有可能是他自己杀的,是他幻想分裂出来的另一个他的“支持者”的人格。这一场狂欢,实际上只是存在于小丑的精神世界当中。

《小丑》中,男主亚瑟的笑让人颤栗,每一次笑的越猛内心哭的越惨

最后,这部电影隐含着西方“以暴制暴”价值观。假如同样是边缘人题材,面对社会异化,东方叙事者的结局倾向于救赎和回归,救赎自我,回归正常秩序(如家庭);而西方叙事者则更倾向于反抗和撕裂,反抗不公,撕裂原有秩序。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不同。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西方人更具反抗精神,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原因在于东方有着比西方更稳定的社会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