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人民是完全可以信賴的,應該讓他們聽到一切真實和虛偽的東西,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倘使讓我來決定,我們應該是有一個政府而不要報紙呢,還是應該有報紙而不要政府,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托馬斯.傑斐遜

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但是美國的開國元勳們並沒有多長時間享受勝利的喜悅。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不僅是驅趕作威作福的英國政府,更在於建立一個與舊大陸迥然不同的新型國家。

他們之所以反抗英國,就在於英國不尊重他們的權利與自由,波士頓傾茶事件不過是表面上的導火索,美國人真正厭惡的,不是英國政府加稅,而是英國政府不經他們的同意就擅自加稅,並剝奪他們販賣私茶的權利。美國人堅信無代表不納稅,既然英國議會中沒有殖民地的代表,那麼英國政府針對殖民地的所有法令都是非法的、無效的。既然母國不曾給予他們同等的公民權,那麼他們也無須對母國盡責。

因為對於自由近乎偏執的追求,美國人對於大政府有一種天然的恐懼,因此,美國領袖們起初討論的重點,都在於如何限制政府的權力,如何防止出現像英國政府那樣強大蠻橫的政府,為此,他們甚至甘願犧牲政府的效率。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其中,最為極端的反政府主義者就是托馬斯.傑斐遜,他是美國第一任國務卿和第三任總統,他最大的名言就是:如果讓我在報紙和政府之間進行選擇,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在傑斐遜看來,中央政府本身就是邪惡的存在,美國應該是一個由各州高度自治的農業國。

而另一位領袖,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則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未來的世界遲早是工商業的天下,而工商業需要強有力的政府,一個國家需要外交和財政,這些都需要一個高效的中央政府進行統轄。

傑斐遜和漢密爾頓的觀點截然相反,他們兩人遂就此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論辯的結果決定了美國今後的歷史。

一、工商業重要還是農業重要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第一個分歧,就是關於美國經濟的看法。

漢密爾頓堅信,在不遠的將來,工商業,尤其是工業,一定會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柱。雖然剛獨立的美國有90%的人口是農業人口,只有不到5%的人居住在城市,整個國家的經濟支柱完全依靠農業。但漢密爾頓依然相信,未來的美國一定是一個由製造業、貿易和城鎮化共同驅動的商業共和國。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美國傑出的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後來死於決鬥)

漢密爾頓堅信,美國的存亡取決於能否打造一個強有力的製造業。一個強有力的製造業能為美國打造強大的軍隊讓他足以自保,同時,製造業還會帶動經濟的發展,生產力的飛速進步會加速國家的繁榮。

漢密爾頓在《聯邦黨人文集》中提到:一個商業為本的共和國可以收穫更多成功,銀行家可以把資金投入使用效率最高的領域,企業家可以發明出新的機器。經濟的發展也將促進社會品行的進步——原本受出身限制而只能在田地裡勞作的農民,將獲得充分開發個人能力的機會。

他曾寫道:“當一個社會中擁有了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產業時,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並將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從事專業工作

而傑斐遜則認為漢密爾頓完全是胡扯,他認為美國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廣袤的土地,這土地不斷吸引農民前來勞作,而農民的勞作繁榮了這個國家。他甚至說:“農民是最高貴,最具德行的群體,創造歷史的是在泥土中勞作的人,而不是騎在馬上的紳士。” 他認為美國的成功仰賴於自耕農的高尚品德和自律精神,一個由無數農村組成的自治社會才是美國的樣板,而漢密爾頓主張的工商業只會破壞農村,併產生大城市,而城市生活一向會使人墮落,他甚至將城市的市民稱作有害的暴民。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二、強政府還是弱政府

因為對經濟的看法不同,這直接導致了兩人對於政府的看法也大相徑庭。

發展工商業遠比發展農業要複雜,需要政府發揮更大的作用,他需要政府發行貨幣,對經濟進行調控,還要和外國進行談判,協定關稅,保障貿易的暢通。而製造業的發展更需要政府對於私有財產和知識產權的強力保護。同時工商業的流通需要政府建設強大的基礎設施。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工商業的行業屬性決定了美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漢密爾頓的政見,幾乎全是如何構建一個強大高效的中央政府,包括:以英格蘭銀行為模板成立一家中央銀行,管理一個強健的貨幣體系;通過徵收關稅增加財政收入;建設一個統一的市場,鼓勵社會勞動分工;讓一位“精力充沛的執行官”來強化商業準則的執行。這些都是相當有遠見的舉措,對於增強美國國力,促進美國的現代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雖然漢密爾頓的計劃非常完美,但是傑斐遜卻對此嗤之以鼻,他認為漢密爾頓的行為無異於暴政,正在重複英國人的暴行,他堅信漢密爾頓的政策只會讓政府和投機商人的權力越來越大,並讓他們凌駕於人民之上,而最終他們會奴役整個國家。他認為美國應該維持獨立前的狀態,甚至應該繼續加強州的權力,他理想中的美國是一個以自耕農為基石,實行各州高度自治的農業國,這樣一個原始樸素的國家,當然不需要強大的中央政府。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起草者之一,大莊園主)

傑斐遜如此憎惡漢密爾頓的立場,以至於稱呼他為:“一個蘇格蘭流動商販下流的私生子。”但是傑斐遜絕不會想到,此時他還在侮辱漢密爾頓,但等到自己成為總統時,竟然成為了漢密爾頓的堅實信徒。

三、漢密爾頓勝出:傑斐遜也成了聯邦信徒

漢密爾頓和傑斐遜的衝突如此之大,以至於他們的政見完全相反,這裡面或有私人恩怨(傑斐遜一向嫉妒華盛頓對漢米爾頓的寵愛),但更多的還是理念上的巨大沖突。漢密爾頓出生於西印度群島,生在一個單親家庭,而且幼年喪母,他自己一個人四處打工,才得以餬口,這使得漢密爾頓對於工商業極有好感。而傑斐遜出生在一個農場主家庭,家裡良田萬畝,奴隸無數,這使得他非常痴迷於農業和奴隸制。出身於閉塞鄉村而且生活優越的他起初並不能理解漢密爾頓的良苦用心。

但是在傑斐遜成為美國第三任總統後,他反而理解了漢密爾頓,並逐漸推行漢密爾頓的政策,成為了自己政敵的信徒。因為美國面臨的實際情況使得必須建立一個高效的中央政府,其中首當其中的就是債務問題。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獨立戰爭結束時,美國國民收入下降了30%。美國政府還欠下了多達5100萬美元的債務,而1812年的第二次獨立戰爭,更是耗費了1.58億美元。而當時,英美正在打貿易戰,這使得關稅,這一政府財源的重要來源,完全被切斷,為了挽救政府的財政,要麼建立統一的徵稅制度,要麼發行國債籌措資金,而這兩項,都需要強大的中央政府。面對這些難題,傑斐遜只能沿用漢密爾頓的政策,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沒有強力的中央政府,美國不可能解決財政問題,甚至連一支軍隊都無法維持,這樣虛弱的美國,不可能保障自己的安全與發展。傑斐遜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就職演說說,他開始澄清自己和漢密爾頓一樣是個聯邦主義者,並且和他沒有原則上的衝突,而他在任總統期間最大的功績就是購買了路易斯安那。當時,拿破崙以1500萬美元(相當於每英畝3美分)的價格欲將路易斯安那出售給美國。但當時的美國財政困難,無力購買,而且很多議員還認為兼併領土是非法的,於是傑斐遜繞過國會,強推法案,並且舉債購買路易斯安那,這才讓美國領土擴大一倍。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交鋒:決定美國命運的世紀大辯論

(對路易斯安那的兼併改變了美國的未來)

事後證明,這一決定無比正確,對美國的未來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傑斐遜在意識到形勢的嚴峻後能迅速調整策略,執行漢密爾頓的方針,將國家利益放在個人恩怨之上,不愧為偉大的總統。

雖然傑斐遜最後與漢密爾頓在政見上達成了和解,但是這不意味著兩人代表的爭執就此結束。傑斐遜代表的美國南方依然固守農業和奴隸制,與強調工商業和自由僱工的北方差異越來越大,這種差異最終導致了南北戰爭,造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流血。

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爭執,在今天的共和黨民主黨身上,仍然依稀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